词汇—构式互动视阈下的“副名”构式信息增值

2017-03-11 02:34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构式副词语义

李 伟

(安庆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安徽 安庆 246013)

词汇—构式互动视阈下的“副名”构式信息增值

李 伟

(安庆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安徽 安庆 246013)

依托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阐释了现代汉语中新奇“副名”构式信息增值的认知机制。从词汇——构式互动视角,阐述了“互动构式语法”新的分析模型,突出“副名”构式研究中副词、名词以及“副词+X”构式内在互动关系,提出副词及“副词+X”构式对名词的压制致使其语义功能游移,而名词语义功能游移的概念基础则是标号概念和标类概念的二元对立,这是“副名”构式语义信息增值的来源;而转喻认知则为其语义信息增值提供了认知方式。

“副名”构式;构式语法;信息增值;词汇-构式互动

一、引言

“副名”结构是近些年现代汉语中很流行的表达方式。自20 世纪60 年代对副词修饰名词现象论述开始,语言学界对“副名”结构的语言学思考经历了由否定到认同再到深入的过程。

朱德熙[1]、桂诗春[2]等学者对于此语言结构持否定态度,认为不符合汉语语法和表达习惯。随着该结构不断为当下社会所普遍接受和认可,出现了语言迸发的现象,多数学者已持有认同态度,并从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等多角度进行了深入地理论阐释。过往的研究多数关注的是“副名”结构中名词的不同类型,以及该结构中名词的语义基础和特征。张谊生[3-4]、谭景春[5]、刘正光[6]等学者对副名结构中的名词从语义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潜在的认知机制,杨永林[7]从社会语言学的方向探究该结构形成的语用推力和条件。这些研究还是很有启发性的,利于更深入地讨论该构式并获得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人的语言能力是一个具有动态量特性的范畴。关于语言的知识具有动态性,会伴随语言使用者的语用体验而逐渐发展(Taylor[8]28)。“副名”结构在长期的语言使用过程中,使用频率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逐渐固化成为语言使用者所储存的语言信息单位,并在使用中不断获得额外的词汇、语法和语用意义,出现了语言单位的信息增值。本文将在认知构式语法理论的框架内,对于“副名”结构在语义层面上信息增值的来源和方式进行阐述,探讨其内在的认知机制。

二、词汇——构式互动:语义信息增值的来源

构式语法作为语言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已渐趋成熟。构式语法从研究特殊构式(如习语)的习得问题开始,注重探索被传统语言研究所边缘化的语言现象,以统筹核心与边缘语言现象为研究思路,逐步丰富了对非常规语言现象的研究,提升了语言理论的解释力。

Goldberg等提出的构式语法是目前最为核心的构式语法理论,其核心观点在于提出了构式的本体意义观,构式具有独立于其构成成分之外的意义。构式具有整合性的特征,并提出“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是词汇意义和构式意义的整合”(Goldberg[9]16)。这就表明词汇与其所在的构式语境之间存在着一种联动关系。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互动中产生、在互动中存在、在互动中发展。施春宏[10]提出构建一种新的构式语法分析模式——“互动构式语法”,而其对于“互动”内涵理解的多层次架构中,就包含构式和其组构成分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构式的“互动”研究,要立足于作用双方的成分及其关系,描写和解释相互促发的机制和相互制约的条件。基于此观点,描写和解释“副名”构式中词汇和构式的互动关系,阐述此构式的促发机制和制约条件,以此解释“副名”构式语义信息增值的来源问题。

(一)词汇压制与“副词+X”构式义

“程度副词+形容词”是汉语中早已存在的语言构式,这为“副词+名词”构式研究提供了历时的语言研究背景。语言构式具有层级性和图式性,这源于构式语法研究的精神。“程度副词+形容词”构式是对具体语言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如“很壮丽”、“非常雄伟”等。因而在此背景之下“副名”构式的研究,不免要对从语言实例中所抽象概括形成的图式性构式进行内在组构成分的剖析。

一个语言构式中,词汇与构式都是有意义的,其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构式语法过往研究中过度强调构式对其中词汇意义的压制,而偏废其词汇存在的基础性意义,这背离了事物的两面性属性,也忽略了语言构式研究所蕴含的互动性潜质。在“副名”构式中,程度副词对整个构式意义的创建和理解具有压制性作用。王寅[11]5-9提出压制作用不仅限于构式层面,构式内部的词汇义也可以占主导地位,对构式义产生压制作用。Paradis[12]57指出,程度副词(scalar modifiers),如“非常、十分、相当”修饰的是在程度上具有层级性特点的形容词,就此在识解层面上,凸显的是“无界”化的概念域。副词具有[+程度量]的语义特征与形容词具有的[+量度义]在认知“界”层面达到“无界”化的统一,这是常见“程度副词+形容词”构式内在的认知和语义基础,如太美了、非常出色、相当壮观等。“副名”构式中的副词仍旧凸显程度量的语义范畴,并处于主导地位,压制其后的名词,激发名词语义、句法功能的转变。语法构式中的某些核心词汇本身起着关键性作用,具有明显的“压制”功能,这就是所谓的“词汇压制”(王寅[13]337)。由于副词在整个“副名”构式中所主导的压制性作用,图示化的“副词+X”凸显了其特有的构式义,表达“所持特征属性的程度范围”。副词在语义上的压制以及“副词+X”所凸显的构式义,促成名词在功能上完成由指称意义向陈述意义的转变,名词所持“特征属性”的内涵义得到激活和加强,因而获得[+量度义]的语义特征。此时,名词具有的[+量度义]语义特征与“副词+X”的构式意义暂时取得一致,完成了“副名”构式的语义协调。

(二)名词功能游移的潜在概念基础

上述内容探讨了“副名”构式中词汇压制及其“副词+X”凸显的构式义对于名词语义特征产生游移的驱动作用。过往的研究中,众多学者也从多角度考察了名词的语义特征,大多提到了名词由“外延义”转向“内涵义”,由“指称义”转向“陈述义”,考察了功能游移后的名词语义特征。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触及到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名词会有外延义和内涵义的区别以及两者之间的语义游移?对此,我们认为Jackendoff对名词概念结构的阐述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认知能力中最基本的是范畴化能力,范畴化是人类认识与语言系统的基本组织方式。范畴化能力帮助人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建立认知秩序和结构,减轻认知负担。Jackendoff[14]78提到对于事物的范畴化能力体现在人类的概念结构层面,事物的概念表征结构可以区分为标号概念([TOKEN] concept)和标类概念([TYPE] concept),而事物范畴判断的的标准就是标号概念和标类概念并置的一致性。他对两者的定义为:

“标号概念…是一个具有潜在精致内在结构的心理结构体,并能被当作一个完整‘事物’投射到人的意识中…;标类概念是生物体在学习掌握一个范畴时所创造和储存的相关信息内涵。”(Jackendoff[14]78)

由此可见,Jackendoff提到的标号概念就是范畴化时,在人的意识里所表征的具有内在心理结构的完整事物,因而指称的是具有界限性的独立个体;而标类概念是某个范畴的全部信息和特征的结合体,不表征此范畴中某一特定事物,侧重陈述的是某个范畴所具特征属性的集合,具有认知上的无界性。

(1)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2)我的样子很中国。

观察上述两例句,(1)中的“中国”是标号概念,指称在人的概念结构中所表征的具有心理结构的完整事物——指称一个具体的东方国家;而(2)中的“中国”则是标类概念,并不指称具体的国家,而是陈述关于“中国” 这个范畴所持全部信息和特征的结合体。人们对于“中国”在生活和经验的积累中所创造和存储的信息有: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坚强不屈、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崇尚礼仪等众多关于生活在该区域的人所具有的外形特征,性格特征,独特的语言、历史、文化、名族心理等。

Jackendoff对于概念结构所区分的标号概念和标类概念,其重要意义在于阐明了名词作为概念结构自身所赋予的具有指称意义的外延义和具有陈述意义的内涵义。这很好地阐释了名词语义功能游移的来源和基础,人类范畴化的能力在对于事物的认知过程中就赋予了名词概念结构的二元性特征,在语言层面上就表现为指称和陈述意义的相互转化。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和考察,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名词不能进入“副名”构式,比如“很桌子”,“很钢笔”“相当河流”等。人们对于“桌子、钢笔、河流”等事物在认知过程中,其具有的范畴属性和特征相对比较单一,在生活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中,人们所创作和储存的信息相对较少,名词所存有的信息密度低。标类概念的匮乏使名词缺乏概念上的灵活性,名词范畴的动态性偏弱,因而抑制了名词语义功能的游移。再者,在缺乏语用频率和语境催生的情况下,以上“很桌子”等此类“副名”构式是无法进入到语言使用当中的。

(三)“副名”构式语义信息增值的构式整合

语言组构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传统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原则之一,即一个语言结构的意义来自其组成部分意义的组合及其组合方式。然“副名”构式则显而易见地违背了此原则,是不为传统语言研究所接受的语言构式。不仅如此,语言研究中存在大量的语言现象,如一词多义、习语、隐喻和转喻等都无法单纯地从语言的组构性角度去探讨。为规避语言组构性原则的不足,在认知构式语法研究中突出了构式的整合性特征。对此,杨坤[15]对认知语言学所强调的“语义整合观”作了基本概括,并提出“语义整合观”是认知构式语法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一个语言表达式中,词汇与构式的互动关系就可以描述为:具体词汇为语言表达提供语义内容,只充当动态语义构建的触发器(trigger),而构式则为词汇的组合提供宏观的框架语义,在具体语境中动态识解调整词汇语义内容。“副名”构式就是在词汇与构式的互动中,完成构式语义整合和语义信息增值。

(3)你太雷锋了。

(4)这个姿势相当女神。

(5)超六成人认为房价很泡沫,五成认为调控下房价会现反弹。

在上述三个包含“副名”构式的例句中,在副词“太、相当、很”的压制下,名词“雷锋、女神、泡沫”都发生了功能游移,语义出现转化,都由表示指称意义的标号概念转化成表示陈述意义的标类概念。例(3)中“雷锋”传递的是人们对于雷锋这个人身上所体现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热情主动”等内涵义的理解;例(4)中“女神”传递的是人们心中理想化的女子在气质、外形等方面所具有的美好特征。例(5)中的“泡沫”传递的是泡沫具有的“轻盈、没有根基、一戳就破”等描述性意义。这些名词描述性意义的多寡是由人们的认知体验和外在社会文化因素所决定的,此时名词具有非定量的形容词的语义特征,表达[+量度义],与前面修饰的副词“太”、“相当”、“很”所具有的[+程度量]在配价关系上达到了一致。Paradis[16]53提出程度副词和和形容词之间配价关系的可能性在于两个词项在层级性认知域内构型的一致性。此时当名词的语义功能发生游移,呈现出形容词的功能特征,因而在“副名”构式内部,表达层级性意义的副词和具有非定量描述性意义的名词在更高认知域上表现为认知“无界性”的统一。

名词概念结构的二元对立为名词功能游移提供了概念基础,在副词的压制下,名词由标号概念向标类概念的转化为“副名”构式提供了语义内容,名词概念结构中具有[+量度义]语义特征的标类概念被触发,同时被凸显的“副词+X”构式义提供框架语义,与“副词+X”的[+程度量]意义完成匹配。在词汇与构式的互动关系操作下,激发了名词描述性语义信息的增值,整个构式实现了语义整合。

三、转喻认知:语义信息增值的方式

认知语言学对于转喻的研究,可以类比于隐喻的认知研究。转喻的认知研究已经不再仅仅将其视为一种修辞手段,更是被看作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转喻认知在语义建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结构意义生成的动态百科知识观,语言结构的意义实质是以人们的知识结构为背景的概念结构凸显。转喻认知就是发生在以人们知识结构为基础之上建立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中,强调同一认知域中概念结构的邻近性,揭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关系模式:同一认知域的一个概念结构(源始域)为另一个概念结构(目标域)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过程(Kövecses[17]145)。

在认知语言学“近取诸身”的哲学思维下,人们基于生活和经验的积累建立起“事物/特征”的认知模型,也就是上节提到人类在对周身环境进行范畴化的过程中,在概念结构中建立起标号概念和标类概念。“副名”构式中名词语义功能游移,其潜在的描述性特征意义得以凸显,此时在同一认知域中,名词所指称的“事物”作为源始域提供心理通道,以此来认知识别“事物”所具有的特征、性质,成为语言表达前景化的信息,体现了人类转喻认知的思维方式。因而转喻认知为“副名”构式语义信息的增值提供认知思维方式。

(6)你这个人也太官僚了吧。

(7)小学数学受抨击:题目很古董。

上述两句中,在转喻认知机制下 “官僚”凸显的是“不体谅民情、摆官架子”等属性特征,“古董” 凸显的是“古老过时的、迂腐守旧的”等特征内涵义。“副名”构式中名词的内涵义在词汇与构式的互动中被激活,并通过事物来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构建转喻认知的识解模式。

四、结语

“副名”构式作为一种非常规语言结构,其内在的语言创新机制已与句法无关,而是紧密地与人的认知相关切。 认知构式语法理论研究不断地深入,愈来愈突出构式内在组构成分间的互动关系在语义构建中的作用。通过对“副名”构式的考察,发现副词对名词的词汇义产生压制,促使名词语义功能游移,名词所持特征描述义被激发和凸显,这是“副名”构式语义信息增值的来源。名词语义功能游移内在的概念基础则是人类范畴化认知能力对事物所持概念结构的二元对立:标号概念和标类概念。转喻认知构建起识解“事物指代特征”的心理通道,是为“副名”构式语义信息增值的方式。

[1]朱德熙.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桂诗春. 从“这个地方很郊区”谈起[J]. 语言文字应用,1995, (3):24 -28.

[3]张谊生. 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换与副词修饰名词(上)[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 (4): 57-75.

[4]张谊生. 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换与副词修饰名词(下)[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 (1): 135-141.

[5]谭景春. 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J]. 中国语文,1998, (5):368 -377.

[6]刘正光,崔刚. 非范畴化与“副词+名词”结构[J]. 外国语,2005, (2): 37-44.

[7]杨永林. 试析现代汉语中“程度性副词+非程度性形容词化名词短语”结构[J]. 现代外语,2000, (2): 137-150.

[8]Taylor, J.R. Cognitive Grammar[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9]Goldberg, A.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10]施春宏. 互动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及其研究路径[J]. 当代修辞学,2016, (2): 12-29.

[11]王寅. 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 (12): 5-9.

[12]Paradis, C. Adjectives and boundedness[J].Cognitive Linguistics,2001,12(1): 47-65.

[13]王寅.构式语法研究(下卷)[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4]Jackendoff, R. Semantics and Cognition[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1983.

[15]杨坤. 认知构式语法的基本思想及最新发展[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 153-159.

[16]Paradis, C. Degree modifiers of adjectives in spoken British English[A]. Paradis, C. Lund Studies in English 92[C]. Lund: Lund University Press, 48-66, 1997.

[17]Kövecses, Z. 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责任编辑:陈君丹

A Study on Information Enrichment ofAdv+NStructure from Perspective of Lexicon-Construction Interaction

LI W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qing 246013, China)

Construction Gramma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elaborating cognitive mechanisms of information enrichment within the creativeAdv+Nstructure in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Lexicon-Construction”, Interac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 as an analytical mode, highlights the interaction among “Adverb,Nounand‘Adverb+’construct” withinAdv+Nstructure, proposing that coercion fromAdverband ‘Adverb+’constructleads to semantic and functional shift of Noun, whose shift is based on the binary opposition between token concept and type concept in human conceptual structure, providing the semantic information enrichment forAdv+Nstructure. Metonymic cognition acts as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for its semantic information enrichment.

Adv+Nstructure; Construction Grammar; information enrichment; Lexicon-Construction Interaction

2017-04-04

教育部英语国家级特色专业项目(TS12154)

李 伟(1988-),男,安徽芜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句法—语义接口、外语教学。

H031

A

1674-344X(2017)5-0001-04

猜你喜欢
构式副词语义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语言与语义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