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讨论

2017-03-11 15:09刘立南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后进生设置文本

刘立南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浅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讨论

刘立南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课堂讨论在当前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课堂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程气氛。同时,课堂讨论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如何才能使课题讨论行之有效?这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想要进行一场合理有效的课堂讨论,首先要保证课堂讨论问题的合理性,只有设置了合理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效的推进课程;其次还要选择有效的讨论形式,课堂讨论本身就容易流于形式,因此需要格外注意,使之有效进行。

课堂讨论;问题设置;讨论形式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突出表现就是课堂讨论。如今,几乎所有的语文课都有课堂讨论。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课堂讨论都合理有效的呢?这是非常值得商榷的。进行一场有效的课堂讨论,不仅对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因此,如何在语文课上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思考。

一、课堂讨论问题设置的合理性

(一)问题设置要贴紧文本又不囿于文本

课堂讨论的进行最初始于一个要讨论的问题,只有针对这个问题,学生才能以它为核心进行讨论。如何设置一个合理的、能激发学生思考的课堂讨论问题,对于一场激烈有效的课堂讨论至关重要。

课堂讨论的问题必须要贴紧文本,文本是课堂讨论问题的来源。教师在设置课堂讨论的问题时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从文章中挖掘,课堂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其一大作用就是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袁明芹就说过课堂讨论“增进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把学习引向深入。”[1]所以课堂讨论问题的设置绝对不能脱离文本,任意设置,文本是课堂讨论问题设置的基础。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时,要仔细的阅读文本。如郑桂华老师在上《安塞腰鼓》这节公开课时,曾设置了这样一个讨论:“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四人为一个小组。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大家交流的基础上,再找一些特别能传递奔放之情的句子”[2]9,这一讨论议题主要是基于文本提出的,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以此让学生去感受安塞腰鼓的奔放。

但是,课堂讨论设置的问题又不能囿于文本。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读课文,并不一定可以发掘出很好的问题,课堂讨论在一定程度上还承担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考的重任。所以,课堂讨论问题的设置要从书本中抽取灵感,再经过教师的加工,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了解,也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郑桂华老师在执教《安塞腰鼓》时设置的讨论题在要求学生寻找更多能表达安塞腰鼓奔放之情的句子后,紧接着提出:“第二件事,能不能把我们的思考推进一步,想一想为什么是这些句子,它们在句式上有哪些特征”。[2]9这个问题的答案无法在课本上找到,需要学生去思考,并且这并不是一道有固定答案的讨论题,学生言之在理即可,充分让学生去发散他们的思维。之后学生交流讨论,小组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各抒己见,并且在这交流讨论之中,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收获。

(二)问题设置要贴紧学生又不过于简单

课堂讨论,首先要让学生都能开口去说。所以,课堂讨论题的设置不能过难,最好是贴紧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都有话可说,这样讨论才能真正的实现。仍以郑桂华老师设置的讨论题为例,前半道题,主要是基于文本,学生一般都能找到几个,特别是我们要注意,郑桂华老师在这里注重的是“感觉”。王荣生教授在点评郑桂华老师这节课的时候针对教学内容的落点大加赞赏:“落点在哪里呢?在‘感觉’。谁的感觉呢?是学生自己的”[3]。正是因为注重的是学生自己的“感觉”,所以学生都有感觉、都有话说,热烈的课堂讨论也就随之而来了。

但是,我们并不能为了让学生都有话说就选择过于简单的讨论题,让讨论徒留形式。不要为了课堂讨论而课堂讨论,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注意的。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一些教师便在课堂上强加讨论,反而事倍功半。以《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为例,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他身上的套子很多,有的老师便在这里设置讨论题,让大家讨论交流。这其实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课文中描写的套子是固定的,就那么几个,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来,没有必要和同桌交流。那么这时候讨论就显得没有必要了。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如果有多个讨论题,那么这些题要层层深入,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我对淮北名师大讲堂系列公开课中的《曹操献刀》印象特别深刻,执教老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设置了一系列的讨论。在课堂的最后一部分,执教老师让大家评说心中的英雄,为什么他是心目中的英雄?学生的讨论很激烈,回答也很踊跃。有学生说的是某一个历史人物,也有学生说是自己的班主任,答案五花八门,学生的思维被拉的很远,在翱翔。接着,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后讨论题,让学生回去查找史实资料,看对曹操有什么新的认识。其实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先把老师想让学生看的资料投影出来,让学生讨论曹操到底是不是一代英雄,然后再让学生评说心中的英雄会更合适一些,从课本出发,然后再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否则,本来学生的思维已经扩展开来,再强行收回到课本中来,这样就会显得吃力,学生的思维转换也会有所延迟。

二、课堂讨论形式的有效性

(一)选择适当时机

进行语文课堂讨论时一定要把握时机。正如上面所说,语文教师不能为了课堂讨论而课堂讨论。顾华杰说过:“课堂教学中课堂讨论时机把握的好坏关系着学习效果”[4],所以为了发挥最大作用,课堂讨论一定要选在合适的时机进行。

那么如何把握时机呢?首先在时间上,刚上课时学生一般会兴趣高涨,所以语文课最好不要一开始就进行讨论,否则的话,可能会让课堂更加的嘈杂,学生很难平静下来进入到课文当中。其次在课文进度上,老师在设计课堂讨论题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文本,然后在语文课进行到有必要讨论的时候,再进行课堂讨论,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散学生的思维。千万不要在没有必要讨论的时候进行讨论,这样会让讨论显得多余,学生也会觉得索然无味。课堂讨论不是每一节课的必需过程,教师一定要在合适的时候进行。

(二)合理分组

在进行课堂讨论之前,分组是非常重要的。最常见的分组方式就是前后座位四人一组,或者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四人一组是比较合适的分组方式,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就难以集中大家的智慧。课堂讨论不仅是活跃课堂,发散学生思维,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促进,集中小组智慧。所以四人一组的分组方式较为合理。

但是如何具体开展四人一组的讨论,这值得我们思考。由于当前的班级座位情况,很多教师都会选择前后座位的四人,因为这样的四个人就像一个正方形的四个格子,讨论起来比较方便。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现在许多教室里的座位摆放都是按照成绩的排名来安排的。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坐在前面,成绩不好的学生一般都坐在后面。如果只是单纯求方便,选择前后座位的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那么成绩好的和成绩好的为一组,后进生和后进生为一组,就容易造成成绩好学生所在的组与后进生所在的组思考进度不一致的情况,鼓励了成绩好学生的积极性却打击了后进生。

所以笔者建议班级可以留出一块小天地,专为讨论所用,为每个小组划好方位。在讨论时,小组成员快速到自己所属的方位集合讨论。也可以将班级的座位就按照小组的成员设置。班里学生按照性别成绩提前分组,每隔一两个月换一次小组成员,让每个小组里都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后进生,既有男生也有女生,这样就能集多方优点让成员间互相促进,也能够激起后进生的学习欲望。达到以先进带后进的效果,让后进生也能统一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

(三)关注讨论过程

很多老师都会忽略了讨论过程这一环节,这样很容易让课堂讨论虚有其表,很多学生只是假装在讨论。其实学生讨论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发挥主导作用的机会。在学生讨论的时候,老师可以到处走走看看,了解一些学生的讨论进程,一旦发现讨论的方向有偏差,教师可以及时地引导学生。语文本来就见仁见智,就像诗,每个人都能读出自己的思想。但限于考试制度,语文又是有参考答案的。所以,有的小组讨论会将思维拉的过远,产生偏差。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让所有人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候,如果学生在讨论时,教师正好就在旁边,就可以及时进行引导。而且,如果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关注学生的讨论,偶尔加入学生的讨论,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讨论更加热烈,也更能勇敢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至于出现没有人愿意举手回答的尴尬情况。

在这方面,郑桂华老师做的特别好。她在执教《安塞腰鼓》时有一个细节就是:“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约5分钟。与小组交流:看看这些句子句式上的特点”[2]9。通过教学视频我们发现,郑老师在巡视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还会和学生有一些交流沟通。这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却对学生讨论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就在彼此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灵魂雕刻者,学生也不用唯唯诺诺,害怕答案不合老师的心意。学生可以大胆的抒发自己的见解,因为老师是亲切的,是引导者。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讨论作为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活动,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方面有重要作用。如何才能进行一场合理有效的课堂讨论,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场考验。课堂讨论是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结合,因此在设置课堂讨论时也要从这两方面入手。首先是课堂讨论议题的设置,既要紧贴文本又不囿于文本,既要紧贴学生,又不太过于简单,这是着眼于课题讨论的科学性。同时教师还要关注课堂讨论形式的有效性,就是着眼于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讨论内容的科学性和讨论形式的有效性两方面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碰撞出行之有效的课题讨论。

[1]袁明芹.课堂讨论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实施[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5):72-73.

[2]郑桂华.听郑桂华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5.

[4]顾华杰.课堂讨论让语文课堂更有活力[J].语文论坛,2015(9):1.

(责任编辑 查明华)

An Analysis of How to Discuss Effectively in Chinses Classroom

LIU Linan
(School of Humanities,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 235000, China)

Classroom discuss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Chinese teching currently. The classroom discusion can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and activate classroom atmosphere. At the same time, the classroom discussion is a vital way to reflect the principal position of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But, how can we have a effective discussion? Each Chinese teacher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is problem. If we want to have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lassroom discussion, we must ensure the topic of discussion is reasonable firstly. Only the reasonable topal can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 and promote the course effectively. Then the teacher also need to select effective form of discussion. Classroom discussion itself is just a form, if we don’t pay attention to this, the classroom discussion will be just a form, so we must focus on this problem.

classroom discussion; problem setup; discussion form

G633.3

A

1674-9200(2017)04-0097-03

2016-02-12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课题“师范本科生全学程‘双导师制’培养的实验与理论研究”(2014zdjy059)。

刘立南,女,安徽滁州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科教学(语文)研究。

猜你喜欢
后进生设置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对待后进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