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体育文化对培育学员战斗精神影响力研究

2017-03-11 15:25闫方涛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军校理想信念培育

□闫方涛(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00)

军校体育文化对培育学员战斗精神影响力研究

□闫方涛(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00)

在战争中,战斗精神是其灵魂所在,培育和锻造官兵战斗精神一直以来都是我军的优良传统。陶冶官兵道德情操,激励官兵战斗意志,培养官兵顽强的战斗精神,仍是新时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具体要求。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网络信息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的今天,作为培养部队一线指挥员的军队院校,如何用军事文化培育学员战斗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文就针对军校体育文化对培育学员战斗精神影响力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参考。

军校体育文化学员战斗精神培育

简单来说,所谓的战斗精神,指的就是执行任务过程中,军人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包括信念、使命感、荣誉感、意志力、勇敢和智慧等精神品质,是军人战斗力生成的灵魂。培育学员战斗精神是军校教育永恒的主题。战斗精神在学员自觉成长为合格军事人才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研究,是军事教育领域探讨的永恒课题。现阶段研究普遍认为,战斗精神是学员学习与提升综合素质的动力,是学员成才的精神支柱。

1、战斗精神是军校学员成才的精神支柱

1.1、坚定的信念与军人的使命感促使学员建立稳固的学习目标

坚定的信念与使命感可使学员立足于国家和人民的角度,准确理解军人的使命,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等方向性问题,自觉将个人的发展目标与人生规划融于军队发展之中。结合自身特点与能动性、创造性地将自己按照军事人才的标准,逐级建立起稳固的学习目标。

1.2、荣誉感与意志力促使学员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

荣誉感属于人类深层精神因素,崇尚荣誉是军人行为的根本动力。崇尚荣誉的价值取向,使得“珍惜荣誉,为荣誉而战”成为军校学员奋勇拼搏、刻苦学习的持久动力。意志力是战斗精神的核心要素,顽强的斗志、百折不挠的毅力是保证学员征服各种困难与失败,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之源。

1.3、勇敢与智慧促使学员拥有征服艰难险阻的正能量

勇敢与智慧表达的是临危不惧、机智灵活的英雄主义精神,它充分体现出军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常被人们称之为“果敢”。正是这种“果敢”使学员敢于面对危难环境,不为陈规所限,创造性的发掘周边资源潜力,使自己迅速脱离险境,成功化险为夷。

2、军校体育文化对学员战斗精神培育的影响

学员战斗精神培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军校体育文化对学员战斗精神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助推作用。

2.1、军校体育文化特征

军校体育文化是军校文化与体育文化经相互交融与选择后重新构建而成的文化体系,以提升学员军事体能素质,促进学员战斗精神培育为终极目标。具有战斗性、运动性、科学性特征[2]。战斗性,“身体对抗”是体育运动区别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属性,在军校体育文化活动中自然朴实地彰显着参与者“机智灵活,勇猛顽强”的尚武精神,以及“坚定信念为打赢,绝不放弃勇牺牲”的战斗情怀。运动性,军校体育文化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内容,以动作技术为基本手段,以施加运动负荷为基本方法,以人体运动科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展学员身体运动潜力,使之达到军事人才必备的体能素质教育活动。科学性,军校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定性,其中人体生长和发育规律、人体运动与机能变化规律,揭示了军校体育文化的生物本质属性,只有将这些规律合理应用于军校体育文化活动中,才能使之得以健康发展。

2.2、军校体育文化在学员战斗精神培育中的作用

强健体魄,使之英勇。英勇的气质和一往无前的勇气生成于健康强健的体质。强健体魄由军校体育文化的运动性特征决定。科学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是增强学员体质与适应能力的必由之路。顽强精神,使之善战。顽强精神是军校学员成才的基础,是学员获得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善战”本领的精神能源。体育文化是军校文化体系中是最活跃、最有战斗力与号召力的文化形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的战斗性特征催化着竞争的激情,传递着战争的气息,为学员获得顽强精神创造了积极向上的战斗文化氛围。坚固信念,使之坚定。竞赛是军校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竞赛中敌对双方面对面的实力较量间所传递的体育精神,促使学员产生鲜明的归属感和强大的向心力,大家目标一致为打赢,坚守着必胜的信念,强烈的使命意识,激发他们为团队荣誉而战的顽强拼搏精神,这种精神将直接融入学员战斗精神培育之中。

3、提升军校体育文化在培养学员战斗精神中的影响力

体育文化以简捷、直观的肢体语言传播着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深刻影响与孕育着军校学员的战斗情怀,以润物细无声间凝练成战斗精神。充分利用军校体育文化在培养学员战斗精神中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提升其影响力。

3.1、充分发挥军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力

军校体育教学是系统传播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的主流通道,是军校体育文化对学员战斗精神培育施以影响的核心力量。只有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影响力,才能使体育精神转化为学员的战斗精神成为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在军校体育教学中,应摒弃唯生物体育观,确立身心“一元论”的体育文化观,将学员的身与心视为一体,在发展学员体质、增进学员身体健康水平和军事体能素质的同时,积极传播体育价值观文化,采用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向学员施以体育精神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提升军校体育文化在学员战斗精神培育过程中的影响力。

3.2、加强体育教员影响力的全面发挥

管理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得以可持续高效运作,最终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其中对组织中人员的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军校体育教员是掌握体育文化知识与技能的专职人员,是军校体育文化活动的权威者。要提升军校体育文化对学员的影响力,就必须针充分发挥体育教员的影响力。军校体育教员管理应针对体育教员的职业特点,建立有效地管理机制,引导他们明确工作目标,使之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最大限度的激发其创造力,自觉将体育精神融入自身的人格,并以这种人格魅力深深的感染和影响学员,使学员愿意以积极的态度,能动的将体育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精神素养,为学员战斗精神培育提供精神能量。

3.3、用先进军事文化筑牢学员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个党、一支军队、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有了理想信念,才能有为之献身的热情,比如影视作品《红岩》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为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有理想信念,才能有毅力持之以恒地为之奋斗,如影视作品《党的女儿》就是为理想信念奋斗的杰出代表,理想信念是立党立国立军之本。所以必须着力加强军校学员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军校学员的政治敏锐性,筑牢思想根基。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贞不渝的政治觉悟,服务人民的献身意识,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用党的创新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学员,增强军校学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此外,强有力的战斗口号,激励着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从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激发了官兵当家作主、英勇杀敌的战斗热情;“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战斗口号激励着无数官兵前赴后继;“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口号激励着我军官兵,打垮了国民党优势兵力,实现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新的历史时期,激昂的战斗口号对激发官兵战斗热情,培育战斗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激发了官兵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激发了官兵爱军尚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战斗精神。“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战斗口号,激发了官兵无往不胜的战斗精神。这些高亢激昂的战斗口号对培育学员战斗精神,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4、合充分发挥学员体育骨干的影响力

学员体育骨干即是军校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又是军校体育文化高效传播的中坚力量,是同学们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样。他们就像播撒在学员中的一粒粒携带着体育文化信使的种子,在传播体育文化知识技能的同时,传播着体育精神,其感染力极强。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必须处理好体育活动与其教育训练活动之间的关系,做到互补互促,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员体育骨干的积极性,激发广大学员投身体育文化活动的兴趣,从中体验到失败与成功、沮丧与快乐等多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为培育学员战斗精神提供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

3.5、用优秀军旅影视作品感染学员

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源于生活,通过艺术加工和提炼,具有很强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性,对广大学员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影视作品《亮剑》展现了我军官兵面对强敌敢于牺牲的“亮剑”精神,体现了狭路相逢勇者赢、智者胜的英雄气概;大家熟悉的影视作品《士兵突击》,从普通一兵的角度,展现了“许三多”的成长历程。广大学员之所以喜欢这部影视作品,是因为它朴实无华,平凡而伟大,那种“不抛弃、不放弃”钢铁连精神,激荡着奋斗不息的军魂;新时期,从弘扬伟大抗洪精神的影片《惊涛骇浪》,到展现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世纪大阅兵》,都集中体现了当代军人面对生死考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感染着学员,使学员的灵魂得到洗礼、战斗意志得到升华。这些精品力作对培育学员吃苦耐劳、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军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军校学员结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比例增大,大学生入伍、提干成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面对这一新形势,加强军事文化的建设,用先进军事文化培育当代军人的战斗精神,对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刘永民.军校青年学员战斗精神培育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

[2]赵赟.武警初级指挥院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模式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

[3]张培培.士官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

[4]李逢彦,白春民.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培育学员战斗精神[J].江苏社会科学,2012,(S1).

G807

A

1006-8902-(2017)-05-SY

闫方涛(1987-),男,山东聊城,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消防军事体育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军校理想信念培育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