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心”开始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7-03-11 15:25丁丽丽厦门实验中学福建厦门361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教师中学

□丁丽丽(厦门实验中学福建厦门361000)

一切从“心”开始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丁丽丽(厦门实验中学福建厦门361000)

本文介绍了当前中学生中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及表现,对体育教学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即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中学体育教学心理健康问题意义策略

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增强体质,而是要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当前,由于社会环境、独生子女、应试教育、留守儿童等多方面的因素,许多中学生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其对体育学习的情感和态度。从体育的特点来讲,科学的体育运动有利于人的情绪的舒解、缓解紧张心理、转移注意力、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等。不同的体育项目,对于人们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活动,可以对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进行良性的干预,释放其积累的不良情绪和压力。同时,心理的健康状况,也对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练习的态度情感与参与程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心理,可以促使学生正确对待体育教学,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与习惯;否则亦然。因此,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与把握,有针对性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提高其全面发展的内在动机。

1、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是心理脆弱。在中学时期,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其社会阅历较少,在情感和理性态度上还较为单纯,当他们面对复杂的生活和处理困难问题时,经不起失败和挫折的打击,容易选择放弃、逃避、自责、推诿等消极的态度,甚至心理上的崩溃。

二是虚荣心强,狭隘自私。有的学生因为是独生子女,而且在成长过程中过于被娇惯,所以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缺乏包容意识,听不得不同意见。只能被表扬,不接受批评,无法接受他人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对于别人的优点常常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想方设法贬低别人。对于别人的过错或与自己的纠纷矛盾斤斤计较,有着强烈的报复心理。

三是毅力不足。当前的中学生大多数生活条件优越,从小自己的事情被家长包办,没有独立处理过事情,使他们对于学习没有足够的毅力,不能吃苦,无法独立面对困难,对于克服困难没有信心、缺乏勇气。

四是理性不足。有的学生虽然非常聪明,学习能力也很强,但是情商较低,面对和处理问题缺乏应有的理性,容易冲动、急躁。对于超出预料的事情,心理上不接受,有的还产生攻击他人的想法。在学习与生活的环境中,只能让别人适应自己,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致使人际关系不融洽、不和谐。面对较大的打击和别人的非议,有的还采取非常极端的行为。

2、体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

2.1、有利于心理的正常发展

生理是心理的依托与基础。人类心理活动的产生,依赖于大脑机体,而大脑机体又是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其前提和基础是身体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身体的神经机能、大脑机能才能得到正常发挥。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正常发展,使心理的健康发展具备坚实而完善的基础。

2.2、有利于发展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们在主观念上对自己身体、情感和思维的认知与评价,其内容包括许多方面的自我认识,如我是谁、我健康不健康、我有什么主张、我想得到什么、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等待。通过科学的体育活动,人可以对自己的形象进行积极的影响,如身体强壮、身材标准,通过这种方式,对于身体外在的表现进行改善,从而也提高了自我的评价。在校园里,体育活动一般都是集体活动,需要集体的配合、协调与竞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修养、魅力等都会得到检验,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学生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自我评价是一种多因素互相作用的过程,也是人把自身放到环境中进行检验与评价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通过比照和评价,完成对自身行为意识的修正,从而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更加适应自我发展和环境的需要。

2.3、有利于锻炼意志品质

良好的自制力、判断力以及坚忍不拔、独立主动、顽强勇敢的精神是构成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内容。这些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历练中培养的、在攻坚克难中激发出来的。相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体育项目一般具有竞争性、对抗性、激烈性、艰苦性以及易劳累性等,因此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都伴随着意志的坚持和强烈的体验感受。所以,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有利于不畏困难、坚忍不拔、勤奋勇敢、吃苦耐劳等品质的培养,有利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精神的培养,有利于谦虚谨慎、果断冷静、灵活机智等意志的发展等。

2.4、有利于提高交往能力

在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那些善于交往、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多数情况下都表现得心情愉悦,充满热情,精神焕发,充满了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而那么不喜欢、不善于交往的学生,往往缺少乐趣,郁郁寡欢、精神萎靡。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的交往观念、交往能力与交往态度。在体育活动中,特定的项目、特定的共同目的把人与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身体动作、眼神、手势、表情和手势等进行交流沟通,随着活动的频繁与深入,学生就会体会到交流沟通一路带来的自信心与安全感、亲切感。同时,由于体育活动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规矩意识,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性判断和约束,久而久之就使学生树立起规范意识、团体意识和公约意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价值认同和集体责任感。

3、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3.1、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当前,中学体育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历史因素看,学校对心理健康建设普遍不够重视。近年来,虽然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并配备了相应的师资与设施,但发挥作用并不明显,其与体育教学的结合也不到位,体育教师的职责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欠缺。从文化因素看,中国人对心理问题讳疾忌医,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一般也不会主动找体育教师咨询。相应地,体育教师通过体育教学和学生言行特征发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还不强。从体制因素看,当前升学压力较大,学校和学生都将侧重点放到文化课学习中,而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忽略。对体育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方面没有制度要求,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存在随意性,不系统、不深入。从个体方面看,中学体育教师在角色定位上一般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到次要的位置。

对此,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首先要完善其能力结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在具备体育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心理专业性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学习完善能力结构。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其能力要素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意识、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心理学理论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沟通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甄别问题的能力、效果评估的巩固的能力、方案制定和实施能力、辅导关系建立的能力等。其次,加强专业培训。实行中学体育教师岗前培训,内容主要是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心理知识的基础性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观念,做好知识储备。开展提升型培训,针对当代中学生心理特点和出现的问题,就相应的心理学知识、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中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能够发现和甄别心理问题,并运用适当的方法予以解决。实施交流型培训,通过开展教研活动、研讨会、心理健康教育沙龙等方式,对教育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进行交流讨论,并对典型安全进行剖析,从而聚集集体的智慧,寻求科学恰当的策略,提高中学体育教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再次,改进评价机制。当前,中学体育教师的重点任务主要是体育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因此要改进中学体育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成效纳入到其评价体系中。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成效不易量化,所以在制定评价标准以及考评办法时,要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发挥其在促进中学体育教师能力提升中的动力作用。

3.2、增强教学针对性

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传统教学中的权威者角色中走出来,深入学生中去,深入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体育素质以及身体状况,从而为增强针对性教学奠定基础。对于性格怪异、孤僻的学生,可组织他们多参与拔河、接力、排球、足球、篮球等集体性、协作性项目,使其在团结合作中增强交流与交往能力。对于优柔寡断的学生,可组织他们多开展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锻炼反应能力、决断能力的项目。对于较为内向、不喜表现的学生,可使其多参与体操、武术等表现性强的项目,锻炼他们面对大众的勇气,增强其自信心。对于性情急躁的学生,使其多参与长跑、游泳、太极拳等项目,磨炼他们的意识。对于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的学生,可让他们选择简便的、难度不高的项目,如跑步、跳绳等。对于心理容易紧张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与娱乐性的项目,如体育游戏等,在轻松的环境与氛围中放松心情。对于自视过高、性情骄傲的学生,可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如跳高、技巧等,引导其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等。

3.3、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环境与氛围对学生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一方面要完善体育教学场所建设,配备各类必需的体育教学和活动器材,努力改进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环境。另外,注重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如校园风气、学习风气、从事体育活动的动力与活力等。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心理氛围对于学生发挥着积极的调控、维护和激励作用。同时,体育教师的心理状况和教学风格也对课堂氛围和环境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体育教师要把自己做为学生中的一员,与他们交朋友,和谐相处,努力把体育课堂打造成一个充分温情和活力的乐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在愉快放松的氛围中享受体育学习和活动。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并不断巩固这种积极的心理经验,可有效防止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的心理现象。

4、结语

身体与心理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统一于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两方面,忽略了任何一面,人的发展就是不全面的、不健康的。体育教学的最表层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与发展。在此过程中,健康的心理水平不可缺位。所以要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体育对于心理成长的有利因素,以体育教学为载体,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融入其中,努力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1]柳菁.关于心理养生视域下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分析[J].时代教育,2016,(16).

[2]杨蘅.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

[3]石莉.浅析如何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1).

[4]章华.体育教学中采用情感策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7).

[5]鲍九枝.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认识与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11).

G807

A

1006-8902-(2017)-05-LXY

猜你喜欢
中学生体育教师中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