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状态的分析

2017-03-11 15:25吕霞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乒乓球运动员

□吕霞(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状态的分析

□吕霞(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本文通过搜集各种资料针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对手的强弱、比分的变化和意外事件所产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经验通过自我暗示、情绪控制等方法调节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让运动员将训练中的技术充分发挥到比赛中。

乒乓球心理状态比赛

1、前言

自从1988年乒乓球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后,一直实行的是21分制的计分规则,直到2001年9月1日,乒乓球比赛才从21分制改为11分制。其实,国际乒联推行11分制就是要调动大多数运动员的积极性,推行11分制,要求运动员从一开始就进入状态,而且处理好比赛中的每一颗球,集中精力赢得比赛的胜利。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技战术的不断提升,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运动员能否取得胜利不仅要看运动员本身的水平高低,主要因素还包括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对一名优秀运动员来讲,只有通过艰苦系统的训练和各种比赛锻炼后,才能形成坚定地信念,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作为一名教练人员,训练的核心在于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

本文拟在对当前运动员心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访谈以及自身经历对乒乓球运动员在不同情况下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然后突出心理训练方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出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希望对乒乓球运动发展能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2.2、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3、分析与讨论

3.1、乒乓球运动的特点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平均0.2s完成一个来回)、变化多、趣味性强。乒乓球能够培养一个人的积极进取、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也可以培养勇敢顽强的良好心理素质。但对于乒乓球这项集心理和身体于一身的项目,要想取得成绩,在加强身体素质的同时,要重视心理的训练。

3.2、乒乓球运动员所需要的心理素质

中国乒坛元老徐寅生曾说过:“教练员要注意培养运动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抗干扰等心理上的意志品质,即要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著名的教练员蔡振华对心理素质也是极其看中,在比赛和平时的训练中,他都教导队员要打好心理战,通过各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

优秀的心理素质是各方面综合表现的结果:首先要有打不倒的意志品质,然后为了自己的目标进行奋斗。其次要有顽强的自信心,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最后要有较强的自我暗示心理,它可以使运动员获得实际运动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减弱紧张情绪的程度,以适应比赛的需要。

3.3、比赛中运动员在不同情况下易见的心理状态

(1)对手的强弱。

在比赛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我们所遇到的对手技术比我们高、不如我们或者水平相当三种情况,根据比赛对手的强弱,运动员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人遇强则强,碰到强手反而能放开一切去进攻,有的人则刚好相反,碰到强手就觉得自己输定了,上场后反而畏手畏脚。若是碰到弱手,有些运动员则会出现求稳怕输的心态,不敢进攻怕失误,这样的打法很容易因为对手无心理负担的拼杀而败下来。

当对方的技术高于自身与其比赛时,内心就会底气不足,不知不觉地就把自己放在劣势的地位,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精神萎靡,不敢大胆放手的进攻,怕失误,最终产生烦躁、畏惧等心理状态,使运动员无法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相反,如果抱着去拼对手的心态,那么结果出乎意料。比如,在贵州省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中,遵义师范学院的乒乓球男单二号在单打比赛中战胜了贵州师范大学的乒乓球运动员,进入了前八强,该校的队员均为高水平运动员。在八强的比赛中,他又战胜了贵州大学的一名高水平运动员,取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这是我们在赛前所始料未及的,比赛中面对比他实力强的对手,该队员的心态把握的很好,抱着去拼对手的心态,发挥了自己最高水平,而对手却因为连续失分而变得紧张,技、战术未能正常发挥,连续失误,输掉整场比赛。由此可见,心理状态的调节在比赛中有重要作用。

当两个运动员实力相当的时候,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强,心态摆的越正,谁就能在关键时刻取得胜利。如果这时运动员在比赛中处于过度紧张和焦虑,在技、战术方面就不敢主动进攻,害怕输掉比赛。跟自身实力相当的对手比赛最考验人心理状态。以遵义师范学院的第四届乒乓球运动会为例,笔者在八进四的的比赛中,遇到了以前的对手,因为之前输过比赛,所以心里产生了压力,就想要赢得比赛一雪前耻,背着包袱进行比赛,心里的压力释放不出来,畏首畏尾,打完整场比赛后,身体都在冒冷汗,心里不知所措,在比赛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这可能与对比赛的期望值过高所产生的心理压力有关。

有些时候我们会遇到对手实力不强,还会输掉比赛的情况。这与自身的过度自信有一定的关系,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容易产生自傲心理,看不起对手,容易出现轻敌情绪,精力分散等情况。而一旦遇到困难,就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状态,甚至出现动作不能自我控制,节奏打乱,从而思想崩溃,输掉比赛。比如,2014年的贵州省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遵义医学院的乒乓球男单一号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选手,但最终止步于十六强,这就说明心理状态的变化对比赛有直接的影响。

(2)比分变化。

乒乓球比赛分数的变化与参赛者的心理变化是相关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技、战术发挥并从比分变化上显示出来。同时比分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在比赛过程中比分领先时,运动员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有些会满足于此时的胜利,打球时心理放松,关键球处理较随意,最后输掉比赛;有些运动员则会乘胜追击,直至比赛胜利。在比赛时,当一方运动员大比分领先于对手占尽优势,如果这时他渴望赢下这场比赛,那么他可能会注意力分散,技、战术保守或急于求成。比如,在2016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科威特公开赛中,中国选手许昕和日本选手水谷隼在决胜局中,日本选手水谷隼在大比分10比4领先,手握6个赛点的情况下,技战术趋于保守。许昕凭着强大的心理素质,连追8分最终取得胜利。而水谷隼在决胜局中太想赢得比赛,因此出现了很多失误。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却连丢8分,最终输掉整场比赛。

当比赛过程中,出现比分暂时落后时,运动员大多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情绪激动;此时运动员会奋不顾身,全力拼搏,以最快的速度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克服内心的压力,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发展成优势;二是情绪低落,紧张急躁,头脑不清晰,技、战术不能正常发挥,进攻的意识减弱,自信心受挫,从而导致比赛失利。对于心理素质较好的运动员,会很快克服心理障碍,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从而发挥技、战术,取得比赛胜利。比如,在2001年,世乒赛男团半决赛中,中国选手刘国正对韩国名将金泽洙,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刘国正没有放弃,一分一分去追,在第二局和第三局刘国正先后挽救7个赛点,使中国队最终顺利进入决赛,奉献了乒乓球史上以此超经典对决。

(3)突发事件。

在乒乓球比赛中经常有意外事件的出现,如裁判人员的误判、主场观看人员喧闹、周围环境和比赛场地的不适应等意想不到的状况,这些突发事件会使参与者情绪不稳定、精力分散,最终造成动作变形,无法合理的发挥技战术。就拿2012年伦敦奥运会来说,在女单决赛中,中国队的丁宁和李晓霞在场上进行着激烈的比赛,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丁宁发了她最擅长的下蹲式发球,可被裁判警告抛球高度不够,接连判失两分。此刻丁宁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眼中含着泪水打完了比赛,失去了大满贯的机会。这可能是丁宁从未想到的结果。突发的事件让她失去了比赛。

4、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心理状态的分析,了解到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对于比赛的重要性。最佳竞技状态也主要表现为精力旺盛、身心放松、士气大增。因此赛前的热身、了解对手的技战术和各种激励手段措施是运动员斗志昂扬,从心理上打压对手,更好发挥自己的水平。以下是几种调节心理的方法。

4.1、自我暗示

在心理学上,自我暗示指透过五种感官元素(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给予自己心里暗示或刺激。在比赛中,当我们遇到不同强弱的对手时,我们可以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运用积极的语言自我暗示鼓励自己,积极地去应对压力,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每一次的击球上,每一次的判断球的旋转上。通过自我暗示的方法通过对手的打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战术,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使自身增加信心,进行比赛。

4.2、情绪控制

当比分领先或者落后时,运动员的心里总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运动员因为太想赢得比赛,强烈的求胜欲望反而会使自己失去理智,也许比分落后会使运动员的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这些情绪都会影响运动员正常的比赛,比赛中,教练员应该采用积极的减压方式,通过语言鼓励运动员少去考虑关于比赛的结果,而应该注重比赛的过程,把自己引入最佳的比赛状态上去。

4.3、处理关键球训练

当处于关键球时刻,特备是实力相当的运动员在进行比赛时,如果产生消极心理,那心里就会处于一种紧绷状态,一个球没有处理好,就会影响比赛的结果,甚至会导致满盘皆输,要克服这一心理需进行关键球训练。例如,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模拟真实比赛的情形,比分达到赛点,挑战运动员的极限,使运动员产生适宜的兴奋状态,然后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关键球阶段的比赛。通过此训练,运动员能以平常心态去面对真实比赛中的关键球,不会因为心里紧张或不安而失去比分最终丢掉比赛。

4.4、模拟训练

在比赛中运动员由于缺乏比赛经验,对场地、对手不熟悉而使自己处于紧张状态,教练员通过模拟设置比赛中大致出现的情形,模拟真实的比赛环境、对手,让训练与真实的情形更相近,使参赛者更适应比赛,提升调控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以模拟不同对手的技、战术特点,裁判员的误判、主场观众的呐喊等不良条件下的模拟以及场地设施和周围环境的模拟。对于以上出现的问题教练现场及时解决,为正式比赛做好准备。

5、结束语

在乒乓球这种竞技运动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技、战术的合理发挥受场上比分变化的影响,比分变化、突发事件还直接反映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教练员应注重培养运动员过硬的心理素质,并对比赛中出现的种种状况进行有效的训练,消除紧张情绪,增加临场比赛的经验。通过以上对乒乓球比赛心理状态的研究,有意识地对其心理进行影响,以消除乒乓球运动员的不良心态,促使其在训练中就养成很好的心理状态,让乒乓球运动员能够自己调节在训练过程中正常的水平,有助于乒乓球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正式比赛中的心理状态。

[1]张传波.乒乓球运动的特点与健身价值[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

[2]张静.浅谈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J].品牌,2014.

[3]刘成晨.浅析乒乓球比赛中的心理状态[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4]刘建和.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田麦久.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3.

[6]刘瑞平.乒乓球赛前的心理准备[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 (03).

[7]任杰.基于比分的乒乓球运动员赛中心理状态分析[J].体育科学,2013,(05).

[8]林丹.高校乒乓球队赛前心理训练探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G804

A

1006-8902-(2017)-05-ZQ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乒乓球运动员
乒乓球悬浮术
跳舞的乒乓球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靠拢的乒乓球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