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方法

2017-03-11 15:25谢迪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乒乓球运动员

□谢迪(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

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方法

□谢迪(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

在实际的乒乓学课程学习中,部分学生无法意识到自身所具备的潜力,对于乒乓球课程无法提升兴趣,还会对乒乓球课产生抵触心理,给课程教学带来诸多难度,鉴于此,笔者对高校的乒乓球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心理训练的教学措施,对这一教学方式的实际应用方式进行了探究,以下为详述。

高校乒乓球教学心理训练方法

现阶段的高校乒乓球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一门科目,可以直接的培养学生的运动素养,使学生掌握乒乓球的训练技巧,促使学生实现全方面成长和发展,但是,实际的乒乓球比赛中,学生将会受到心理素质不佳的限制,很容易出现比赛失败的情况,因此,高校在进行乒乓球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不同的层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养,实现全方面成长和发展,而笔者则针对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实施心理训练方法进行了分析,详见下述。

1、对于高校乒乓球教学的运动员心理素质问题分析

1.1、对于日常训练中的心理素质分析

现阶段的高校乒乓球教学,一般会体现出诸多的问题,比如,训练周期不稳定,运动员的渗透素质较弱,训练时间不足等等,这些都是在实际的乒乓球训练中的常见问题,因此,要想提高乒乓球的训练水平,就要强化学生的心理训练意识,从心理层面使学生具备一个强大的内心,要积极的进行乒乓球训练,还要在训练的过程中,勇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弱势。在实际的心理训练中亦会出现各类的问题,比如,教学评价不到位以及训练时无法集中注意力等,导致乒乓球的实际训练效果低,心理训练的效率也极差。

1.2、对于实际比赛中的心理素质分析

其一,心理消极。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实际的比赛中,最终失败的比赛结果,很多是由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所致,比如,在实际的乒乓球比赛前,运动员心理较为低落、悲观、不自信、恐惧、负担较重等等,这些负面的心理状态都会直接的对运动员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比赛失败。还会因此而形成恶性循环,在正式比赛中,无法形成自信,对于运动员的终生发展来讲都是极为不利的。

其二,过于兴奋。还有部分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之前,由于紧张以及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无法将全部的意识集中到比赛中,尤其是对于比赛经验较少的年轻运动员来讲更是如此,这一情况对于运动员的比赛也是不利的。

其三,外界给选手带来的干扰。在实际的乒乓球比赛中,部分乒乓球比赛运动员由于心理素质不足,无法承受外界所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将会出现诸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都将会阻碍选手的正常比赛。

比如,在实际的乒乓球比赛中,影响选手心理状态的因素较多,其中的地板颜色、观众呐喊、比赛地点以及灯光强弱等等,这些外界因素都会对选手的心理状态造成巨大的影响,此外,裁判在实际的判决中也会出现误判、错判等问题,因此,乒乓球选手如果未能将这些问题切实的、高效的解决,将会给后期的乒乓球决赛等赛场造成严重的阻碍,甚至会给选手造成巨大的心理打击,导致后期的乒乓球比赛无法发挥自己的实力。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乒乓球选手的实际比赛影响较大,甚至会左右乒乓球选手的胜负。此外,运动员在实际的运动比赛中,还极易出现心理紧张的情况,具体的可表现为呼吸急促、面对比赛畏手畏脚、丧失了比赛的求胜欲望、出冷汗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乒乓球运动员赛前过于紧张的表现,对引发这些状态的实际原因进行分析,无外乎乒乓球运动员不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同时,对于比赛没有正确的认知,对于对手的实力评估过高,无法正确的对自己的潜力进行评价,导致自己的压力过大,而后使自己的积极性被削弱,这一情况是乒乓球比赛中特别忌讳的问题,他们还未上场进行实际比赛,从心理状态上就已经败给了对手。因此高校在进行乒乓球教学时,则要充分的意识到心理训练对选手的重要性,将心理训练落实到实处,积极地提高乒乓球选手的心理素养。

2、运用心理训练提升高校乒乓球水平的方式分析

当前高校的教学任务中少不了乒乓球教学,但是在实际的乒乓球教学中,运动员仍旧会出现各类的心理,阻碍了运动员的发展,对于高校落实乒乓球教学也具有负面影响,无法对之后的乒乓球教学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因此,笔者针对乒乓球教学中,运动员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心理训练的方式的解决建议,希望此方法可以给高校的乒乓球教学给以借鉴。

2.1、增强教学中的心理素质训练

高校的乒乓器教学中,应当在日常的训练中,总结并归纳学生对乒乓球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师首先要重视心理训练教学对于乒乓球运动员的作用,并对心理训练教学进行了解和掌握,运用心理训练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意识到乒乓球课程的奥妙和趣味性,激发自身对于乒乓球学习的兴趣,最终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部分学生对于乒乓球教学有心理障碍的,教师则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引导,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高效的、针对性的教学,切不可出现强迫完成任务的教学方式,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打心底里认同乒乓球教学这门科目。

2.2、培养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力

高校的乒乓球教学,要将心理训练的优势凸显出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要想将这一构想落实到实践中,就要首先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逐渐的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以此为基础,进行心理训练和乒乓球技能训练。

我国乒乓球知名运动员马琳则凭借自身超强的意志力和超强的心理素质,他在比赛中所应用的迂回战术,给对手带来较大的压力,赢得了一场又一场比赛,可见,良好的意志力和优良的心理素质给乒乓球运动员带来的影响之大。

因此,高校在进行乒乓球教学的过程中,有关的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具备强大的意志力,为正式的比赛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2.3、突出教学重点,明确比赛动机

高校的乒乓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实际运动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素质教学,促使心理训练更具合理性,满足学生的实际成长需要,保障学生在实际的乒乓球比赛中,将自己的身体素质、个性特征以及技术水准的优势凸显出来,对比赛动机进行明确,而后促使学生在思想上知晓比赛的重要程度,逐渐的养成一种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为日后进入社会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4、运用注意力转移法,调整乒乓球选手的心态

高校在进行实际的乒乓球训练时,将会极易遇到各类的外部干扰,比如,学生难以对自己的情绪波动进行控制,也无法良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此时则可以应用注意力转移法,在比赛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予以转移,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比赛较为有利的点上,以达到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后期的乒乓球比赛极为有利,但是在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对于比赛的得失过于在意,无法将自己的注意转移到其他方面,为后期的实际比赛埋下了诸多的不利因素,基于这一问题,有关的乒乓球教师应当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引导性作用,督促学生在比赛前,对一些乒乓球的技术要领、得分方式以及战略战术等进行切实的思考,而非将注意力放置在其他的外界干扰层面,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交谈的过程中,学生将会使自己的紧张状态逐渐的消除,同时也会对比赛的实际意义更加了解,减少自己的紧张和消极情绪。

但是这一解决方式对于一些脾气较为急躁的学生来讲不具备实际意义,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则要着重注意方式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他们对于这些理论性的引导可能会存在抵触心理,那么,教师就应当对这些学生和选手格外注意,对他们进行提前进行心理引导,教师应当对这些学生进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告知他们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可急于求成,同时还要敢于相信自己,最终将心理训练的作用发挥出来,还会促使学生具备更好地心理素质。

2.5、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体现乒乓球教学的优势

高等院校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要想切实促进学生的全方面成长和发展,就要体现体育教学的优势,同时还要积极地应用乒乓球教学,彰显高等院校的文化氛围,促使高等教育更具青春和活力,也让学生在实际的乒乓球训练中,体会乒乓球教学的奥妙和优势,感受乒乓球教学的氛围和熏陶,这样的乒乓球教学环境对于高等院校的实际发展来讲是极为有利的,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同时,乒乓球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要尽可能凸显乒乓球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乒乓球学习效率,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促使学生从心理层面上可以接受乒乓球教学,并且从技术层面也满足实际的教学要求。

但是,学生在实际的乒乓球比赛中国,极易出现比赛中或比赛前的心理问题,此时,教师则要积极地应用心理训练的方式,根据学生对于乒乓球学习的实际需求,落实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教师还要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切实的总结和归纳,制定较为科学的、高效的教学方案,同时还要促使教学方式可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一些较为励志的课程,并对学生进行鼓励,促使学生具备较为良好的心理状态,从精神和心理层面,对学生进行鼓励,为学生日后赢得比赛奠定良好的基础。

2.6、应用模拟训练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乒乓器训练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自信心不足的情况,因此,教师就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心理状态,制定较为完善的训练方案,而其中模型训练法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方法,这一训练方法可以针对实际的比赛场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并使运动员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定型结构,在此基础上,实施多元化的战略布局,并使运动员在此模拟训练中,锻炼出一个强大的心理状态,进而强化自己的技术操作能力,为后期的乒乓球比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并将运动员的潜在能力激发出来,在实际的比赛中,将自己的技术优势发挥出来,加之自己所具备的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将会为后期取得一个良好的乒乓球比赛成绩奠定良好的基础,全方面促进运动员的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有关的高校要想切实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就要积极地找寻科学的、高效的方式,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全方面的成长和发展。高校的乒乓球课程是极为重要的课程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比赛中,诸多学生会出现各类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就要将心理训练落实到实处,在提高学生乒乓球专业素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最终提高高校的乒乓球教学水平。

[1]宋柄言.心理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

[2]刘玮.心理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体育科技,2015,36(2).

[3]程茂勇.安徽省高职院校乒乓球选手技术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以安徽十三届省运会高校部乒乓球比赛女子乙组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2).

[4]郭成芬,张斌.高校乒乓球教学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5).

G804

A

1006-8902-(2017)-05-ZQ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乒乓球运动员
乒乓球悬浮术
跳舞的乒乓球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靠拢的乒乓球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