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文化模式下的高校教师健身活动研究

2017-03-11 15:25宇文章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太谷0308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全民校园文化

□宇文章(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太谷030800)

和谐校园文化模式下的高校教师健身活动研究

□宇文章(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太谷030800)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应当是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和谐校园文化模式下的高校教师健身活动体现了高等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促进高校师生的身心健康,给广大教职员工营造一种愉悦的精神环境,体现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价值观念。论文阐述了和谐校园文化模式下高校教师健身的作用与意义,同时探索了和谐校园文化模式下高校教师健身活动研究的新思路,并对高校教师健身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提出了看法与意见,最后还对和谐校园文化模式下高校教师健身活动的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高校教师校园文化健身活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当前的重大战略目标。高校担负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有责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开展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文化氛围,教师的健身活动体现了高校以人为本,建立和谐文化校园的办校理念。和谐校园文化模式下的高校教师健身活动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促进了高校的持久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1、倡导高校教师健身,激发教师教学活力

和谐校园文化模式下的高校教师健身活动能够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使教师身体健康有活力,从而能够以更加充沛的精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优秀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教师身体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试想如果教师的身体不健康怎么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发展?因此,加强教师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身体素质是高校应当重视的问题。其次,高校健身活动能够排解教师的教学压力,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众所周知,高校教师承担的压力要高于他人。在强大的社会压力和学术压力面前,教师的身体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教师甚至已经疾病缠身。由此可见,提倡高校教师健身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高校教师健身活动能够让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与学术研究中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尖端优秀人才,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高校教师健身活动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师生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健身活动的特点是在互动中体验运动的快乐,教师与学生在健身活动过程中,增加了互动交流的机会,师生间的感情在健身中更加融洽和谐,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师生的创新性思维,使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高校教师健身习惯

和谐校园文化模式下的高校教师健身活动应当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为背景。以人为本就要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精神需求,促进广大师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体育健身活动方案的设定,一定要落实在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上。其次,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要与其他发达国家高校校园文化多进行沟通交流,借鉴发达国家高校校园文化的优秀元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日益增多,一些发达国家的校园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进入我国,我国的高校校园文化中也在不断地渗透国际文化。我们要把国外高校校园文化的优秀元素引入到我国高校和谐文化建设中来,利用国外高校的的先进文化元素来提高和谐校园文化下的高校教师健身活动的质量和品位,从而使我们的和谐校园文化层次不断提高,也是为我国高校体育健身活动的发展服务。

和谐校园文化下的高校教师健身活动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体系。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的职能部门要以培养教师健身运动价值观为立足点,利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师对健身运动的认知水平,让教师产生多元化的健身动机,使他们在不同阶段都能保持旺盛的健身欲望,增强教师的健身意识,使教师在被动要求下的健身行为转化成教师持续、长久的健身习惯。高校教师健身活动的设置还要充分结合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高校要设置适合教师健身练习的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让教师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进行体育锻炼。

3、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开发适合教师的运动项目

和谐校园文化模式下教师的健身项目应该根据高校具体情况,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进行设置。当前健身活动的项目受到锻炼目的、个人兴趣以及社会潮流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教师喜欢参与的健身项目有篮球、乒乓球、足球等球类运动;跑步、快走、自行车等田径运动;健身操、瑜伽、舞蹈等运动项目也深受女教师的喜爱。传统的田径健身方法比较枯燥、单调,已经不能满足于广大师生的需求,因此,高校在设置田径运动时应该在传统运动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创建集趣味性和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田径健身项目。

这些项目受场地限制较小,方便活动实施,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整运动强度,不易受伤,因此受到多数教师的喜欢。而一些女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对体型有塑造功能的健身操、瑜伽、体育舞蹈等项目;而爬山、钓鱼等休闲户外运动项目使长期在室内伏案工作的教师身心得到放松和锻炼,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秀美风光,呼吸田野中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清新空气。因此,高校在设置和组织健身活动项目时,应该以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和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生活质量为动机。高校要结合教师的喜好和需求,加入当前社会上流行的时尚健身项目进行设计开发。比如高校可以在活动中加入韵律操、长绸舞以及具有保健作用的八段锦、五禽戏等趣味健身项目。这些项目刚柔相济、内外兼练,能够健身防病。高校通过对多元化健身活动项目的开发与完善,能够做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最大化的满足高校师生对于和谐校园文化模式下健身活动的需求。

4、开展经常性健身活动,提高教师参与热情

和谐校园文化模式下的高校健身活动组织管理目前还尚未形成体系。尽管我国各省市辖区对公民健身在制度上给予了保证,明确规定了每个公民都有参与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的权利,但是在组织上尚未真正落实。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高校教师参加健身活动还是以个人活动为主。教师个人身体状况和对运动喜好的差异,使教师以个人参与健身活动成为高校健身活动的主流形式。这种形式基本符合当前人们的生活工作实际。其次,体育和健身运动本身就具有个体社会化和整合社会的特点,人们更加希望以集体的形式组织参与各种健身锻炼。体育健身的目的不仅仅是愉悦身心、增强体质,它还可以增进师生和同事间的交流沟通,体育健身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融洽相处,增进团队的凝聚力,还有利于教学任务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因此,根据教师对群体健身的需求,高校教师健身活动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应该从组织阶段性健身比赛转移到组织经常性的健身活动中来。

体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个人习惯,设置一系列的健身项目或活动小组,让有相同爱好的教师结成活动小组。学校要尽量给他们提供场地、设备或技术指导,积极开展有趣味性的健身竞赛,提高教师参与健身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学校还可以利用自己资源丰富的特点,根据教师的运动需求请专业的体育人才对教师进行开班辅导。比如高校可以开设一些瑜伽班、民族舞、国标舞等培训班来提高教师的参与兴趣,不断创新健身内容,使高校教师健身活动能够持久的开展。

此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还有一部分人喜欢家庭体育活动。在家庭范围内组织的健身活动形式更加灵活,内容也更加丰富,这既符合家庭成员间共同生活的规律,也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因此,高校有关部门应该对家庭健身活动给予适当的指导,选择一些适合家庭成员之间练习、运动量适中的运动项目,经常性的组织以家庭为单位的健身竞赛活动,促进家庭健身与社会群体健身的结合。

5、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帮助教师科学健身

要在和谐校园文化模式下开展教师健身活动,高校首先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教师与学生了解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国家增强人民体质,广泛推动和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重要举措和理论指导,对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整日忙于教学与学术研究,对全民健身这个概念比较淡薄,这就使高校教师健身活动的开展缺乏理论指导与科学动力。因此,加大对全民健身的学习与宣传力度,是激发教师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第一步。其次高校要完善健身活动的基础设施,使高校教师健身活动的需求得以满足。过去高校资金多数用于学术研究与校园建设,在购买健身设施上的投入不足,高校的健身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这就造成了高校教师健身活动项目不能顺利开展,健身设施无法满足教师的健身需求。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体育、健身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完善健身基础设施建设,使高校教师健身活动能够顺利发展。

高校要加强健身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高校虽然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但这些体育教师往往担任着教学任务与社会工作,对多项目的健身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指导。因此,学校要加强对体育健身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比如高校可以送指导教师到专门的体育学校进修,或者请某领域的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培训指导,为高校教师健身运动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另外,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参与健身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高校教师参与健身活动是出于社会与自我的共同需要,诱发教师对健身活动的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是增强其健身兴趣的主要路径。高校可以组织教师观看大型体育比赛和趣味健身竞赛,让教师爱上体育运动并自觉地参与体育健身运动。高校还要为教师免费提供健身俱乐部等活动场所,定期为教师提供健身讲座和技术指导,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要加强各院校之间的健身活动交流,相互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健身活动的内容与方法,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总之,在和谐校园模式下开展高校教师健身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满足教师的健身需要,激发教师的健身兴趣,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促进学校的持久发展。

[1]张萍萍,张晗.关于“和谐校园文化”和“高校教师健身”的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12,(14).

[2]张萍萍,张晗.和谐校园文化背景下唐山高校教师健身活动方案的新思路[J].科技信息,2015,(22).

[3]曹玉冰.校园和谐文化下高校教师健身活动方法探究[J].科技资讯,2015,(32).

[4]袁玉峰.广州高校教师健身活动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5]江木芳.广州地区高校教师参与健身活动的现状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5,(3).

G807

A

1006-8902-(2017)-05-HG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全民校园文化
全民·爱·阅读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可持续全民医保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