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华侨华人与反法西斯战争

2017-03-11 19:04
历史教学问题 2017年5期
关键词:华侨新西兰华人

王 娟

新西兰华侨华人与反法西斯战争

王 娟

新西兰华侨华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与新西兰人民并肩作战,同时大力支持祖国抗日战争,显示出对侨居国的无限热爱和情系祖国的赤子之心。在侨居国,他们参军服役,与当地民众携手抗敌,不惜牺牲生命;侨农组织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支持盟军反攻作战。面对祖国抗战的严峻形势,他们第一时间整合华人社团,办刊办报宣传时事,激发华人群体的爱国热情;组织持久募捐,且人均捐款居世界华人之首,为祖国抗战作出了贡献。

新西兰;华侨华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新西兰华侨华人迅速组织捐款捐物,在当地组织团体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发起抵制日货、国民外交等活动,对中国抗日战争贡献良多;他们还在侨居地积极支持盟军战斗,筹款慰问新西兰远征非洲作战的战士等;除此之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西兰华侨华人踊跃参军服役、组织救护队、担任防空救助等,配合英美盟军反攻作战,奋起保卫侨居家园。种种事迹表明,他们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应有的力量,在人类反法西斯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组建爱国社团,发起救国活动

1935年,新西兰爱国侨领杨汤城曾与当地一些侨领发起组织奥塔哥和修付崙两省华侨联合会,无奈中途诸多阻碍,直到1937年3月28日,在达尼丁市正式成立了奥塔哥、修付崙两省华侨联合会,徐镜廉、伍伯廉等21人为首届执行委员。①林亚杰:《新西兰华侨史》,《广东文史资料》第84辑,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1页。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华侨中的有识之士日渐意识到整个华侨群体团结的必要性,开始考虑成立更大规模的华侨联合社团。为推进新西兰华侨救国工作,奥塔哥、修付崙华侨联合会上书中国领事馆,建议由时任领事汪丰出面组织全纽华侨救国代表大会,得到新西兰各华侨社团赞同,遂于1937年9月26日在惠灵顿召开了新西兰首届华侨救国代表大会,有15个地区42位代表参与此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长期捐款的方法,要求开店的店主每周定额捐款,工人每周捐出部分工资以支持抗日,并决议同年10月1日执行。会后,各地区分别成立支会和分会,至1944年12月底,在新西兰的惠灵顿、奥克兰、达尼丁、基督城四市成立支会,另在那威吐、威笠罢、基士彬等地区成立了22个分会,各地支分会的设立,有力地推动了华侨社团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华侨联合总会成为新西兰华侨华人支援祖国抗战的领导和中坚力量,对救国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自成立之日起,至抗战胜利共召开了11次代表大会,每次会议都主旨鲜明,甚有收效,如制定长期捐款方法、制定惩罚抗捐分子等,始终围绕推动全体华侨抗日救国运动的主旨进行商议。

值得一提的是,新西兰的华侨女性也热衷于爱国救亡活动,成立于1937年10月10日的惠灵顿中国妇女国难后援会,主要从事筹款、慰劳抗战将士及救济被难同胞等活动,在新西兰华侨社会中,积极组织各类活动筹款筹物,在当时有一定积极的影响。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604页,第604页。

二、积极筹款捐物,支持祖国抗战

1937年7月15日,奥塔哥、修付崙华侨联合会即将会内经费50英镑,交于中国驻惠灵顿领事馆电汇南京,意为慰问卢沟桥的抗日志士。1937年8月1日晚召开华侨筹款抗战救国大会,宣传抗日救国,出席者百余人,由爱国侨领杨汤城主持,各位侨领积极认捐,华侨纷纷解囊,该次会议成为抗战救国的首次捐款大会,总计捐款1179英镑,②林亚杰:《新西兰华侨史》,《广东文史资料》第84辑,2001年,第52页,第52页,第56页,第60页。自此,揭开了新西兰华侨援助祖国抗日战争事业的序幕。1943年10月,驻惠灵顿领事馆奉令发动组织新西兰华侨慰劳抗战将士委员会海外分会。新西兰华侨联合总会接函后,曾多次与该会中侨领商筹从速成立该会。由于慰劳会在职权上与华侨联合总会有重迭,因而暂由华联会负责。1944年8月,华联会召开第九次全属代表大会,决议成立全国慰劳总会新西兰华侨慰劳分会,以总会及各支分会委员会为该会委员,并拟将纽币1000镑拨入慰劳分会。③谢国富:《抗日战争期间的新西兰华侨》,《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第2期。该会成立后,积极慰劳前方将士,对激励国内抗敌士气起了积极作用。

在华侨联合总会、慰劳分会等组织的影响发动下,新西兰的华侨空前团结,大家都表示要长期坚持,直到取得抗战胜利。各华侨团体纷纷表示,长期捐款的目的在于接济国民政府长期对日作战,收复失地,故失地一日未收复,一日不能停止作战,亦吾辈一日不能停止筹饷责任。华侨捐款形式多样,除直接捐款外,还发行了救国公债,新西兰华侨联合总会当时呼吁全体华侨:国破家何在,唇亡齿亦寒。中国今日危亡,已臻极点。侨胞想救国,请从速购买公债,以实国防,方能赶办飞机大炮来抵抗暴日。在新西兰华侨救国捐款的种类中,最重要的有两种:其一为长期救国捐;其二为临时献金,如慈善捐、义捐、救灾捐、购机捐以及元旦、双十节、“七·七”纪念日捐款等等。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604页,第604页。长期救国捐即“星期额捐”,开店店主每周捐款定额为半磅,工人将每星期工资10%捐献。⑤林亚杰:《新西兰华侨史》,《广东文史资料》第84辑,2001年,第52页,第52页,第56页,第60。此办法是在1937年新西兰华侨联合会第一次全属代表大会通过施行的。

第三次全体代表大会还通过了惩戒破坏和抗捐华人的办法。规定:如华侨有不遵章缴纳者,三周以上该支会通函追收,四周仍未缴纳且无充分理由者,呈报总会劝告知,一周无效者,则呈报领事馆,在无效者则将该抗捐者姓名刊载于《大事周刊》,公开宣布,并由总会呈请领事转呈政府处理。并且附加侨意,如,抗捐者加倍补纳;调其回国,开除国籍等。后来又有基士彬等分会主张严惩抗捐者,提出:“吾人之对于抗捐者,应以汉奸论,是则当加以严厉之制裁,务使此辈无容足地而后已。”后在侨民领取“购汇证”时,有人提出凡没有清缴救国长期捐款者,应不予受理,理由是不能不救国家而只顾小家,这些提案有的明显带有惩罚性质,后来也确实处理了华侨中的少数抗捐分子。由此可见,当时执行此事的力度及严格程度,亦能理解众多新西兰华侨当时要求救国的激昂情绪。

除了长期和临时捐款外,新西兰华侨华人还发起过其他形式的捐款活动,如通过各种演出筹集款项。1945年3月19日,新西兰华侨联合会奥克兰支会,大同国乐研究社排演悲壮热烈的白话剧“气壮山河(HUMAN INTEGRITY)”,⑥新西兰华侨排演的以抗战全面爆发卢沟桥事件为背景的白话剧,剧中描述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人的困难境遇及各阶层人民毁家纾难的抗日气节,在当地华侨华人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在当地持续上演。所有演员都是无酬自愿参演,所有收入全部捐送蒙难中的祖国,以尽华人之责,支持同胞的抗战。⑦CHAN FAMILY,DAN CHAN:Writing Articles and Known Facts 1939-1999,Wellington:105 Majonbanks Street,Wellington1,N.Z,Perface.抗战期间,新西兰华侨华人除了捐款亦有多次捐物义举,据奥修华侨支会的统计,捐献共达18项之多,其中包括救济河南旱灾、广东粮灾、寄往香港东华医院衣物用以救济伤兵难民等。⑧林亚杰:《新西兰华侨史》,《广东文史资料》第84辑,2001年,第52页,第52页,第56页,第60页。另外,整个抗战期间,新西兰华侨向国民政府购买救国公债和建国储蓄券约达25万余镑,⑨林亚杰:《新西兰华侨史》,《广东文史资料》第84辑,2001年,第52页,第52页,第5660。华侨养家汇款约纽币67.8万余镑。⑩谢国富:《抗日战争期间的新西兰华侨》,《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第2期。这些债券,原定五年至十年偿还本息,但因在战时购买,实际上都无法进行偿还,因而都无偿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养家汇款一方面救济了国内眷属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对国内的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抗战结束后,据新西兰华侨联合总会统计,在1937-1945年间,筹集抗战捐款(包括4个支会和22个分会)总计247576镑,①林亚杰:《新西兰华侨史》,《广东文史资料》第84辑,2001年,第57页,第56页。约合现在的1800多万新元,以华侨人均合计,居世界各国华侨抗战人均捐款之冠,表现了新西兰华侨的爱国热忱,也是极大荣誉。②林亚杰:《新西兰华侨史》,《广东文史资料》第84辑,2001年,第57页,第56页。

三、创办华人刊物,进行爱国宣传

为了使侨胞更好地了解战事的进展,也为了宣传鼓动,卢沟桥事变之后,新西兰华侨联合会还特地在新西兰创办公开刊物,宣传抗日救国,当时刊物主要有两种:《中国大事周报》和《屋仑侨声》。

《中国大事周报》是新西兰华侨联合总会在1937年9月至1946年7月间于惠灵顿出版的一份刊物,每期皆用人手刻写蜡纸,再油印出版,16开本,每期10多页至20多页不等,共出版440余期。③该数字源自于新西兰当地电子数据库,自行统计。《中国大事周报》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全职记者采写和编辑,每星期出版一次,全国发行。用如此简陋的设备,整整坚持了9年。创刊的目的是为了将华人联合起来,共同面对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大事周报》也为华侨联合总会在支持抗日活动方面提供宣传渠道。其内容多是有关中国内地的抗战情况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且集中报导大部分新西兰华人的家乡——广东省的消息。至于新西兰的本土新闻则全不涉及,反映了当时的华人社群对祖国战事的高度重视和关切。除了战争消息外,《中国大事周报》亦号召捐款以支持战事,筹得款项用以成立一个中华援助基金。抗日战争在1945年8月宣告结束后,《中国大事周报》在翌年的7月亦告停刊。半月刊《屋仑侨声》1937年11月15日由奥克兰华侨联合支会宣传部创办,内容大致与《中国大事周报》相同,以宣传抗日和爱国爱乡为主,其主编为周润森、吴伟培。

这两个刊物自创刊始, 广集抗战资料,进行救国宣传,鼓励华侨捐款,并在新年、国庆、“七·七”等纪念日出特大号以激发侨胞爱国意识。正是由于有这些刊物的存在,新西兰各地的华侨得以源源不断地获知中国抗战的战况进展,也不断地被动员起来,持续捐款。可以说,这两份刊物的出版发行,对于联合各界华人,宣传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筹款支援抗战,贡献极大。

四、抵制日货进口,开展国民外交

抗日战争期间,整个大洋洲华侨人数虽然不多,但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活动和经济绝交斗争。新西兰华侨纷纷签署抗敌公约,相诫不买日货。1939年6月,有大宗日本葱头运进新西兰,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1998年,第605页。华侨果蔬店立即声明不予进货销售。有识之士也闻声继起抵制,态度极为激昂。在新西兰华侨的反日货浪潮中,新西兰政府迫于舆论压力,随即限制日货进口。新西兰政府的这一行为,沉重打击了日本在新西兰的贸易,客观上支持了抗战的进程。

华侨在新西兰社会早期积累创造了一定财富。他们平日与人为善,给新西兰人民留下了很好印象。抗战爆发后,新西兰政府和人民对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抗战事业给予了广泛同情和支持。新西兰政府曾拨专款救济中国难童,新西兰民众也有许多捐款。1939年9月,华联会举行第四次代表大会,曾通过议案,致函新西兰众议院院长巴那氏,对其致力救济我国难童表示敬意。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1998年,第605页。另外《中国大事周报》和《屋仑侨声》的公开发行,从舆论进行救国宣传,扩大了华侨在新西兰的影响,加深了华侨与当地政府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融洽了与当地民众的感情,扩大了中国抗战影响,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五、慰问参战盟军,与侨居国人民并肩战斗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新西兰陆军随英军在欧洲及非洲战场都曾参加作战。在1940年达尼丁市召开的市民大会上,新西兰华侨联合总会奥塔哥、修付崙支会就曾募集捐款并交送达尼丁市慰劳会。此事曾被当地白人报纸报道并加以赞扬。1942年盟国救济会发动筹款活动,奥塔哥、修付崙华联支会再次用各种方法筹备款项,如组织各支会捐款、华人妇女卖花募捐等。另外,新西兰华侨妇女和儿童还义务排练戏剧,并在市政府剧场和帝国大戏院公开演出,慰问劳军,并把筹到的款项交付盟国救济会。华人其他分会也陆续参与到捐款活动行列。据载,1942年6月30日,夏马顿华侨联合会参加了盟国的慰问伤兵筹款大巡行。他们出动了彩车和舞狮队,打着标语,上街游行,男女老幼均有参加,活动的规模很大,同时也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赞誉。①林亚杰:《新西兰华侨史》,《广东文史资料》第84辑,2001年,第59页。

关于二战中华人在新西兰的参军服役情况,奥克兰大学叶宋曼瑛教授曾说:现在很难知道二战中华人服役的确切数字,因为在军队的记录中没有特别记载服役人员的种族,而且很多华人的姓名在当时已经西化了。但据1936年统计的数据,在当时仅有的2943名华人中,②Exhibit Shows Sacrifice Made by Chinese Kiwis,Eastern Courier,Saturday April 26,1997,Page5.至少超过100人在新西兰服役参战。③Forgotten Fighting Forces,News review,Saturday April 5,1997.他们大多都是新西兰当地出生的华人移民,其中个别为混血华人。大部分人参加了新西兰皇家空军,其岗位有飞行员、领航员、装备工程师、随机机械师、无线电话务员、摄影师等等。他们各司其职,与新西兰人民并肩作战,共同为反法西斯作出贡献。④Ip,Manying,Dinkum Aliens:New Zealand Chinese WWII Experiences,Auckland:Hall of Memory,Auckland Museum,The Domain,from March 1997 to April 1998.1997年,叶宋曼瑛教授曾在奥克兰博物馆三楼大战纪念堂举办了一个特殊的展览,⑤Ip,Manying,Dinkum Aliens:New Zealand Chinese WWII Experiences,from March 1997 to April 1998.名为“好样的外来人——大战期间新西兰华人参战纪实”。在第一个主题‘他们同样服役’中,集中展示了华人在新西兰的空军、陆军、妇女辅助队,以及自卫队中的英勇事迹和突出功绩。在第二个主题“终获接纳——成为勇敢的盟友”中,介绍了战争期间及战后华人成为当地主要行业工作者的奋斗历程,生动呈现了为盟军热心募捐等感人事迹,并在与当地人并肩作战中,为新西兰社会接纳和认同。⑥Dinkum Aliens,Chinese Weekly N Z Herald,Issue 114 Thursday March 27,1997.

二战之初新西兰华人数量很少,在当地社会处于边缘地位,社会氛围对于华人并不友好,但华裔新西兰人(大多为当地出生的)仍毅然加入到当地的反法西斯队伍,如加入空军、陆军及自卫队,与当地人民共同作战。他们把新西兰当作自己的家乡,不怕牺牲,愿意上前线,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这个国家,这份真诚与奉献难能可贵,也体现了华人热爱和平的民族性格。据资料显示:1941年4月,新西兰当地出生的华裔开始参加自卫队,1942年有6个华人正式参军服役,分别是:George Hong,George Poy Hing,Captain,Harry Chan Lee,Dan Chan Lee,Tom Wong。⑦Ip,Manying,Dinkum Aliens:New Zealand Chinese WWII Experiencs,fom Mah 1997 t Al 8.参加新西兰皇家空军(RNZAF)的人数最多,如Alec Ah-Chee是华人移民第二代,其家族1870年代来到新西兰定居,他的父亲和叔叔辈都出生在新西兰,他1942年参加了新西兰皇家空军,作为飞行员投入战斗。⑧Ip,Manying,Dinkum Aliens:New Zealand Chinese WWII Experiences,fom Mah 1997 t Apl 8.Willie Lee的家族是淘金热时期来到新西兰定居的,在二战期间其家族成员中的三个兄弟都参军服役,其中一人牺牲。Willie Lee出生于1914年,二战期间在中国受训,后回到新西兰成为新西兰皇家空军飞行员 。1942年12月14日在英国柴郡(Cheshire)训练飞行中,坠机身亡,年仅28岁。他的弟弟Dan Lee本想去参加New Caledonia(新喀里多尼亚)陆军未能如愿,后服役于皇家军事运输队,担任卡车司机。另外一个兄弟Harry Lee也服役于空军部队。⑨Exhibit Shows Sacrifice Made by Chinese Kiwis,Eastern Courier,Saturday April 26,1997,Page5.又如,Bill Chun是新西兰皇家空军的摄影师,1942年18岁参军,最初在Waiouru的训练营,后成为步兵司机,1943年转换岗位服役于基督城的Wigram空军基地。⑩Chinese NZers in WII,Chinese Voice,Wellington,July 20,1995.再如George Chan是皇家空军第四维修队的军士,曾服役于战鹰和复仇者战斗机。

在新西兰服役的华人中,也不乏女性的身影。如Teresa和Eileen Fore参加了空军妇女辅助队,Teresa曾说:她和妹妹是自愿加入空军妇女辅助队(WAAF)的,她们非常热爱居住的国家,愿意为之服务。她们被编入中国侨农会运输果蔬的队伍,工作是驾驶卡车为皇家空军及美国驻太平洋舰队运送果蔬补给。[11]Chinese NZers in WII,Chinese Voice,Wellington,July 20,1995.又如Ivy Wah Lee曾在香港参加了护理服务,后继续服务于缅甸的美军,得到了很高的赞誉并获得了美国史迪威部的奖章。

另外,亦有部分华人参加了地方自卫队,如,George S.Long参加地方自卫队,曾在陆军进行训练,后加入新西兰皇家空军,战争后期在美国驻地服役。又如Teresa和Eileen Fore的兄弟Jimmy也参加了旺格努伊(Wanganui)的地方自卫队。[12]Ip,Manying,Dinkum Aliens:New Zealand Chinese WWII Experiences,Auckland:Hall of Memory,Auckland Museum,The Domain,from March 1997 to April 1998.据载,奥塔哥省达尼丁市组织救护队保家卫国,当时有20余名华侨参加救护队与新西兰人并肩作战,他们大都来自奥塔哥、修付崙华侨支会的年轻华侨,其中著名的华侨侨领杨汤城就是带头人,他们与新西兰人民一起承担了防空救护等工作,得到了当地人的赞扬,当时报纸曾报道过一篇文章,题为《我们应该感谢中国人》,其中写到:“中国为自己的生存而经过4年余的艰苦抗战,其坚毅勇敢精神确为我们所钦佩。侨居此间的华人,我们所知道的已经用尽他们的方法与苦心去帮助他们的祖国,他们的爱国精神可敬可仰。他们不但为他们的祖国出力,现在他们并为我们服务。市中心区的E.P.S救伤队全部由华人负担,所以我们每个市民,应该多多感谢为我们服务的国际友人。”①林亚杰:《新西兰华侨史》,《广东文史资料》第84辑,2001年,第58页。

六、响应菜蔬计划,支持盟军作战

1942年,美国军队进入新西兰准备发起反攻,收复被日军占领的太平洋岛屿。1942年到1945年间,新西兰成为美军的培训和补给中转站,1943年4月的时候驻扎美军达到14.3万人,②Nigel Murphy,Success through Adversity-A History of the Dominion Federation of New Zealand Chinese Commercial Growers,Auckland:Dominion Federation of New Zealand Chinese Commercial GrowersInc,P19.驻军最多时超过25万。为满足蔬菜供应,新西兰政府曾在1942年7月实施了SVP(Services Vegetable Production)计划。③Nigel Murphy,Success through Adversity-A History of the Dominion Federation of New Zealand Chinese Commercial Growers,P19.新西兰政府承诺要给部队供应新鲜充足的蔬菜,同时也要确保国内市场的供给充足。这意味着蔬菜供应商既要给新西兰军队供应大量的蔬菜,也要保障美国太平洋驻军部队蔬菜需求。然而,无论是蔬菜种植者和政府部门都清楚,新西兰当地的蔬菜种植根本无法满足这么巨大的需求。因此,华人种植者也加入了这一计划,并成为军队蔬菜供应的主要力量。

据1944年初新西兰华侨农业协会对16个区的调查统计,仅华侨经营的农园面积就有5589亩。④谢国富:《抗日战争期间的新西兰华侨》,《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第2期。驻新西兰美军果蔬需求的70%以上由侨农供应,可见,当时侨农菜蔬种植规模在该行业举足轻重。战争期间,时任新西兰总理Peter Fraser特别鼓励华裔农民致力耕作,以保障军队农产品供应。侨农生产以菜蔬为主,战争期间的军需、菜蔬大部分由侨农供给,市面之需求则全部靠侨农农场供给。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1998年,第635页。时任新西兰农务部长罗披士曾指出:“战时农业生产,最为重要,中纽系属盟邦,在彼此协助上,中纽农业界,须共同努力,以求生产之发展。欧西战争,盟邦不久将获胜利,如将来欧西战事先行结束,盟军当集中太平洋向敌总攻,以期平定日寇。斯时,纽处于供应粮食地位,当有需要于农业产品之供应,裨助盟军早日达成胜利。”⑥谢国富:《抗日战争期间的新西兰华侨》,《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第2期。可见,华侨果蔬种植业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通过参与SVP计划为支持盟军作战作出了特殊贡献。

由此可见,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历程中,侨居新西兰的华侨华人为抗日战争、为保卫新西兰、为支持太平洋战场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不乏有立下显赫战绩,甚至牺牲生命者。整个战争期间,侨居海外的新西兰侨胞,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的民族自救和解放,履行了炎黄子孙的职责,他们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历史贡献不应该被后人遗忘。

(责任编辑:孟钟捷)

*此文为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西兰移民政策及华人新移民问题研究”(2016SJD770008)及2014年度徐州工程学院科研青年项目“澳洲华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研究”中期研究成果。

王娟,徐州工程学院讲师(邮编221018)、江苏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猜你喜欢
华侨新西兰华人
新西兰兔
何为“华人”?
我的华侨老师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游新西兰
新西兰的核物理学之父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