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伍尔芙

2017-03-11 23:17赵玫
文学自由谈 2017年3期
关键词:伍尔意识流夫人

赵玫

不朽的伍尔芙

赵玫

自新时期以来,中国的文学创作不断前行,其中离不开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深刻影响。而当年我作为一个年轻的写作者,幸运地遇到了我深深热爱的伍尔芙。从此我开始了崭新的写作,在某种意义上,我写,就是为了能不断地亲近那位卓越的女作家。而她的不朽声名,也早已成为了中国写作者的楷模。

而当下的中国作家和读者,恐怕很难读懂那个时期的伍尔芙作品,尤其是伍尔芙早期的作品《达洛威夫人》。这部充满了意识流色彩的作品,读起来无疑很艰辛,因为伍尔芙所特有的写作方式,在当年就显得极为与众不同。尤其在这部早期的小说中,伍尔芙行云流水地运用了她所熟悉的意识流写作方式。她说,在她的写作中,就像是纷纷坠落的意识的碎片。这种由伍尔芙开创的写作方式,如法国作家莫洛亚所言,伍尔芙在艺术上的探索,无疑让她成为了新文体的开创者。

尽管这部稍嫌繁复的作品,让人有些难以琢磨,但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并不在于那些平淡无奇的故事情节,而是透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对人物进行与众不同的塑造,进而编织起一个网状的立体结构,让故事在委婉的缝隙中,表现出伍尔芙所特有的那种意识的氛围,甚至是让读者难以接受的某种与众不同的理念。于是,读《达洛威夫人》,自然就显得很陌生,而她与众不同的行文,无疑和当时的写作理念格格不入。进而,人们在阅读《达洛威夫人》时,自然会显出某种陌生,甚而,难以进入小说所特有的那种故事的氛围。但伍尔芙则始终不渝地坚守着她文学的理念,《达洛威夫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她的试验场。

如此,伍尔芙英勇地开始了《达洛威夫人》的写作,她没有像任何其他作家那样,中规中矩地营造着一个故事,而大多是自说自话地,伴随着思维的流动,情绪的变迁,以及行文中的那些深邃的思考。

于是,在伍尔芙的小说中,故事的部分变得朴素而平缓,意象的部分则显得更为深邃。或者,这就是伍尔芙想要的某种结果,哪怕失败,她只是不想让自己的作品变得人云亦云。为此她不惜挫败,一往无前,在陌生化的行进中,勇敢地完成了她的某种“背叛”。

这部小说里,伍尔芙再度延续了她前卫的思想和精神,以及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关于意识流动的理论。她多次说道,生活就是纷纷坠落的意识的碎片,所以,她的小说无疑是真实地忠于生活的,于是也必然是流动的。伍尔芙无疑是艺术技巧上的开拓者。

是的,达洛威夫人说她自己去买花。

是的,这便是小说通篇的那个似有若无的主题。

在这部具有开创性的小说中,伍尔芙无疑满怀了她对这部书稿的愿望。她显然不喜欢那种所谓的中规中矩的写作方式。她希望能看到广场上闪烁的遥远的灯光,她希望在夜光下,能看到远处的灯塔。她还不停地期望着近处的钟声,她说,你究竟为什么要举行宴会呢?她还说,你为什么要爬到顶上出风头,但愿大火把她烧成灰烬……

于是,在故事的导引下,伍尔芙变得如鱼得水。因为她已经摒弃了小说的传统格式,而成为了自己的主人。从此,她再也不会人云亦云地说着那些老旧的陈词滥调。从此,伍尔芙就像是深深展开的自由的肢体,她不仅能说小说的话语,还能将散文附丽于她的小说中。

于是,伍尔芙在小说和散文的文体中,动静自如,既能说小说的语言,亦能用美丽的语言来表述成散文。在尝试过意识流之后,她的作品,无论小说,还是散文,都拥有了新的境界,而那时她的思绪,也像是她的生命那般灿烂多姿。

不久后,伍尔芙在她的日记中写道:在这本书中,我的意图似乎是太多了,我要表现生和死,正常与疯狂;我还要表现出意识流的能量,以思绪大开大合的方式来批判这个社会的制度。

所谓的意识流,在某种意义上,当然是艰辛的探索。然而,那种读起来没有遵循的感觉,却能在字里行间行驶语言的使命。总之,伍尔芙的小说,显然有着自己极为明确的追求的。她从来不会人云亦云,她永远在尝试着、创造着,让她的思想和文字永远与众不同。

1922年,伍尔芙先后开始了《普通读者》和《达洛威夫人》的写作。她希望这两部作品能一并完成,交相辉映。但这两篇书稿,前前后后,直到1924年才先后完成。不久后,她曾说道:“对于我的写作,我是非常自我中心的,部分是出于自负,部分是出于害羞和敏感。”《达洛威夫人》的出版让伍尔芙情绪变化无常,见了坏的评论就畏缩,读到好的评论就雀跃。直到摩根·福斯特、托马斯·哈代喜欢,她才在日记里写道:“我从不曾感到自己被这样赞扬过。 ”

伍尔芙的成功,无疑为她的写作奠定了新的未来,而这未来,在某种意义上,让她的写作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石。而她在小说中的自由与开放,就更是如鱼得水,尤其在文体上,她大胆地启用了那种散文混合政论的样式,让她的理念纵横捭阖地交织在各种文体中。

法国作家莫洛亚对《达洛威夫人》做了极为恰当的评价,他认为,小说中“彼得的回归,克莱丽莎的晚会,赛普蒂莫斯的自杀,都不能构成一个故事。但是,令人钦佩的是,这些不可胜计的印象闪烁呈现:他们是大街上的车水马龙,空中飞机的轰鸣,花朵发出的幽香。那些如雨点一般地、纷纷坠落的回忆掺合在一起,彼此交织,互相渗透,使读者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地经历了克莱丽莎的种种感受”。

小说中,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死亡步步紧逼,在这个意义上,伍尔芙的钟声就像是死亡的象征。结局是,她自言自语,自说自话,是的,她就在你眼前。无论她在何方,你依旧能看到她,哪怕,在远方。

只是,在当下的阅读中,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来阅读伍尔芙。但我相信,你若读了她的小说,就会像我那样,深深地爱上她。爱她,是因为,她不仅是一位勇敢的小说家,还因为她永远都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诱惑。那就是,能让她的文字和心灵交合的一种神圣的气质。

是的,达洛威夫人说她自己去买花。

是的,这便是小说通篇的那个似有若无的灿烂的主题。

《旧 红》

林 之 著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旧红》是林之对自己人生与梦想的一次回眸,是她走过、悟过,又升华过的爱美之瞳,也是她扎根心灵乡土对于梦想一尘不染的虔诚。品读《旧红》,似临泉品茗,也如登高听竹,总能在不经意间呼吸到洁净的气息,咂摸到阳光的芬芳,触及生命的本色。这也是《旧红》不同于一般的散文小品的精妙美丽之处。

猜你喜欢
伍尔意识流夫人
微言大义
夫人与婆子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喧哗与骚动》中首章非线性叙事分析
潇水夫人
站着写成大作家
天命夫人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成长主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