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兰小筑中珍贵的遗诗

2017-03-12 19:54汤雄
钟山风雨 2017年1期
关键词:梅氏周瘦鹃梅兰芳

汤雄

1954年春,我国杰出的京剧大师梅兰芳邀请周瘦鹃先生前往南京,观赏他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当时,王染野在梅兰芳的演出办公室担任文字宣传工作。在梅兰芳寓居的AB大楼贵宾楼的二楼接待室里,王染野亲眼看见周瘦鹃把一首他创作的赠给汉剧名演员陈伯华的《蝶恋花》词,双手递呈梅兰芳,请梅大师将这词写成扇面,留为纪念。这是一首七绝,内容是称颂梅兰芳的入室弟子陈伯华演出的拿手杰作《宇宙锋》,所以梅兰芳吟诵后,当即欣然应允,立刻请其化妆师顾葆森帮忙取来笔墨,当场誊写起来。一边的王染野清楚地记得,梅大师写的是东坡体,写得笔酣墨饱,滋润幽逸,非一般书家所能比骈。词云:“风采如花欺绛树,一缕歌雾,如绕梁尘驻,赵女幽怀和泪诉,玉颜敢犯雷霆怒。汉水新声传几度,呖呖清圆,直到心深处,丝管乍闻难乍去,珍珠一串常留驻。”

写完后,梅兰芳还不无欣慰地对周瘦鹃说道:“伯华可称青年一代的艺术大师,应予表彰,我书写您这样的一首词,十分高兴。”

事后王染野才知道,在二三十年代,周瘦鹃与梅兰芳就已相识并交往了。当时,周瘦鹃任《申报·自由谈》副刊编辑,梅兰芳赴沪演出时,曾不止一次地访问过周瘦鹃。周见其为人温雅恭谦,颇有好感,随即往梅兰芳下榻的沧洲饭店回拜。深谈之下,周瘦鹃得知其不仅知书达理,而且能写能画,且正在攻读日文与英文,诚然是梨园行中不可多得之俊彦。于是,周瘦鹃亲自执笔,为梅兰芳撰写长篇报道《探梅记》,连日刊于《申报》副刊,二人自此定交。梅在沪期间,曾亲绘两幅画赠与周老,作为留念。

抗日战争胜利后,梅周二位又在上海重逢。梅兰芳在他的马思南路寓所的书房——“梅花诗屋”里接待了周瘦鹃,又出示他此前两天才绘制的题为“向暖一枝开”的《梅花图》条轴。周瘦鹃观罢,当即欣然为其题写了一首七绝:“梅氏歌舞倾天下,余事丹青亦可人,画得梅花兼画骨,独标劲节傲群伦。”显然,此诗暗喻梅兰芳心在抗日时隐居沪滨,蓄须明志,拒绝为日军汪伪演出,保持民族气节这段往事。

建国后,周梅二人的友谊一直持续发展,仍有文字往还。

1956年秋,时任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文艺组组长的王染野公干来到苏州,忙中偷闲前往王长河头3号(姑苏区凤凰街观音巷邻)“紫兰小筑”访周瘦老。在那花叶扶疏、暗香浮动而又陈设雅洁的爱莲堂上,周瘦鹃向王染野展示了当年梅兰芳亲笔创作的两幅画,其一是《无量寿佛画像》,着墨不多而气韵生动,自是人物画中的逸品;另一幅是画在扇面上的,题曰《芭蕉碧桃图》,用笔简劲遒练,而意趣萧疏有致。不但画好,就连那画上梅氏的极为秀挺雅致的兰亭序体的亲笔题字,也有艺术美的价值。它们虽是二三十年代的旧物,但纸墨如新,足见周瘦老保管得甚好。周瘦老对这两幅画视若珍宝,王染野方才看罢,他就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

此后,在1958年,梅又曾向周索诗以为留念。周瘦老曾托周信芳先生赴京开会之便,给梅兰芳捎带去一把请蒋吟秋先生书写的“扇面”,这扇上写录了周瘦老所作的一首《花事有感》七绝,其诗曰:“芳菲满眼占春足,紫姹红嫣绕屋遮,花癖还须分国界,樱花不爱爱梅花。”梅氏接此扇后,曾亲笔驰函道谢。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在北京溘然长逝的消息传到了姑苏,其时,王染野已被扣上了“右派”的“帽子”,被贬到了吴县黄埭公社下堡大队劳动改造。八月盛暑蒸人,趁暂时歇夏两日之际,王染野溜进姑苏城中,到“爱莲堂”上拜会周瘦老。周老为人厚道,绝无半点鄙弃王染野这“编外之民”的意思,他先待以冰冻绿豆汤,后待以薄荷冰糖水,几口饮下,透体冰凉,使王染野在这冰凉之中,尝到了古道热肠。感动中,王染野本意是想听周瘦老谈谈各种文坛逸话,开通自己那闭塞的耳目,可是,那天的周瘦老却精神萎顿,双眉深锁,脸色阴沉。经小心打探,王染野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梅兰芳去世,引起了周瘦老悲伤的情怀。

果然,定睛看去,只见桌上摊着一叠统一印着“紫兰小筑”字样的鹅英格子的稿笺,上面行距井然地写着不少古体诗句。不待王染野问,周老就神思恍惚地说道:“兰芳去世已廿天了,我花了近半个月工夫,才写了这十二首悼念他的诗,正待修改。倷来哉,正好看看吧。”王染野遂应命捧读。

但见诗词前有小序云:“梅澜溘然仙逝(梅澜乃梅先生二十年代时即已取之别号),愚叨在契末,云胡不伤?抚昔思今,低徊不盡,澜艺术品德,有口皆碑,值得学习与纪念,成悼诗十二首,以示怀思。”

接着再读诗,皆为七绝——

其一云:“清歌妙舞倾天下,独饮芳名五十年,此日盖棺先入党,应无遗憾去重泉。”

其二云:“梅花开在百花先,苞碎春江落人干,半世辛劳应小憩,何妨直入九重天。”

其三云:“昔年戏作《探梅记》,谁信而今忽悼梅,《天女散花》花竟萎,(《天女散花》乃梅兰芳早年常演剧目之一)《洛神》只向梦中来。”(《洛神》乃梅兰芳二十年代名作,据曹植《洛神赋》改编,1924年曾以此剧在北京开明剧院演出招待印度大诗哲泰戈尔老人,驰誉中外。)

其四云:“仓促如何赋远游,欲留君住苦难留,夜台此去多良伴,法曲赓和有砚秋。”(砚秋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二十年代初,他曾立雪梅门,是梅的得意高足;而程又早在1958年春便已逝世,故周老有此写法。)

其五云:“八年亮节砼砼守,誓不低头不辱身,舞衫歌扇都谢绝,独撑傲骨作完人。”(此即梅兰芳指誓不为日伪演出事)

其六云:“见说唐宫多艳事,管弦传唱自纷纷,《贵妃醉酒》盈千石,绘影绘声独数君。”

其七云:“止渴何从更望梅,人天永隔一低徊,欣看绝艺登银幕,唱彻《游园惊梦》来。”

其八云:“应是童颜鹤发人,却于画里幻天人,丰容盛箭春长在,琼艳红氍绝代人。”

其九云:“彬彬有礼尊先辈,善诱循循爱后生,似此懿行能有几?弥天际地见丹诚。”(在此处周瘦老又加了一条注,曰:梅对同行前辈刘景然和晚辈汪志奎尽力提携,此类事例甚多,令人感动。)

其十云:“物在人亡倍伤神,只从画里唤真真,生平愿祝无量寿,他日重来示现身。”

其十一云:“此别匆匆殊突兀,未应常与世相违,人间远比天堂好,倦游还期早赋归。”(在此周瘦老又加注云:“未必有此事,何妨作此想。”)

其十二云:“天马行空君已去,我为歧路老亡羊,还须努力攻文事,歌颂宗邦万代昌。”(周瘦老于此诗下又加注道:“兰芳同志生肖属马,我生肖属羊,相差只一岁,但我决不因他去世而自馁,还要努力从事文艺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而服务。”)

上面这十二首《悼梅诗》,周瘦老生前并未收进他的文集中,是王染野当天捧读之后,征得周瘦老同意后当场抄录下来的。“文革”期间,王染野把这几页纸放在弟妹处,幸而未被抄走。现在回想起来,这应是周瘦老当时的“未定草”,他的定稿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王染野以为这组诗,真可以看做是梅兰芳的“诗传”或梅周之间“友谊史”,是珍贵的艺坛历史文献,不论研究周老或梅氏生平思想乃至艺术,都是有意义的参考材料。

猜你喜欢
梅氏周瘦鹃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周瘦鹃钟情紫罗兰
北京梅氏中医药研究院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周瘦鹃的初恋
清末民初外国短篇小说中译研究*——以鲁迅、胡适与周瘦鹃为中心的考察
黔国太夫人梅氏
周瘦鹃与上海电影的不解之缘
胡宗南将美妻“摧残”致死
梅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