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道德养成

2017-03-12 21:31张静静
中国德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机房汇报电脑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已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

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任课教师应努力在学科中开展德育。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推进德育,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一、在机房环境中促进习惯养成

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环境不同,一般在微机房上课,一个小学的微机房基本配有45台学生电脑和1台教师机。特殊的机房环境,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制度要求,我们对每个班级的学生不厌其烦地强调机房学习行为准则。每个班级一周一节课,而一个机房一周几乎要容纳十几个班级轮流上课。根据人们接受新知的遗忘曲线规律,学生的习惯养成很难;根据机房的流动授课点状态,机房的日常维护更难。

基于此,我将“机房公约环”与“学生评价链”引进课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社会公德。

(一)机房公约环

机房公约是各班制定的机房学习准则。“机房公约环”则是经提炼与融合形成的、每个班都统一认同的机房总公约。“机房公约环”主要是为了促进各班学生对机房大环境的维护,为了方便记录与反馈,内容不多、操作简单。

“机房公约环”由老师与学生共同监督,共同完成班级行为记载。例如班上多少学生穿鞋套上课、是否听到上课铃声立刻安静排队站好、是否带零食进入机房、上课纪律是否良好、是否保持机房卫生……记载结果计入当周流动红旗班级的考评。

(二)学生评价链

“学生评价链”是用来约束几个学生使用同一台电脑学习的行为。

机房的电脑为公共学习电脑,学生往往难以有主人翁意识去爱护它,如乱敲击键盘、乱扔鼠标、随意更换电脑桌面、安装软件、修改网络IP等现象层出不穷。

因此,我开展电脑认养活动,固定学生的座位,然后将所有在同一台电脑上学习的学生名单罗列出来,按上课顺序制定出评价册,下一位学生上课前必须如实地对上一位学生使用电脑的行为做出客观公正的记载与评价。如果不记录,电脑出现任何问题由这位同学负责,如此一来形成学生相互评价链。月末总结,结果反馈至各班的班级群,由班主任和家长参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机房公约环”和“学生评价链”一方面是为了教师能够更高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另一方面在班班相扣、生生相连中,对学生形成制约,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在情境教学中强化德育素养

对于信息技术这类理科课程来说,课堂很容易沦为机械化的操作技能学习。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也讲究情境教学,但更多时候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或吸引学生注意力,其实稍作整合,创设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既能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还能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

(一)自制提示牌促进习惯养成

情境导入让教学源于生活,服务德育养成,而自制提示牌让学生兴趣盎然。

例如在爱护校园花草和上下楼梯靠右行的养成教育中,我将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word中自选图形和艺术字的学习》一课的内容与其进行融合。

首先,我带学生游览校园,让大家观看楼里“靠右行”的标志和花坛“爱护花草”的提示牌,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接着,我呈现由于大家不爱护而损坏的提示牌,让学生们说一说应该怎么办?学生们都积极出谋划策。

最后,我让学生们利用word制作新的温馨提示牌,再与他们一起挑选好的作品,打印出来贴到展示墙上。由于这些作品出自学生之手,自然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也使他们更加自觉遵守提示牌的要求。

(二)分享汇报课提升道德素养

汇报课既可以训练学生交流与合作、表达与倾听的能力,还可以在丰富多彩的内容中,开展德育。能否将学生汇报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呢?我翻阅教材,将之放在了五年级的教学中。

五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以学习ppt制作为主,ppt最大的功能便是交流汇报。五年级学生比六年级学生课业负担稍轻,比四年级学生稍显成熟,无论是电脑的运用能力还是学生的口头表达,都是最合适的,于是“汇报5+3”小课堂应运而生。

我将各班学生分为8组,人数5-6人不等,每次课上,由一个小组就1个小主题展开5分钟ppt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分享3分钟收获,记录员填写记录单,老师整理成集。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汇报是《节约用水小妙招》。同学们没有像以往那样高谈阔论,号召大家节约用水,而是展示了自家的水表图片。组内同学对比家中的水费单,请费用较少的同学谈谈家里的节水小妙招。

同学们都表示回去后看看方法是否有效,并希望探索出更有效的节水妙招分享给大家。

比起假大空的道德绑架,这种走进实际、融入生活的汇报,更能实现素养教育的良性循环。每次汇报展示的ppt由组内学生共同完成,几次汇报后,我发现学生在ppt制作的图文混排、色彩搭配上有了大大的进步。信息技术课堂促进道德养成的同时,也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

(三)完成实践课帮助学生成长

实践课是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主要课型,学生要努力根据老师的教学与平时的积累,完成一些基本的关于计算机的操作,并提交自己的作业。我们不能只让操作停留在表面,而要让学生利用这样的操作,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有助于学生成长成人的,这就是德育渗透。

例如,我在windows画图教学中融入感恩、分享、交通安全教育等。画图程序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此时正是道德养成的最好时机。

其实无论画出什么图形,学生都是兴致勃勃的,所以此类操作课若仅仅只是停留在表层,让学生画出图形,就太显单薄了。我们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父母,再介绍一下自己的画,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也可以让他们画一画自己的朋友或同学,并介绍一下,引导他们理解友谊、珍惜友谊;还可以让他们画一画交通标识,引导学生认识标识、文明出行、遵守交通规则。

在实践课中,学生不仅自己动手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还自豪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阐述了自己的作品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德育的效果最好,学生会认真思考,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德育素养外显于生活中,体现在行动里。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已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结合生活,在课堂中增设德育环节,我们的课堂德育方式就会丰富多样。

三、在家校合作中锻造道德品质

良好的环境对习惯养成非常重要,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两大环境是校园和家庭。所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学生在学校既会说出也能做到,可进入家庭中,若是家长们不重视德育,学生就很难像在学校一样注重品德修养。这要求我们要将德育渗透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尽力在家庭中锻造学生的品质,坚定学生的信念。

每个月我会定出一个好行为养成的主題,让一个年级的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广播稿的编排,向校广播站投稿,被选中的稿件会在当月的校园广播中播出,我们会特邀一些家长到校进行国旗下讲话,分享与学生共同设计广播稿的点滴。

有一位家长曾说,由于那次与孩子一起做了《看灯走路》的广播稿,再也不好意思在孩子面前闯红灯了。孩子通过网上查阅资料,认识到电脑也是很好的学习伙伴,通过电脑学习的多了,玩游戏的就少了。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可以探索以家长委员会为核心的家校合作方式,通过家长委员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学校层面付诸行动,更需班级层面积极大胆创新实践。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激发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拓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来。

信息技术包含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利用这些丰富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领会相关道德内容。我认为,将德育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创新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

【张静静,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余家头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黄蜀红

猜你喜欢
机房汇报电脑
论岸桥机房无焊接化改进的优势
阅读汇报课的构建与效能
浅析现代信息化机房建设策略
电脑子变学霸
逻辑
领导难找
The Apple of Temptation
管理学校机房有章法
LG与Philips分道扬镳进军电脑LCD市场等
关于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