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与 “三个全面”的关系再研究

2017-03-12 10:04洪巍城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法治

洪巍城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政治与社会经济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与 “三个全面”的关系再研究

洪巍城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四个全面”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分割,但重要性有区别,最重要的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全面从严治党是所有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舵,为其他三个全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全面从严治党与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是主要支柱和重要支撑之间的关系,是根本保证与战略目标、具体手段和具体方式的关系。

全面从严治党;三个全面;关系研究

“四个全面”是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长远治国方略,是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新实践而提出的总纲领。尽管已有大量的文献阐述了“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但其中进行整体研究的多、单个方面研究的多,在整体研究的同时有所侧重的研究相对较少,有侧重点的进行再研究是完善 “四个全面”研究的重要方式。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的关键点和重要抓手,值得进行重点研究。

一、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再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手段和目标的关系,而是长期手段和阶段性目标的关系,也是本质要求和实践成果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全面从严治党本身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阶段性目标,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近十多年来,改革的红利所形成的增量部分未能更合理的分配到每个人的头上,部分优势群体成为红利的主要获得者,甚至有少部分群体因受改革措施所带来的利益调整而成为利益损失者。如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依然不平衡,东西部的差别和城乡差距在部分地区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社会群体的阶层流动性减弱,从而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年轻人的生存压力增大;公共服务依然不均衡,社会保障包括养老、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存在巨大的地区性和群体性差异;维稳压力增大,群体性上访事件呈高发态势,截访维稳成为地方政府巨大的负担,部分上访人群由权利申诉型变为利益寄生型;全国整体上生态破坏严重,个别地区出现区域性的严重污染导致的病症,付出巨大的医疗代价和环境代价等等。这些问题表明我国的发展还不够协调、社会发展还不够均衡合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根据世情、国情而提出的高瞻远瞩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经的阶段。

中华民族的崛起不是少数人的富裕和大部分人的贫穷,也不是所有人的完全平均,而是合理差异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改革开放的前期,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惯性思维的禁锢,人们将大力提倡竞争的市场经济视为洪水猛兽。当时为了发展生产力而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符合历史发展的,但是时代变化了,政策和理念也必须随之变化。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近40年的情况下,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有能力也必须转变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阶段。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诉求到中国人民传统的理念,天下大同、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中国人民的历史追求。党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使改革的红利成为全体人民的福祉。这是党向全国人民、全世界的一份庄严承诺,这份承诺既是压力,更是奋发有为的巨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个政治承诺都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和强烈的约束性。这种承诺不是党为了获得民心而提出的空头标语和口号,而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理想信念、发展纲领和现实可能性经过深思熟虑所提出的社会主义阶段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主义最低纲领而提出的具体目标,它需要凝聚全体党员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去实现,必须排除党内一切可能阻碍完成这个伟大任务的障碍,所以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二)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强调:“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1]“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只有从严治党,才能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2]

随着中国逐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十八大又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上进一步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被资本主义国家逐步承认,淡化了其中的意识形态色彩。但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意无意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歪曲为资本主义道路,只关注二者的共同性,不强调二者的差异性;党员干部当中也有少部分人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中淡忘了党员的宗旨,失去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只问发展结果,不问发展方向,有逐步麻痹、蜕化的危险。

在我国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繁荣的市场导致了众多的亿万富豪出现,不少党员干部心生羡慕,部分领导干部与商人走得过近,形成了政商利益圈,利用手中的部门权力攫取个人和圈子利益,对此山西的塌方式腐败已是前车之鉴。可以预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接近,这个过程中政府仍然要发挥其独特的“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全面从严治党,从根子上来防止权力的滥用,将权力关进笼子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全面从严治党是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走样的关键战略举措。

二、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再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前提和保证,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从严治党扫清道路上的障碍,推动党的自我净化和自我提高,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捋顺党内机制、顺利实现改革目标。

(一)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保证和动力之源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质是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全面推进,对治理国家的核心力量进行“凤凰涅槃”式的重塑,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组织纪律好、工作能力强、高效勤政、廉洁务实的干部队伍,实质上也是一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深度革命。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再次激活全国人民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共同创造强大的国家和幸福的生活,这种创造力的获得必须来自一个充满活力而且具有广泛共识的繁荣社会。这种充满活力的共识具体的表现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及其事业的充分支持与信任。只有人民群众充分支持党的事业、为国献计献策、出力加油,才能统一思想、团结力量、共同奋斗。因此,归根结底,人心向背是党的事业的关键,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只有全面从严治党,狠抓作风纪律、持续反腐并充分做好群众工作,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才能推动改革事业的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之源。

(二)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增长方式从投资驱动、粗放式增长转变为创新驱动、质量型增长,产业结构正处于艰难的优化升级阵痛期;社会矛盾比较严重,需要以法治手段公平公正地逐步解决;腐败问题尚未取得根本性胜利,必须依法治国将权力关进笼子里。这个转变过程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将这种状态称为“新常态”。要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解决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或隐或现的与阻碍改革的个人腐败、部门利益和利益集团有关。全面从严治党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也抓住了党员队伍这个关键核心,从根本上破除了利益藩篱的支撑,从而破除了当前体制机制中的不合理部分,再以依法治国的手段,巩固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来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再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需要对二者的进行详细的再分析。

(一)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以法治为手段,全面依法治国需要以从严治党作支撑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员人数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又分布在中国这样疆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土地上,治理这样一个大党从根本上说只有靠法治。这些年通过反腐发现的宗派主义、地方主义、圈子文化、人身依附等是导致“塌方式”腐败、窝案发生的重要根源,人治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所有党员干部的活动都以法律法规为底线、解决矛盾以法治为手段,要知法懂法守法,有法治信仰和法律精神。

全面依法治国以法治方式为全面从严治党“立规矩”。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党之严是历来就有传统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党员干部数量的扩大,原来的管理方式已不足以适应新形式,法治治党是必然选择。党的法治首先要全体党员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其次遵守党内各项法规,以各种法律法规为准绳,任何人不得逾越,这是最大的规矩。

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从严治党化解内部矛盾、完善民主集中制提供良好通道。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纪律严明的政党,其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民主集中制上。党的历史表明只有民主不讲集中必然难以把事情办好,只讲集中不讲民主会出现重大错误。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上下尊卑的人治,在缺乏法治手段的条件下,严格的纪律只有靠权力的集中才得以实现,而权力越是集中对领导人各方面的要求就越高,个人的一点小瑕疵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风气和国家的重大损失,而法治恰恰以稳定的规则、明确化的结果来提供一个治理框架,无需每级领导进行过于个人化的考量与抉择,从而实现党内的良性治理。党的全面建设与科学化建设不能仅仅靠全面依法治国,还需要全面从严治党。

法律是对全社会公民的要求,法治是对全国人民和机关团体及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规范,而党内的法规、制度是在法律的基础上对全体党员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先锋队,对党员的要求比法律规定更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当前党通过清理、完善党内立法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逐步形成党内的法规制度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二)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的历史选择,二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中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发展极其不均衡的大国,更有着数千年深厚的人治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主动挑起了历史的重担,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既要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又要继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国实际艰难地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之路。中国人民的奋斗过程就是党将全国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也是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统一、融合、升华的过程。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坚强的柱石,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体现党的领导和法治理念。党领导了人民制定法律并带头遵守法律,因此党和法的关系是高度统一的关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也是高度统一的关系,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一体两面、不可分割。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经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党率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核心就是有一支纪律严明、组织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但是改革进行到了今天,一切好改革的地方都改革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些年的教训说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需要改革,改革的巨大风险无法以人治的手段安全化解,党员干部的腐败可能导致改革的成就被吞噬。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莫大的政治勇气提出“四个全面”,要彻底解决一切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障碍。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是化解改革风险、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前进的根本手段。“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才能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4]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组织保证,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法治手段。全面从严治党针对的是党的建设与治理,全面依法治国针对的是整个国家、社会的建设与治理,但是国家的建设与治理是通过党的领导体现出来的,因此从根本上说,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二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三)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舵与推进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根据时代变化与中国发展需要而提出的治国方略,是党领导人民探索出的新革命。悠久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了法家流派和法治思想,但历史上并未形成法治国家,现代意义的中国法治是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果。[5]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实践相结合、参考当代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而形成的结晶,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它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6]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党的重要领导方式,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来保证方向的正确性。

列宁认为:“法律是一种政治措施,是一种政治。”[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不是要将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制引进来,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我国的法律、司法部门决不是独立于党的领导之外,而是与党的领导水乳交融;我国的法治不是传统人治的升级版,而是人民的意志和党的主张统一的全新版,是现代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和党的领导的统一。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走样。

(四)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抗击风浪的防护栏和压舱石,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手段

现代社会是个风险社会,尤其是信息化浪潮的到来,人人都拥有公共话语权,一点小的风浪通过传媒可能就扩大为大的问题。金融技术高度杠杆化,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就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破除各种利益藩篱的过程,这中间有巨大的斗争与风险,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改革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调整和建立规范的过程,同样有腐败堕落分子及其利益群体的各种反抗与污蔑。在这种情况下,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能会通过各种风险机制歪曲和扩大化,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增加改革的成本,甚至有可能阻碍改革和从严治党的发展。这就需要有一个稳定、规范的方式来化解各种风险,巩固改革成果。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抗击风浪的防波堤和压舱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法制经验和教训而作出的重大抉择,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世界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在法治国家里,政治才能长期稳定,经济才能长期发展,社会才能全面进步,依法治国是保障一个国家、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唯一手段。全面依法治国为我国顺利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从而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一个稳定的法治框架、一个理性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标准范式。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的手段。

四、结语

“四个全面”是党和国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提出的治国理政总方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瞄准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长远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基本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深远的战略举措,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习总书记号召:“落实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要求全党同志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继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8]

[1]习近平.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49-350.

[2]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3(1).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4:156.

[4]人民日报评论员.法治让国家治理迈向新境界——四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2-28(1).

[5]李步云.中国法治之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0-11.

[6]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10-29(1).

[7]列宁.列宁全集(第28卷)[M].人民出版社,1984:140.

[8]习近平.羊年春节前夕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2-17(1).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Three Com prehensive"

HONGWei-cheng

(CollegeofMarxism,GuangxiNormalUniversity,Guilin Guangxi541004,China)

The relationship of"Four comprehensives"isclosely linked and indivisible,but the importance isdifferentamong them.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the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governance of the Party.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i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socialism w 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overallstrictparty discipline isthe direction ofallsocialistcause,for theother three to providea strong organizationalguarante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other three 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ain pillarand the importantsupport,which 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ndamentalguarantee and the strategic target,the concretemeansand the concreteway.

comprehensivestrictgovernanceof the party;three comprehensive;relationship research

D 262

A

1671-1084(2017)02-0009-05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2.003

2016-11-28

洪巍城,博士,广西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法治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