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的归返
——关于奥德修斯返乡主题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2017-03-12 22:34于晓霞
关键词:波塞冬特勒奥德修

于晓霞

必然的归返
——关于奥德修斯返乡主题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于晓霞

(辽东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丹东118003)

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的归家之路充满了艰辛与诱惑,但这些都没有阻止他归家的脚步。本文通过文学伦理学的视角,从奥德修斯为何拒绝女神卡鲁普索、伊萨卡的王位继承、奥林波斯诸神的意志这三方面分析其归家的必然性;通过说明荣誉在荷马时代所代表的重要意义,奥德修斯父子三代不明的伦理矛盾,以及奥林波斯诸神意志的伸张与影响,可以得知奥德修斯的选择是在荷马时代社会道德伦理规范下的必然结果。

《奥德赛》;返乡主题;文学伦理学批评

聂珍钊教授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1]14;文学伦理学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强调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站在当时的伦理立场上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用伦理的观点对事件、人物、文学问题等给予解释,并从历史的角度做出道德评价[2]4。《荷马史诗·奥德赛》所围绕的是奥德修斯的归家主题,奥德修斯在十年特洛伊战争之后踏上返家之路,在归家途中,奥德修斯遇到各种阻碍与磨难,更是因为刺瞎了独目巨人波吕斐摩斯的眼睛而触怒了海神波塞冬,使得返家的航程更加危险重重,而与之同在的还有来自女神与永生的诱惑;但即使如此,奥德修斯依然没有放弃,终于返回家乡伊萨卡。奥德修斯的选择固然是勇气的体现,但通过文学伦理学的视角,我们却可以发现种种一切都与荷马时代的道德伦理脱不开干系,可以说奥德修斯的选择完全符合当时的时代伦理,奥德修斯的归返是伦理决定下的必然的归返。本文谨从奥德修斯拒绝女神卡鲁普索,伊萨卡的王位继承,及命运与奥林波斯诸神的意志三方面,通过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分析奥德修斯返乡的必然性。

一、奥德修斯的荣誉

阿德金斯认为“荣誉”一词在荷马的价值系统中具有优越地位,所有的凡人和天神都可以在荣誉的天平上排出尊卑秩序[3]62。而荣誉又可等价于财富,因此英雄获得荣誉则等同于既收获世人的推崇又获得相当的财富。对于这一点的清楚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奥德修斯对女神卡鲁普索的拒绝。

尽管奥德修斯触怒了海神波塞冬,在返乡途中困难重重,但他却十分受女性们的青睐,特别是女神卡鲁普索。卡鲁普索是不死的女神,拥有凡人女子永远无法拥有的东西——永远的青春美貌,不死之躯,仙境一般的生活环境。赫尔墨斯在去传达宙斯的旨意时,都曾为岛上的美景所吸引,“当心灵饱赏了所有的景象”[4]143之后才走进女仙住的岩洞中。更为诱人的是,卡鲁普索承诺要把永恒的生命和青春同样赋予奥德修斯,条件只是他同她生活在一起。但奥德修斯对于女神的爱意的反应却是“泪水总是浸湿衣衫”[4]206,不管女神怎样对他关怀照料还是“绝难说服”[4]206,无法改变他要返家的心念。对此,奥德修斯自己解释为他思念家园。这一点当然无可否认,奥德修斯离家已二十年,思念故土和亲人乃人之常情,只是同可以永生相比,这种思念是否真的具有使他毅然决然做出这种决定的效力?

当我们跟随赫尔墨斯来到卡鲁普索的仙岛上,可以看到的有各种树木,葡萄蔓藤,清泉涌动,飞鸟觅食,但是除了女神同奥德修斯之外,似乎再无他人。而且赫尔墨斯也说“这一带无有凡人居住的城镇,没有人用精美和全副的牲品祀祭,敬神”[4]145。这是一个为凡人所不知的地方,虽是仙境,但同时也是被人间遗忘的场所。在George E.Dimock,Jr的文章《奥德修斯的名字》(The Name ofOdysseus)中,他谈道,卡鲁普索就是遗忘,她的名字暗示了掩盖和隐匿,或者湮没[5]60。尽管她提供给奥德修斯不朽、无死,但这是一种被遗忘的不朽,没有存在的不朽。离开卡鲁普索就像是离开提供安全和满足感的子宫,但子宫毕竟是一处死地,在那里人没有身份,也不存在姓名的价值。而没有身份的存在,或者说被世人遗忘,对于奥德修斯来说则比战死在特洛伊还要恐怖。正如许多研究荷马的学者指出,奥德修斯选择归家的一个巨大的动机就是要实现他的名声与荣誉。这种名声与荣誉的获得要么是战死沙场,如阿喀琉斯;要么是带着丰厚的战利品回返家园,如奈斯托耳。除此之外的其他境遇都不能争得光荣。而阿德金斯也在其著作中说明,荣誉通常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不管这些物质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3]61。奥德修斯没有战死在特洛伊,这是世人都知晓的事实,所以对于奥德修斯而言他必须以第二种方式返家才能获得光荣,这样他才可以继续以勇者的形象出现,承担保护城邦的责任,并享有因此而获得的荣誉,也可以将这份荣誉转移至儿子身上。正因为如此,当波塞冬招聚风暴,掀起巨浪时,奥德修斯会发出悲叹希望战死在特洛伊大地,“如此便能享领阿开亚人给我的光荣”[4]157。接受卡鲁普索就相当于接受淹死在海中的命运。奥德修斯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拒绝卡鲁普索的不朽。他要离开那一处死地,他要找回自己的身份,重回世人的记忆,享有作为奥德修斯才能拥有的荣誉。这是其一。

其二,在《伊利亚特》中,当赫克托尔发现帕里斯不在战场时,曾谴责他“甘愿逃避,不愿作战”,被人说是“可耻的”。由此可以看出在荷马的价值体系中,“胆小”“怯懦”是可耻的,无关乎他的意愿如何。如果奥德修斯接受了卡鲁普索的要求,那无论他是否是一个勇者,他都是在逃避命运,逃避磨难,他留在卡鲁普索的仙岛就无法再继续履行他作为伊萨卡国王的职责,无法保护他的家人与臣民,也就无法实现他的光荣,会使他成为一个“可耻的人”。

第三,伯纳德特在《弓弦与竖琴》中谈到伊诺时曾说,“荷马对她的同情似乎就在于她以前曾是凡人。我们在奥德修斯拒绝不朽之中所得出的最直接的推论,就是奥德修斯拒绝怜悯”[6]50。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伊诺之所以成为女神是因为她接受了神的怜悯;而奥德修斯恰好与她相反,奥德修斯拒绝女神的怜悯。如果奥德修斯接受了卡鲁普索的建议,那么他就是接受了女神对于他不能返家以及之前种种苦难所做出的同情与怜悯,这种不朽,似乎是一种补偿。而奥德修斯,他是一国之君,他的身份,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接受女性的怜悯,即便这位女性是一位女神。常留在俄古吉亚岛上的不能是英雄奥德修斯,而只能是女仙卡鲁普索的伴侣,他的永生是女神赋予他的,他永远将在她的怜悯下生活。并且,在荷马的社会,妇女需要的品质是美貌、纺织技术和持家之道、贞洁及忠诚[3]83-84,这些品质在奥德修斯妻子——佩涅罗佩身上都具有,而女人的德行又是由男人来决定,因此,和佩涅洛佩一起生活,要比和其他女人一起生活更容易证明荷马英雄的德行[3]84,这也是众多求婚者所怀有的目的之一,他们之中也不乏被称为“高贵”之人。一个是怜悯补偿之下籍籍无名的永生,一个是体现勇气也许短暂却光荣的一生,两相对比之下,英雄奥德修斯当然会拒绝女神,选择归程。

二、奥德修斯的王位

在《伊里亚特》中每个英雄出场都有关于自己的一段介绍,其他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都是以父辈开头,说自己是某人的儿子;奥德修斯却与众不同的称呼自己为“特勒马科斯的父亲”,而不是莱耳忒斯的儿子。在《奥德赛》的开端,史诗交代,奥德修斯在出征特洛伊之时将全部家业托付给了门托耳,将王权闲置,而此时他的父亲莱耳忒斯还健在。奥德修斯的这种称呼自己的方式和托付家业的方式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对于儿子特勒马科斯,奥德修斯有极深的爱与责任;二,奥德修斯的王位是以一种不明的方式从莱耳忒斯那里获得。奥德修斯父子三代不明的伦理矛盾,决定了奥德修斯必需返回家园,因为他要接管回王位并将其传给特勒马科斯,这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他完成的。笔者将在下面针对这两点做出分析。

首先,英雄们的这种自报家谱的介绍方式,一方面是《荷马史诗》崇尚父权的表现方式[4]806,另一方面其实是在表示自己的身份与荣誉,这种荣誉有的是由父辈们征战沙场得来的,有的则是由他们自己或将由自己争得。父辈争得的荣誉将是子辈们珍贵的财富。莱耳忒斯并不是默默无名之辈,在他年轻时也曾有过壮举[4]796,奥德修斯会避而不谈只能说明他同父亲间的不明的矛盾,而王位的闲置则将这种矛盾产生的原因直指王权的继承。这种矛盾的直接影响就表现为,在面对奥德修斯混乱的家事时莱耳忒斯的袖手旁观。特勒马科斯从未想过要请他的祖父帮助他主持大局,或驱散求婚人,倒是裴涅洛佩曾在特勒马科斯离家时提起过要找莱耳忒斯,想向他“告诉一切”[4]131。

另外,在伊萨卡,王权世袭制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确立。所以,特勒马科斯才会说:

不,能当王者挺好。王者的家居能

即时昌达富有,本人也比他者地位更高。

不过,这里有许多阿开亚王者,

年轻或者年老,在伊萨卡,海水环绕,其中

谁都能占此权位,既然卓著的奥德修斯已经死掉。[4]24

然而,奥德修斯是要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的王位的,在特洛伊战争中,他报名字的方式已经是在替特勒马科斯争取好的名声。对于儿子,奥德修斯有着浓厚的感情,在他踏上故土之后唯一没有进行试探的人就是特勒马科斯。早在几年前地府之游时,奥德修斯就已知晓未来的情况,求婚人会食糜他的家产,追求他的妻子。他很清楚特勒马科斯将面临一种什么境况。这一切只有他回到伊萨卡才能够得以解决,除了奥德修斯自己,特勒马科斯找不到任何得力的帮手。并且,在奥德修斯离开的这二十年中,伊萨卡人对于他的记忆已经淡忘。在将求婚人全部杀死的这件事上,除去雅典娜的建议,也是奥德修斯用一种残酷的方式重建人们对他的记忆,这种记忆也许会比之前奥德修斯仁慈统治时的记忆持续的更久。但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给特勒马科斯今后的统治打基础,因为特瑞希阿斯已经向奥德修斯预言,他在返家后不久将再一次开始新的航行。

三、奥林波斯诸神的意志

在奥德修斯返家的原因中,宙斯及诸神的意愿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聂珍钊教授认为,文学作品都带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就是教诲[2]8。而荷马史诗所教诲的是人的生活准则。在阿德金斯看来,《荷马史诗》中所推崇的品质方面,“贵族都优于庶民,而天神又优于这些贵族”,“对于荷马史诗中大多数神的行为,可以通过与尘世贵族的类似行为比较,而非与不偏不倚的法官相比较,来获得解释”[3]69。这说明,奥林波斯诸神的绝大部分行为可以看作是当时的伦理规范,但他们的行为也并非全部正确,他们同样追求荣誉,受当时的伦理制约,受制于伦理,而非凌驾于伦理规范之上。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奥林波斯诸神在奥德修斯返家之中所起的作用。

首先是波塞冬对奥德修斯的报复。奥德修斯刺瞎了独目巨人波吕斐摩斯,这本是正义之举,但由于波吕斐摩斯恰好是波塞冬的儿子,所以波塞冬对他进行报复,发泄怒火,使他面临种种的险境。波塞冬之举是在徇私情,毫无公义可言,但没有神为此反抗波塞冬的意志,即使是眷顾奥德修斯的雅典娜也同样如此。阿德金斯曾打比方说,可以将奥林波斯诸神看作是“长生不死”的希腊贵族,他借此说明宙斯对待特洛伊人的态度。那么同样,这里雅典娜与奥斯波斯诸神对待奥德修斯的态度也同样可以以此解释。波塞冬与其他诸神是一家人,而奥德修斯则属于外人,无论这个外人如何受到某个或者某几个家人的眷顾,他们都不会因此而不顾自己人的意愿,伤害与自己人的感情。但在荷马史诗中,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受到神明编织的命运罗网的定向和制约[4]2,人与神都清楚命运的强大,命运规定的结局必然发生,就连神祇也必须尊重命运的安排,尽可能在命运划定的范围内活动。在《奥德赛》开端,缪斯讲道:

随着季节的逝移,转来了让他回乡的岁月,神明织纺的时节,让他回返伊萨卡故地——其时,他仍将遭受磨难,……[4]2

这里,“神明织纺”即代表命运,而哈利塞尔塞斯,特瑞希阿斯,还有基尔凯也都曾预言过奥德修斯必然返家。所以奥德修斯必定回返故乡,此乃既定的命运[4]282。波塞冬也正是清楚命运的决定性,在让奥德修斯吃到了苦头后,也便作罢了。而雅典娜也趁机向宙斯提出奥德修斯的问题,在没有家人内部矛盾的情况下,宙斯还是显示了神的公正,表示会立即安排奥德修斯返乡。

同时,人间的伦理秩序正出现一种混乱,埃吉索斯杀死了阿伽门农,置神的告诫于不顾;奥瑞斯忒斯为报父仇杀死了自己的生母与埃吉索斯,破坏了人伦常情;求婚人则更是不遵循传统,耗糜奥德修斯的家产,并要谋害特勒马科斯。宙斯抱怨说:

此事可耻,不宜,凡人太会怪罪神,说是错恶来自我们,实则应该归咎自己,是他们的愚蛮招致悲伤,超越命运的限定,……

而奥德修斯的“机智”和其所具有的“男人气概的努力”使他成为“诸神正义而仁慈的意志得以实现的一个榜样”[3]5。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奥德修斯正是宙斯选出重建人间伦理秩序的代言人。宙斯经由奥德修斯的经历说明,人的过错应由自己负责,比如奥德修斯的那些猎食太阳神神牛的同伴,还有那些聚集在奥德修斯家求婚人。而奥德修斯的返家与击杀求婚人正是奥林波斯神意论的体现。

结语

《荷马史诗》诞生于人类社会制度真正产生之前,史诗除了歌颂众多英雄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于道德秩序,也即伦理秩序的教诲。通过史诗,我们可以了解荷马时代的社会体系、这一时期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以及伦理秩序。《荷马史诗》所呈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与传说,更是当时一副全面的社会生活画卷。正如尤斯塔修斯所说:《奥德赛》看似质朴而实多深意。荷马,这位伟大的诗人,希腊民族的导师,为希腊、为人类留下的不仅仅是《伊里亚特》与《奥德赛》这两部传世名著,还有无尽的谜团和疑雾,引人去思考,去发现。

[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1).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及其它——聂珍钊自选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小枫,陈少明.荷马笔下的伦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4]荷马.奥德赛[M].陈中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5]DIMOCKGE,Jr.The name ofOdysseus[M]∥TAYLOR CH.ed.Essays on the Odyssey:selected modern criticis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63.

[6]伯纳德特.弓弦与竖琴[M].程志敏,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孙希国)

Odysseus’s Home-coming Theme:an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ry Ethics

YU Xiao-xia
(Schoolof Foreign Languages,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Dandong 118003,China)

In Odyssey of Homer Epic,Odysseus made a steady determination of returning home,no matter how many difficulties or temptations he had experienced in the journey of home-coming.In this study,in a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ethics,the necessity of Odysseus’s choice of home-coming was discussed from the reason that Odysseus refused Calypso’s suggestion,the question of succession to the throne in Ithaca and the will of Olympian deities.Beside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honor in Homer’s era,the implicit ethic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ree generations of father and son,and the realization and influence of Olympian deities’will,the author proved that Odysseus’s choice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specified by the ethical values in Homer’s era.

Odyssey of Homer Epic;Odysseus’s home-coming theme;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I106

A

1672-8572(2017)04-0115-05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4.19

2017-04-06

于晓霞(1979—),女,辽宁丹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美国文学。

猜你喜欢
波塞冬特勒奥德修
在星期六刻下乌特勒支字母
波塞冬时间
论《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的过度自我言说
谢谢曾经看轻我的人
谁骗谁
奥德修斯的苦难
谁骗谁
嫌路上太堵,美国男子15年划船上班
“乌桓之先”与“东胡”及“通古斯”名号考
POSEIDON海神波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