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诗歌反映的人生境遇

2017-03-14 16:07何晓明
青春岁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王安石诗歌

【摘要】王安石的一生坎坷而传奇。通过对王安石诗歌的研究和其他史料的比对验证,研究归纳出王安石主要经历了:青少年时由恃才傲物到立志勤学,从初入仕途不慕浮华以“以少施所其学”,勇扛安邦大义而拜相改革,晚年辞官归隐而纵情山水这四个阶段。

【关键词】王安石;人生境遇;诗歌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在散文和诗歌创作上都有极高的成绩,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其散文、短文更是深有造诣,名列“唐宋八大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诗歌比历史更接近事实真相。”所以我们可以说诗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自身的遭遇,现在我们就以其诗歌探究王安石所遇到的人生境遇。

一、青少年时由恃才傲物到立志勤学

王安石少时聪颖,喜欢读书,甚至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自身条件上,王安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此同时,他出身官宦世家,祖父王用之曾任卫尉寺丞。父亲王益,曾为临江军判官,是一个有志于建功立业,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王安石青年时,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文化素养上都受到了很好的影响;同时,少时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宦游各地,见到了许多风土人情,也体验到了民间的疾苦;这些都成为了王安石少时恃才傲物的资本,但同时也成为了他今后的人生中宝贵的财富。他在《忆昨诗示诸外弟》中写到了自己少时的情况:忆昨此地相逢时,春入穷谷多芳菲……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乘闲弄笔戏春色,脱略不省旁人讥。坐欲持此博轩冕,肯言孔孟犹寒饥。

在这一段诗词当中,诗人回忆年轻的时候,与诸表弟们一起进入穷绝的山谷中一起游山玩水,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韶华,恃才傲物,敢于和太阳月亮去争辉,从不关心国计民生,一心想凭借自己的才华去追名逐利,从来不把孔孟主张的安贫乐道放在心上。但是他是从什么开始改变自己的呢?这首《忆昨诗示诸外弟》告诉了我们答案:

两子从亲走京国,浮尘坌亦缁人衣。

明年亲作建康吏,四月挽船江上矶。

端居感慨忽自寤,青天闪烁无停晖。

男儿少壮不树立,挟此穷老将安归。

十六岁时,王安石与父亲来到了京城,京城常有沙尘天气,第二年四月王安石的父亲就被派到江陵做通判,从此作者猛然意识到时光流转无情,是到了努力的时候了,于是王安石开始谢绝一切活动,专心读书,决心效仿先贤。而家中的柱石父亲的去世让王安石遭到了更大的打击,而不得不更发奋图强:“旼天一朝畀以祸,先子泯没予谁依。”为了解决现实的物质上的困难,同时也为了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伟大抱负,王安石完成三年的守丧之后进京赶考并且一举考入进士:

属闻降诏起群彦,遂自下国趋王畿。

刻章琢句献天子,钓取薄禄欢庭闱。

这一结果正与王安石经历的一个小插曲-仲永的故事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如王安石所说:“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正是后来王安石的努力,才使得这个天才少年得以成功入仕。自此,王安石的人生翻开了新的辉煌篇章。

二、初入仕途不慕浮华以“以少施所其学”

初入仕途的王安石早在应试前夕就阐述了自己的政治志向,写下了这首《龙泉寺石井二首》: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强烈表达了自己匡扶天下,兼济苍生的愿望。在应试中,王安石一举考进士。之后,王安石先被派任扬州签判,在期间他,一面习得政事,一面笔耕不辍。扬州签判任期已满,按规制,这时王安石本可以向朝廷进献文章,要求参加馆职的考试,面对这个飞黄腾达的机会,王安石却不慕浮华以“以少施所其学”,只有王安石一人选择了放弃。几年后王安石被调到鄞县做知县,他在这里如鱼得水,期间他表现优秀,小小鄞县在他手里不过多久就焕发了生机,在《鄞县西亭》中他就描述了治理的成果:更作世间儿女态,乱栽花竹养风烟。这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自己的自信与满意。之后,鄞县任期满,他在任期中亲力亲为,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这使得王安石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与自信,他途径越州,登上飞来峰之时,胸怀忽然开朗,此刻王安石看到了更宽广的天下,写下这首《登飞来峰》,表达了自己“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奋起改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之后,他再度出京出任舒州通判,在此期间,中书省多次写信推荐他到京城考取馆官,可王安石想的是:“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葛溪驿》)想的是为百姓踏踏实实的做事,改善民生,安定天下。于是以各种理由推辞,在这一任期里,王安石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北宋的种种积弊,写了许多关于时弊的作品如《发廪》、《感事》等。在此后的数年里,王安石多次的被征召,但是都被王安石拒绝,不慕浮华,一心为民,踏实实干的品格可见一斑。

三、拜相改革,勇扛安邦大义

治平四年,宋英宗驾崩,随之即位的是积极进取的宋神宗,宋神宗也深感国家积贫积弱,需要改革。在即位的第二年四月,急忙召见王安石,并希望得到王安石的帮助,进行变法。熙宁二年,王安石被神宗提拔为右谏议大夫,相当于副宰相,并在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利用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在他主持下的新法得到了颁布施行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王安石内心的喜悦与踌躇满志不言而喻,在《元日》中,王安石通过对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更是表达了自己决心除旧布新,与新法实施后一派新气象的愉悦之情。在变法期间,他还写了一些与变法相关的诗作如《试院中作》、《详定官作》等。在两年后的熙宁四年直接提拔为中书省同平章事,职位相当于宰相。

四、官场失意,辞不就职,晚年寄情山水并怡然自得

随着变法的深入,利益受损的权贵越来越多,那些利益受损的权贵都挑出来给变法队伍施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攻讦新法,在各种明争暗斗中,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宋神宗都已经身心俱疲。于是王安石决意要辞职休息一段时间。神宗多次挽留,王安石也没有动摇,“三次上《乞解政事札子》坚决要求辞去相位。”最后無奈之下,神宗被迫同意。此后王安石再度被征召复相,但,形式已经越来越不利了,辛勤推行的新法被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重重围攻。在《泊船瓜洲》中他这样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刻的王安石虽为“又绿江南岸”而高兴,但已经感到比较失落,外加自己身体多病,归隐之意油然而生。他不久下了决心:“且复依山住,归鞍未可攀。”(《两山间》)再度辞官。之后的王安石完全寄情于山水,在大自然的治疗下心里逐渐得到释怀。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如我们所熟知的《南浦》: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在这一时期王安石所作诗歌的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丰神远韵,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王安石一生坎坷,但他却以坚毅的姿态去面对。通过他的诗歌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来他的人生境遇:青年时醒悟勤学,并且积极入世,进入仕途后心系天下,归隐后修身养性。王安石真真正正的践行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的优秀的价值观,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邓广铭.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3.

[2] 刘万煌. 王安石诗词选[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8,7.

[3] 毕宝魁. 政坛大风·王安石传[M]. 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15,2.

【作者简介】

何晓明(1995—),男,山东临沂人,临沂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王安石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以谜猜谜
七月诗歌
北陂杏花
梅花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小小诗歌汇
一个诗人
初夏即事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