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视点转换看鸿门宴故事推进的描写手法

2017-03-14 19:56黄钰琦黄文健
青春岁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樊哙项王视点

黄钰琦+黄文健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更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其文学价值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开创了人物传记这一全新的描写手法,即传记体文学这一体裁;其次,它记录的人物,不仅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作品充满情感,人物栩栩如生,叙事简练畅达,文笔疏宕而有奇气,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散文名作。故而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鸿门宴》及项羽性格综述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是极为精彩的一节。司马迁精心择材选料,以其濃重的笔墨,倾注极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形象,并使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其生动的情节特点,众多人物处在矛盾高峰间的活跃面貌,一直吸引着读者,脍炙人口,给人以深刻而又丰盈的思想教育和饱满而又崇高的艺术享受。鸿门宴上,对于项羽来说,当日杀掉有日后可能夺他天下的沛公可谓轻而易举,然而豪迈轻敌的霸王却放走了他,这是建立在霸王的豪勇和自负基础上的。霸王以武力蛮霸一方,兴起于钜鹿之战,在推翻秦王统治的过程中建功至伟,显赫一时,终成一代枭雄,称霸一方。楚霸王自然不会是优柔寡决,沽名钓誉之徒,也非胸无谋略,头脑简单之辈。他在鸿门宴的所作所为完全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强势者和主宰者的大度仁义,光明磊落,胸怀坦荡,重情重义。司马迁在记叙《项羽本纪》时,使用了旁见侧出的写作手法,又称互见法,即在某人的传记中着重体现其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特征将放在其他本纪中作以体现,这样的记叙手法,有助于多角度的展开重点人物的性格,突出主要人物,使其更加丰满,同时也增加了其他人物的性格塑造,避免重复叙事。如,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集中了大量关于主人公项羽的重要事件,一如钜鹿之战、垓下之围等,鸿门宴更是凸显其叱咤风云,豪迈放狂的英雄气概的典范。同时,太史公亦对其失败的原因做了翔实的记叙和精辟的分析,评他自立为帝四方寡助,私智不师古人,欲以武力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国。

二、《鸿门宴》及项王性格的叙事视角解读

对于《鸿门宴》一文的取材来源,虽然司马迁没有明说,但是从文章的人物和描写,我们大致还是可以找到叙事的视点,也就是当事的目击者和口述者。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和解的大宴,时在二世三年十二月,地在鸿门项羽军营中,出场者,特别是项羽方面的出场者当为数众多。不过据考证,《项羽本纪》中有名有姓的出场者共有11人。其中,项羽方面有项羽、项伯、范增、项庄、陈平,共五人,刘邦方面有刘邦、张良、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共六人。刘邦方面六人中,夏侯婴、靳强和纪信三人一直留在项羽军军门外,没有亲历宴会。因此《鸿门宴》的叙事视角在全文中多次发生转换。并在转换中侧面体现了主人公项羽的性格特点。

1、宴饮之前,场景交错

鸿门宴前,得知项羽大怒要攻打刘邦的时候,项伯夜访张良,而后谒刘邦,此处项王并不在视点之内,但从二人的态度:沛公的焦灼,张良百般谋划,无一不显出霸王此时的蛮霸性格,以及他的睚眦必报。鸿门宴伊始,来谢罪的刘邦劈头就表明自己的心迹和立场,言项王与自己的嫌隙,皆因小人谗言。刘邦的话是婉转有致而又恭敬有加,不过此时我们视点内的项王将曹无伤之事全部说出,似乎完全疏于戒备,再次加深了人们对他不拘小节,勇多于谋性格的认知。

2、他视之法,推进剧情

视角聚焦在宴席之间,沛公项王和解以后,项羽留刘邦一行宴饮,范增示意项羽杀刘邦,可项羽默然不应,此时的项王丝毫不理会亚父令他杀沛公的心思。依据故事发展脉络推测,此时的视角应来自于项王身边的人。而后视点切换将项庄纳入进来,亚父只得令项庄舞剑设法取沛公性命,范增离开宴会场,招项庄进入,以舞剑助兴为名,谋刺刘邦,引来项伯舞剑,保护刘邦,同样是第三人称的视点推进着情节逐渐紧张至于极点。乍一看视角并没有发生转换,实际上我们并不能确定,两人见面的时候旁观者的视点和此时旁观者的视点是否为同一个。但是此时我们全然可断定叙述视角既不是沛公也不是项王,而是第三者。司马迁在此处需要通过项王和沛公的对话增加叙事的可信性和艺术性,故而利用对话的方式处理两人的会面。而这种他视之法,不但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而且展现了项羽性格中的豪迈大气,诚信重诺,刚愎自用。

3、激化矛盾,引爆高潮

虽然沛公性命之危已解,但在实质上,尖锐的矛盾仍然存在,只不过表现形式有了进一步的变化而已。所以这一宴会场面的收场情况是十分尴尬十分不安与不谐调的。视角切换至帐外,张良外出见樊哙,樊哙拥盾仗剑,强行闯入军门,进入宴会场,通过与项羽间的应对,将至于顶点的危机缓解下来。同时场景快速转换,从张良樊哙的帐外密谋场景,转入樊哙仗剑怒入军门,与沛公项王同席,从樊哙和项王的语言一来一往的不停变换,来加强故事的节奏,最后冲向高潮,显出此时的危机感。不仅体现他们对于项王这位敌人的重视,侧面描写了项王的实力,而且体现了项王自矜攻伐的特性——赐座樊哙礼贤下士,虽有作态之嫌,却表现出对直言劝谏之人的优礼有加。

4、结局密谋,侧面凸显

沛公假借如厕离席召樊哙张良再度秘密商议,文章虽是项羽本纪,却在此处通过帐外视点来形容项羽此时实力雄厚,沛公与项王实力地位的差距。后续通过刘邦决定留张良辞谢应酬,来凸显留侯张良在刘邦阵营的独特地位及其能力,通过张良的才干来烘托项王当时的庞大势力,同时从刘邦的语言记叙体现了刘邦安排对策的细致妥帖,又再一次以对手衬出了江东霸王的雄厚,亦在描写他在刘邦逃席事件上的不作为,有些优柔寡断。是为太史公所用的互见法。

三、总结

考察全文叙事,可以明确地看到,该叙事的立场,是在汉的方面。也就是说,可能的眼点,即当事的目击者和口述者,是在汉方的六人当中。汉方六人当中,张良自始自终参与其事,樊哙途中参与,反复出现,言语行动最多。鸿门宴叙事最为详尽生动的部分,无疑是第四条樊哙闯入宴会场的描写。因此,最为突出的英勇人物,无疑就是闯入会场的樊哙了。以文章分析而论,鸿门宴叙事的视点,就是当事的目击者和口述者的视点,也应当是在张良与樊哙之间变换。

而通过不断切换更新的叙事视点,既突出了霸王项羽,骄矜自信,勇武豪迈,大度洒脱,光明磊落,胸怀坦荡,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又稍稍体现出他的谋略不足,优柔寡断,以印证他最后的败绩。

【参考文献】

[1] 曹 钰. 解读叙事学语境下的新《鸿门宴》[J]. 电影文学, 2012,14(563):69-70.

[2] 王 娜. 《鸿门宴》的叙事视角模式分析[J]. 华章, 2011,5.

[3] 赵绍军. 张弛结合波澜起伏——谈《鸿门宴》一文的叙事技巧[J]. 阅读与鉴赏: 教研版, 2007,7:37-39.

[4] 苟大权. 《鸿门宴》人物形象的对称性[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2,5:30-31.

[5] 杜万伦, 李 强. 刘邦在鸿门宴中何以成功逃席[J]. 文学教育: 下, 2008,2:102-103.

[6] 朱 红. 《鸿门宴》的艺术性浅谈[J]. 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2008,5(1):85.

【作者简介】

黄钰琦(1999—),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合肥市第八中学学生,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樊哙项王视点
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微视点
屠狗者樊哙: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猛人樊哙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四面楚歌
环境视点
亚父之死
寻找新的视点
刘邦吃龟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