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与黑、干净与肮脏

2017-03-14 19:57李冰杜中全
青春岁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种族歧视虚构身份

李冰+杜中全

【摘要】在《人性的污秽》中,罗斯对美国社会进行了冷静的观察,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探讨了现代人生活的普遍困惑。借助对人性污秽的揭示,罗斯告诉我们正是社会的污秽影响了人,人性的污秽其实是社会的污秽。

【关键词】虚构;人性;种族歧视;身份

菲利普·罗斯是当今美国文坛最杰出、最富争议的犹太作家之一,迄今共发表三十多部作品。2000年,《人性的污秽》出版,至此罗斯完成其“美国三部曲”的创作。罗斯认为,美国三部曲中包含着“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有着极大冲击力的、战后美国生活的历史时刻”。其中《人性的污秽》把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被誉为是“美国三部曲”中的巅峰之作。

故事的背景是美国总统克林顿“拉链门”丑闻爆发遭到弹劾之际,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过七旬的大学教授科尔曼,他是美国雅典娜学院的老院长,正是在他昔日改革之下,学院才显现出新的面貌。一次上课提问时,他故意点了两个从未出现在课堂上的学生,并戏称,不知道他们是真实存在的人还是“spooks”(此处指“幽灵”)。就是这样的一句玩笑话却被两个黑人学生告上学院,说科尔曼对他们进行了种族歧视,因为“spook”的另一个意思是“黑鬼”。虽然这两名学生从未上过课,科尔曼教授根本不知道他们是黑人还是白人,但是学院里以系主任德芬妮为首的教师们还是联合起来批判他,连科尔曼教授力排众议亲自招进学院的黑人教师在这样的时刻也和他划清了界限。遭受到如此委屈,科尔曼教授决定进行抗争,而抗争带来的就是无休无止的审核和调查。他的妻子因此身心憔悴,最后死于中风,孩子们也和他渐行渐远。科尔曼把妻子的死归于学院教师对他的不公待遇,愤而离职。一次偶然,他认识了学院里的清洁女工福尼亚,一个三十多岁、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离异妇女。虽然二人的关系始于性,但是随着彼此了解的加深,他们的心靠得越来越近。福尼亚的前夫——从越南战场回来的老兵莱斯特,见不得前妻和别的男人(特别是一个犹太人)在一起,于是精心策划了一场车祸害死了科尔曼和福尼亚。

一、纯白的黑人

科尔曼出生于一个黑人家庭,不过他的肤色很白,经常被误认为白人。他的父亲虽然温文尔雅、学识渊博,却只能在火车上端盘子,后来猝死在火车上。他的母亲是名优秀的护士,只因为是黑人没有被升为护士长。他的哥哥妹妹也都遭遇着种族歧视。年轻时的科尔曼是学校里的体育明星和全优生,但是白人学生在过生日时从不邀请他,田径队的白人队员受伤急需输血,却唯独拒绝了科尔曼的血,连卖热狗的都骂他是“黑鬼”。科尔曼带着交往两年、已经谈婚论嫁的女友回家见母亲。得知科尔曼的黑人家庭背景后,女友毅然离开了他。心灰意冷的科尔曼到妓院去,妓女看出他是黑人就把他赶了出去。科尔曼知道自己和家人蒙受的屈辱都是源于他们的黑人血统,黑人血统是他们一生都抹不去的污秽。科尔曼决定净化黑人身份,改变命运,他想要“自由自在地想当什么就当什么”。

于是,在参军的表格上他勾画了“犹太人”一栏,从此之后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犹太人。长久以来,黑人和犹太人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但是黑人不屑于犹太人的成功,犹太人则把黑人当作肮脏的种族。科尔曼为了身份自由,宁可变成粗俗的犹太人,也不想再当黑人,表达了科尔曼在黑人身份的压迫下极为困窘不堪,渴望脱离黑人群体的迫切渴望。他娶了犹太裔的妻子,侥幸生出的孩子们也都白白的。科尔曼总是钟情于白人女性,小说中多次描写他初恋女友那雪白的皮肤,这是因为白色象征着社会地位,和白人女孩结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他更接近自己的目标。如果娶一个黑人女性,他无疑又被打回原形。他的事业很成功,当上了教授、院长。不过为了守住身份的秘密,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不敢和母亲、哥哥、妹妹联系,连母亲的葬礼都不能参加,为此他心感愧疚。每次孩子出生时,他都提心吊胆,生怕生出的是小黑孩。

《人性的污秽》以科尔曼的种族身份为焦点,反映出美国社会少数民族族裔的普遍生存状态和他们对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渴望之情。科尔曼悲剧的根源是个体与群体的割裂。个人试图割裂与群体的关系,只能陷入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之中。在种族隔离愈演愈烈的年代里,科尔曼的做法并不是特例,罗斯通过科尔曼把美国社会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生动化、具体化了。

二、肮脏的清洁工

如果说科尔曼和福尼亚的关系始于性爱,那么可以说后来他们发展了一段忘年恋,科尔曼和福尼亚各自心怀的秘密和他们所遭遇的不幸让他们成了彼此的港湾。福尼亚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后来父母离婚,她跟随母亲和继父生活在一起,繼父强奸了年幼的福尼亚,当福尼亚告诉母亲时,母亲却不相信她,并和继父一起指责她精神有问题。福尼亚不堪受辱,早年便离家出外打杂,看尽了人世苍凉。当福尼亚嫁给年纪比她大的退伍老兵莱斯特时,她渴望的是从一个成熟男人那里得到照顾和关爱。但是莱斯特深受越战影响,性格暴躁,经常殴打她,福尼亚得不到渴望的关爱,反而要忍受虐待,她开始寻找情人填补内心的空虚。不幸的是她的两个孩子在一场意外火灾中被夺去了生命,莱斯特偏执地认为这是福尼亚为了和他离婚故意策划的,因此在离婚之后仍然纠缠她。

特殊的生活经历使福尼亚对人性的看法消极,伪装成无文化是对现实的逃避。她和科尔曼在一起追求的只是单纯的性满足,每当科尔曼要通过聊天了解她时,她总是觉得那是无用的。她生活在不安和自卑当中,当科尔曼带他到高档餐厅用餐,并介绍作家朋友祖克曼给她认识时,她惊慌失措,待了几分钟便逃离了餐厅。她和科尔曼在一起时从来不过夜。一次,科尔曼留她过夜,早上还给她准备了爱心早餐。当福尼亚下楼时,她突然歇斯底里地离开了。这个可怜的女人已经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享受正常的生活,美好的事物和情感只会让她感到害怕。她说,对于她来说科尔曼还不够老。或许是对自己不自信才会这样想,因为年龄大就不会打她或者不会再离开她,她已经受够暴力和孤独的生活了。她和科尔曼表面上是为人所不齿的偷情,实际上更多的是在彼此的身上寻找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二人之间原始的、自然地、真挚的情感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对于外人的挖苦,福尼亚从不多做解释,因为她看穿了这是一个到处充满污秽的社会,只有逃离它,才能做回本真的自己。福尼亚承认自己的性欲是人性的污秽,但她并不觉得这是可耻的。她是文明社会中的一个反叛者,也是不幸命运和污秽社会的牺牲品。

三、结语

《人性的污秽》整体上围绕着种族歧视展开的。小说末尾科尔曼和福尼亚的丧生也和种族歧视有关,因为和福尼亚在一起的不是白人,而是一个该死的犹太人。另外,诸多政治事件以碎片式的方式渗透到小说中,种族隔离制度、越南战争、政治正确性运动、克林顿性丑闻等。罗斯对人内心世界的揭示往往是赤裸裸的,他用幽默、讽刺甚至荒诞不经的手法写出了主人公痛苦扭曲的心灵世界。小说中的科尔曼、福尼亚都是人性污秽和社会污秽的牺牲品。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美国文学中犹太性的隐性存在研究”的成果,编号:吉教科文﹝2016﹞第459号

【参考文献】

[1] 洪春梅. 《人性的污秽》的创伤叙事[J]. 文学教育, 2014(30).

[2] 汤 英. 《人性的污秽》中科尔曼的自卑情结[J]. 怀化学院学报, 2013(12).

[3] 赖日升. 殊途同归——《人性的污秽》中三段破碎的美国梦[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6).

[4] 王丽霞. 净化与摧毁——试析《人性的污秽》[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2).

猜你喜欢
种族歧视虚构身份
虚构
虚构的钥匙
虚构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肯尼亚中餐馆因“种族歧视”挨批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完形填空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