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看不懂”的对话

2017-03-14 20:06李贵新
青春岁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艺术审美

李贵新

【摘要】这些年经常会遇到面对绘画或一些其它门类艺术有些人对着作品说“看不懂”,现想就这一现象来解读一下为什么人们常把“看不懂”挂在嘴边?怎样或从哪个角度入手去分析和如何着手去解决“看不懂”这一现象,从而使人们意识到在生存的坐标上如何不断去校正自己的行为方向,不断发现新的风景寻找到新的幸福所在,这样才能使一个人不断延续和完善自我生存的意义。

【关键词】看不懂;既有经验;艺术审美;艺术认识;艺术的作用;审美标准

这些年经常会遇到面对绘画或一些其它门类艺术有些人对着作品说“看不懂”(这里我们着重探讨一下绘画艺术),好像还不在少数,这里多数是从事同艺术不相关行业或对艺术了解不多的人,但其中也有一些曾经涉及艺术或受过初级艺术教育的人,那么怎么理解看不懂的问题呢?这里基本可分为两种状态的人。首先第一种人是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充满渴望可由于相应知识的匮乏很难同艺术作品产生相应的共鸣但又想了解看不懂后面的所以然,这部分人的求知欲是诚恳的态度,想通过学习来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一个对新事物的认知和了解;而另一种人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化素养差,知识储备不够,不了解也不想学的人;另一部分是由于不愿意放弃既有经验喜欢用既有经验看问题的人,这部分人中从事过艺术相关职业及教育的人占很大一部分,最难以改变让他们看懂的也正是这些人。

当下社会的快节奏和速餐文化及各行业的娱乐化使人们都变得懒惰和浅薄起来,可能有人不爱听,可事实确是如此。拿起书昏昏欲睡者不乏其人,可终究还是能拿起书。那些放弃了学习和探究未知的人们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呢!但一个人真正最可怕的是倚仗既有经验不愿摆脱框架束缚又能寻找到若干种理由来证明自身经验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现在社会普遍大众性的看不懂,应当是教育和个人素质要求的问题,我们的艺术教育是缺少普遍性的知识更新的,时代在飞速的发展,很多方面知识的发展和更新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而我们的艺术教育却还停留在五四时期的审美习惯和苏联现实主义的解读方式上,苏联都已成为历史,為什么我们的审美却仍然停留在那个时代呢?大家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我们什么都在提高认识,努力不被这个时代所抛弃,但在艺术认识上却好像不是这样,当我们的物质文明达到一定高度时,艺术审美、创造等问题便凸显出来它的不协调性。艺术审美的提高到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时候了!创造源自于改变自我的勇气,而艺术恰恰应该成为这种勇气的推动力,成为点化心灵智慧火花的源泉。创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驱动力,艺术审美的改变应当成为先行者。

首先还是从想看懂的这部分人来解读一下为什么“看不懂”怎样或从哪个角度入手去着手去解决看不懂。那么我们要知道艺术能带给人什么?它带给人的是人类通过身体、双手及大脑在无限可能中对世界、对自然的创造性及神性的思考。这样说可能不太好理解,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我们先从艺术的抽象审美谈起。最早的音乐出现是祭祀、巫术在敲击和喉咙发出有节奏声响中逐渐演化独立出来而变成一种带有潜意识经验的艺术门类,从实用敲击及通过咽喉发声表意联络、愉悦、模仿各种鸟兽之声狩猎而到敬天通灵再到人的情感介入之人际交流,音乐的律动带给人始终是抽象表意延伸扩展为情景与形象的意念表达,但这种表形是靠人的经验承载的,每个人可以凭借自身的经验联想到不同的情感与情境,所以音乐是世界语言,每个人都能听出他(她)的世界。但从用耳欣赏的音乐艺术到用眼欣赏的绘画艺术从欣赏习惯的转变上好像完全不同,大家可以很容易的接受抽象的音乐却很难接受抽象的绘画,这就是几千年来欣赏惯性的经验存在,欣赏者忽略了绘画中除了形象之外的其它审美功能,如节奏、对比和纯视觉色彩情感等等在眼睛视所能见的范围内的审美元素对人情感和潜意识影响的关联度,而一味只注意到了图像形象上的说明功能。从远古狩猎岩画到象形文字的表意到佛教故事再到市井风俗等等都是在用具象形来表达人们的表述沟通,一旦象形表述退到其次,色彩、节奏、主观审美本质性的表达等等审美因素来到眼前成为审美主体便发生了看不懂的现象,我们每个人问过或怀疑过中文汉字由象形文字到今天应用汉字演变的合理性吗?汉字的抽象形象却在表达着具象含义,我们能够接受抽象的文字和音乐却不能接受抽象的绘画,这就是先入为主和经验对人的思维束缚从而产生片面理解所造成的。路有很多条,我们为什么不多尝试不同的路、体验不同的风景呢?创造和创新性的思维是我们每个时代人类所追求美好的前进动力,所以转变思维固有模式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重要的,因为一切经验都是随着时间在改变着的,审美标准也是在变化的,经验可能只适合在某件事、某个人的某段时间内发生作用,试想如果我们一直坚持刀耕火种又怎会有今天的另一番文明天地,如果我们满足于马车出行又会如何有今天的汽车、高铁、和飞机呢?不想放弃胶片又怎会有今天方便的数字相机,很多创造发明都来源于异想天开,在当时都被当作玩笑或是痴人说梦般的嘲笑。

艺术的作用就是唤醒人们沉睡的大脑带给人天马行空般的发散思维。所以艺术之对于人们的思维改变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我们对艺术认识的加强是每个人都应当充分认识到的,那么就让我们开始从看懂绘画开始吧!看懂艺术品会带给人无穷的快乐和情感的升华,我们为什么要放弃呢?

人们的惰性思维容易使人们活在惯性里,当你真正想改变自己的时候就应当有点决心和魄力,年轻人为什么容易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那是因为这个年龄是靠学习来生活而不是靠经验来生活所以对年轻人应倍加呵护的去保护那些仅存的灵感火花,他们是真正的未来拥有者,而我们所谓拥有经验的成年人如果拒绝学习新知识来更新自己的大脑,那么乏氧的体内便只剩了机械的重复的毫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生命里程,上天赐予每个人相同的宝贵生命,却在演绎着精彩与平庸两台不同的戏,每个人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我们生存的价值。这个世界上如果很大一部分人从主观上排斥新鲜事物而不想看懂,那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会步入如中世纪般黑暗期也未可知,当下的社会状态便存在着这种可怕的倾向,人浮于事、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不求甚解等等现象随处可见,人们好像在高中学习阶段后就将学习热情和任务完成了,不再有兴趣去读书或有更高的精神诉求,娱乐化和碎片化的东西占满了大脑,这些可能是我们看到的是艺术上“看不懂”后面更深层面的东西,已经不是单纯只是艺术的问题,我们在科技上缺少创新是不是与此有关呢?真的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是真实存在的,那整个社会的大趋势造成这种艺术上的看不懂也就见怪不怪了。

“看不懂”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解决,然而作为一种自身价值存在意义的判断,倒是可以以此当作衡量自我的标准,人在生存的坐标上如何去校正自己的方向不断发现新的风景寻找到新的幸福所在,才是一个人不断延续自我生存意义的使命。所以不怕“看不懂”就怕不想“看懂”。

猜你喜欢
艺术审美
基于能力培养的美术色彩教学研究
论钢琴教育中的艺术审美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艺术审美风格探微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浅析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艺术审美特征
论心理素质在扬琴演奏中的培养
探究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
重视艺术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