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中的道德教化及其引导问题

2017-03-14 21:02史久男
青春岁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众传播引导

【摘要】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无处不在,当然大众传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对道德和作用的影响不能忽视。因此合理的道德教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研究道德问题以及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教育和指导,以引起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为公众创造健康和振奋的大众传播环境,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大众传播;道德教化;引导

一、大众传播的内涵和特点

大众传播是社会媒体组织通过文本(报纸、杂志、书籍),电視、广播、电影、电子网络以及其他大众媒体向公众传播信息的社会实践的整个过程。它是人类沟通的四种方式之一,自我沟通,人际沟通和群体沟通是其它三种方式。当然,与其他通信手段相比,大众传播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形式的多样性。大众媒体以字,声音和图像的形式以各种形式呈现,例如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以新闻、电影、电视剧、音乐、歌曲、舞蹈和文学作品体现出来。其次是内容相当丰富。社会信息系统由大众传播组成,渗透了日常生活,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第三是技术非常先进。特别是在今天的媒体的迅速发展中,大众媒体更是以其先进的技术表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传播的广度也得到大大提高,因此,大规模的信息越来越多地向公众传播。第四是对象十分广泛。大众传播的前三个特征决定了它也具有广泛的对象,而且其对象有这不断扩大发展的趋势。第五是效益的二元性。由于大众媒体已经成为一种谋生手段,各大媒体企业为了增加收入,在选择信息和处理处理信息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努力,一方面创造社会效益,满足统治阶级政府的需求和人民大众越来越多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又得到自己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大众传播的辐射范围非常广泛,是目前最有影响力,最具社会功能的传播方式之一。拉斯韦尔是第一个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各方面详细分析的人。他曾明确指出,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有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和社会遗产传承功能。随着研究和学习的不断深入,关于传播的社会功能的学说也越来越多,大众传播不仅具有这些社会功能,而且将更加突出这些功能。信息传播贯穿于大众传播的整个过程。信息传递的内容、对象、目的和效果是不同导致大众传播具有了不同的具体功能。

二、大众传播与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种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社会生活实践中的一种行为品质,如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它也是人们的理想、价值观和人生观真实和具体的反映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作为一种行为准则,与法律,政治规范相比,是一种特殊的行为准守则。它有三个重要的特点:第一,道德规范不是制度性的。第二,道德规范是没有强制性的。第三,道德准则是一个内化的规范。

基于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功能,大众传播应承担促进道德教育的义务,有效提高道德教育的生动性和有效性。内容丰富的信息还必须包括道德和文化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由个人在他们对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愿和道德行为的微妙影响中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选择。我国新闻传播还应促进中国的指导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标准,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传播过程,教育不局限于学校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而是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大众传播为载体,道德教育渗透其中,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一部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剧或电影,都能给人们带来道德教育,这样的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现下各大电视台流行真人秀节目,包括亲子类、冒险游戏类等等,这些节目往往是寓教于乐,通过节目里明星的所作所为来影响观众,因此,节目组以及明星实际上都无意间扮演着道德教育与传播的角色。

我国历来注重道德教育,但是道德问题仍然频现,有些比较严重,令人堪忧。大众传播中所显现出来的道德问题更是形形色色,错综复杂,而实际上,我国当前大众传播媒介正遭遇一种伦理困境。现在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的世界,全世界各类媒体信息充斥着整个媒体市场,受西方国家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以及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国媒体可能会违背新闻伦理、夸大事实从而形成负面事件。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曾在微信朋友圈和新浪微博疯转的“杨梅虫”报道,本身是夸大事实却让许多杨梅种植户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一是因为大众传播过程中忽略客观事实,二是因为信息受众对信息的接收与传播不加理性地筛选与思考。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用金钱买新闻,这实际上就是以权谋私,是新闻界的一种腐败现象。此外,庸俗信息充斥着大众传播过程。现在有个现象让人担忧,那就是大众的审美与品味低俗化、庸俗化,这就为一些庸俗信息提供了市场与生存空间,暴力、色情新闻对社会的短期和长远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有严重的负面作用,严重影响了道德教育的效果。低俗化报道在短时期内也许能给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带来经济效益,但其结果是,腐蚀了社会风气,不利于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才,其精神品质和道德风貌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这些年大众传播的发展突飞猛进,在这一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品性也随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内容丰富的大众媒体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改革旧的思维方式和老的学习方法,促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大众媒体不断普及,人的趋利性导致部分粗俗甚至低俗的不良信息给大学的道德教育带来艰巨的挑战。为了追求商业效率,迎合低级趣味,大众传播存在向负面或甚至不健康的意识形态趋势,将积极健康的文化同灰色文化甚至黄色文化混在一起,通过投机形成一个坏的甚至错误的社会取向。

不良信息的普遍传播使得大学生易于将用于消遣度日的庸俗文化理解为时尚的标杆,失去对于道德价值判断的敏感性。另外这也非常容易造成大学生产生道德价值上的理解偏差,进而严重影响大学生道德价值教育的有效性,教育者的道德要求在不良媒体的影响下消失殆尽。大众传播信息多元化对大学生道德价值教育造成巨大的挑战和严重的冲击。媒体环境复杂多变,异质信息也随之反复出现和不断加强,势必影响社会主导道德价值在大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的发挥,干扰正确道德价值的形成,加剧社会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现实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当代不同道德价值观信息密集传播时,出现道德价值选择混乱,以及面对各种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内部道德标准。真正的道德自律在现实中很难被充分实践,因为人之间的现实交流总是在他人的监督和约束之下的,真正的道德动机和强烈的社会观点和伦理行为往往难以隐藏。然而,在现代媒体环境中,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中,现代人际互动是虚拟和复杂的。在没有有效监测的情况下,大学生更加真实地按照自己的意图判断是非对错,做出反应和行为,而不是根据自身所扮演社会责任的角色。这便是网络环境中的伦理危机的挑战。作为一种新媒介,互联网有许多不好的因素隐藏在其难以想象的空间里。这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不断挑战着原有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三、道德教化与引导

如何将大众传播这一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有效运用媒体舆论和社会动员力量,增强对人的道德品行的价值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实践。

教化是道德存在的真正方式。人并不是生来就具有正确的道德判断,所以人们需要通過教化来促使人在善良的伦理价值观中不断帮助人从本性到具备道德。伦理是人际关系的原则,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具有良好的价值特征的规则和原则。它是社会物质生活中的内在要求和人际关系的良好秩序的反映,在个人的生活中有着规范的作用。个人的教化是要接受它的规范,这将使个人获得一个社会思想和洞察力,从个性转变为普遍性。作为当今社会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大众传播有许多令人担忧的道德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对大众传播进行道德教化和引导。

1、坚持大众传播的正确舆论导向

舆论是以人们存在共同关切的问题为先决条件的。在某些方面,舆论代表着强烈的社会方向、愿望和需要。大众传播是指导舆论的重要力量。大众媒体具有监督社会舆论、帮助人民群众发声、监督党和政府的行为、促进社会变革等重要得责任。当然这不仅是媒体的责任,而且是当代道德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坚持引导正确的舆论,创造人的崇高精神,用优秀的作品激励人们引导追求崇高的道德目标。在全球化和普及化的时代,为了实现人民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必须坚持媒体的正确舆论方向,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题来引导人民走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生活。处理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带来各种物质现象,形成健康的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追求,培养生活的崇高品味,摆脱现有的心理困境,唤醒内在的道德良心,并可以意识到主动去抵制不良诱惑的侵扰。

2、开展好网络教育,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

大众传播同时具有高速度和高效率的特点,并且有着广泛的受众范围。通过开展网络教育使得群众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提高人们的媒体素养,谨慎选择信息,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发布、散播不真实、消极的言论,真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对于粗俗或不良的文化信息,加强道德的自我培养。这种自我管理和约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道德的自律。面对各种包含不利因素的媒体,可以有意识地抵制各种不良信息,使用媒体不断提升自己,发展积极的道德价值观。

3、加快新闻立法的步伐

加强道德建设和法律的强制性约束是不可分割的。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通过建立一套客观合理的规则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道德的实施需要法律的强制性保护,两者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整手段,难以独立开来。这些年,大众传播特别是互联网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国纷纷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立法监督。我国法律也在有关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无疑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大众传播的负面影响。但是仅有立法远远不够,法律是先决条件,更重要的是,执法必须严格,目前对于大众传播信息法律法规的管理还不完善。为了在道德教育中充分利用好大众传播,我们必然要继续在立法的完善上做出努力。一方面国家的宏观调控要到位,另一方面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部门时也可以针对现实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规章。

大众传播实际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的道德问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坚持正确的道德方向,进行有效的道德教化与引导急迫且必要。

【参考文献】

[1] 罗国杰. 伦理学[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9.

[2] 罗前娥. 大众传播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影响与对策[J]. 新闻论坛, 2003(03).

[3] 王春林. 我国大众传播的道德问题[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1).

[4] 王 昆. 浅析我国当前的大众传播媒介伦理困境及对策[J]. 中国传媒科技, 2013(03).

【作者简介】

史久男(1992—),女,江苏高邮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大众传播引导
究传播学角度下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内涵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