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在线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浅析

2017-03-14 07:54李诣龙
青春岁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学教育现状调查

李诣龙

【摘要】猿辅导CEO李勇:“2016年是在线教育真正元年”。据悉,该公司主营的在线教育业务上线仅一年半已积累超40万中学生用户。中学在线教育的广阔前景已深受市场认可,仅从融资来看,国内中学在线教育的发展已盛况空前。2016年国内在线教育领域最大的四筆投资中两笔投至以中学在线教育为主的“精锐教育”与“作业帮”。中学在线教育处于快速变革期,较之传统教育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仍有欠缺与潜在风险。本文将立足于实际,围绕其所涌现的优势与不足从多个切入点分别论述并引申思考。旨在为中学教育从教者、研究者与受教者提供新思路,为教育改革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K12在线教育,中学教育,现状调查。

一、引言

在线教育拥有其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优势基因,早在各大高校、成人教育、企业培训等行业均有所渗透。在线教育本身并无明确的定义,且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亦使在线教育的模式越发多元化,其一般指一种基于网络的有目的性的学习行为。现有对在线教育阶段的一般分类中,中小学教育共同构成“K12”阶段,即0-12年级。多数文献中,中学在线教育一般不做单独讨论。但鉴于中学生与小学生年龄、性格、对互联网的运用能力差异较大,学校的教学方式与管理理念不一,本文单独对中学在线教育做调查与分析。目前而言,B2C中学教育平台运营下进行的“网课”,即通过客户端采用视频和音频(实时或录制)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是中学在线教育的最重要形式,也是本文所主要探讨的。

二、中学在线教育的技术特点与优势

1、打破桎梏,实现云教育

基于云计算等技术的“云教育”模式早前已被提出,云计算技术能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全方位监控,主要包括学习时间与内容、在线测验与学习交互等情况。此外,教工评价考核、人才库等系统也将被纳入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中学生都是大数据的生产者,亦将是大数据的消费者。目前而言,中学教育具有“流水线”式的教育模式,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都有整套相对固定的标准。标准化的中学教育保证了其产生的大数据的易挖掘与实用性,加之中国中学生近6800万的人口基数,充分确保其与云教育模式的基因契合度与良好化学反应。

如中学生在线答题应用“猿题库”截止日前已积累超过36亿次答题记录,此外,中学生在线搜题类软件“小猿搜题”拥有约98亿次的搜题数据,而这两款应用均属猿辅导公司——目前活跃用户量最大的中学生在线课堂平台之一。前两个产品成功引导学生进行检测、练习等知识输出环节,而后者将其捕获的数据通过技术手段加以挖掘与整合,使教学能切准学生的学习脉络,知识体系中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一览无余,再经过高度教研后实现有侧重、高效率的在线教学,教学产生的数据亦可反馈回前两者,三者共同实现教、测、练数据互通。

此外,有别于传统教育,云教育挣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碎片化学习是大数据时代所亟需的,碎片化学习是大数据时代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基于中学教育的特点,合理运用在线教育使碎片化学习填充学习间隔期,可有效增进学习时间利用率。可以说,云教育模式运用于中学阶段,既是教育行业的一种创新,也将是未来的趋势所在。

2、从因材施教到“因才求教”的嬗变

曾有学者道因材施教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传统中学校园教学的单元大小,欲依据学生特点面面俱到地定制教学,确乎没有可能。但在现在教育的模式下,因材施教的理念渐转向“因材求教”,即中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阶段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所学课程并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无论网红或特级教师都将走下神坛,中学生“学不学”、“学什么”的选择握有主动权。而选择过程,亦是对从教者提供良性反馈,为施教方式的变革与更新提供方向与驱动力。从实践的角度看,因才求教不仅体现在课程的选择。多数中学在线教育平台提供变速播放功能,即查看课程回放时,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知识与学习需求,亦可极为便捷地自主调整视频播放速率。这一点与自主选择课程协同作用,充分并保证了学生自主选择性与学习效率最大化。

正是基于其因才求教的特点,在线教育在解决偏科问题上有良好前景。随着多元智力理论的出现,特长教育虽越发被从教者所重视,而高考模式的总分制对学生全面的基础知识要求严苛,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偏科问题仍值得重视。因传统中学教育的系统性,一旦某一时期“缺席”,其连锁反应贯穿始终。尤其低年级中学生正处青春叛逆期,或因种种原因错失某一阶段性的学习,无数的天赋正因此而不能得以施展。正如前文所提,在线教育能极好的解决受教者基础不一的情况,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获取合适的课程并获得学习进步,其对偏科问题作用显著。

另外,因才求教概念的提出并非是对因材施教的否定,两者其本质并无冲突,皆根据学生特点实现个性化教学,即差异化教学。不同的是,“施”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求”是一个主动的动作。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亦是建设“全民学习,终生学习”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障。现行中学的教育模式仍缺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因才求教的是一种自适应学习的过程,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快速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监控、调节和修正,完成学习效果的即时评价、总结和反思,自主学习能力得以逐步发展。

3、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助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才保障的重要手段。传统中学教育模式下,优质教育资源极其珍贵与有限,但在线教育使优质师资成本大幅降低而得以共享,极大的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手段,使绝大多数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中学生拥有了获得高水平教育的可能性。

除师资外,在高校招生制度多元化的背景下,“自主招生”、“素质综合评价录取”等高校人才选拔机制纷纷涌现,招生信息获取的不对称,也成了阻碍教育公平的一大因素。寒门学子在学校、家庭的信息获取,备考方式上均远逊于“名门学子”。以自主招生为例,在高三年级中调查发现,47个样本中无人能够对其基本方式、选拔要求、自身是否具有资格等信息进行描述。这一比例与目前具自招资格高校的5%自招比例并不相符。而今,中学在线教育平台已经逐渐意识到“竞赛”、“自招”等政策对学生的指导作用,纷纷开设相关课程并做出推广与宣传。在通往名校路径的最前端,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

中学教育涉及教育生涯的重大转折——高考,其教育公平与否备受关注。但目前中学在线教育覆盖率仍不高,所主要裨益的是勇于尝试、具有探索精神且能有效自我管理的中学生,但这也恰符合高等院校所要求的人才特征。需要正视的是,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路上,在线教育并非无往不利,教育公平的实现仍需依赖诸多手段如招生制度的改革,但在线教育的普及,将给予促进教育公平新的思路、新的契机。

三、实践过程中映现的若干问题

1、教师外在条件也成影响因素

教师的外在条件上对与中学生购课指向作用愈发明显。这一点已经被部分在线教育平台所意识,纷纷有意聘请外在条件突出的教师任教。据调查统计,在随机抽样的200条在线课程评价中,有29条评价中提及授课教师的外在特质如外貌、声音等无关教学内容与水平的信息。特别地,笔者遴选了一位普遍被认为外在条件较好的教师,对其评价进行单独抽样50条,该比例竟高达64%。

理性思维不够成熟的中学生,难免受教师外在因素的影响。其带给学生的效果是吸引与激励更多学子投身学习,或是产生负面效应,引导中学生盲目效仿和购买,仍有待更多的研究与检验。

2、交互性天然漏洞,仍需探索新模式

目前中学在线课程的主要的形式:录播式,即预先录制,再上架售卖;直播式,即提前售卖,按时参与直播,直播过程学生使用文字发言达到信息交互的目的。其中录播式课程交互性极低,学生代入感不强,学习过程精力不易集中。故自2015年猿辅导公司创立以来,纯直播式课程逐渐迅速兴起。

根据笔者学习实践来看,教师授直播课的同时关注发言区解决疑惑,难度不小。此外,调查发现,在三个直播平台随机抽样14节直播课中(考虑学生时间差异,周一至周日各抽2节),报课共计4065人次,参与直播(上课10分钟后统计)共计299人次,直播参与度(参与人次除以购课人次)仅7.36%,直播参与度低是目前直播平台的常态,其缘由也许是教学时间的冲突,亦或是学生对直播模式依赖度较低欠缺参与热情?仍有待调查。总体而言,中学在线教育的即时交互性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而参与式课堂一直以来被教育学者们所推崇,为此,平台应积极探索学习交互的新模式,如开设可及时语音交互的3—5人的小班课、增强课后师生交流等。

3、兴起C2C教育模式——独立教师的发展

中学在线教育发展如火如荼背景之下,不少中学教师也因此一夜成名。不乏一些具备有一定名气的教师选择脱离平台独立发展。曾因“时薪25000元”而接受央视新闻频道采访的“网红”高中物理教师王羽,也于2017年1月宣布离开在线教育平台“作业帮”,通过“微信群”的方式独立运营与教学。同时,C2C教育平台的发展也越发蓬勃,如腾讯旗下的“腾讯课堂”,其采用类似于“淘宝网”的模式,供独立在线教师与微小型在线教育企业完成教学,亦不收取任何中间费用。

与B2C模式不同,教师依靠个人名气独立发展,省去了诸多运营与推广费用,这笔费用得以从教育支出中剔除,但其降低了在线教育门槛,增加了各种资质不符、鱼龙混杂教师入驻的可能性,鉴于中学生社会实践较少,其危害更易被放大。但目前而言,由于中学生时间紧迫,试错成本较高,相较之下B端更易得到中学生的信任。参看其它行业B2C与C2C的竞争过往,两者无可谓优劣高低。在未来,两者同时存在的可能性较大。

四、中学教育新模式下潜在风险

1、仍需理性的营销手段

如前文所提,在线教育给予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数十个主流平台与难以计数的授课教师与课程。故与在校教师不同,目前多数在线教师需承受较多招生压力。“学校老师教书是为了生活,我们为了生存,我们除了讲课就是备课,没学生就没饭吃”笔者采访某在线数学教师其所谈到。市场化机制下合理竞争本无可厚非,但调查发现,在琳琅满目的教育平台与课程目录中,言过其实的宣传手段已成为其获取学生的重要策略之一。笔者随机抽取的“猿辅导”App内课程名称如下:(抽取方式:2017年1月9日21:42,在“猿辅导”App内的“高三”“数学”目录下,点击“按开课时间排序”,依次记录前十个)

数学寒假系统班:

【押题】只講选择、填空、解答最后一题

高考重点、套路、技巧大通关

【咸鱼翻身】十秒错位、三角与数列浓缩

【高考终结者真题解密】必考题型梳理

【咸鱼翻身】从函数的全世界路过

10次课从100分飞跃到140分攻克压轴难点

【期末划重点】考前冲刺特辑

细说“圆锥曲线”秒算模板和神结论

【导数与不等式】学校里讲不到的题型大招

显而易见,课程名称将“押题”、“秒杀”、“秒算模板”、“神结论”等具有夸大性质的词汇以信息轰炸的形式灌输给中学生,更有“10次课从100分飞跃到140分”如此天方夜谭。浮夸的课程名称是现有中学在线教育的常态,其易向学生传递诸多不良暗示,消极影响难以量化。

除课程名称外,鉴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线上教师吸引中学生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就调查实践来看,在整体趋于健康的大背景下,仍有个别问题显著,第一、个别教师尤其善于自我吹捧,由于在线教育的集群化与中学生有限的判断与认知能力,因此导致中学在线教育圈内诸多偏听偏信、盲目崇拜行为。第二、个别课程充斥着“洗脑”式教学,教师过分强调自身技巧的优越性而忽视学生自主思维(笔者注:洗脑即“利用外部影响力,向别人灌输异于一般的特殊思想,以符合操纵者的意愿”)。第三、个别教师善于依靠本不宜出现于课堂的具有暗示性质的“污段子”来吸引学生。

中学在线教育平台与教师在营销手段的不合理性,也反映了目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的中学在线教育仍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可喜的是,监管机制的建立已被教育部门加以重视,如教育部在2016年1月启动的“在线教育技能认证”项目,旨在“为教师评优、晋升职称、评聘等考评依据”。教师的监管、考评机制的建立,势必增加在线教师整体素质,减小诸如此类的不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流行词:“大招”

基于在线教学有着周期短、快餐化的教学特性,中学在线教师着眼于学生短时快速的成绩提高,忽略学生的长远发展。忽视基础知识,强调技巧与“大招”(笔者注:大招即简单快速的解题方法)。不可否认,部分所谓大招对短时间提高解题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深受在线教师追捧与中学生喜爱,但其题型过于细分、模式化过于明显的特点与新课标高考“注重创新、规避模式”的命题原则并不相符,真正高考考场上,其有效性仍有待检验。

此外,大招一词反应的是其教育目的过于单一,应试化过于明显。因此,尽管中学在线教育的师资共享特性前文已加以论述,但目前而言,“在线教育使偏远山区中学享受人大附中的教育”仍是营销经理们所臆想的用于自我陶醉和宣传的空中楼阁。“经过人类社会数千年的发展,教育是包含哲学理念、组织实体、方法体系、内容范畴等多层多面多主体的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道。正是因为教育二字内涵深刻,切实的优质教育也应由多层面多主体构成,而非单一的应试教育。

3、在线教育模式与校园管理矛盾冲突

中学生在线教育依赖于手机互联网客户端,目前中学大多数采取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高年级假期寥寥无几。因此在校使用手机几乎是完成在线教育不可或缺的。在笔者所在中学六个年级进行相关的分层抽样调查,考虑该问题的敏感性及重要程度,故调查采用工作量较大的当面问答的形式。在190个样本中,37人目前在校使用手机,12人表示因网课而使用手机。当问及这12人“手机被老师没收怎么办?放弃网课吗?”时,无一例外,他们均表示会设法要回手机或另购一台,可见在线教育的用户粘性之大,但也引发一种合理的担忧,教师与学生的冲突,是否会因此而放大?为此笔者电话抽访了九位中学班主任,在通话中,其无一例外地表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不赞成学生在校使用手机。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数据反映了目前中学在线教育的使用比例仍在较低的水平,但分析调查数据发现,中学在线教育的增长具有显著的集群化特征,上述12人中有6人来自高三年级(高三年级样本仅30人),这6人中有3人来自同一班级(单个班级抽样约6人)。集群化的特点可说明在线教育拥有快速增长的潜力,其引发的校园管理问题应被重视。

校园作为中学教育的主要场所,在线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合理补充,两者应是相辅相成而非矛盾对立。但就教育界目前主流的观点,手机的使用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利弊交替,而今中国仍有许多中学对学生手机的使用都是严令禁止的。考虑到手机的开放使用对传统的校园管理模式深远的影响,短时间内,多数的中学将无法对其持有包容态度。而初尝在线教育“甜头”的中学生,逐渐显露了其对成绩提高的刚性需求,这一需求增长迅速且近乎不可逆。在电子设备被严令禁止的校园内,若无新的校园管理模式出台,学生的需求与中学校园管理制度的矛盾碰撞,几乎可以被预见。

五、新模式仍有潜力等待挖掘

1、须摆正心态,做“教育+互联网”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颠覆性不应被忽视,但在过度宣扬互联网+模式颠覆性的背景下,摆正心态,克服焦躁情绪是许多互联网从教者所需要做的。“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发展也需遵循教育规律”,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曾表示。在强调市场规律与互联网的优越性的同时,更需重视教育基本理论及教学自然规律,教育的中心意识应当被更多教育工作者所建立。

也就是说,在教育和互联网的关系中,教育不应是加数,即“教育+互联网”而非“互联网+教育”,这并不应从简单的加法交换律去理解,而反映的是现阶段互联网从教者教育的中心意识的偏移,这一点,在上文多处均有所体现。教育二字的寓意深远,教育工具的更新固然重要,但教育的理论根基与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规律不可因此而左右。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应自始至终应以强国兴才为核心,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发展延伸现有的教育理论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若这种中心意识得以建立,现行在线教育的许多问题将得以解决。

2、塑造综合素养,实现智慧教育

中学在线教育在应试角度的优越性已被充分检验,但中学教学的目标不应是应试能力。从真正的从兴国储才的高觀点下看,中学在线教育依然有着一种几乎没有得到挖掘的巨大潜力——塑造学生的综合素养,即对课本知识延伸、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诸多非应试要求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中学教育过程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教学至少存有两方面的问题:校方重视不足导致的师资力量不高、批量教学引发的学生兴趣低下。基于在线教育的规模与互联网的共享特性,在线教育平台降低了素质教育的门槛,其更易聘请相关领域优秀师资,在单个学生付出较低教育成本的前提下,甚至偶能邀请业内权威或名人为学生讲授一二。且在线教育可提供多种多样的课外课程,兼顾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更符合多元智力理论的素质教育方式。但这需建立在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考试改革的基础上,只有素质教育的理念能够在中学全面推进,学生拥有了自主拓展学习的可能,在线教育的优势才将得到全面映现。

3、未来基于互联网的中学教育模式大胆构想

中学生在线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校园教育与在线教育仍处于相对独立发展,上述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冲突,仍无有效的解决策略。在未来,教育部门加以干预并建立有效的基于互联网的中学教育模式使两者和谐共处、扬长避短是可以预料的。根据上文的探讨,未来基于互联网的中学教育模式,应该符合如下标准:一、以校园教育为主体,在线教育与之融合,深度映现两者优势。二、以培育人才为目标,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三、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对互联网端实现有效管控,规避在线教育模式潜在风险。

如何实现在线教育对校园的接入?北京四中等著名中学已经给出了答案,即自主打造教育平台,自行录制教学视频、微课视频实现翻转式课堂、平板电脑教室等。但随着教育的发展,我们知道,趋于多元化、商品化、市场化的中学在线教育,“一家之言”势必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层面的需求。仅依靠中学本身建立在线教育平台与模式,必非良策。

启发于“高校图书馆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合作模式”,该模式将具有商品性质的数据库,以租赁的方式授予高校图书馆供学生使用。在未来,在线教育平台应与中学合作办学,通过学生付费的方式,平台将向中学供应课程、技术等教育资源,即通过打造校园教学与在线教学一体化模式,搭建在线教育平台与普通中学的教育互通桥梁,实现“中学-学生-平台”一体化教育生态圈。其中,平台提供补充性课程的设计与运营、软件的研发与运营、可控的学生联网端的开发与生产(去除非学习功能,便于管理的联网智能端)。而中学完成主干教学、联网端的把控、学生的管理,至于Offline与Online课程整體设计、融合与选择性接入,则需平台与中学协同合作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实现。这一过程中,其受众除中学生外,同时能实现在校教师在教学水平、管理策略、指导理念等方面的革新。

此外,两者的合作需较多的尊重市场、尊重需求,避免官商勾结、一家独大等现象,才可尽显其优势。大胆构想的提出,其目的仅作为引申和参考。中学教育是国家根基之一,其模式的改革牵扯多方核心利益,势必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大量的实践探索。

六、结语

新时代中学教育改革仍任重而道远,为此出谋划策不应是教育学学者的专利,在教育每一个环节上的人,都应对此有所思量。尤其是中学教育受教育主体——中学生,其反馈也需更多的得到重视。在推进中学教育改革的步伐中,任何一次新的探索都将是有意义且弥足珍贵的。

【参考文献】

[1] 凤凰科技. 猿辅导CEO李勇:2016年是在线教育真正元年[N]. 凤凰网, 2016(1).

[2] 张宏伟, 刘宇航, 王 立. 基于云教育平台的终身学习模型理论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2):89-90.

[3] 王承博, 李小平, 赵丰年, 等. 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5(10):26-30.

[4] 霍力岩, 李敏谊. 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文化教育[J]. 比较教育研究, 2005(11):12-16.

[5] 姜 强, 赵 蔚, 李 松, 等. 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6(2):25-32.

[6] 储朝晖. “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N]. 光明日报, 2016.

[7] 刘学东. 中国知网与学术期刊的共同发展之路[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6.

猜你喜欢
中学教育现状调查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人文价值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体现
试论美德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