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7-03-14 10:06李鹤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互联网+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然后通过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

在国家不断倡导“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推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等国家重大战略下,为了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号召,深化校企合作與产教融合,发挥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互联网+”的复合型专业特色,培养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财经类院校的信管专业应该加快转型的步伐,通过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逐渐向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互联网+”应用型人才转变。

1 “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的概念也随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其热度已体现到商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人才转型及产业融合上。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尝试向这种新的经济形态转型,对于人才的需求自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前程无忧网站的统计显示,2015年3月全国网上发布职位数超过362万个,同比上涨10.9%。其中,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网上发布职位数量最多,比排在第二位的金融/投资/证券行业人才需求数量要高出10万余个。而在2015年第一季度招聘计划中,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和金融行业用人需求最多。LinkedIn中国总裁沈博阳在访谈中也提到,“‘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是能同时理解两个及以上行业商业逻辑,并能实现两者求同存异的跨行业线上线下复合型人才”。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从而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和连接一切的特点。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对于想要转型的传统行业,他们最需要两类人才:一类是,互联网技术类人才,包括程序员、系统工程师、数据挖掘、大数据管理等人才;另一类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互联网应用类人才,能将互联网相关技术与传统行业有机融合,向新的经济形态转型。

综上分析,“互联网+”时代需要能够及时、全面、深刻的掌握信息升级战略和策略,具有一定的交叉学科的专业背景,在对行业本质的模式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善于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信息技能的跨行业复合型人才。

2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信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简称,是在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信息学、林业信息管理等五个专业合并而成的一个新专业。现在,几乎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此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学习内容包括信息科学、系统理论和现代先进的管理思想等,旨在培养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的,既懂管理方法,又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复合型人才。

但是,在实际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由于各高校专业定位和特色不同,目前我国对于信管专业的建设至今没有一套通用的标准可以遵循,各个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专业的体系建设和内容设置也都各有侧重。特别是在财经类院校中,由于学科背景和教育资源的影响,信管专业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复合型专业特色与优势,专业定位不明确,专业定位边缘化,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虽然涉及到经管类很多学科,但是缺少整合的思路,导致这些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缺少应有的衔接与联系,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高,使专业发展受限。此外,信管专业涉及的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用人单位对信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更多的“互联网+”型人才。但是学校教育往往落后于业内实践,一直侧重本学科自身的理论知识教学,缺少面向应用的实践教学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学生在实习和工作过程中经常面临学无所用或学无适用的情形。

3 “互联网+”时代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传统的教育理念、方法与手段已经很难适应实际的需求,必须寻找出一种真正符合时代特点和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在高校毕业生中,信管专业,尤其是财经类院校的信管学生最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对此,本文以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为例,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尝试在“互联网+”时代向应用型专业转型的路径和方法。

3.1 明确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互联网+”应用型人才特色

按照前文对于“互联网+”时代人才需求的分析,财经类院校的信管专业应该在发挥财经类院校跨专业背景和培养“会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专业特点基础上,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将信管专业所学习的互联网相关知识和技术与学校中其他传统行业对应的专业(如财务、金融、旅游、物流、市营和人力等)相结合,以创新驱动,通过“互联网+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模式,促进信管专业和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发展,把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转到真正服务区域经济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来。具体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具有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的,能够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与传统专业有机融合的,能够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类工作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的、应用型人才。

3.2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满足“互联网+”的人才需求

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置上,信管专业应该继续重视以往培养方案中数理基础、经济类和管理类、信管专业类基础必修课程的建设,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增设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和大数据技术等课程,为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围绕人才培养方向,开设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类、大数据分析与管理类、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管理类、互联网金融类等专业选修课程,完善“互联网+”应用类课程体系。在实践类教学课程中,要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和校企合作融合起来,在实践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的建设上,要征求企业实践课教师的建议和意见,紧密的结合社会实践和实际需求。此外,还要将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和面向传统行业应用相结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应用技能和“互联网+”的跨界融合能力。

在涉及到与传统行业跨界融合的课程中,可以将应用类课程模块化,将涉及到传统行业的课程由各自学科的教师来讲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这样交叉授课的方式,更有利于拓宽学生跨学科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在备课的时候,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可以互相交流、探讨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之间的跨界交流和横向课题研究。

3.3 灵活设置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上,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建议老师不再以一本指定教材为主,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和面向应用的实际需求,灵活组织教学的章节和内容。同时,在延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应该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手段,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学科实践社区,逐渐建立微课系统翻转课堂,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一个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良好的师生、生生交互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应用技术探索差异化学习、基于问题学习、交互学习和移动学习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自主意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对于系统开发类课程,可以改变现有课程的开设和授课方式,不再是一门课程只在一个学期上完,可以将一门课程的课时分散在不同学期,采用项目驱动和学生主导的方式,结合财务、金融、旅游、物流、市营和人力等行业背景为学生进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在实践环节中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章节或模块,由老师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ppt的方式和大家分享学习结果和心得,打破以往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应该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提交一个程序设计类的作业,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如在《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中,以每学期完成课程设计小作业和跨学期开发类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选择一个喜欢或熟悉的行业领域进行软件的开发和数据的分析。在跨学期开发类大作业中,可以以行业兴趣小组的形式,组织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对于某一个传统行业的应用软件,以项目的方式完成从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到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所有工作。这样,可以通过模拟整个开发过程与管理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课程应用于校内实践,并将各专业课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整个系统开发和数据分析管理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对学过的经管类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能够有效地将信管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并和传统的行业背景融合,有利于学生“互联网+”应用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3.4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互联网+”应用技能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于校内实践部分,教师在实践环节设计上,可以采取项目驱动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践和案例分析,也可以采取兴趣小组的方式完成大型的跨专业开发类课程实践。在项目和案例的选择与设计上,要与“互联网+”应用相结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专业融合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既可以聘请企业的实践课教师到学校来为学生讲授实践类课程;也可以通过组织沙龙的形式,邀请相关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课教师和优秀的创业者等,通过开放课程、讲座、案例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互联网+”和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商业意识,培育创新创业氛围,为我校师生提供“互联网+”和创新创业相关的信息咨询,开拓师生的视野;此外,还可以选择优秀的学生送到企业参与真正的实践。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业内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企业实践教师的指导,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互联网+”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把企业的入职培训内容和项目引入到学校的教学内容中来,使学生在实习和就业前就能够在学校实验室的仿真环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入职培训和实际项目的演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信心和竞争力。

3.5 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也应该不断完善,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比如可以采用课程设计、案例分析、调查报告、论文的等形式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参加企业培训、实习和自主创业的同学,可以采用弹性学分制,将企业实践的成绩和对应课程进行学分置换,并将企业导师的评价结果和成绩作为课程成绩;对于参加课题、大创项目和国家级大赛的同学,可以将成果转换成对应的实践类课程学分。

“互联网+”时代对于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既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分析与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等硬技能,同时也包括很多软技能,如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跨界融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财经类院校的信管专业要发挥复合型专业的特色,不断完善人才的培养方案,努力向培养“互联网+”应用型人才轉型,抓住“互联网+”的时代机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红琳.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3(25).

[2]李鹤.经管类独立学院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科技信息,2010(31).

[3]北京青年报.互联网+时代的人才也需转型[J].2016-1-26.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互联网+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