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政赋税政策看宋代商业经济

2017-03-14 17:08文国旗
青春岁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宋代

【摘要】宋代财政赋税政策出现的一系列演变对其商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唐代的覆灭,宋代财政赋税政策在各种要素共同作用下呈现出新的特点。宋代在基本沿袭唐两税法的同时推行首次钞盐法以及增加工商业税。通过分析宋代财政赋税政策的演变,有助于把握经济变化规律、顺应历史变迁。

【关键词】宋代;财政赋税政策;商业经济

财政赋税政策是中国古代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赋税政策一般包括:人头税即丁税、户税、田租、徭役、兵役以及其它苛捐杂税。通过研究宋朝财政赋税政策的背景、演变、利弊及其历史启示将有助于理解宋代历史,对把握经济规律也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宋代财政赋税政策的背景

中国征收财政赋税最早的传说是路史曾经记载的“神农之时,民为赋,二十而一”。西周实行贵族所有的井田制,将其划分公田与私田,公田的耕种收获为贵族所有,而私田的收获则可由耕种的庶民保留。而東周时齐国的管仲主张“相地而衰征”最早提出对农业耕地实物征税的政策。汉初采取了“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的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文景之治”得以出现。曹魏的土地税则是按亩计算,将征收钱币改为征收实物。西晋的“户调法”较曹魏时征收田租提高了一倍,户调提高了半倍。南朝宋齐的赋税制度,大体上沿袭东晋的成例,采用“户调法”。北魏、北齐的赋税制度,在推行均田制后基本上采取按口征税的办法。唐代前期实行“租庸调”法,后期实行“两税法”。

唐中叶以后土地兼并的日益激烈,土地私有制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均田制的原有格局,从此以后征税对象不再以人丁为主,而且愈来愈以土地为主。

二、宋代财政赋税政策的演变

1、宋代的赋税,基本沿袭唐代两税法

宋代赋税将两税分为田赋,但是田赋全国并无统一法则。按亩征税是基本标准,但是实际还有所谓“支移”、“折变”的计算,从而提高了实际征税的税额。田赋缴纳物有固定的品种,如夏税以征绢为主,秋税又称秋苗,表明征收物为秋粮。赋税虽有规定的征收品种,但官府变换征收品种,这就是所谓“折变”之法。斗两税是对地主,也包括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征税。其他的苛捐杂税,既有地主,也包括佃农。

2、宋代首次推行钞盐法

北宋初创钞盐法,这是一种政府控制下默认商人可以贩卖官盐的制度,主要流行于广西、广东、福建等盛产海盐的东南海地区。盐钞作为控制食盐买卖的一种手段,对宋政府的财政、食盐经营者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钞盐法在广西推行始于绍兴二年,按照八分盐用于实行钞盐法二分盐用于产盐州县零卖农户日常用盐。盐钞开始发行之后,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也改变了以往岁入少而且停滞不前的趋势。但是盐钞法实施之后,地方政府盐赋支出对盐的依赖性很大,主要用于应付地方岁计。在推广盐钞法之后,钱集中到了中央,对地方财政产生了极大影响。但是盐钞法的出现还是体现了宋朝包容的特色,给予政府严密控制下商人自由买卖盐钞的权利,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3、宋代工商业税得到空前发展

商业税由来已久,然而在宋代首次被指定为政策法令,可见宋代商业税的征收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宋代时期商业比较繁荣,税收也就较多,特别是泉州等大城市,而且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在政府财政收入中海外贸易也占有主要部分。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关市之税,凡布帛、什器、香药、宝货、羊彘,民间典卖庄田、店宅、马牛、驴骡、橐驰,及商人贩茶盐,皆算,有敢藏匿物货,为官司所捕获,没其三分之一,以其半畀捕者。贩鬻而不由官路者罪之。有官须者十取其一,谓之抽税”,对宋代的财政赋税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说明之前国家税收在这一方面的缺失,同时也说明了宋代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

三、宋代财政赋税政策对商业经济的影响

1、宋代财政赋税政策对商业经济的有利影响

宋代的财政赋税制度,名称和中唐之后的两税法一样,但内容不同。宋代两税法是单纯以土地为征收对象的土地税,平均负担,考虑了农民的需求,宋代的两税法加丁税再加役钱才约等于唐的两税法。宋代继承唐代两税法的财政赋税制度,规定了地为主的征税对象,按资产征税对农民意味着赋税的减轻,从而激发了农民积极性,对宋代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财政赋税政策的变迁发展,宋代的商业经济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财政赋税政策不断进化完善。因此,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与财政赋税政策变迁的激励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宋朝的财政赋税政策较为自由和开放,提供了给经济的发展的条件。

2、宋代财政赋税政策对商业经济的不利影响

宋代财政赋税政策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却在宋代后期尤为严重,从而与前期形成巨大反差。这是与其财政赋税政策变迁之弊有着密切关系。宋代对辽、西夏的输币加上国内经济压力,使这一弊端难得到解决。宋代在财政税赋政策上的主要缺陷是的善政的花样利用。例如所谓“支移”、“折变”的计算,提高了实际征税的税额。官员巧立名目增税、贪污腐败也产生一定消极影响,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三冗”把刚刚开始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扼杀在摇篮之中,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是宋代财政赋税政策最大的弊端。

结合上述所述,可看出宋代财政税收政策的变化本质上是利益的调整。纵观中国古代赋税财政演变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在政权处建时,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较为均衡时统治者基本能兼顾到中央与地方的利益,但是随着时间历史的推移,各种消极因素使得中央不得不加强对地方的索取,就打破了均衡的状态,矛盾开始出现,是就宋代财政赋税政策一直处于变化的原因。官员攫取着民众的劳动成果,危害着民众的利益,孕育着社会动荡,侵蚀着政权的基础,也应给后代以启示。新的财政赋税政策的出台经历了统治者认识不断变化的过程,适时正确的财政赋税政策能够推动商业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避免社会危机。

【参考文献】

[1] 邓广铭, 漆 侠, 著. 两宋政治经济问题[M]. 知识出版社, 1988.

[2] 邓广铭.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M]. 人民出版社, 1979.

[3] 王 棣. 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宋宏飞. 宋朝田赋制度探微[D]. 西南政法大学, 2005.

[5] 脱 脱. 宋史第七册[M]. 中华书局, 1977.

[6] 马端临. 文献通考[M]. 中华书局, 1986.

[7] 王芝文. 全景式巨著:缕析条分,揭示规律——项怀诚同志主编《中国财政通史》读后[J].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2007.

[8] 包伟民. 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J]. 中国学术, 2002(4):260-264.

[9] 漆 侠. 宋代经济史[M]. 中华书局, 2009.

【作者简介】

文国旗(1995—),女,山东人,学校临沂大学历史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宋代
生熟无界:羁縻政策视域下的族群互融
浅谈宋代哥窑“金丝铁线”之美
宋代女子缠足的特点及其成因探析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宋代的义利思想的法律影响
宋代官员履历造假缘何屡禁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