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运河文化遗产,打造淮安高品质博览馆群的创意设想

2017-03-14 17:10周薇
青春岁月 2017年4期

【摘要】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和建设,淮安围绕繁荣大文化已经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但在特色性、规模性、体系性上还可以多作思考。淮安一直为运河要津。拥有丰富的运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运河文化博览馆群的建设方面尚有一定提升空间。笔者认为有必要利用运河文化遗产,打造淮安高品质博览馆群。如此能使淮安文化建设因具有深厚的运河历史底蕴而大气非凡,使淮安城市文化因有了运河主题而形成独特的地方标志,使淮安因优先其他运河城市做大运河文化而具有真正的影响力。

【关键词】运河文化;博览馆群;创意设想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和建设,淮安围绕繁荣大文化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文化建设成果。但是全市文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在特色性、规模性、体系性上还可以多作思考。我们应该更多挖掘大文化的“大”的内涵。“大”,应该是独特性,标志性,集群性,领先性,是以质取胜,而不是零散性,一般性,以量取胜。大,應该是做出名片,做出品牌,省内领先,全国打响。由此,淮安的文化建设需要融合成更多大的主导型主题,创造更多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的文化成果,形成文化展示的体系性,加强文化产业的实力,以实现“提升淮安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要求。起到江苏率先,辐射全国的龙头作用。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并且仍在使用的人工河流,我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第一条有确切开凿年代的运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开的邗沟,其入淮处就在末口(今淮安楚州)。隋代,隋炀帝凿通济渠引河入汴达淮,游幸江南,连接南北交通的大运河成为便利的运漕商旅路线。淮安亦由运河军事要地转变为漕运要津。元明清三朝,随着京航运河的取直贯通,淮安成为大运河的中部咽喉要地。特别是明清时期,运河要津的位置,促成淮安达到城市发展鼎盛阶段。

淮安和运河相伴相生,且一直为运河要津。运河给淮安留下了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安是运河沿线水系最为复杂、水利水工设施最多、管理机构最齐全的地区。与沿线其它城市相比,首先,淮安有形的运河物质遗存极为丰富,沿线名城、古镇及其遗址众多,河、漕、榷等官衙遗迹齐全。其次,淮安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与运河文化有关的各种风情民俗、戏曲故事、传统工艺充实了淮安的文化底蕴,运河孕育了淮安一代又一代的名人,留下了一段又一段华美的历史篇章。

淮安拥有如此丰富的运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运河文化博览馆群的建设并没有受到重视。至2005年底,淮安建有12处博物馆、纪念馆,其中与运河有关的仅有3座。“十一五”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繁荣大文化”、“发展大旅游”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发掘整合优势文化资源,建设特色鲜明的专题和行业性博物馆”的思路,并且以中国京杭大运河文化节为切入点,重点建设了淮安名人馆、戏曲博物馆、运河楹联馆、陈潘二公祠暨运河名人馆等一批场馆和博物馆近五十座。在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馆群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展现了淮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运河之都、名人故里、戏曲之乡的独特风采。

但从建设淮安大文化的角度看,运河博物馆群的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一、县区各自为政,导致运河专题场馆地点分散,规模格局偏小,影响力不够。如洪泽湖博物馆由洪泽县政府投资,坐落在洪泽县。淮安漕运博物馆由楚州区政府投资建设,坐落在楚州。盱眙建有淮河博物馆。清河区建有淮安名人馆、戏曲博物馆、运河楹联馆。清河新区建有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且不说以县区为主投资建设运河专题博物馆,财力、物力、人力有限,会影响其规模格局和立意,而且没有大市的共同的文化主题统领,许多场馆并不广人所知。

二、就目前而言,现有运河博物场馆的艺术震撼力不够。从外在来讲,馆舍总体设计特色不明显,如清河区的运河博物馆利用仿古楼阁式建筑清江浦楼,漕运博物馆为明清时期建筑风格为主,彼此风格相似,谈不上外形的独特性、标志性。从场馆内部来讲,有些场馆内容不丰富,利用率不高,精品数量少,有些实物制作粗糙,艺术手段不震撼,不能吸引人气。

三、非运河类专项展馆过多影响了打造运河文化馆群的力度。尽管淮安市近来打造了不少运河场馆,但是也打造了不少其他专项展馆如:茅台酒艺术博物馆、淮安市电化教育馆、淮安市张晓兆书法艺术馆、淮安国际会展中心、淮安市规划展示馆、淮安国际摄影馆、中国城市化史馆、中国婚庆博物馆等等,有些场馆能否成为中国代表性场馆,暂且不论,这些场馆是否能形成淮安特色,成为淮安对外宣传的小名片,值得商榷。而且这些场馆的涌现,势必冲淡淮安打造运河文化馆群的主题。

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和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淮安丰富的运河文化遗产,是淮安大文化建设中宝贵的财富。利用运河遗产建设淮安大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能使淮安文化建设因具有深厚的运河历史底蕴而大气非凡。其次,能使淮安城市文化因有了运河主题而形成独特的地方标志,第三,能使淮安因优先其他运河城市做大运河文化而具有全国和世界影响力。

从这个角度讲,有必要利用运河文化遗产,打造淮安高品质博览馆群。具体来说,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第一,首先应从指导思想上,将原有的“发掘整合优势文化资源,建设特色鲜明的专题和行业性博物馆”改为“发掘整合优势文化资源,建设运河特色鲜明的专题和行业性博物馆”,先集中力量建立健全运河博物馆体系。

第二,围绕运河主题,合理布局,形成运河之都文化馆群。

运河文化馆群应该有合理的设计与布局。运河博物馆群应该是以彰显运河文化为主的馆群,故每个馆都应该围绕运河文化来设计。同时又相对独立,形成运河文化的不同子项目主题。包括运河博物馆、运河工程博物馆、运河漕运馆、盐文化陈列馆、运河名人馆、运河资料馆、运河文学馆、运河淮安历史名人馆、运河艺术馆、运河民俗馆、运河戏曲馆、运河楹联馆、运河饮食博物馆等。各具特色的文化遗存,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独特韵味的自然资源都是博物馆可开发利用的优势文化资源。而且各馆内容环环相扣、互相衔接,即能有秩序地展示运河文化的方方面面和整体,形成运河大文化。即使盱眙的淮河博物馆,楚州的漕运博物馆,洪泽的洪泽湖博物馆相对分散在各县,也应将其纳入大市的运河文化主题下,进行宣传推介,并设置合理的参观线路,以方便游览。

整合资源,做大做精,打造独一无二各场馆。

对于今后需要打造的运河场馆,应该考虑到做大做精问题,每个馆既要讲究别致独特的外形,又要富有独特而充实的内容。从各场馆外形讲,要互相区别,要独特,要进行标志性建筑设计。从场馆的布展内容讲,要有宏大的目标,以淮安为基础,以全国为背景。既凸显淮安地位,又要有全国性的展示,提升场馆的层次。真正做到国家级别性的设计。做到各运河场馆内容特色化、经典化。

总之这些馆群应该形成在一个大主题下既各自独立,又环环相扣、互相衔接的文化馆群。使其尽快形成规模,产生辐射和带动力,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够使运河文化真正深入人心,并推广至全国甚至世界。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項目,项目编号: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过程资助项目,英文:Top-notch Academic Programs Project of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作者简介】

周薇(1964—),女,文学博士,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淮阴师范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文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