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日为载体的城市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研究
——基于大连市多民族社区的考察

2017-03-15 13:58戴嘉艳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连市传统节日少数民族

戴嘉艳

(大连民族大学 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605)

以节日为载体的城市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研究
——基于大连市多民族社区的考察

戴嘉艳

(大连民族大学 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605)

针对中国城市社区向多民族社区发展的大趋势,以及与民族成分多元化相伴而来的社区文化多元化问题,提出保护和发展城市传统文化,不仅要重视本土文化,同时也应加强对不同时期汇入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认为节日本身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也是展示和延续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结合大连市多民族社区近年来传统文化依托节日传承的成效与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民族传统节日在与现代文化同构中创新发展、节日文化传承与社会事业的发展相衔接、加强社区管理机构与民间团体的良性互动等观点和建议,以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播交融与城市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节日;多民族社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大连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城市文化呈现多元复合型特点。保护和发展当地传统文化,不仅要重视本土文化,同时也应加强对不同时期汇入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本课题主要关注少数民族节日在其中发挥的文化功能以及体现的社会价值。

一、社区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与节日的特殊文化功能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城市,引起城市民族格局出现新变化和新特点。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向多民族社区发展已成为大趋势,多民族社区也日益成为城市社区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类型,大连市的情况亦是如此。目前大连694万常住人口中有43.9万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5%。在市内四个主城区中,西岗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约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0%左右。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在大连市都有分布,人口较多的主要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等民族。与民族成分多元化相伴而来的是社区文化多元化发展态势,作为城市社会基本单元的社区,既是各民族安居生活的居住空间,也是不同文化传播交融的最直接的文化空间。

在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中民族节日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传承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文化功能。不仅在于节日本身就是传统文化,更在于节日也是展示和延续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汉族一样,每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创造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节日,且许多民族都有多个节日。 “节日中人们通过各种民俗活动, 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理解、接受传统, 从而实现传统的传递与继承。”[1]透过节日所呈现的仪式过程、民族服饰、饮食、民族歌舞、体育竞技、工艺美术等外在和物化符号以外,“从中可以发现如价值、行动方式、社会关系结构、审美情趣等等方面的文化原型”[2]。

2011年5月大连市政府出台《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配合多年来一直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坚持举办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是其中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区政府机构、街道、社区及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发挥各自作用,举办的满族颁金节、回族大尔代节、锡伯族西迁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为不同民族传统文化的交流展示搭建了重要平台,吸引各族群众的广泛参与,无形中扩大了民族节日传播的范围和民族文化的受众群体。少数民族节日按照其性质和内容,大致可分为农事节日、宗教节日、纪念性节日、娱乐性节日等类型,都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大连市民族节日活动的持续举办,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到满族命名的史实、伊斯兰教的诞生及相关知识、锡伯族历史上西迁戍边的民族经历以及这些节日中不同的民俗。可见,节日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和载体。民族节日的传承是民族传统文化得以活态、可持续传承的有效途径。

在多民族散杂居城市,节日的文化传播功能有利于增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理解尊重和相互认可,实现文化的多元并存与共同繁荣,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提供有效的文化助力。

二、多民族社区传统文化依托节日传承的成效与特点

当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城市社区依托节日进行传承,所面临的文化生态、社会条件、政策环境、文化主体等因素已迥异于民族文化原初阶段和进入城市空间之前的任何时期。通过对调研情况的总结分析,认识到当前所取得的成效和呈现出的特点。

第一,利用节日特色文化元素,创建城市民族旅游新品牌。大连是风景怡人的海滨城市,旅游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利用传统文化为城市优美的自然景观增添底蕴深厚的人文元素,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意义深远。节日是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为一体的复合体,为旅游业的文化开发提供了无尽的宝藏。在结合旅游业进行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开发方面,大连市的蒙古族为城市打造了新亮点。

蒙古族创建的文化品牌是大连蒙古人沙滩搏克节,2016年8月在金石滩举办了“草原文化风情周暨第三届大连蒙古族搏克节”, 作为大连国际沙滩文化节分项活动至今已举办了三届,“成功地将传统游牧文化带进现代都市,让草原与大海的紧紧相连碰撞出更绚丽的火花,使大连国际沙滩文化节更加多元化、特色化”*引自大连蒙古人沙滩搏克节宣传资料。。搏克是蒙古族的一项传统体育娱乐活动,即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中与赛马和射箭号称男子三项的固定项目。在节日文化传承中,搏克是“那达慕”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大连市的蒙古族以它为文化核心,新创了这个与海洋文化对接的文娱节日,将搏克、射箭、布鲁*布鲁,蒙语意为棒。“布鲁”游戏即投掷游戏。等蒙古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和服饰、美食、传统舞蹈、长调乐器表演及“草原与大海”文艺演出等独特的民族文化精华呈现给大连市民和国内外游客,以全新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传播的更广更远。

第二,增强节日文化的共享性,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节日文化历来为大众提供的是一种开放的公共空间。对于大连市少数民族节日而言,这一文化特质体现得更加明显。主要反映在两方面:其一,许多民族在欢度自己节日期间都会邀请其他民族的成员作为代表参加庆祝活动,无论是政府部门组织的,还是社区内少数民族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主办的庆祝活动,都是如此,几乎已成为定制。如前文提到的由市政府部门主办的满族、回族、锡伯族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都会邀请其他民族的代表参加。就连一些文娱性、商业性的现代节日活动也不例外。如朝鲜族举办的大连市朝鲜族民俗文化艺术节,自1993年创办以来,坚持每年举办,到2016年已举办了二十二届。历届都会邀请市内满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多民族的参与共享,增进了全市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巩固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安定局面。其二,除重视本民族传统节日以外,还自觉传承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公共传统节日以及三八节、劳动节、国庆节等现代纪念性节日。每当这些节日来临,大连市的各民族群众都一同欢度。在传统节日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现代节日中人们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强化着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认识。如果本民族的节期与公共节日接近,有些民族还会根据情况合理安排聚会和庆祝活动。如锡伯族近年来在庆祝本民族的“西迁节”时,因节期(农历四月初八)往往在“五·一”节前后,于是经常将两个节日合在一起欢庆。

少数民族在这些公共节日中,共享各具特色的节日文化,在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能够有机会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互动,相互吸收借鉴,共同为丰富中华传统文化宝库并为其注入活力做贡献。

第三,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发挥节日的社会治理功能。多民族社区成员中外来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由于语言、宗教、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在社区融入和文化认同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给社区管理带来困难。西岗区大菜市是大连市外来少数民族群众集中的聚居地,为了给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使其顺利融入社区,适应城市生活,西岗区设立外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在街道、社区设立服务站点,在西岗区站北街道建设社区“365”民族家园。多年来,结合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开展,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解决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取得较好的实效。然而仅有政策引导扶持和相关服务管理机构的协调和解决是不够的,通过民族传统文化为其提供精神家园同样显得至关重要。其中民族节日能够让他们感受文化的凝聚力和亲和感,找到文化归属感,从而增强对多民族社区的认同,有利于和谐社区民族关系的构建。大连市内唯一的清真寺坐落在西岗区北京街,每年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大连地区的穆斯林习惯称之为大尔代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期间,也利用每周五的聚礼日(“主麻日”),由教长和阿訇向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穆斯林以及外国穆斯林进行教义宣讲。过去以讲经训知识为主,现在结合社会现实,增加了对伊斯兰文化知识的介绍,并结合教义将爱国爱教、民族团结、遵纪守法、孝敬父母、慈善公益等内容加以深入阐释,其中还穿插有关党的民族政策内容的宣传,使穆斯林群众在节日文化中,了解宗教历史文化,巩固正信,产生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进而增强国家认同的观念。在这个意义上,宗教节日可谓社会治理的有效补充手段,节日文化本身也获得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弘扬,从而说明“节日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其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动力”[3]。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大连多民族社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节日在其中的积极作用值得肯定,让我们对其未来走向抱有信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必须改进和解决,旨在促进民族节日文化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第一,对节日内涵发掘不够深入,不能充分彰显节日文化魅力。对于许多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文化特点和社会意义等缺乏深入挖掘和必要宣传,使得包括本民族成员在内的社区成员大多只知道节日名称、节期、显著文化符号等信息,而对节日内涵了解甚少,特别是青少年成员更是如此。在参与节日过程中无法获得应有的深刻文化认知和情感体验,也难以感受到节日的魅力所在。一些原本意义深刻的节日也因此而变得只流于形式,缺乏吸引力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城市社会事业的发展缺乏有机衔接。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如钟敬文先生所说:“它是往往结合着各种文化现象在一起的, 这种不同文化现象的结合, 因各项节日本身的不同而有差异。但概括来说, 它的活动所包含的其它文化活动有经济、伦理、教育、宗教、法术和艺术、技艺等方面。”[4]的确,节日文化所包含的物化形式或观念形态几乎关涉整个社会事业包括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健康和社会保障等诸领域,与民众生存发展的现实有着很深的关联。在居民道德教育、全民健康、公益慈善等方面能够有所作为,发挥作用。但目前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尚缺乏有机衔接和联动,因而也就没有取得双赢的社会效益。

第三,社区组织协调作用发挥有限,社区群众节日活动参与度不高,节日因具有群体性,所以要保证节日活动的顺利开展,组织协调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和关键。从人员的参与到场地、用具、饮食、服装、活动内容和流程等一系列事宜都要考虑周密、安排有序。大连市、区政府部门始终重视城市民族工作,在少数民族节日活动举办过程中加以积极策划和引导,但是基层社区的组织协调作用发挥却有限,与少数民族民间团体的沟通合作和对社区成员的宣传动员工作还不到位。中国的城市社区机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运行,发展至今仍很不完备,多民族社区管理更是相对滞后,这也是全国许多城市的普遍状况。势必影响到社区居民节日活动的参与度和活动收效,而健全和完善大连市社区协调管理机制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针对以上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改进和提高:

第一,民族传统节日在与现代文化同构中创新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命运一样,民族节日文化在今天也受到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许多传统节日民俗变异和消失的情况已不鲜见。只有与现代文化进行同构才能增强自身的文化优势和社会影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在保持传统节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和融汇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内容,赋予节日文化以更多的意义和民俗表现形式,提升魅力;二是利用现代技术与网络平台,扩展传统节日文化传播渠道和受众范围。针对大连市社区协调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现状,利用新技术和媒体,使各民族节日不仅在本社区、本民族范围内宣传展示,还在不同社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实现节日文化资源的共享,以利于城市大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可接受。

第二,服务城市大众实际生活,提升传统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 节日通过自身的文化功能和特质,服务城市大众实际生活,与社会事业的发展相衔接,做出自己的贡献,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传承、保护和发展。比如,各民族的节日都负载着对社会成员的道德教化,对其中的孝老爱亲观念和敬老养老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可以为解决当今社会的老龄化现象带来的一系列难题和养老制度的健全特别是居家养老模式的完善及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等起到积极作用。

又如回族的古尔邦节除了宗教文化含义以外,还体现关爱他人、施济穷人的主张。对社区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和扶贫助困等项目的实施都有引导作用。再如,与节日文化有关的体育竞技活动,在大连地区主要有蒙古族的摔跤、射箭、回族的武术、朝鲜族的拔河、达斡尔族的曲棍球等等,可以为全民健康行动的持续进行增加更多接地气的体育项目和锻炼方式。社区居民从这些传统文化形式中深深受益,能逐渐培养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自觉意识。

第三,加强社区管理机构与民间团体的良性互动,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全体民族成员是一个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主体,积极参与其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才有保证,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是关键。社区和民间团体形成良性互动,工作才能落到实处。目前,大连市少数民族成立的民间团体主要有满族联谊会、朝鲜族联谊会、市伊斯兰教协会、蒙古族企业家协会、锡伯族学会等等,基本上是由本民族的精英人物发起成立的,在民族内部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在节日活动的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从社区管理的现状出发,与民间团体的协同合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会动员和争取社会资源方面的优势应是当前推进民族节日文化繁荣发展工作的主题。为此,社区要在体制、效率和重视程度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

[1] 萧放.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J].民间文化论坛,2005(3):1-13.

[2] 孟慧英.从多元文化视角看民族传统节日[J]. 民间文化论坛,2006(1):12-17.

[3] 桂榕.传统的继承与重构:巍山回族圣纪节的当代变迁[J].民族研究,2012(2):44-54.

[4] 钟敬文.民间节日与民族文化[J].民族艺术,2008(3):6.

(责任编辑 刘敏)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ity Traditional Cultures Using Festivals as Carriers——Based on the study of Dalian multi-ethnic communities

DAI Jia-y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rtheastern Minorities, Dalian Minzu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5, China)

At present, it has become a trend for city communities to develop into multi-ethnic communities in our country. However, problems arise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s. It is stated that the prot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ity culture should not only give priority to local cultures, but also promote and inherit ethnic cultures at different times. A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form, festival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hat can mirror and inherit ethnic traditional cultures. Combing the effec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heritance based on festivals in Dalian multi-ethnic communitie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suggests that ethnic traditional festivals should be innovated and developed together with modern cultures, the inheritance of festival cultur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hould be linked together,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mmunity management agencies and civil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of all ethnic cultures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ity ethnic relations.

festival; multi-ethnic communities;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2017-04-08;最后

2017-04-18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DMZ008)。

戴嘉艳(1968-),女,回族,河北张家口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民俗文化研究。

2096-1383(2017)04-0289-04

G249.2

A

猜你喜欢
大连市传统节日少数民族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Study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of English listeningusing American TV series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