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P系统的供应商成本管理方法TS—ABC创新研究

2017-03-16 16:22王桂玲
商业会计 2017年2期
关键词:供应商成本管理

王桂玲

摘要: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其主要的价值创造方式就是生产与制造,这既是其利润的最主要来源环节,也是其大部分成本的产生环节,因此,制造企业想要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单纯依靠内部管理与控制是不够的,还应做好供应商的综合成本管理工作。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供应商成本管理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也取得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文章结合相关理论以及业内专家的研究成果,以综合成本管理思想为基础,提出了基于ERP系统的供应商成本管理新模式,即TS-ABC成本管理法,并详细阐述了管理流程与实现方式,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提高供应商成本管理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ERP TS-ABC 供应商 成本管理

前基于供应链进行的成本管理研究基本上聚焦于各节点之间进行的交易成本,但对于如何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则研究得非常少。制造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中最重要的生产节点、作为将原材料转化为生产生活工具的重要节点,很有必要关注那些对自身运营存在重大影响的供应商,并将与其发生交易关系的所有标的与行为都纳入供应商成本管理范围之内。这样,制造企业不但可以逐步与供应商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还能够较之其他企业拥有更大的成本优势,从而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笔者基于ERP系统,结合作业、管理和标准成本法,提出了全新的TS-ABC成本管理法,希望借此来提升企业的供应商成本管理效率。

一、三种传统成本管理法的比较分析

(一)相同点

1.都是基于成本管理思想建立的。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想要获得最高利润,不但要提升收入,还要控制成本。一般成本管理思想非常重视原料、生产过程、人力等可计量的成本,并针对这些成本建立了全过程管理机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企业都应用了ERP系统进行成本管理。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企业基于市场导向进行成本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这同时也令成本管理的范畴变得更广,由原本的生产成本扩展到生产与管理成本。三种传统成本管理法中,作业成本是基于价值创造环节建立的,其聚焦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致力于研究如何降低这些环节的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

实际上,三种传统成本管理法都是以控制成本为导向的,都希望将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只不过每种方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很多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局限于一种成本管理法,而是有效结合三种不同方法的优势,借此来控制成本。

2.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希望借助其提高工作与管理效率,可以说信息系统已经成了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因此,现代成本管理自然也就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不管标准成本、作业成本还是目标成本管理,都需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成本信息的传递与整合,从而令各成本管理责任主体明确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

成本管理子系统是企业ERP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作业成本法来说,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都已基于这种成本管理法开发出了适合自身运营实际的成本管理软件,不过我国暂时还没有较为成熟的这类软件。笔者分析国外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之后,认为作业成本管理(ABCM)软件的架构可以用图1表示。

(二)不同点

目标成本法是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因此,其重视的成本控制环节是由产品设计开始的,这样就能实现在源头上控制好成本的目标。

标准成本法则关注制造过程,因此,其重视的是制定成本目标并将其分解落实到各个制造环节之中,这样就能实现在过程中控制好成本的目标。

作业成本法对不同成本与费用进行了划分,并根据产生这些成本与费用的具体作业来控制成本,这种方法的成本控制精度最高,当然管理与核算过程也最复杂。

二、TS-ABC方法在供应商成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TS-ABC方法的主要思想

1.ERP系统扮演的角色。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工具,ERP系统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ERP系统有效集成了企业的业务与财务信息,并保持这两类信息的实时同步,不但让企业管理者更加了解当前的成本管理情况,还能够避免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决策与操作失误。因此,对成本管理工作而言,ERP系统不但是重要的执行者还是有效的监督者,当系统中出现了异常数据或者指标值超出了预设范围时,系统就會给出提示,从而为相关成本管理人员提供重要的管理指引,进而提升后续成本管理的效率。

2.正确运用成本管理方法。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很多制造企业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改造,不少以前需要人手操作的生产环节已经全部由自动化机械负责了,因此,成本结构也较之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直接成本的比重持续降低、间接成本的比重不断升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制定成本管理决策时就会更加关注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目标成本法是基于市场导向建立起来的,其自然也就非常适合当前的买方市场环境,不过其应用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目标的制定与分解工作,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以下就基于精细化成本管理思想,以作业成本(Activity-Based-Costing,ABC)为基础,以目标成本(Target Costing)与标准成本(Standard Costing)为辅助,构建了TS-ABC成本管理方法。

(二)TS-ABC成本管理法基本架构

TS-ABC成本管理法的构建思想是:基于ERP系统,以作业成本法为导向,同时结合目标与标准成本法,对成本进行全方位控制。TS-ABC成本管理法的基本架构见图2。

1.基础层。TS-ABC成本管理法是基于ERP系统建立的,因此ERP系统自然也就是整个结构中的基础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ERP管理系统中的成本管理模块和其他管理模块共同配合,实现对企业成本的信息化管理。

2.实施层。TS-ABC成本管理法以作业成本法为导向,并综合另外两种成本管理法的优势,形成双向运作的稳固结构,并通过结构内成本信息的集成与处理实现企业控制成本的目标。

3.目标层。通过上述两层的共同工作,企业能够实现对自身成本的有效控制,并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进一步确保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实施流程

供应商成本TS-ABC管理的实施流程如图3所示。

1.有机结合作业与目标成本法。

(1)综合环境分析。首先,外部环境。企业应进行细致深入的市场调查,了解客户当前的真实需求、计算客户可以接受的价格与实际购买能力、分析供应链运作流程,以此为基础制定成本管理目标,并将该目标在供应商与自身之间进行分解。其次,内部环境。企业应深入分析当前的成本管理情况,并适当参考过往成本管理记录,确定供应链成本所处水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成本管理措施。

(2)优化作业流程与产品设计。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作业五花八门,基于作业对产品价值的贡献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图4所示的两大类。

首先,优化作业流程。第一,企业应梳理出当前各作业流程,并分析这些流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必须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果问题是由作业自身的原因产生的,那么只需要对作业进行改造即可,如果问题是因为作业之间衔接不畅的原因产生的,那么就必须优化它们之间的衔接模式,以提升流程运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第二,重新设计作业流程,对那些存在严重问题的作业流程企业应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重新设计,尽量将流程设计得扁平一点,减少不必要的作业环节,这样不但能够提升流程的运作效率,还能有效降低流程运作成本,从而实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标。其次,优化产品设计。买方市场环境下,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是企业产生利润的根本途径,因此,企业应提升对产品设计的重视程度,切实结合市场调研与分析结果,优化产品设计,在控制其制造成本的同时也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有机结合作业与标准成本法。

(1)预先安排。确定了供应商成本管理目标之后,企业就可以进一步执行成本管理措施了。考虑到制造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与对其他供应环节的影响,笔者认为其需要与供应商共同落实成本管理目标的细化与分解工作;同时,把这种管理思想融入ERP系统中。制造企业应把成本管理目标分解并落实至各具体作业上,并按照预先安排的成本管理目标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与改造,直到其能够满足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供应商作为企业重要的生产原料供应者,不但是企业的合作伙伴也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利润,因此,在划分作业中心时,制造企业应综合考虑各中心与供应商的关联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后续的成本管理计划。实施流程与责任分配为:产品设计环节就制定成本管理目标,采用作为成本法清晰列明该目标制定的过程;成本管理执行环节则具体落实,细化与分解之后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及时修正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事中控制。基于ERP系统的标准成本法主要对各流程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进行管理,这同时也是现代企业最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途径之一。在ERP系统中,我们可以预先设定作业标准,这样当作业实际发生时系统就会对其产生的成本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分析其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如果系统分析之后,认定实际成本与预先设定的成本接近一致,那么就会开放后续环节的工作;如果系统分析之后,认定实际成本与预先设定的成本存在差异,那么就会关闭后续环节的工作,相关人员必须对作业进行整改,直到其满足系统要求为止。

基于ERP系统的TS-ABC事中控制运作流程见图5。

通过图5我们不难发现,整个运作流程中的基本要素包括:①网络环境:想要保证系统运作流畅必须拥有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系统数据才能实时传递,保证各成本管理责任主体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②受控对象:成本管理工作涵盖了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与环节、所有的职能部门与岗位,只有保证这样的全面性,我们才有可能实现预先设定的成本管理目标。③探测器:企业必须实时搜集各成本管理责任主体的活动信息与成果,并统一各项数据的存储与调用格式,在作业实际发生时将产生的所有成本信息及时采集到ERP系统之中。④分析器:搜集到成本管理信息之后,企业就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并对比得出的数据与预先设定的标准,从而判断作业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有,必须马上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⑤控制器:企业需要控制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功能性,确保系统实现预期的运行收效,并以现有运行数据为基础制定后续的控制方向。实际上,现代企业借助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完全冲破了成本管理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形成了跨地域、跨时间的高效成本管理模式。

(3)事后分析。企业成本管理的收效究竟如何,只有通过分析与论证才能得出结论。基于此,制造企业在实施了成本管理流程之后,还要对其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那些在整个流程中没有任何价值创造意义的作业,将这些作业剔除或者进行有效整合以提升流程的运作效率。①分析作业实际成本与标準成本之间的差异。我们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很多时候都会与实际成本之间存在差异,但差异产生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制造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认真分析成本差异产生的具体原因,如果是作业本身存在问题,那么就对作业进行整改;如果是与相邻环节衔接时出现了问题,那就要对衔接过程进行整改。②分析差异的具体责任。一是非增值作业成本。尽管企业都希望在自己的所有业务流程中都不存在这类作业,但实际上想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很多非增值作业都比较隐蔽,而且就算企业剔除了原有的非增值作业,也很有可能有新的非增值作业产生。其实,许多非增值作业成本往往都是因为产品设计作业存在问题导致的,因此,企业应优化产品设计流程,从而在源头上控制非增值作业出现。二是增值作业成本。企业如果没能控制好作业的数量与价格,就很容易导致增值作业成本高于预先设定的标准。基于此,制造企业必须要求作业执行者严格按照企业规定的标准作业程序完成操作;同时,积极与供应商协商原材料与能源等的价格,以便将增值作业成本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之内。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制造企业都存在增值作业成本虚高的情况,如果分析结果表明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来自于供应商,那么就有必要考虑更换新的供应商了。

参考文献:

[1]沈陆君.在建工程项目程序化管理初探[J].财会月刊,2014,(11).

[2]郑厚清,张爱红.全面实施标准成本,实现电网企业成本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益化[J].能源技术经济,2013,(03).

[3]赵慧.标准成本管理在钢铁企业的实践[J].冶金财会,2014,(07).

[4]孙丽萍,刘秀丽,王静.作业成本法在价值链分析中的优势[J].现代会计,2012,(04) .

猜你喜欢
供应商成本管理
呼叫中心外包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沃尔玛再曝供应商货款纠纷
推荐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