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2017-03-17 00:00肖金辉
江西教育C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想象阅读教学

肖金辉

摘 要:想象,亦称想象力。对于学生来说,天生喜爱想象与幻想,在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把想象引入到课堂教学,那么,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活力。笔者在此主要就想象在阅读教学中的教学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想象 教学价值

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它既是修辞手法运用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必要手段。具体来说,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结合想象的性质特点以及学习内容的需要,把想象引入到阅读课堂,让学生借助想象理解词语,感受句子,体会主题,升华情感,那么,将会使本来平淡枯燥的课堂教学彰显出不一样的精彩,从而使想象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就想象在阅读教学中的教学价值进行探讨。

一、借助想象,理解词语意思

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在词语理解方面,一些词语的意思如果单让学生借助字词典来理解,学生的感受也不一定会深刻,就更别提结合课文来理解了。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如能根据词语的特点,让学生借助想象来理解词语,那么,将会有效降低学生对词语理解的难度,进而使学生在想象中彰显出词语教学的精彩。

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在教学“山崩地裂”这个词语时,如果仅让学生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那对学生来说不过是“山崩了,地裂了”。学生对这个词语的感受并不会有多么深刻。为了使词语教学显得更加生动形象,笔者让学生想象一下“山崩地裂”时可能出现的画面。有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块石头在空中乱飞,大地裂开了好大一个口子,好像是世界末日到了。”有学生说:“只听轰的一声响,好像什么爆炸了似的,接着就看到满天一片昏暗,更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块升到空中又落下来,大地也裂开了,这种景象真令人感到不安。”就这样,在学生结合词语进行丰富想象的过程中,不仅激活了词语,而且还赋予这些词语不一样的意义,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在关于“山崩地裂”一词的理解上,教师没有采取就词解词的学习方式,而是让学生借助想象说说自己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在学生想象说话的过程中,无疑对“山崩地裂”这个词语做了最好的诠释,学生学习效果显著。

二、借助想象,感受句子意境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中的语言含义深刻,意境深远,如果让学生单凭字面意思来理解,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也不一定会透彻,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如能让学生借助想象来感受句子意境,那么,文本语言中哪些深奥,或者意境深远的句子在学生的想象中也会变得生动起来、明朗起来,进而为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果服务。

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在关于大榕树的描写上,有这样一段话:“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教学这段话时,为了使学生真正领会这段话所要表达出的意境,体会感受到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教学这段话时,笔者主要采取了引导学生想象的教学方法。于是笔者让学生想象一下大榕树的形态、样子以及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说:“这么茂盛的大榕树我可是第一次见到,你瞧,那么多的树叶,那么亮,那么绿,挨挨挤挤的,我真想在下面乘凉。”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看到了,那翠绿的树叶,那亮闪闪的光泽,那颤动的節奏……一切的一切,都使我感到陶醉。”在学生的想象中,不仅丰富了文本语言,而且在学生的想象中,句子所要表达的意境也凸显出了不一样的色彩,为课堂教学平添了几分魅力。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在文中具有特别含义或者意境的句子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了把想象引入课堂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来,文本句子所要流露或者表达出的意境在学生的想象中不由地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演绎了阅读教学的无限精彩。

三、借助想象,明确文章主题

阅读教学中的主题理解,不是指抽象的文字概括,而是指学生能够借助具体的展示,让学生获得对文本主题丰富、形象的认识。而对于这点,单凭平常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食知其味。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想象把学生引入到领会文本主题的教学中,这样教学,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显著。

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结合教学重难点以及文本主题,在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以及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谈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样一来,由于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感到最为神秘也最难解决的问题,许多学生在想象中,就黄河的变化想象到了不同的版本,从大禹治水到各个朝代在治理黄河方面做出的贡献等等,使学生更加感受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借助想象,本来枯燥的语文学习在学生的想象中变得精彩起来,生动起来,并且使学生能够在自然而然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主要采取了抓住文本主题引领学生想象的教学方法,这就不仅使学生对文本主旨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认识感悟更深刻,而且借助想象,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着自己对文本主题的感悟体会,使语文教学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学生也更加喜爱与乐于接受。

四、借助想象,促进感悟升华

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课文的情感浓郁,字里行间流露着深深的情感。在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一方面很难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体会文本情感;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觉得语文学习索然无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如能把想象引入到阅读教学,必将可以化平淡为精彩,促进文本情感感悟升华,进而使阅读教学产生出不一样的魅力。

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课文主要通过桑娜夫妇收养邻居孩子的故事,赞扬了桑娜夫妇美好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的情感认识,在教学结尾的时候,教师主要采取了想象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到了课堂教学,让学生想象一下,邻居西蒙孩子长大以后会对桑娜夫妇说些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有学生说:“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以后一定会回报你们的。”有学生说:“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我们只想说我们会永运与你们在一起,再说了,你们年龄大了,以后重活就让我们来做吧!”还有的同学说:“遇上你们是我们的幸运,我们会永运感谢你们的!”就这样,在学生的想象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桑娜夫妇的了解认识,而且也使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教学效果显著。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在教学即将结尾的时候,教师主要采取了把想象引入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站在长大后西蒙孩子的立场上谈感受,于是便有不同的发挥可供选择。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想象中一舒胸臆,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进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升华文本内容,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妙用想象对于优化学生阅读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学习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尽情去想象,去抒发,去建构。只有这样,本来静止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想象中也会显得生动起来,丰富起来,从而使阅读教学课堂化平淡为精彩,把想象的教学价值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罗坳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想象阅读教学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