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

2017-03-17 10:48朱爱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3期
关键词: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朱爱明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市场中出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这也促使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而企业运营方式也更为复杂多样化。在当前的企业运营中,传统审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与整体的市场经济不相一致。在此情形下也就诞生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运用到企业内部审计中,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审计质量,规避风险,促使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和企业发展目标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发展壮大作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企业;内部审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17

[中图分类号] F2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031- 02

0 绪 论

如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变得更加频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外更加激烈的经济市场。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引入到现代企业审计中,可以促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完成,提高审计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1]。所以对于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其意义非常重大,能够直接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1 开展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企业内部审计必要性

1.1 有助于企业进行全面管理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风险往往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某一部门出现风险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将原因归结于这个部门自身,就无法从根本上控制风险,同时也是不正确的做法。所以,企业要对于风险进行理性认识,有效防范并控制,各个部门要共同配合,一起合作,而内部审计机构则要从整体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规避风险。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到企业内部审计中有助于企业对于风险进行全面管理,降低企业在运营中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1.2 有助于企业进行评价风险管理,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风险管理是否得当、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制定合理,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内部审计能够促使企业重点关注风险管理,对于风险及时加以审查、评估,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控制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1.3 有助于企业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将风险导向审计运用到企业内部审计中,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且按照风险类型来确定审计工作重点以及审计范围,从而合理安排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率[2]。

2 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2.1 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量化指标

要想让企业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体系,有效控制风险,首先就要制定起明确的风险评定标准。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复杂多样,不但有市场经济环境方面的风险,而且也有企业自身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因此,企业在设置起风险评估量化指标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障碍。但是在实际当中,很多企业却并没有建立起风险评估量化指标的意识,或者是在制定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用这些指标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无疑会影响审计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所以,就整体企业发展情况而言,企业内部审计依然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量化指标[3]。

2.2 缺乏长期、足量的信息数据库

要想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正确评价,就要具备完善的信息数据库,需要对于信息进行长期、大量的收集,这样才能够为风险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企业在具体运营中,对于信息的收集不太重视,同时很多企业并未建立起相应的信息数据库,即便有些企业设置出数据库,但是也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而导致数据库作用不大,数据更新速度慢,无法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出有效的參考依据。

2.3 很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我国多数企业对于审计工作不太重视,导致审计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审计工作人员综合质量不高。一方面,企业在招聘审计人员时,为了降低工资成本而降低招聘门槛,很多审计人员都是财会专业方面的大中专毕业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整体素质相对较差,缺乏同时具备审计知识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新型审计人才,因此企业在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开展方面遇到了很多障碍。另外,企业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也导致优秀的审计工作人员得不到重视而选择离职,企业审计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而新的审计人员在进入企业审计部门之后没有经过严格、周祥的培训而上岗,对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了解不多,也无法很好地胜任风险导向审计岗位。

2.4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够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企业管理层不得干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要让企业审计工作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尽可能地避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受到外界干扰,导致审计结果被扭曲,这样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审计风险控制目的。但是从现在情况来看,多数企业都并未意识到保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作用,甚至有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工作由财务部门人员兼任,而且还经常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涉。这样企业就无法保持审计工作的高效率,审计结果也不够客观公正,无疑会加重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程度。

3 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分析

3.1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量化指标

要想强化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量化指标,将风险大小程度进行量化处理,有助于企业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风险防范工作。而要想建立起风险评估量化指标,企业就要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论,认真分析风险类型,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原因进行深入了解,找到真正的风险隐患所在,从而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抵御风险。当设置指标时,企业审计人员要对整体的审计风险类型、风险概率、错报漏报风险概率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对分析结果详细核实,保证可以从根本上起到风险评估的作用。对于存在风险的重点项目,可以集中起企业资源进行重点防范,做到有的放矢。

3.2 建立起完善的风险信息采集数据库

企业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使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企业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所服务。要想达到这一目的,企业首先就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将电子账薄、电子报表以及电子凭证等现代化财务方法在企业内部审计中推广运用,利用会计电算化来实现风险信息的采集。此外,企业审计部门还要对先前的审计资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信息进行收集,运用计算机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保证信息数据库能够及时更新,保持着动态性。这样才能够为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作出风险防范决策提供出有效的参考依据。

3.3 提高企业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企业审計工作中,审计人员占据着主体地位。而要想让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内部审计得到有效运用,企业就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起高质量、高水平的审计队伍。这就需要企业提高审计人员的招聘门槛,给予内部审计部门足够的重视,提高审计人员薪酬待遇来吸引更多的优秀审计人员,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邀请行业内知名的讲师来企业举办讲座活动,让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素质能够真正得到提高[4]。

3.4 增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首先,企业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保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重要性,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多的便捷,保证其他部门不会干扰到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其次,企业也要提高员工对于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审计工作的认识水平,让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为这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4 结 论

总之,在企业审计工作中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已经成为企业审计的发展潮流,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企业审计工作中,要将风险导向审计贯穿到整个审计过程中,将审计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启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中的问题与思考[J].财会通讯,2010(6):56-58.

[2]刁文池.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分析及其应用[J].时代金融,2016(6):038.

[3]刘江燕.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J].审计与理财,2016(4):15-16.

[4]马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6):19-20,39.

猜你喜欢
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我国内部审计模式导向转变及路径分析
基于风险导向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论我国绩效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
代建制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问题思考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风险导向方法在央行内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