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上海人的年货清单

2017-03-20 17:43刘朝晖
新民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年货海鲜蛋糕

刘朝晖

从过去年货紧俏,到现在品种齐全;从猪牛羊鸡鸭鹅海鲜,到绿色蔬菜有机稻谷;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奢华;从低层次需求,到高层次期待。上海人的“年货清单”,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前进的脚步。

进入腊月之后,“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人们常说,如今的年味和往年比起来似乎越来越淡了,但是大街小巷置办年货的喧哗人流,依然能让你体会到与平日不一样的味道和气氛。三十多年来物质生活的逐步丰富,让上海人的年货篮子里也变得品种多样,琳琅满目,并且不断翻着花样,年货的潮流风向,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过去年货紧俏,到现在品种齐全;从猪牛羊鸡鸭鹅海鲜,到绿色蔬菜有机稻谷;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奢华;从低层次需求,到高层次期待。上海人的“年货清单”,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前进的脚步。

上世纪70年代:鸡鸭鱼肉是王道

上世纪的70年代,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物质供应十分紧张。即便如此,到春节时,家家户户还是要竭尽所能备足各种年货,平日里难得上几次餐桌的鸡鸭鱼肉成为年货里的重头戏,引得往日“油水”不足的孩子们垂涎欲滴,那种对过年的期盼恐怕是如今的孩子所体会不到的。

那时办年货可没现在那么便利,为了准备一顿年夜饭,几乎每家都会老清老早去小菜场排队,去晚了就未必能买到自己称心的原料。切上几斤猪肉,买上两只鸡,这个年就很像样子了。如果今年只请一桌客人,用半只鸡、半只鸭做做冷盆,也是很拿得出手了,还有两个半只也腌一腌,挂到厨房窗外的钩子上。有门路的人家还会搞到咸肉、火腿、鳗鲞、香肠等年货,在窗口挂出来,绝对是会引起邻居、朋友羡慕眼红的。

平日里吃不到的黑木耳、金针菜、炒货瓜子等,也在南货店出现,一小包一小包地包好作为年货供应。平时只卖卖米、面条的粮食店里,过年时也有少量的糯米粉、白年糕、糖年糕、赤豆等供应了。店里的师傅会事先把白年糕按户口本上的家庭人数,以大户小户的量称好,家里人口在五人以上的称为大户。分量稍多了一点,还要把一条年糕“腰斩”。计划经济时代,就是这样“吝啬”。上海人颇为喜爱的“细粉”,也就是粉丝,也在店里被一斤一斤称好,用旧报纸包成像小孩的蜡烛包。

那是一个买什么都要“凭票”的年代。当时每家每户到了过年,都会领到一张集合式大票证,得小心剪成邮票大小一张张,分别购买大黄鱼、小黄鱼、冻鹅、冻鸭、冰蛋、冰糖、花生仁、香瓜子、干发肉皮、粉丝、桂圆等。五人以上的大户分到的东西多一些,五人以下三人以上的中户稍微少一些,三人以下的小户那就更少了。光有钱可没用,有票才能买到东西,票比钱重要的日子,只有老一辈人才有体会。

上海人过年少不了一道讨口彩的冷菜——四喜烤麸,食材必须有烤麸、木耳、金针菜和香菇等。这些食材,都得在办年货时一并考虑到,而这些,都要凭票才能买。年前的几天,第一食品商店门口一定是大排长龙,有时还得通宵排队。如果想要拿着一张年货票在一个地方就把东西买齐,那只能是第一食品商店了,只有那里的东西最齐全。

那时候置办年货算是一年当中普通家庭最大的一笔开销。如今看来最基本的副食需求,在70年代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出现在家庭的餐桌,这是一个时代的无奈,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

上世纪80年代:水果蛋糕撑市面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成果已经显现,物资开始丰富起来。虽然在80年代初期还未取消凭票供应的时候,购置年货还需要拿着票排队去购买,但渐渐地鸡鸭鱼肉都方便买到了,单位还会分发一些肉、瓜子、水果之类。人们手里有了一些钱,吃饭、穿衣不再犯愁。很多人家除夕时十几口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吃年夜饭,桌上摆得满满当當,特别热闹。

记忆里,那时的年饭餐桌上,蛋饺和春卷已经是必备品。那时当然没有现成的蛋饺出售,很多家庭都是用一个大圆铁勺,搽上点猪油,在煤球炉上,自己炮制蛋饺。上海人爱吃春卷,过年的餐桌上如果有肉丝荠菜春卷应景,似乎是很有面子的事。春卷的皮子自己不太方便做,但还是能买到,买回家一张张撕开,包裹进自制的荠菜肉丝或黄芽菜肉丝馅,入锅油炸至金黄色,跟醋上桌,绝对是美味无比。

除了鸡鸭鱼肉外,一些传统甜点也在过年的餐桌上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八宝饭是上海人大年夜圆台面上的压轴点心,没有吃饺子习惯的上海人,喜欢端上一整个八宝饭,放在圆台面正中,蒸得半透明的糯米,晶莹剔透颗颗饱满,中间一颗大蜜枣,在袅袅的热气里依然醒目。筷子一戳豆沙就满溢出来,拌上糯米送进嘴里,还要吮干净筷子上的豆沙。还有上海郊区很流行的松糕,圆圆的形状,上面嵌了一些花里胡哨的蜜饯。上笼蒸透后切开来全家分食,口感也是相当不错。在年夜饭的鸡鸭鱼肉的重油“轰炸”之后,颇感腻味的肠胃,在这道甜点的抚慰下,得以安稳地休整。

当然,在80年代的上海,糖果也绝对是年货清单上不可或缺的。买上一些平时看不到的漂亮包装的什锦糖在过年时招待客人,绝对拿得出手。记得那时流行的冠生园大白兔奶糖、花生牛轧糖、话梅糖、椰子糖等等,过年的气氛因它们增色不少。记得小时候读书时,班里的女生会收集“糖纸”。由于各种糖纸很漂亮,女生吃完了糖都不舍得把糖纸扔掉,夹在书本里,私底下大家还会相互交换糖纸,凑齐所有的花色。

解决了餐桌上的年味需求,上海人春节里走亲访友,最能撑市面的当数拎上一篮水果或一盒蛋糕。水果店的水果品种实在少得可怜,仅是苹果、生梨、甘蔗,香蕉都不大有。水果店的营业员事先称好水果,放进竹片编成的网篮里,上面盖上一张红纸,用绳子把网篮头扎牢,让人拎了就走。

记得那时的蛋糕分鲜奶油、奶白和麦淇淋三种,最好吃的当然是鲜奶油蛋糕,但不常能买到,而且价钱不便宜,麦淇淋的则味道最差,一块块硬邦邦的,但是价格实惠,被最多的家庭买来当作过春节送礼的佳品,自己则一般舍不得吃。据作家沈嘉禄回忆,那时喜来临、哈尔滨、老大昌、新雅、杏花楼等食品店和饭店,春节时抢购奶油蛋糕的情景颇为壮观,一手高举钞票和粮票,一手抢夺蛋糕——“我亲眼看见一个女士抢了一个大蛋糕脱身,洋洋得意之时,因绳子没扎紧,蛋糕啪的一声掉地上,而且印证了西方一句俚语:蛋糕落地,总是有奶油的一面朝下。”在春节拥挤的公交车上,常能见到一手拉着扶手,一手如董存瑞般托举蛋糕的人,生怕蛋糕盒子被挤坏破坏了“卖相”。蛋糕被当作年货礼品,也流传出这样的笑话,说是有人家在收到亲友送来的蛋糕后,发现居然是数日前自己送出去的那只,谁都没舍得吃的蛋糕在多次辗转倒手后,又“物归原主”了。

上世纪90年代:海鲜礼包成新宠

当时光走到上世纪90年代,上海人年货清单品种之丰富,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逛商场、到菜场买年货成为人们的首选,一些开架式超市也悄然出现。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买肉也“喜瘦厌肥”了。小到用来招待来家中拜年客人的南北炒货和各色蜜饯糖果,大到年夜饭饭桌上的鸡、鸭、火腿,过年前似乎不把冰箱塞得“拍拍满”就不算是做好了过年的准备。

那些年,不少单位每到过年时,会发上几十斤腌制品的福利,比如风鸡板鸭之类,让员工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向家人“汇报”去了。最时髦的,是一种“海鲜大礼包”:在一大纸板箱冰冻的海鲜中,黄鱼、带鱼、鲳鱼、鱿鱼、对虾等各种海鲜水产满满当当,足够一家子过年之需。家里冰箱容量小的人,还要放到父母家的冰箱里去。这种“海鲜大礼包”有的是单位直接拉来分发,有的是发券自取,由于品种丰富,而且多是平时不常吃的高档海鲜,由此成为了年货的新宠,手头宽裕的家庭也会自己去买上一箱孝敬老人。

生活的改善,也推动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各种打着健康养生旗号的滋补品也在那时开始兴起。一到过年,类似蜂王浆、××口服液、×水瓶之类的礼盒销量就开始成倍上扬。记得那年有一种叫“×白金”的所谓健康补品在中国上市,翻开大报小报,广告连篇累牍。从早到晚,电视机隔不久就跳出两个小人,一边扭屁股一边唱“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白金!”由此×白金也成了中国老幼皆知的品牌,春节时走亲访友的人手上,少不了拎着两盒这样蓝白色包装的补品礼盒。雀巢和麦氏的咖啡礼盒也在那个年代出现,成为一种洋气的年货,一瓶咖啡一瓶伴侣,送人是再体面不过。

在孩子们的眼中,年货的色彩也日趋斑斓起来。除了传统的瓜子、糖果、花生、奶油五香豆之外,大人还会给小孩子买一些泡泡糖、膨化食品等零食。商店里,欧式糕点、进口巧克力等柜台的产品也备受人们的喜爱,一些包装成金币形状的巧克力,极受孩子的欢迎,用这些招待来拜年的客人也是既可口又体面。

21世纪:洋货土产吃健康

进入21世纪,大家对于年货的选择,不再只是鱼、肉、蛋等过年必备的“老三样”记忆。大众买年货又呈现出了一大趋势,即越来越多的洋年货成为了首选。消费升级时代下,用户对于品质化、时尚化、健康化的需求愈发的强烈,这是促使洋货兴起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各地物流的改善畅通以及电商平台的兴起,让全国的土特产也得到了上海人的青睐。

近些年来,上海市民在选购进口食品时,不再像以前一樣只是选购糖果、饼干、巧克力三大类产品,反而更多地挑选进口坚果、杏仁粉、果酱等健康食品。此外,几年前,由于进口食品品种少,不少市民在选择时,只是一味挑选贵的产品,但现在,市民在选购进口食品时不仅会看价格,同样还会挑产地。以往进口食品的消费群主要是年轻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会选择进口食品送人。

随着年货种类的不断变迁,上海人购买年货的渠道也同样在发生改变,如今的年轻人已经从原本的线下购买逐渐转向电商平台。“马来西亚的芒果干、白咖啡,韩国的果汁饮料、巧克力饼干,日本的白巧克力,德国的啤酒,智利的葡萄酒,还有香港的小熊饼干……”白领小张早在半个月前就在网上买了不少进口食品,招待来拜年的亲朋好友。“瓜子、花生、糖果这些‘老三样没什么新意,大家也吃腻了。买了进口食品以后就发现选择面扩大了不少,中国年也有了些‘洋味道。”

坚果礼盒成为这两年的年货常客,国产的一些品牌,如天喔、立丰、来伊份等,这些年来也逐步推出年货坚果礼盒,礼盒内各种坚果一罐罐分门别类,过年时无论是自用还是送礼,都显得格外气派。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一时,也带动了年货市场上的民间传统小吃的回归。像“糍粑”“酥饼”“绿豆糕”等传统糕点强势回归,位居年货热销榜单。而不断举行的各地土特产展销,也让上海人的年货篮头里增添了更多的花样,尤其是一些号称“绿色健康”的有机食品,更是受到欢迎。到了21世纪,大鱼大肉早就不是人们所追求的,健康、绿色蔬菜成了人们的新爱,年夜饭也减少了油腻的大鱼大肉,备年货的时候,蔬菜占了很大比重,市场上能买到很多反季节蔬菜,芹菜、油菜、西红柿、黄瓜等等。

最近各大电商网站都在推出自己的“年货节”,品种之丰富,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至今,购买年货所带来的浓浓的年味,一直是曾经关于儿时最美好的记忆。但儿时过年的热闹与喜庆,却是现在所不曾有的。

不同时代的年货,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几十年来人们的年货不断变化着,一份年货清单记录下了社会前进的脚步。

猜你喜欢
年货海鲜蛋糕
西班牙海鲜饭
为什么浅海海鲜比深海多呢?
去无人超市办年货
警惕美味海鲜中的致命细菌
花样年货
创意蛋糕
美联社:你购买的海鲜可能来自渔奴之手
做蛋糕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