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互动、参与、创造”,让音乐回归本真

2017-03-20 11:05田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唢呐喇叭乐句

田华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6-0116-02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热爱音乐的情趣,同时具有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素质。回归音乐的本真,用音乐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表现能力,让音乐变得美妙,让生活变得丰富,这才是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標。《唢呐配喇叭》是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的歌曲,旋律短小,节奏工整,情绪热烈而活泼,生动地表现了两种民族吹管乐器一唱一和,此起彼伏的热闹场景。我在教授这一课时,积极尝试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保持互动,积极参与,鼓励创造,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带领学生品尝音乐学习的快乐。

一、自主感受音乐、关注情感体验

片段1: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两个乐器朋友,它们还是一对儿好兄弟呢。(教师分别出示小弟唢呐,和大哥喇叭,介绍乐器名称和演奏方法)

片段2:让我们随着动听的音乐来吹一吹吧!(播放乐曲《唢呐配喇叭》,学生模仿吹奏唢呐和喇叭的样子,随乐表演)

片段3:同学们刚才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歌《唢呐配喇叭》,请大家再听一遍,用你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听歌时的心情。(听范唱,感受歌曲欢乐、热闹的情绪。)

反思: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新课标更是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置于课程目标的首位。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在学习歌(乐)曲之前,先介绍两种乐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自然过渡到聆听要学习的歌曲,听完之后自由表达自已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独立感受音乐的能力。

二、加强师生合作、保持有效互动

片段1:请同学们用“噜”来模唱旋律。(播放歌曲的伴奏,老师唱喇叭的乐句,同学们唱唢呐的乐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唱喇叭和唢呐合奏的乐句。)

片段2:请同学们轻声跟唱歌词。(播放歌曲的范唱,学生唱喇叭的乐句,老师唱唢呐的乐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唱喇叭和唢呐合奏的乐句。)

反思:互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在学习歌曲的环节,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演唱中,和学生一起分角色演唱唢呐和喇叭的乐句,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降低教学难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课堂器乐、重视主动参与

片段1:请大家看老师演奏,请你模仿老师的动作和节奏,看谁最先模仿出来。(老师随乐演奏铃鼓,学生模仿动作)

片段2: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刚才演奏的节奏,你能模仿出来吗?(出示铃鼓的节奏,指名模仿,随乐练习)

2/4 X X | X O | X X | X O ||

2/4 O X X | O X X | X O | X O ||

片段3:同学们演奏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2/4 X O | X O | X O | X O ||

2/4 O X X | O X X | X O | X X ||

片段4:分组演奏乐器,加入歌表演,完整表现歌曲。(指名上台表演,模仿吹喇叭和唢呐的动作,其他人演奏乐器。)

反思:音乐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打击乐器的加入大大充实了音乐课堂,从“听”“唱”延伸到奏和演。既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节奏感、音高感,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在学习《唢呐配喇叭》这首歌曲时,加入铃鼓和三角铁这两样打击乐器,并学会铃鼓拍和摇两种演奏方式,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

四、拓展教学内容、培养音乐创造

片段1:四人一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进行演唱、演奏和歌表演,并创编出新的节奏型和表演动作。

片段2:小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哪个组创编的节奏最有新意,那个组编排的动作最有特色。

反思:创新是任何事物进步的动力,音乐也不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搭建探究平台,给予学生发挥个人创造的机会。在学习了书上要求的歌曲和乐曲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节奏的改编,动作的编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升华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努力回归到音乐本真,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美育作用。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唢呐喇叭乐句
一生为客恨情多
又听唢呐
我们班的“大喇叭”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喇叭盗窃案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
同步阅读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