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语文学科中怒放

2017-03-21 15:12耿天凤
黑河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意义

耿天凤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德”是每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初中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具有得天独厚的德育优势。充分利用教师身教、教材内涵、写作教学和实践活动等途径进行德育,加强初中生道德修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促进初中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德育;意义

初中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生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特殊阶段。在这个时期和阶段进行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語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渗透和引导,推动德育工作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协调发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一、德育对初中生的重要意义

德育就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道德影响的活动,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等内容。德育是人心和灵魂的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长期的道德教育实践和对道德教育规律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教育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使人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情操。

二、德育与初中语文学科的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特有的培养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教师则是在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因此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德育的主力军。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曾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指的是教师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承载了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自觉的法律意识等大量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这些内容涵盖面较广,具有明显的特征,并通过对特定情感的表达、事实的叙述、景物的描写、故事的展开来寄寓特定的思想内容,但是这些思想道德内容因服从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训练的系统安排,表现得零散、不连贯、不系统,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把握和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和教育。

三、在初中语文学科中进行德育的途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需要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特点,遵循德育的规律,发挥初中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好德育与语文学科之间的关系,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示范和影响学生。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要讲究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通过教师身教进行德育

要想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教师的身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身教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曾经说过“身教重于言教”和“身无道德,虽吐辞为经不可以信。”这充分说明了教师身教的重要性。在学校中,教师每天都会与学生接触,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呈现在学生面前,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师身教比言教更具有说服力,更能震撼人心,可以使学生找到效仿的对象,起到示范性的影响。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迈出一步。只有教师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的作用,用高尚的思想品德、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开拓创新的能力、富有爱的情感和健康的体魄去感化、影响和教育学生,才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使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激励学生不断求真、求善、求美,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教材内涵进行德育

初中语文教材集中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包含了寓意深刻的诗歌、洋洋洒洒的散文、起伏跌宕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等,这些作品饱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和深刻的道德内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教育影响力,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一篇篇作品的学习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许多年来一直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深深地打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作品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深厚感情,这种情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充满了浓浓的正能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在教育学生学习课文写作手法和语言运用的同时,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透彻分析,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价值取向进行充分挖掘,抓住作品的切入点,深入剖析作品的闪光点,想方设法把学生带入作品描写的情境中,让他们在学习优秀人物道德品质时得到熏陶与感染。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我的早年生活》一课时,在学前指导、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环节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讨论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邱吉尔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学生认真讨论,各抒己见。我在指导的时候说:“邱吉尔的成功靠的不是幸运,他的成功是因为他能清醒客观地认识自己,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通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希望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确立切合实际的理想目标,并付诸于努力,为以后的精彩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邱吉尔的人物形象,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了理想教育。

3.通过写作教学进行德育

写作教学可以培养初中生的观察想象、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是检验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具体体现,是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重要部分。我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钱谷融先生在《论“文学是人学”》中阐述了作文与做人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立场观点、修养气质的外在流露。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人和事着笔,真实抒发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情感,正确看待人生和社会,明辨真善美与假丑恶,培养自己的思想修养、审美情趣和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在写作教学中,我经常布置学生写“生活需要真善美”“不同情眼泪”“理想是一盏明灯”“青春的力量”“永远爱你——我的祖国”“我为中国梦增光添彩”等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触动学生心灵、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作文。同时,在批改和講评作文的过程中,我不仅着眼于学生的构思、写作技巧和语言的运用,更注重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人生坐标。我经常对学生所写文章中的重要语句、段落及整篇文章做写作技巧和做人处事两方面的批语,用中肯的语言指出优点和不足,使学生在提高写作素养的同时懂得应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并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开展好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净化心灵、升华修养。我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班团会,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放在德育的首要位置,教育引导学生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同时,我还依托学雷锋纪念日、清明节、党的生日、母亲节、父亲节、国庆节等纪念日和节日举办书法比赛、作文比赛、演讲诵读比赛、手抄报展览、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比如,在清明节前夕,我组织学生到北安庆华烈士陵园开展扫墓活动,继承革命传统,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引导学生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等。

总之,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初中语文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的思想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德育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德育之花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怒放不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丁淑娟.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05).

[3]肖志红.中学生德育教育策略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初中生德育意义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