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及其破解

2017-03-21 18:41张新征杨道宇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走班制矛盾对策

张新征 杨道宇

摘 要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走班制这一教学组织的新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走班制的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学生中心和教师中心、素质教育与升学考试等几组矛盾,这些矛盾不仅阻碍了走班制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严重降低了走班制的实施效果,所以采用相应对策消除这些矛盾,保证走班制的顺利实施就变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 走班制 矛盾 对策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问题上存在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走班制这一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学校试行。2014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更是让走班制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走班制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现在我国还处在比较低级的借鉴和探索阶段,所以在我国推行的过程中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在所难免。

一、什么是走班制

走班制是指上课的教师和教室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班级层次,不同班级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作业、考试难易程度、学分分值都不相同的教学模式[1]。在走班制下,班级分为行政班和教学班,行政班负责管理,也就是传统的几年级几班模式,教学班专门负责教学,也就是语文班或者数学班等。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走班制有如下优点:第一,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这让学生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课程选择权,每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课程表,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别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走班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习课程的方式,赋予了学生充分的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第三,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走班制以“灵活、流动”为核心特征[2],学生的学习和交往活动突破了固定班级编制和固定教室空间的禁锢,学生能够进入不同的班级学习,可以接触到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老师和同学,拓宽了交流平台,增加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5]。第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走班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课程、教师甚至班级,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

二、走班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虽然走班制有不少优点,但由于走班制是一个“舶来品”,所以走班制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和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产生碰撞,并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以下这几组矛盾是在走班制实施过程中比较常见的。

1.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

知识教学一直以来在我国都占据主导地位,而且我国大部分家长也都认同这种观念,他们认为上学就是为了学习知识,能交给孩子知识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即使自己的孩子学不会,那也是自家孩子的问题,和老师无关。而走班制教学更多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课程和层次,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讨论来替代传统的课堂讲授。因此,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坚持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师和家长的不理解甚至抵制。

2.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的矛盾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论观点,看似是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会被教师的主导地位所掩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教师偶尔叫几个学生来回答问题,看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仍处于一种“附庸”的地位。这就使我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主性,而走班制的出现必将对“教师中心”产生極大的冲击,因为走班制赋予了学生选择课程和教师的权利,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使学生感到满意,那么他的学生就将会走到别的教师班里去,而他将面临“无生可教”的尴尬局面。不过新兴的“学生中心”想要取代根深蒂固的“教师中心”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中心”和“教师中心”之间的斗争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必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3.素质教育与升学考试之间的矛盾

走班制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在走班制教学中分数不再是评判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学生档案袋评价等方式被引入走班制的评价体系中。走班制似乎是实现我们期盼已久的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但走班制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就是高考。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是家长、学生、教师和学校不敢全心全意投入走班制的重要原因。毕竟谁都不敢保证走班制能够让每位学生都取得更好的高考成绩,虽然高考也在进行改革,但高考的重要性使得高考改革的力度必然低于走班制课程改革的力度,素质教育和升学考试之间想要和平共处,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4.“分层教学”与“快慢分班”之间的矛盾

走班制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分层”,“分层”概念的主旨是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和班级层次,不同班级层次的学习内容、作业和考试难度都不同。不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往往会被扭曲为“快慢班”制度,不管学生的兴趣如何,简单粗暴地将学生按照成绩进行分班,然后进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这样的“走班制”不仅与“分层教学”尊重学生差异、落实“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初衷相背离,同时也背离了教学中最基本的教育公平原则。将学生贴上好坏的标签,不仅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极易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

5.选课的“自由”与“自由”被浪费之间的矛盾

走班制充分赋予了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但是由于有些学生还没有行使这种自由的意识,往往会出现盲目跟风选课的情况,比如: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主见,在选课的时候往往会“随大流”,盲目地跟随别人选一些并不适合自己的课;一部分学生因为“喜欢”某位老师,盲目选择某位老师的课。这种盲目选课的现象,不仅无法发挥走班制的优势,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这来之不易的“自由”被白白地浪费掉。

6.学生的流动性与班级管理难度加大之间的矛盾

走班制打破了传统的固定班级和固定教室的做法,使学生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老师和学生都来去匆匆,班级管理也变得不如传统的班级那么严密,甚至可能会产生逃课、迟到、早退甚至请人替课等不良现象。如果班主任对每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都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对每位学生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就不得不付出比在传统班级里多倍的努力,这就使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大大提升,班级管理工作难度相应增大。

7.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集体意识缺失之间的矛盾

走班制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了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使学生在课程选择上实现“私人订制”的同时,也使学生提前进入了大学那种自由选择的阶段。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导致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大降低,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也会逐渐缺失甚至消失,对学生正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

8.重视班级的“教学”作用与“教育”作用被忽视之间的矛盾

走班制使学生处于一种流动状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大大减少,班级的工作基本都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等问题展开。然而这些工作只是片面强调了班级的“教学”功能,对班级的“教育”功能则处于一种忽视的状态,这就造成了教学班和行政班之间出现了管理的死角和盲区。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是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完成的,由于班级是固定的,这三者之间可以很流畅地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进行沟通。但在走班制的情况下,每位学生的任课教师可能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极易出现不顺畅的情况,这也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被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及时发现并解决的概率大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成绩的提升。

9.对硬件条件的要求增加和硬件条件不足之间的矛盾

硬件条件是保证走班制教学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条件,硬件是一种有形的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其他基础的教学设施[4],想要推广走班制教学的学校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硬件建设。目前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大部分学校的教室、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已经趋于饱和状态,无法为走班制的实施提供充足的硬件支持,这就导致一部分地区即使想搞走班制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硬件条件而不得不选择放弃。

三、走班制顺利实施的对策

1.加大宣传,解放思想

走班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许多矛盾,都是由于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对走班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对走班制的教育理念、教学形式和效果持怀疑态度所造成的,因此国家和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真正理解什么是走班制以及走班制所代表的先进教育理念。首先,要在教育行业内部进行宣传和普及,转变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并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使教育工作者树立全新的与走班制教学相适应的学生观、教师观和师生观。其次,要做好家长宣传工作,向他们详细地介绍走班制的理念和优点,并定期就学校的教学工作向家长进行说明,避免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误会,使家长真正理解走班制、支持走班制。

2.引导家长和学生正确看待“分层教学”

学生既是“分层教学”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分层教学”问题下的承受者,为了减少“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分层教学”的利与弊,摆正自己的心态:高层的学生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低层的学生要不卑不亢,努力学习,争取进入高层[5]。此外,由于学生擅长的科目各不相同,语文在高层的学生,可能他的数学在低层,数学在高层的学生,他的语文可能在低层,应鼓励各层次的学生加强交流,让他们寻找与自己互补的同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友谊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同时学校也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分层教学”,通过家长会、说明会和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明白“分层教学”与“快慢班”之间的区别,消除家长对“分层教学”的误会,取得家长对学校“分层教学”的支持。

3.安排专门教师指导学生正确选课

由于学生在选课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且在走班制下种类繁多的科目和各种类型的教師可能让学生眼花缭乱,但是学生对这些课程和教师并不熟悉,更多的是依靠“听说”来选择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课程,因此安排专门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选课就变得很有必要。指导选课的教师可以系统地向学生讲解各门课程的基本情况,如:课程属于哪个层次、有哪些内容、课程的目标、难易程度、教师的情况以及学生需要达到哪个层次才算达标等。有了专门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学生在选课前就能够对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极大地避免选课过程中的盲目性[6]。

4.加强与走班制相适应的制度建设

走班制打破传统固定班级的做法固然给我国的学校教学带来一股自由的“新风”,但是也给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并引发了一系列教育管理新问题,比如:班级管理难度加大、学生集体意识缺失和班级的“教育功能”弱化等。因此,建立与走班制相适应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制度,就成为保证走班制教学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

(1)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合

因为走班制使学生处于一种流动状态,传统的静态管理方式很难适应这种学生不断变化班级的节奏,所以只有让班级管理也动起来才能起到很好的管理效果。首先,加强班主任与学生、任课教师沟通交流的渠道建设。班主任要想对本班学生的学习、身体状况和思想意识等有一个及时和准确的了解,就必然要经常与学生、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不过在走班制情况下,班主任想要和所有学生、任课教师都保持流畅的沟通难度有些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通过建立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各种“网络群”或者其他网络平台来保持相互之间的联系,发挥网络即时性和便捷性的优点,使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保持流畅的沟通与互动,从而弥补走班制下班主任无法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的弊端。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自觉性教育。在走班制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学班的时间远多于行政班,也就是说班主任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有很大一段时间是缺失的。因此,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班主任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自觉的重要性,使其在学习中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并积极配合班干部、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7]。

(2)班主任专门化,任课教师班主任化

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各级学校,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是由任课教师担任的,很少有专门的班主任。班主任既要负责班级的教学工作,又要负责班级的管理工作。在走班制下,班主任的压力必然是成倍增大的,所以把班主任从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专门负责班级的管理必然会使班级管理的效率大大提升。同时任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之外,也应该承担部分班主任的工作,比如:任课教师可以发挥他们和学生直接接触的优势,从而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对学习和思想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此外,任课教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教学班意识,将不同行政班的学生打乱混合排位,这样不仅真正打破了班级的界限,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情和集体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3)发挥班干部的管理作用

走班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自然在管理中也应该如此。由于每个教学班都是由不同行政班的学生组成的,所以班干部的选择应该以行政班为基础,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产生,班干部的数量视各行政班在教学班中的人数而定,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杜绝教师一言堂。各个班干部需要在进行相关培訓后,才能正式履行工作,他们主要负责的是班级纪律的维护、作业的收发、反馈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以及把班级的各种情况向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汇报等工作。建立班干部、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还可以有效弥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使班级管理工作能够平稳、快速、有效地运行。

5.增大教育投资力度,加快硬件设施建设

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学校里教室、图书馆和多媒体等硬件资源本来就捉襟见肘,根本就不具备实施走班制的硬件条件,硬件设施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走班制的推广。因此,为了保证走班制能够顺利推广,国家和学校应该加快对教室、图书馆、多媒体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深挖本校硬件资源潜力,整合现有教育资源,通过合理安排课程顺序,即同一硬件设施由不同班级轮流使用的方式,提高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从而保证走班制的顺利实施。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水平

一只高质量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决定走班制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的师资力量水平,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下手:首先,要提高教师准入标准。新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减少不良教师出现的可能,重塑教师的光辉形象。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通过开展教育专家讲座、教师教学方法研讨会、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等方式,让教师们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再次,要提高教师待遇。目前我国教师的待遇水平整体比较低,提高教师待遇不仅可以招揽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行业,还可以提高在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教学的热情,使他们愿意去提高自己的技能技巧,从而使我国的师资力量水平得到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善超,李宝庆.高中走班制的文化阻力及其超越[J].教学与管理,2016(4).

[2] 向纯.从可能走向现实——论“走班制”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价值实现中的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3] 鹿星南.走班制的价值与实施条件[J].教学与管理,2016(4).

[4] 鹿星南.走班制:内涵、问题与改进[J].教育导刊,2015(11).

[5] 胡中晓,刘秀峰.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新探索:走班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5).

[6] 马辉辉,走班制的实施与注意问题[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2).

[7] 周常稳.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16).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走班制矛盾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