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高考的地理学科如何赢得高校和学生青睐

2017-03-21 18:54陈昀暄
地理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考改革

陈昀暄

摘要:高考改革正全面推进,中学地理学科如何赢得高校和学生青睐而被列入选考科目亟待思考。本文从中学地理对大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切入,立足高校和学生两大选考主体需求,初步探索促进中学地理学科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考改革;中学地理教学;学科价值

按照2014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7年要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那么,教育部以此为依据制定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高考改革指导意见也将全面落地实施。面对“文理不分科”,考生根据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确定3门科目这一重大高考改革,中学地理学科能否突出重围,赢得高校和学生青睐,将对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笔者认为,高考改革并非只对考试和招生形式产生影响,如果中学地理教学不主动适应和改变,可能会在改革中被淘汰。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探究中学地理学科本身的应用价值,结合对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将地理学科打造成高校和学生值得选、主动选、抢着选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一、切入点:中学地理对大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中学地理学科既有人文地理知识,也有自然地理知识,既能培养人文素养,也能锻炼细致的思维方式,兼具文科和理科特征,综合性较强。高考改革前,文科生多局限在经济学、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类大学本科专业中选择;高考改革后,地理学科因具备人文特征,对于原来文科生可以选择的大学本科专业,基本可以继续发挥其应用价值,此外,又因其具备自然特征,对于原来文科生鲜有涉猎的理学、工学、农学,也将突显出应用价值。有价值就很可能被列入高考改革后高校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也就更加受到高校和学生的青睐。

通过对比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地理学科内涵与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以下简称《专业目录》)506种专业,排除原来文科生可选的8大类230种大学本科专业,从“直接相关、间接相关和可能相关”三个层级考虑,经初步分析,中学地理学科对大学本科专业应用领域的拓展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理学。《专业目录》所列36种理学专业中,与中学地理相关的有21种,占比58.33%,其中,直接相关的13种,间接相关的8种,可能相关的0种。具体关联情况见表1。②工学。《专业目录》所列169种理学专业中,与中学地理相关的有47种,占比27.81%,其中,直接相关的11种,间接相关的17种,可能相关的19种。③农学。《专业目录》所列27种理学专业中,与中学地理相关的有15种,占比55.55%,其中,直接相关的0种,间接相关的11种,可能相关的4种。

综合分析,从数量来看,中学地理学科对大学本科工学的专业影响最广;从质量来看,中学地理学科对大学本科理学的专业影响最深。这83种与中学地理学科相关的大学本科专业可能是吸引高校选考地理的主要拓展范围。总体来说,中学地理学科在高考改革后具备一定竞争力,加上与“物理和化学相对于文科生难于理解,历史和政治相对于理科生难以记忆”相较而言,地理更易被文科生和理科生接受[1],考生选考地理的概率也较高。

二、突破点:大学学科对中学地理的教学需求

不是有价值就一定会被高校列入选考科目,在高考改革试点浙江2017年高考招生中,就出现限选1门、限选2门、限选3门等不同限选科目组合,应用价值不高,尽管有关联也可能落选,这就需要中学地理教育投其所好,针对性地强化自我价值,做好各层级的教学衔接。

1.做好高中与大学的教学衔接

高考改革取消文理分科,打破了学生被动选择中学学科的局面,也开启了高校定向招录专业基础更好的学生的格局。也就是说,高考改革后,高考成绩不再仅仅代表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还将反映学生的专业素养,从改革本身来说,就已经拉近了高中与大学的教学距离,但能否从本质上真正做到有效衔接,还需多下功夫。下面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全国高校同类专业限选科目应相对统一、相对稳定,给予中学教学比较明确的衔接方向;二是建立中学与大学的常态化对接机制,畅通教师、学生的对话渠道,促进相互交流;三是结合大学专业发展所需,针对性地丰富中学地理教学内容,打好升学基础;四是科学建立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考点应结合高校普遍重视的地理学科知识和能力,从根本上做好衔接工作。

2.做好初中与高中的教学衔接

地理学科从初中开始设置,教学衔接也应体现一体化特征,做到“大学—高中—初中”层层紧扣。消除初、高中地理教学“断层”,合理分配好初、高中地理教学中大学所需知识,将初高中地理教学统筹起来,有助于平衡高考改革压力。下面提出两点建议:一是鉴于初中地理未纳入中考科目,没有升学压力,且高考改革后会压缩高中地理教学时间,应适度拓展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与丰富后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做到基本对应,涵盖面广,但知识点注重浅显易懂,形成基本的知识储备;二是高中地理教学在初中基础上着重提升专业性,在深度上下功夫,区分出学生的能力水平。

3.做好地理选修与必修的内容衔接

目前高中地理教材设立了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六个选修题目,多与大学专业联系密切。若涉及的专业将地理作为限选科目,建议适当调整选修与必修内容。

三、巩固点: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从“不得不学”到“选择性学”,高考改革彻底转变了学生与学科的关系,地理作为备选对象之一,面临着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和历史五个“竞争对手”,如何促使学生主动选择地理,兴趣培养尤为重要。

1.丰富地理教学方式

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多樣化的学习方式[2]。这是培养学习兴趣最直接的方式,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开发活动课、开放室外实践、开办相关赛事等多种形式,用最直观的视觉、触觉消除传统书本学习的枯燥感,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成就感,促使其主动投入地理学习中。特别是高考改革后,地理学科作为小学科,可能因选择人数较少面临走班制教学,这就更加需要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

2.提高地理教学技术

中学地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但课堂上难以充分展现,这就需要引入现代教学技术,通过三维、动画、模型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或模拟的过程[3],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

3.提升地理研究水平

高考改革后,学生选择科目时势必会与自己感兴趣的大学专业相联系,可能会对中学教学提出一定的研究性需求。这就要求中学地理教师不断提升对地理学科的研究水平,能够带领学生展开学科探索,真正走入地理世界。

参考文献:

[1] 张立肖,董婕.谈高考改革背景下地理在“211”高校选考科目中的地位[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8:60-62.

[2] 金子兴.谈新高考制度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以浙江省地理学科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01: 9-12.

[3] 柳霞,秦建新. 新高考改革下对中学地理教学变化的思考[J]. 亚太教育,2016,07:38.

[4] 刘利科,肖素平等.基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下的地理备考策略初探[J].地理教育,2016(9): 34-35.

猜你喜欢
高考改革
多省市英语高考回归全国卷的探讨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对英语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和应对策略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高考改革背景下职业高中
英语高考改革对英语教育学的影响探析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
“着色”历史画面,让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