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真对话

2017-03-21 20:58沈青青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堂对话

沈青青

摘 要 政治课堂教学呼唤真正的对话,它是课堂最见思想、最富个性,也是最有生长的部分。政治课堂教学中师生要成功开展对话,需要教师精心准备、遵循学科特点、掌握对话的常见操作模型。

关键词 课堂对话 政治课堂教学 操作模型

对话,从现代语境上来说,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就一个或多个话题进行交谈,以达成共识或相互启发生成新观点的过程。政治课堂中师生的对话既有对话的共性特征,又有自己的特殊之处,那就是对话的展开有确定的方向,一般以政治教材的观点或结论为目标。由于对话者之间的角色差异,使得政治教师往往成为课堂对话的主导者,一边倒的对话模式往往难以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探寻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真对话”。

一、政治课堂教学的真对话及其价值

德国的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那么,是不是任何形式的对话都具有价值?怎样的对话才是我们政治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审视政治课堂,我们不难发现,现实教学中存在这样两种类型的对话。其一为独白式对话,这是课堂上最为常见的。教师提问,学生齐答“是(对)”或“不是(不对)”,或重复课文内容。以上行为看似具备了对话的基本样式,课堂氛围也很热闹,但究其根本,无非是师生作为生命个体与政治教材文本的单向传话,没有达成人与人交流想法的本意,且对话缺乏思维含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其二为浅尝式对话,在公开课中较为常用。课堂或者以强制为主,教师抛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学生一个个回答,直到教师得到满意答案为止;或者以放任为主,教师设置了开放性问题,学生个别作答,教师只是肯定却并不进一步分析或引导。这两种情形在频繁的一师对多生的对话互动中完成,看起来,与独白式对话相比,问题有一定的含金量,学生有了更多的表达机会,但缺少教师高质量的引导和分析,对话就仍然停留在自言自语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态度价值观还是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引领。

真正的高质量对话应有思维火花的碰撞,它是对话双方观念、想法的相互接纳和认同,或者是修正和补充。在形式上,真对话至少有一次以上完整的回合呈现,那就是问—答—评。其中,教师的评价(包括追问或反问)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评”的质量关系到下一次回答生成的质量。若学生再答时有质疑,教师作应答,那就更理想。从效果来看,表现在通过对话学生在认知上有进步、能力上有发展、情意态度价值观上有领悟。真对话是学生拥有课堂话语权的一种表征,只有把学生的利益置于教学的中心,把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学的宗旨,真对话才有可能发生。所以我们呼唤一节优秀的政治课至少有2~3次真对话,它是政治课堂的核心价值所在。

1.教学中的真对话是课堂中最能体现思想的部分

从理念角度看,如今的课堂,单向的师生传授或者假对话的发生仍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对话发生的前提之一是对话者身份、地位之间的平等,那些平时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良好的政治教师,基本上都是师生平等观的拥趸。从教学角度看,我们认为,假对话是师生各说各的,互不相干,只有真对话才能将教与学真正对接、融合,最终达成共识。

2.教学中的真对话是课堂中最富个性的部分

加拿大学者迈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一书中提到:教师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教學情境的不确定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和不可复制。在教学设计、学生群体要素都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把两位教师的课堂明显区分的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对话,面对学生的同一问题,不同的政治教师回应也是不同的。这里,既体现了教师之间学识素养的差异,也能反映教师备课的用心程度。

3.教学中的真对话是课堂中最有生长的部分

与知识相比,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更隐性,也更能持续对人产生影响的素养。一位敏锐的政治教师,能够意识到学生的回答中不仅有知识理解的正确与否,还有思维水平的高低,更有价值观等涉及深层意识的区别。如果在一个课堂上,政治教师能对学生的上述差别有精准的把握,那么对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不言而喻的,知识的差错可以纠正,思维的不足可以训练,价值观的偏离可以引导。同样的,教学是一个师生相互作用、相互生长的过程。对话中,学生的创意表达,或者认真质疑,都会成为课堂的一抹亮色,只要教师用心倾听,真诚回应,善待学生的同时也是成长自己。

二、政治课堂教学真对话的操作模型

1.政治课堂教学真对话的准备工作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对话要流畅地展开,也离不开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尤其是作为课堂对话主导者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设安全愉悦的心理环境,这种氛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要求教师能善待学生的出错,尊重学生的看法,并长期坚持这样做,这是使对话实现平等的必要条件之一。可以想见,如果教师事事严苛、评价武断,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讲、不会讲,对话就会陷入僵局。其次,承载对话内容的情境要精心选择,最好选择切合文本内容且学生有兴趣的情境,比如互联网+、中国楼市这样的大话题,也可以是春游、玩电子游戏这样的小话题。当然,情境再好,在对话中还是要落实为具体的问题,因此,问题设计要科学、亲和,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思辨性,这样学生有话说,也能把话说好。最后,作为对话者一方的教师还要具备认真倾听并快速思考回应的能力。对话的时机转瞬即逝,需要教师能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迅速组织语言予以评价引导,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有助于提高对话的质量。

2.政治课堂教学真对话的操作模型

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成功对话的实例,不难发现,教学中的对话还是有相对固定的程式可循的。根据学生的应答情况,若回答正确,那么对话自然能顺利进行,但若回答存在问题,对话该如何有效实施呢?我们按照学生出错的类型,分别建立了模型Ⅰ和模型Ⅱ。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对话操作模型图

对话模型Ⅰ:中学政治教材中不少内容涉及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对这些社会现象怎么看是政治教学必须回答、不能回避的问题。比如,媒体通过引进海外节目版权创造高收视率,可取吗?中国式接送屡遭诟病,仅仅是因为溺爱?以辩证的思维来看,对这些社会问题的分析显然要一分为二来看待,但对处于成长期的初中生来说,这样的分析判断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比如,教师设置真实情境,抛出问题:如何看待中学生见义勇为这种现象?正常情况下,学生会回答见义勇为是品格高尚的表现,值得学习和仿效。这样的回答首先方向是对的,有勇气伸张正义值得称许,但并不全面和科学,事实上,中学生作为一个权益易受侵害的群体,任何情况下都见义勇为并不是明智之举,更要学会自我保护。因此,对于学生的片面回答,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的判断基本正确,接着追问: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见义勇为?不会游泳要不要下水去救?此问一出,相信学生已然明白,中学生见义勇为也是要视实际情况而定的,不能鲁莽行事。具体到下水救人这一特定情境,教师可以相机进行社会经验教育,如大声呼救请人帮忙、利用身边工具施救等。通过这样一番情境对话,学生不仅认识上更完整,而且积累了相关经验,为在未来相似情境下的行为反应提供依据,这样的品德教育也更人性化。

对话模型Ⅱ:如果说前一种对话模型是建立在开放、发散的问题之上的话,那么后一种对话模型往往是基于问题有确定的答案。比如,高一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恩格尔系数,其含义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教师在初步出示含义后请学生回答:恩格尔系数高,表明家庭消费水平高还是低?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认为是高,舍得在吃上花很多钱,就是表明生活水平高。学生可能会搞混绝对数值与比例,这时教师最好的对话策略是这样反诘或质疑:也就是说,你认为一个家庭最大的开销花在吃上,这家人家的生活水平就高?学生再想想,不对啊,吃穿住用行这五样,比较下来,吃上花的钱虽然比以前要多,但占整个支出的份额反而在减少。反问或质疑可以让学生迅速找到思维逻辑上的矛盾,从而自觉调整或修正自己的观点,相对从概念出发的常规引导,反问直抵问题的要害而且更经济。模型Ⅱ还有简化版,那就是教师直接从鲜活的时事出发,结合教材文本,提出看似有思维冲突的观点,如,政府简政放权是不是意味着弱化政府的职能?全面二孩政策是不是对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否定?这样的反问往往设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它基于特定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逐渐加深对文本的深层思考和建构,这样的师生对话质量较高,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政治课堂教学真对话的学科属性

任何一个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对话应该有其共性的要求,如对话双方态度要友善、对话气场要和谐,相互的应答要有逻辑性和针对性等等。除此之外,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要素为核心素养的学科,显然也有自己特殊的学科个性。

首先,对话要体现正能量。这里的正能量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教师评价学生的应答时要以鼓励为主,兼顾客观,使对话处于一种良性运作的状态;二是说对话的内容要正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培养中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政治学科的根本使命。因此,对话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彰显德育价值。以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为例,教材中有一個专题讲诚信,听课过程中发现,教师为了说明诚信的价值,会让学生例举社会生活中不讲诚信的现象和行为。问题本身无可非议,关键是学生说出了社会的这些阴暗面后教师的细节处理,有的教师会一带而过,顺应着“因为生活中有不诚信,所以我们要讲诚信”的逻辑展开教学。其实教师最好的做法不是简单停留于社会不良现象的揭露,而是继续对这些不讲诚信的行为后果进行追问,并分析出正确的做法,这样,对话的方向才不会出现偏离。

其次,对话要呈现思辨性。从学科的智育特性来说,政治是一门有助于优化学生思维的学科,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有时思维能力不成熟是很正常的,如何在对话中引导他们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或做事情就很重要。以诚信为例,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下三点,即不讲诚信行为的出现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也与法律、市场经济等诸多因素相关;不讲诚信不是主流,更多的人与组织是讲诚信的;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不讲诚信的行为会越来越少。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对话才有思辨的力量,不会犯简单化、片面化的错误。

最后,对话要关照个体心理。由于政治学科与学生生活的契合度较高,因此有时随意的对话会引来尴尬,比如教师可能会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不讲诚信的行为,这样的提问就把学生置于两难境地。如实回答意味着当众出丑甚至是说出隐私,说没有的话又有不诚实之嫌。因此,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出发,教师可以试着转换角度发问: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可能存在不讲诚信的行为,表现有哪些?请你说说应怎么做。让学生以第三方的身份回应,就缓和了学生的情绪应激和心理不适感,对话的展开就能更和谐地进行。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尤其还要注意一种“旁观者心理”现象,例如对不讲诚信的行为举例,学生们很可能会起哄让某个特定的学生来回答,无论该学生回答什么,都会形成一种幸灾乐祸的群体心理场,即使教师机智补救,对话仍然会偏离主题轨道,滑向不可知的人际关系漩涡。

参考文献

[1] 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11).

[2] 赵文平.对话教学实施的困境与建议[J]. 教学与管理,2006(12).

[3] 杨启亮. 教学对话之“道”的特殊性[J].教育研究,2013(7).

[4] 杨小微.对话精神远高于形式[J].人民教育,2012(20).

[5] 郭冰.课堂中教育性对话的缺失与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3(1).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课堂对话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对话的策略
回归语文教学本色的课堂对话策略及实施探讨
数学课堂对话,给学生的自然生长助力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小学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状态”研究
小学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状态”研究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解析
研究初中英语课堂对话教学的有效办法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话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