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调研教学法的《中国医学史》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7-03-21 14:35李艳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医学史医药学中医学

马 丹,李艳杰,李 萍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

基于调研教学法的《中国医学史》课程改革与实践

马 丹,李艳杰,李 萍*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

伴随着高校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改革的深入,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中国医学史》课程中不断尝试教学方法改革。社会实践调研法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方法的改革加深了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坚定了专业思想,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纵向联系思维、发散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医学史;教学改革;调研教学法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the educational idea and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the author tried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named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Social practice research method is one of the contents of the reform, this reform has deepened the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rengthened the professional thinking and mobilized the students’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This reform has also developed the students’ vertical contact thinking, divergent thinking, enhance the team spirit.

Keywords: medical history; reform in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 创新的过程。中国医药学在历史长河中吸收了各民族医药方面的发明发现、文化和特色,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起来。《中国医学史》正是这样一门研究中医药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回顾中国医学史,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医药学发展的全貌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辉煌成就,而且《中国医学史》这门课程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中医药专业思想的使命[1]。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改革的深入,本人在连续几年的授课中本着以培养学生中医能力为核心,结合教学实际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所运用的调研实践教学法概述如下:

1 教学目的

《中国医学史》所讲述的内容并非简单的陈述历史,而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中医药学发展规律的探究上,研究随着历史的演变,朝代的更替,医药学与之相对应的发展变化,即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医学,审视医学[2]。开展此门课程,可以令学生清楚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理论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又是怎样建立起它特有的理论体系,它的发展、演化与历史时代有什么样的联系,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医。所谓“知古鉴今”,是通过对医学发展历程的了解,开阔视野,从中吸取和借鉴前人的宝贵经验和失败教训,用以指导未来,发扬中医药事业。不懂医学史,对前人知识积累一无所知的人,是绝对不会在医学领域取得成就的。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在获奖后曾言自己是受到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的启发[3],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醚冷浸法低温提取,最终获得成功。屠呦呦的事例正是对“知古鉴今”说法的完美诠释,也反映出学好中国医学史对于广大中医学子的巨大作用。

因此,医学史的教学目的不能局限于考察历代医家成就及其行医事迹,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而且,要通过回顾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进而对中医药学有整体的深入的认识,揭示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规律,理解中医学特色形成的原因和中医学的本质,明确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医学观。

2 改革思路

传统的医学史教学方式是按照时间维度,从原始社会到近现代,为学生讲述历代医学的主要成就,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以及崇高的医德。针对现如今的教学目的这些已经远远不够。对中医发展历程的学习更应该为了指导当下,展望未来。

古人留给我们的成就是巨大的,惊人的,但我们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从鸦片战争以来关于中西医学的争论一直未有停息,近年来也不乏“中医是伪科学”“中医不科学”等说法[4-5],以及中西医是否能结合,如何结合,中西医结合专业的设定等问题,这些外界的干扰对尚未坚定中医专业方向的低年级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冲击,造成部分学生对中医学前景迷茫。因而,巩固好学生的专业思想,坚定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其热爱中医药事业,则显得尤为重要。

当今社会,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前景光明,但也并非一路坦途,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不仅仅中西医竞争很激烈,中医内部竞争也很激烈,中医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危机。当前,中医的未来和希望寄托在中医人身上,所谓“兴中医,中医人,亡中医,中医人”。中医人才的培育,中医药思想的传承责任重大而艰巨,这正是中医药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3 调研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首先,每1次调研教学法的实施都要在学期初对学生进行调研方向的布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调研方向。

其次,调研方向布置之后,由老师进行分析、讲解调研设计,之后学生可根据不同的方向以及自己喜爱或关注的内容进行设计;再次,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调研活动;最后,由学生对调研材料进行整理、汇总并在全班展示。

4 调研教学法的成果

第一,实施“中医发展现状调查”时,有些小组从中医学在当今社会的地位、中医学的发展空间、中医学的发展趋势、中医在社会当中的普及状况几个方面进行调研,调研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针对的人群包括中医药大学在校生、实习生、硕士、博士以及医生、患者。在总结报告中每一位同学还附上了个人的看法。也有小组从中医科在各大综合性医院的地位、中医院各科室的发展情况、中医药发展现状的认可度几个方面进行调研,通过网上调查问卷和走访,采访各中、西医院医生和患者、普通市民等完成。还有小组是针对某一个专科的发展现状采访医生及患者,有的对一家医院各科室的发展状况比较,也有走访多家医院进行横向比较,还有针对个人诊所、药店等的调研。

第二,开展“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分析与探索”的小组,他们通过对图书馆及网上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搜索、梳理分析,搜集了历年的国家对中医药卫生事业的政策法规,如历年考取医师资格证的法律法规、中医执业的规范,中、西医医院的比例、医生的比例、医护人员的比例、医院的管理,还有北京地区的中西药使用比例情况分析等。并运用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图表制作。

第三,进行“中医教育的发展现状”小组,不仅调研了国内各中医院校不同批次的建校情况,本科、硕士、博士、师带徒等不同教育现状,还列举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地的中医教育情况。也有研究此问题的小组专门针对当前各地中医院校中、西医课程设置比例进行分析的。

总之,学生们的调研结果内容丰富,涉及层次广泛,精彩纷呈,让人惊叹不已。

5 调研教学法的效果

从调研过程及结果的反馈来看,这一活动的开展使每一名学生都切身的感受到中医药的专业优势和重要性,同时“名老中医”对学生的鼓励、病患对中医药的认可,使学生们深感社会的需要,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学生们开始从骨子里认识到自己不单单是一名学生,更是一名医学生。

从长期的效果来看,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加强对自身发展方向的认知,坚定了专业信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对知识的渴望,很多学生不再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的询问一些专业书籍的知识;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一些小组对调研中所见疾病产生了强烈兴趣,并开始对这类疾病进行主动的深入研究;而通过分工协作,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进了学生间的凝聚力。

6 小结

研究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将传统医药发扬光大,在中国医学史课程中加入“社会调研教学法”,深化了学生们对自身专业、发展方向的认知,更使学生端正科学态度,坚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不再只看到过往的成绩而偏安一隅、固步自封,学会从平静中看到危机、从正确中看到错误。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创新意识,勇于怀疑一切,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理论。更多的思考未来、关注中医的发展,把中医的发展作为己任。

[1]付德明.医学史教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9, 11(3): 379-382.

[2]夏媛媛.医学史教育现状与改革初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3): 266-269.

[3]朱建平, 林明欣.屠哟哟获诺奖的启示:中医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J].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6, 38(1): 38-45.

[4]王振瑞, 李经纬, 陈可冀.20世纪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史学考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25(11): 1033-1037.

[5]邓军, 刘炜.中西医医学史比较与中西医结合发展趋势[J].重庆医学 , 2010, 39(9): 1159-1160.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course of Chinese medical history

MA Dan, LI Yanjie, LI Ping*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117, China)

G642.0

A

2095-6258(2017)05-0817-03

2016-03-14)

10.13463/j.cnki.cczyy.2017.05.044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GH150243)。

马 丹(1979 -),女,讲师,主要从事医史研究。

*通信作者:李 萍,女,副教授,电话-13844905257,电子信箱-madan1979@126.com

猜你喜欢
医学史医药学中医学
当代医学史的前沿研究*
——基于期刊的计量分析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医学史研究现状与医学发展方向的思考
30年前我赴英研究医学史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中医药学术语系统研究概述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对西医院校开展医学史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