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矇”“瞽”“”“瞍”“瞎”等疾病词考

2017-03-21 14:35李曌华王育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童蒙音义眸子

李曌华,王育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李曌华,王育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瞽”指有眼皮但是没有眼球,眼皮闭合平平如鼓皮而看不见,得名于“鼓”;“矇”指眼睛没有任何异常,瞳仁为翳膜所覆盖而看不清楚,得名于“冡”所包含的“因有所遮盖而不明”的特征义;“瞍”指没有眼球而看不见,得名于“叟”所包含的“损坏、破坏”的特征义;“盲”指没有黑睛而看不见,得名于“亡”所包含的“没有”的特征义,后又引申泛指眼睛看不见,为眼睛看不见之统称;“”指眼睛凹陷,“瞎”本作“ ”,指黑睛枯陷导致眼睑黏合而看不见,得名于“曷”所包含的“败坏”和“竭尽”的特征义。六者本义有别,但后世渐不加以区分,均用于泛指眼睛失明。

盲;矇;瞽;;瞍;瞎;考释

Abstract: It shows that gu( 瞽 ) has eyelid without eyeball, which eyelid is flat like drum leather, and named after the characteristic of drum.Meng(矇) refers to eyes without abnormalities, but pupil is covered with ocular,and named after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t clear with cover in meng(冡 ).Sou(瞍 ) is without eyeball and named after the characteristic of damage in sou(叟 ).Mang(盲 ) is without cornea and iris, which named after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ne in wang(亡),and its extended meaning refers to blind.Qia() refers to sunken eyes, The original form of xia(瞎) is xia(),it refers to sunken eyes with eyelid bond due to illness, and named after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rrupt and exhaustion in he(曷),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six vocabulary above are different, but them does not distinguish later ages, and both meant in general blind.

Keywords: mang(盲 ); meng(矇 ); gu(瞽 ); qia(); sou(瞍 ); xia(瞎 ); make textual criticisms and explanations

1 瞽

《说文》:“瞽,目但有朕也。”段玉裁“眹”为“朕”之讹字,“眹”指眼珠,而“朕”有缝隙之义。又,《玄应音义》卷1“痴瞽”条:“《三苍》:无目谓之瞽。”[1]7卷3“盲瞽”条:“《周礼》:大师之职瞽矇。郑众曰:无目谓之瞽。”[1]58玄应多次引用郑司农的注文均作“无目谓之瞽”,《慧琳音义》中所引亦同,与玄应所引《三苍》的注文及韦昭注文相同。结合各家注文,“瞽”当指只有眼皮而没有眼球之盲,“无目”为没有眼球(包括黑睛和白睛),“有朕”当指眼睛有缝隙,即有眼皮,但眼皮闭合只见缝隙,也因为“瞽”者没有眼球,故其眼皮闭合时平平如鼓皮。因而《说文》中的“眹”字当如段氏所改,作“朕”,“目但有朕”即指眼睛只剩下眼皮合起的一条缝了,暗示了没有眼球。

2 矇

“矇”者,《说文》:“矇,童矇也。一曰不明也。”段玉裁认为“矇”之不明义得名于“冡”之覆盖义,许慎所释之“矇”是指“有眸子而无见”。又,《释名》:“矇,有眸子而失明,蒙蒙无所别也。”《玄应音义》卷5“矇聩”条:有眸子而无见曰矇。”[1]118《慧琳音义》卷79“矇盲”条:“上音蒙。毛诗传曰:矇者,有眸子无见曰矇也。有如童蒙。从目蒙声也。”[1]1903刘熙、玄应和慧琳的注释皆言“矇”为有眸子者。“眸子”指瞳仁,即眼睛中的黑色部分,又称“黑睛”,则“矇”者有黑睛,眼睛黑白分明。此外,《玄应音义》卷4“盲”条[1]95、《慧琳音义》卷55“”条[1]1470、卷77“”条[1]1873和卷95“瞽”条[1]2122均作“”,其中《慧琳音义》卷95“瞽”条云:“集本作矇,通用久。”[1]2122慧琳指出“矇”与“”同。

又,《慧琳音义》卷21“晓悟群蒙”条:“《说文》曰:蒙谓童蒙也。言凡夫于道未有所识如幼童蒙,菩萨说文令开悟也。”[1]866慧琳所引《说文》释为“童蒙也”的是“蒙”字,沈涛《说文古本考》据此认为《说文》原本训为“童蒙”的应为“冡”字,今本为二徐所改。考《慧琳音义》卷21“从”条[1]866、卷22“群萌”条[1]878、卷22“习童蒙法”条[1]888、卷25“乞洒”条[1]943、卷79“蒙盲”条[1]1903等5处注文中均作“童蒙”,而文献中亦多作“童蒙”,尚未发现作“童矇”的用例。“冡”本义指覆盖,又引申有不明、欺瞒、无知等义,而这些义项后来皆由其通假字“蒙”所接收。而《本草纲目·菟丝子》:“孙炎释《尔雅》云:唐也,蒙也,女萝也,菟丝也,一物四名,而本草唐蒙为一名。”“蒙”的本义指草药女萝,俗称“菟丝子”。女萝托松树而生,其枝叶盖着松树干,可见“蒙”得名于“冡”之覆盖义。故“童蒙”之“蒙”的本字应为“冡”。此外,《慧琳音义》三处引《说文》皆作“不明也”,而无“童矇也”一语。据此,我们认为《说文》原本释为“童蒙也”的应为“冡”字,今本或为传抄错讹,或为后人所改。

“冡”本义指覆盖,故从“冡”者多有因有所遮盖而不明之义,如“曚”指日光不明,“朦”指月不明,则“矇”之不明义亦得名于“冡”,故“矇”古字作“”,而其亦应具有有所遮盖的特征,诚如段玉裁所谓“谓目童子如冡覆也”“《礼记》‘昭然若发矇’谓如发其覆”。考《玄应音义》卷3“蒙昧”条:“字体作曚,同。莫公反。下莫对反。《易》云:蒙者曚也。谓曚覆不明。”[1]57《慧琳音义》卷22“蒙昧”条:“郑玄注《周礼》曰:蒙,冒也。”[1]880卷51“蒙昧”条:“字体作矇,同,莫公反。……《易》云:蒙者,懞也,谓蒙覆不明也。”[1]1402根据以上三条可以看出,当时存在“蒙”“矇”“曚”“懞”四者混用的情况,义皆指蒙覆不明。因此,“矇”应指眼睛瞳仁为翳膜所覆盖而看不清楚。

又,《诗·大雅·灵台》:“矇瞍奏公。”孔颖达云:“有眸子而无见曰矇,即今之青盲者也。”孔颖达指出“矇”与“青盲”同。考《诸病源候论》卷28《目青盲候》:“青盲者,谓眼本无异,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若脏虚有风邪痰饮乘之,有热则赤痛,无热但内生障,是腑脏血气不荣于睛,故外状不异,只不见物而已。是之谓青盲。”则“青盲”为眼睛没有任何异常却看不见东西。余云岫认为眼睛没有任何异常与眼珠有东西遮盖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同时存在,医书中所谓的“青盲”是眼睛没有任何异常却看不见,桂馥所谓的“青盲”则与眼珠被东西遮盖而看不清楚的“矇”相同,而孔颖达虽然认为“矇”即“青盲”,但他所谓的“矇”是指有眼珠而看不见东西,与桂馥所认为的眼珠被东西遮盖而看不清楚的“矇”病证表现不同,以“矇”为形声字而非会意字之由,为孔颖达的注释做辩解[2]97-98。如果按余氏所说,则古人对“矇”的认识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者认为“矇”指眼睛没有任何异常却看不见,与“青盲”同;一者认为“矇”指眼珠被东西遮盖而看不清楚。而他自己又认为“矇”应为形声字而非会意字,其义与“蒙”无关,因此不是指眼前被东西遮盖而看不清楚,而应指眼睛没有任何异常却看不见,与“青盲”同[2]98。但我们认为余氏的理解有误,理由如下:首先,形声字的声符并不妨碍其表义的作用,如从“句”的形声字“痀”“朐”“鉤”“軥”皆有有弯曲之义,从“同”的形声字“洞”“筒”“峒”“硐”“衕”“胴”皆有中空义,因此“矇”得名于“冡”所包含的“因有所遮盖而不明”的特征义是可以成立的。其次,《诸病源候论》中已明确指出“有热则赤痛,无热但内生障”,即“青盲”者有热邪则表现为赤痛,无热则表现为眼睛中生翳障。再者,《诸病源候论》中又有“目青盲有翳候”,云:“白黑二晴无有损伤,瞳子分明,但不见物,名为青盲,更加以风热乘之,气不外泄,蕴积于睛间,而生翳似蝇翅者,覆瞳子上,故谓青盲翳也。”可见眼睛没有任何异常的“青盲”和翳障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很可能这种翳障从外表看并不明显,而更多的是患者自身感觉像有东西遮盖住眼睛,如高度近视或弱视者眼睛黑白分明,没有异常,但却感觉眼前模糊不清,故余氏之说误矣。则“矇”与“青盲”皆指眼睛没有任何异常,眼睛瞳仁为翳膜所覆盖而看不清楚。

3 瞍

有学者认为“叟”声含有空尽义,“瞍”由此得名[3]。但是我们发现,从“叟”得声的字有些含有“损坏、破坏”的特征义,如“餿”指饭菜经久而变质,发出酸臭味;“獀”指打猎;“搜”指扰乱,如唐代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鎪”可指侵削,如唐代胡令能《王昭君》诗:“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而“瞍”为眼球缩坏,亦得名于“叟”所包含的“损坏、破坏”的特征义。

4 盲

《说文》:“盲,目无牟子也。”以上慧琳所引《说文》亦同。余云岫认为“盲”是眼睛看不见东西的统称,不是疾病的专名,许慎对“盲”字的注释有误[2]215。考《慧琳音义》卷4“盲者”条:“《说文》云:目无眸子曰盲。从目亡声也。又释亡字,亾犹逃也。从人从乙,音隐。隐由匿也。人隐曰亾。经作亡,非也。”[1]578暗示了“盲”得名于“亾(亡)”,“亾(亡)”有隐匿、逃匿之义,又有“没有”之义,如《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眸子”指黑睛,则“盲”应是指没有黑睛而看不见,《说文》所释无误。“盲”与“”含义稍有差别,但没有黑睛这一点是相同的,故《慧琳音义》卷31“聋瞽”条:“有眸子而无见谓之矇,有目无眸子谓之瞍,或谓之盲也。”[1]1053其指出没有黑睛者可以称为“”,也可以称为“盲”。此外,我们从《释名》对“盲”和“矇”的注释中则可以看出此两者的区别。《释名》“盲,茫也,茫茫无所见也。”“矇,有眸子而失明,蒙蒙无所别也。”其释“盲”为“无所见”,释“矇”为“无所别”,前者是什么也看不见,后者则是看不清楚因而无法分辨。

又,段玉裁注云:“无牟子者,白黑不分是也,今俗谓青盲。”段氏指出“盲”其时又称“青盲”,盖“盲”指没有黑睛而看不见,后又引申为眼睛看不见之统称,而“青盲”指眼睛没有任何异常而看不见,亦引申泛指眼睛看不见,故至段玉裁所处时代,“盲”与“青盲”义同,均泛指眼睛看不见,此义沿用至今。

又,《慧琳音义》卷6“盲瞎”条:“下呼八反。《字书》云:目不见物也。又云:一眼无睛也。”[1]608卷14“瞎狝猴”条:“呀戛反。《考声》云:目不见物也。”[1]734卷61“盲瞎”条:“下亨戛反。无目睛也,不見也。”[1]1599《希麟音义》卷6“聋瞎”条:“下呼八反。《字书》云:目不见物也。又云:一眼无睛也。”[1]2283根据慧琳、希麟及其引书所释,“瞎”表现为没有黑睛而看不见。有学者指出从“曷”得声的字有些含有与“害”相同的“败坏”的特征义[6]420-422,从“曷”得声的字有些又含有“竭尽”的特征义[6]418-420,而“瞎()”或表现为黑睛枯陷,与“曷”所包含的“败坏”和“竭尽”的特征义皆相关,因而本字作“”。

[1]释玄应,释慧琳,释希麟.《正续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M].徐时仪,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2]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M].张苇航,王育林(点校).北京:学苑出版社, 2012.

[3] 曾昭聪.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述论·序[M].安徽:黄山出版社 , 2002: 1.

[4] 钱坫.说文解字斠诠//续修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535.

[5] 赵振铎.集韵校本[M].影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1441.

[6] 殷寄明.汉字同源字词丛考[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

Make textual criticisms and explanations of mang(盲 ), meng(矇 ),gu(瞽 ), qia(), sou(瞍 ) and xia(瞎 )

LI Zhaohua, WANG Yul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R2-09

A

1003-5699(2017)09-0846-04

2016-09-23)

10.13463/j.cnki.cczyy.2017.05.05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医学名物词研究”(11BYY068)。

李曌华(1987 -),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医学词汇研究。

*通信作者:王育林,男,博士,教授,电话- 13910955001,电子信箱- lionw@vip.sina.com

猜你喜欢
童蒙音义眸子
夜朦胧
浅析朱子“养正于蒙”的教育观
“乡音无改鬓毛衰”之“衰”字音义的词源学解释
童蒙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童蒙书法艺术性教育的建构
目 光
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