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2017-03-21 14:40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研究

张 俊

(晋中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张 俊

(晋中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概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研究等;分析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重视程度不高、教育平台欠缺、专业人才稀少等;探讨了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趋势,包括落实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突出教育手段创新的研究、紧扣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展望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在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则是其履行使命、发挥价值的前提条件。然而,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现状并不容乐观。以心理健康而言,不少大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发展成为了心理疾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状,既和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心理素质比较薄弱、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息息相关,也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不力有着重要关联。目前,关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数不胜数,文章从此出发,就研究现状与展望做了相应的探讨。

1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1.1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什么,或者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什么为内容,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基石,只有在理清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前提下,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当前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的文章非常之多,并且呈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即不同的研究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着很大的差异。莫旭麟(2003)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试探》发表于2003年,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仍然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宣传现代健康概念、讲解实现心理健康之途径和方法以及介绍心理咨询知识。其中健康概念的宣传与讲解是基础,让学生对现代健康的确切内涵及具体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知;讲解实现心理健康之途径和方法是手段,介绍心理咨询知识则是保障,方法、途径则是关键。谢炳炎(2006)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一书中,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均衡性、发展性等多个角度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归纳为情绪调控、意志锻炼等多个层面,对高校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沈文其(2006)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的研究》中首先概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紧接着细致地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将之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目标,即知识性目标、适应性目标、发展性目标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有一定的价值与作用。通常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心理问题的矫正。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就业形势等,大学生群体中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持续增高,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不断纠正、引导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比如婚恋心理问题、就业心理问题等,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第二,心理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决定了高校教育的最终成果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前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就是以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来引导大学生培养起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与生活状态。

1.2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对最终教育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手段或者教育方法,关于此类主题的研究,在目前研究中非常多见。比如,姜晓光(2007)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中就直接将教育途径、方法作为文章研究的焦点,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归纳了几点内容,诸如举办讲座、强化宣传、健康普查、健全网络教育体系、积极倡导自我教育等,这六种方法既有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教育法,也有网络时代的网络教育体系,相当全面。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普及,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微”时代,从“微时代”的内涵、特征出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为完善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要求。李红亚(2015)在《“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中首先指出了微信、微博等软件在大学生交流互动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紧接着从平台搭建、网络咨询、环境建设、制度健全四个角度出发,论述了“微”时代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手段。教育模式是教育流程、教育方法的统称,对最终的教育效果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探索有效教育模式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中的热点。王爽(2012)在《浅谈如何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提出的策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针对性与应用性,是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构建心理咨询网络。就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的整体风貌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第一,环境建设。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资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环境建设也就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环境建设包括硬件环境建设,比如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设施、软件环境建设、文化氛围等。第二,平台建设。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主要包括线上平台与线下平台两种,线下平台为咨询机构,线上平台为网络咨询机构,肩负着不同的教育职能。第三,开展活动。社会实践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学,具有主体性强、参与性高等诸多特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进而调节、完善大学生的社会行为。

1.3 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大学生成长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高校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履行人才培养职责的的客观需要,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国家而言,也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崔宁宁(2011)在《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及其途径》中,紧扣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内涵,认真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国家两个层面的作用。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态的调整以及意志、情感等的协调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应对竞争的有效途径;其次,就社会发展而言,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本来就肩负着社会建设的重任,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使命感的激发、个人工作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陈中永、付海东(2007)在《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与工作机制》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具体的工作机制。意义分析是工作机制构建的前提,而工作机制的构建则是实现意义的必然途径。在陈中永看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主要包括三点,具体而言便是完善高校素质教育、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贾林祥、石春(2007)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意义之间的关联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其在《从生命意义的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中指出,心理健康是生命成长的核心内涵,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充当着极为关键的角色,而生命意义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持与发展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总而言之,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相辅相成,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研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校乃至社会而言,都是如此。首先,就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工作与成长离不开身心共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环节;其次,就学校而言,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最高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必备内容,这是学生成长与学习教育共同决定的;最后,就社会而言,大学生既是社会经济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参与者,其心理素质或者说心理状况直接决定其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作用。

2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高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算高,很多学校在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并未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停留在口号宣传的阶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主要可以归因于以下两点:第一,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认知不深刻。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合型的教育体系,既包括心理问题的纠正与引导,也包括积极心态的鼓舞与树立,不少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将心理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心理问题的疏导,这样会对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产生负面作用,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且,一些高校试图将心理健康教育外包给其他机构,如若操作不当,也会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不深入、不充分。第二,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了解不全面。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既体现在学生成长、发展中,也表现在社会建设中,学校难以充分认知其意义,必然也不会有很高的重视度。

2.2 教育平台欠缺

平台建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关键的内容,教育平台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结果。然而,当前的平台建设并不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多为单一性的课程教育平台,这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需要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大学生群体或多或少地都会有一些心理健康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困扰着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对此,专业的咨询机构有着非常积极的矫正作用。当前高校中缺乏这种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合理疏导的机构,即使有,心理疏导的职能也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各种方式,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当前,已经有不少高校着手建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但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一些学校虽然设立了相应的网络或者说网络咨询室,但缺乏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徒有形式而已。加之部分校领导对此的重视不是很高,都限制了其职能的发挥。

2.3 专业人才稀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主体较为多元,既有学校团委为代表的教育者,也有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等为代表的教育者,不同的教育主体承担着不同的教育职责。教育主体自身的专业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就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现状而言,专业人才的缺乏是比较明显的。以辅导员而言,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的学校管理人员,承担着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但大部分辅导员并不具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与主要技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教育目标模糊、教育形式单一等不足,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结果。不仅如此,当前高校中虽然不少和思政教育相关的专业,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密关联的应用型专业却比较匮乏。凡此种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与稳步推进都带来非常巨大的负面影响。

3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展望

3.1 落实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教育管理作为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的客观需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同样需要。就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而言,尽管在微观层面的方法、策略层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但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尚不多见。因此,管理体制的研究将取代方法、策略的研究成为日后研究的焦点内容。管理体制包括组织框架的建设。完善的组织框架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因此,组织框架的建设自然也就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的重点。

3.2 突出教育手段创新的研究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最为突出的研究热点莫过于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的研究。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方法研究多集中于传统的方法,比如开设课程、举办活动等,这些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丰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这些教育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创新方法是关键,因而,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方法的研究必然也会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的重点与趋势。

3.3 紧扣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中坚力量。人才队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承担着最为艰巨的任务,高校现有的人才体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足以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在日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环节中,人才培养的内容、方法、模式将成为研究中最为主要的对象,其中,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最为突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外乎以下几种。比如,专业教育。高校从自身的定位以及教育资源出发,开设相应的专业,专门用于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人员,提高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规范性,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又如,内部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的一线从业人员为辅导员,辅导员的入职培训、在职培训的重要性极为突出。强化学校辅导员的内部培训工作,也是落实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

4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事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目前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经为数不少,多集中于内容、方法与意义上,此外,还需要从管理体制、创新手段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出发,拓展研究对象,提高教育效能。

[1] 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85-487.

[2] 曹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2):93-93.

[3] 龚勋,杨鑫铨.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现状与展望[J].企业家天地月刊, 2009(9):161.

[4] 钟慧娟.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5):90.

[5] 王小露.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现状与展望[J].课程教育研究, 2015(4):161.

[6] 黄赐英.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6(2):89-90.

[7] 张亚男.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构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344.

[8] 徐露凝.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J].青春岁月, 2015(7):44-46.

[9] 吴应荣.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以皖西学院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实践研究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11,27(5):27-29.

责任编辑:程艳艳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ZHANG Jun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nzhong University, Jinzhong 030619,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cluding the research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ntents, the research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ms and the research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aning, the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urr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such as the low degree of attention, the lack of educational platform and the few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etc.and finally explores the trend of futur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including the research of implementing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esearch of highlighting education means innovation and the research of ways closely related to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research status; propect

2017-06-20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J2015110)

张俊(1967-),女,山西运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R395

A

1009-3907(2017)08-0047-0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