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分析高校体育教与学改革*

2017-03-22 06:59刘从梅陶运三
关键词:教与学互联网+思维

刘从梅, 陶运三

(安徽科技学院 体育部,安徽 凤阳 233100)

“互联网+”视角分析高校体育教与学改革*

刘从梅, 陶运三

(安徽科技学院 体育部,安徽 凤阳 233100)

运用文献资料、教育实践、辩证法、心理学知识等研究方法,研究“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与学产生的影响与改变,为高校体育教育者更好地把握信息时代的教学规律提供参考;指出“互联网+教育”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契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高校体育教与学产生改革的外在动力,师生互联网思维模式是教与学改革的内在动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是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师生关系多元化是教学改革的润滑剂,教学模式创新是保障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教学质量在教学系统多种因素的变与不变中保持动态升迁。

“互联网+”;智慧教育;互联网思维;体育教学;改革创新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及其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人类历史上教育的第四次革命[1]。“互联网+”对高等教育教学的影响相当于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它拓展了教育教学空间概念,搭建了更为广阔的教育空间平台。各国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开放、高效地向教育领域传输、传播,赋予教育更加丰富、更多新的思想和内涵。信息流和知识流的集成交汇,冲击着高校传统的教育资源,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着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等,促使高校内的师生以新的姿态面对席卷全球的教育教学改革浪潮。全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的出现,要求教育者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及国际化视角,再次认识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主流思潮及面临的主要挑战,重新审视互联网思维模式下教育教学的改革举措,积极探索、寻求教育本土化发展的合适模式。

“互联网+教育”在我国才是起步阶段,会发生很多新情况、引起很多新变化,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学同样会发生很多变化,教育者需研究变化的诱因、规律,在实践中多观察、探讨,力争把握规律,改善教学,这也是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1 “互联网+”革新教育技术是高校体育教与学改革的外在动力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由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及其广泛应用正推动各领域的快速发展与融合。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同样发挥着巨大威力,它催生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在线课程的萌芽、发展,使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过程变得便捷、高效。开放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集众多智者的大智慧为一体,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深受欢迎。

“互联网+”作为外推力,推动了高校课程改革的又一轮热潮。如精品课程建设已将在线教育模式纳入课程授课方式之中,成为完善教学方法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高校体育教育方面,“互联网+”推动开放共享理念的普及,推动知识流动的速度和广度,推动教师主动重构知识、提升能力,推动学生汲取知识渠道多元化,推动教与学方式方法多样化。针对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特征,学生群体学习方式、习惯的改变,结合在线课程的讨论、实施与运用,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再次被重新修订,教学环节增加课前“导学”、课中“交流、互动”、课后“反馈、方案提高”部分,教学内容增加“创编、创新应用”部分,希望能凸显信息时代的教育特色,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课程改革经过一年多的贯彻落实,课堂教学中变化明显的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积极性提高、讨论知识面宽度增加、思考问题角度多变、解决问题方式多样等,改变了老师唱“独角戏”、学生是“听众”的局面;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主动性、互助性、技术性、艺术性、技巧性等方面表现出“强与高”特征,老师为他们点“赞”。

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契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出现正是教育改革的显著特征。学校应辩证分析、对待,迎接机遇、付诸行动,教育教学才能与时俱进。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对于教育系统而言,信息技术是引起教育改革的外部因素,“互联网+”正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教与学改革的外部动力。

2 师生互联网思维模式是高校体育教与学改革的内在动力

在教与学中,师生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教不是原来方式的教,学也不是原来方式的学了。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好像都被“+”了点什么,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回到现实中探究,是较高的思维品质——互联网思维,正悄悄改变着这一切。

目前学界尚未对“互联网思维”给予明确定义,仅是从不同角度对互联网思维内涵做出不同分类。在教育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是:互联网思维,是指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零距离和网络化的思维,即以用户为中心的、以人为本、重视知识分享与交流的、非中心化的一种思维方式[2]。从当下传播环境而言,“互联网思维”可以概括为“两个特征、三个趋势和一个精神”。两个特征指“在线”和“数据”;三个趋势是“移动化”、“社交化”和“视频化”;一个精神可以概括为“以用户为核心的开放和分享”[3]。

自从2013年被称为“在线教育元年”之后,“在线课堂”挑战“传统课堂”,师生已视之为常态。“互联网+”时代,教师需要“+”点用户思维: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学生的需求;“+”点数据思维:从数据中认识学生[4]。那么,学生该需要“+”平台意识,“+”点个性化学习方式,“+”点在线获取知识习惯等。教育者还需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发现规律,提高育人水平。

人的思维方式指导着行为方式,互联网思维方式改变了师生的行为方式。在教师“教”的方面,高校体育实践教学中的改变是: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情境化;教学内容传播渠道是网络平台、传统课堂等方式;知识指导方式为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授课主要方式是传统课堂为主、在线课堂为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模式是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指导联动进行;教学评价采用在线答题、技能综合运用等方式;教师教学质量提高方案为学生在线留言、建议,同行评议。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自学能力建设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对于90后“网络一代”来说,他们在长期的网络活动中培养出了一些迥异于既往的学习特征,表现在具有较强的自主知识发现和信息架构能力,对社区性交流平台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围绕探究目标、问题或主题等自主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得出结论,并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2]。学生“学”的具体改变是:混合式学习方式为主;喜欢体验式学习环境;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知识分享、同伴激励;偏爱做中学而非听中学;爱好即时反馈和强化。

“互联网+”已经政策落地,“互联网思维”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主要思维模式之一。将互联网思维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适当转型发展并利用大数据模拟实境,挖掘出学生新需求并落实到具体教学行动中,将是网络环境下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内在动力。

3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是教学改革的催化剂

“硬件决定软件,软件决定内容”,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事实。遵循这一事实,在教育领域,对比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软硬件变化,梳理促使教育教学改变的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就会区别对待、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改革。在高校体育传统教学方面,硬件是:教师、学生、教材、操场、器材;软件是:课堂教学,传播渠道单一;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相对集中在运动场上,面对面、手把手进行运动技术的传授与学习,教学内容、过程、评价由教师主宰,导致学生学习方式也就相对单一、被动。今天,教育面临的硬件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信息技术、无线宽带技术、网络视频技术、新媒体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等;软件是: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教育运用与推广等。这些决定了教育教学已不能固守在传统模式里,唯有改革,才能发展。“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4];再基于互联网本身的特质:在资源上以丰裕替代稀缺,在传播行为上以互动替代单向,在传播渠道上以平台替代管道[5]。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方面,改革措施是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引起教与学方式的深层改革。再结合“数字土著”(学生)获取知识的特征:其途径不再是直线式——老师传授,而是纵横交错的网式——多元化,源头是网络与他人。教学路径、方式就要灵活、多样,既要考虑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实际需求,又要考虑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教学方案设计既要考虑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又要考虑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根据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用,即: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是一种同化模式;或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相应地就得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6]。教案“导学”部分,以在线方式呈现,教师可以通过判断式提问让学生了解学习此内容有何意义[7],做到:主题鲜明、图案鲜活、情境真实。目的是:强化学生第一印象学习效果。其影响因素有学生浏览网络知识的习惯、线上线下交流探讨获取知识的方式、发表观点的乐趣、他人观点的赞同或反驳等。

学生已经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设计的教学系统已经不再适合如今的教育对象[7]。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方式变为“以传统课堂为主、以在线课堂为辅”的双课堂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正是教学改革的催化剂,促使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4 师生关系多元化是教学改革的润滑剂

教育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复杂、多样,在微观层面,教育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体现为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学知识的类型、技术进步与运用程度,决定教与学、师与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主体地位不同,导致师与生关系不同;反之,师生关系也是影响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20世纪80年代高校扩招前的高等教育,教学活动多以传统方式为主。教师遵从大纲规定安排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课堂上,师生关注的共同点是客观存在的知识,以“知识中心”开展的教学,话语权在于教师,形成自上而下单向化、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此种情境下,教学是权威行为,无需改革,师生关系基本不影响教学进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明显,高校的类型因社会所需人才的不同而被重新分类。随着人才培养的重新定位、教学改革文件的颁发,课程改革被国内专家学者高度重视。“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被打破,“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被广为流传。教学状态是:“作为教师,我们有时候走在学生前面,更多的时候是和他们走在一起”[8],教师责任是指导、教育学生探索求知,师生之间建立互动交流的双向化师生关系。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推进教育快速发展,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如火如荼进行,形成在线课堂与传统课堂共存的局面。“翻转课堂”将学生主动探索和教师指导融为一体[9],师生、生生之间共同进行线上线下的探讨、研究、留言、答疑,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友伴”、“引路人”,形成了多元化的师生关系,实现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合作与协调。师生地位之间的变异,实际上背后的决定因素是技术[10]。

知识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之间关系的演绎,是见证教学改革的有力证据;师生关系从单向化的权威型模式转变为双向化的互动模式,再转变为多元化的友伴模式,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润滑剂。

5 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是保障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

教学模式创新的诱导因素很多,如: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科技进步与应用等。研究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在教育领域,重塑教育理念、育人模式。“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在线课堂教育模式的运用,丰富了教育理论且受众非常广泛,其优越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学习者所认可。在线课堂将更多要素更为科学地整合,使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如MOOCs具有开放性、大规模性、互动性和透明性的特点,将课堂教学、学习体验、师生互动等环节完整地在线实现,从而形成一种“在做中学”的模式[11];在线课堂提升传统课堂时空教学的创新价值,使众多分散的师——生、生——生之间实现广泛、实时、频繁的交流互动,学习者趣味性、主动性增强,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种必然,但更要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从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模式构建来看,体育教育是以身体活动为载体的特殊校园文化,是一种寓“教”于“行”的教学活动,强调实践性,在实践中体验运动愉悦感,在协作与创新中提升人格魅力、审美情趣、道德情操等,并不是单纯信息的获取能完成的;再者,技术的发展只能推动课程的创新,并不能取代传统课堂,而是改善传统课堂,形成新的教学局面。基于以上两方面因素,体育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善于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又要强调实践锻炼、综合运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课内与课外一体、自学与教学互补、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联动,最终实现课程目标的相对灵活与开放的高等体育课教学目标。所以辩证分析教学中变与不变的因素,把握规律,是保障教学质量在动态中提升的主要因素。

6 结 语

信息技术发展带给教学的不仅仅是激动、激情,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面对和启迪,理性接受机遇、理性审视机遇。“互联网+教育”提供了教育发展契机,弱化了资源获取的现实不公平,拓展了学生扩展自我的渠道,开通了学生选择与甄别的通道;互联网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精英品格,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平等权利。高校体育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正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赋予课程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但体育教育“躬行”的特性、实践的无可替代性,决定体育教学方式依然以传统实践课堂为主、在线课堂为辅的双课堂共存模式。

[1] 钟晓流,宋述强,胡敏,等.第四次教育革命视域中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15(4):34-40

ZHONG X L,SONG S Q,HU M,et al.Wisdom Educational Ecology in Fourth Education Revolution Horizon Construction[J].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15(4):34-40

[2] 刘禄,袁曦临,刘利.互联网思维下的在线课堂设计要素分析——以“数据分析”课程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9):55-61

LIU L,YUAN X L,LIU L.Online Classroom Design Elements of Internet Thinking-taking “Data Analysis” for Example[J].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2015,59(9):55-61

[3] 胡正荣,姬德强.媒体融合时代传媒类高校智库的角色转型[J].中国高等教育,2015,(7):14-16

HU Z R,JI D Q.The Role of Media Convergence Era Media in College Transformation Think Tank[J].Chinese Education,2015,(7):14-16

[4] 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30(2):85-88

XIE J L.“Internet +” to Lead the New Trend of Education Reform[J].Journal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2015,30(2):85-88

[5] 黄升民,刘珊.“互联网思维”之思维[J].传媒观察,2015(2):1-6

HUANG S M,LIU S. “Internet Thinking” of Thinking[J].Media Observation,2015,30(2):85-88

[6] 程秋平.心理学的陷阱[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CHEN Q P.Psychology Trap[M].Beijing:Electronic Industry Press,2005

[7] 唐星星.体育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2):104-108

TANG X X.Research on the Questions Raised b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lassrooms and Its Strategy[J].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5,32(2):104-108

[8] 刘铁芳.公民教育的学与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5):封二

LIU T F.Learning and Thinking of Civic Education[J].Hunan Normal Science Education,2013(5):Inside Front Cover

[9] 路丽娜.“翻转课堂”:传统课堂面临的挑战及变革路径[J].大学教育探索,2014(6):66-70

LU L N.“Flipped Classroom”:Challenges Faced by Traditional Classroom and Reform Path[J].University Education Exploration,2014(6):66-70

[10] 王洪才.学生中心主义与大学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探索,2014(6):62-66

WANG H C.Student-centered and Teaching Reform[J].University Education Exploration,2014(6):66-70

[11] 魏莹.MOOCs时代传统高等教育应对措施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7):35-37

WEI Y.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of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MOOCs Times[J].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2014(7):35-37

责任编辑:田 静

Analysi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LIU Cong-mei, TAO Yun-s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nhui Fengyang 233100, China)

By using literature and materials, education practice, dialectics,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and so on, the change and influence of internet+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es are studied, which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ors to better master the teaching law at information era. Internet+education present the opportunity fo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external power for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nternet thinking mode of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is the intrinsic power for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change of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learning method is the catalyst for teaching reform,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is the lubricant for teaching reform, and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is the main factor for guaranteeing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The teaching quality dynamically keeps the promotion in the changed and unchanged many factors in teaching system.

internet+; wisdom education; internet think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10.16055/j.issn.1672-058X.2017.0000.022

2016-06-06;

2016-07-11.

安徽省教育厅一般项目(2015JYXM256);安徽科技学院校级重大教研项目(114JFK14).

刘从梅(1972-),女,安徽肥东人,副教授,硕士,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G521

A

1672-058X(2017)01-0116-05

猜你喜欢
教与学互联网+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楷书的教与学
思维跳跳糖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