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L-NL1公式选配增益和实际增益的差异性研究

2017-03-23 22:20韩一鸣王永华顾志文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声助听器增益

韩一鸣 王永华 顾志文

听力学家一直致力于在听力损失和助听器的放大特性之间找到一种规律性的参数,使助听器的输出能达到患者的最佳听力补偿,产生最好的交流效果,这些参数组成了选配公式[1]。对听障患者进行听力补偿看起来很容易,甚至部分听力损失患者本身也认为助听器仅仅起到对声音收集放大的作用,但听力学领域内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在听力损失与助听器增益之间寻找一种简单易行的规律并不容易,相同的助听增益补偿并不能满足于相同程度听力损失的所有患者。究其原因可能是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患者的最佳补偿效果与其听力损失情况、听力损失持续时间、生活聆听环境、交流方式有关,还与患者对声音的主观响度感受、分辨率等众多方面有密切关系。

目前助听器厂家在对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成人进行助听器选配时,多用澳大利亚国家声学实验室[1]提出的NAL-NL1公式进行验配,但由于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耳道大小等方面存在差异[2],就我国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而言,该公式默认的最佳选配增益是否同样适用,在临床上运用的满意率如何仍值得思考与探究。

本研究初步验证NAL-NL1选配公式是否适用于国内听障患者,同时也可得出该选配公式的修正规律或是修正值,为临床听力师给感音神经性中老年听障患者验配助听器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提高听障患者对助听器的满意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选取中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25例(25耳),其听力损失程度分级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分级标准,男女不限,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者具体标准:①气导听阈测试频率从0.25~8 kHz,骨导测试频率从0.25~4 kHz;②0.25~4 kHz所有频率气骨导差阈值≤10 dB HL;③询问病史,排除伴有精神、智力、中枢性等病变的患者;④电耳镜确认其有完整鼓膜并无外耳道疾病;⑤所有受试者行声导抗,耳声发射检查,以排除中耳功能异常者以及蜗后病变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25例(25耳),年龄43~64岁,听力损失46~80 dB HL,平均听力损失(取0.5、1、2和4 kHz阈值平均值计算)60.57±14.36 dB HL,听力损失时间均大于1年。

1.2 主要设备

Interacoustics AC40听力计、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OtoRead耳声发射分析测试仪、奥迪康Safari 600 BTE、HI-PRO、电脑、Audio scan RM300真耳分析仪。所有仪器在测试前均经过校准。

1.3 实验步骤

①选取配戴同品牌和型号的助听器1年以上的中老年听损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及性质均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排除其他耳科疾病及认知障碍。

②对患者进行纯音听力测试,得出听阈。将奥迪康Safari 600耳背式助听器与调试软件相连,选择NAL-NL1公式下默认的公式最佳选配。

③对真耳分析进行校准,将完成公式选配的助听器放入真耳分析仪2 cc耦合腔中对助听器调试参数进行测试,记录在2 cc耦合腔内测得的各频率大、小声增益数据,记为公式选配增益。

④将公式选配下的助听器给患者试听,根据患者的主诉将助听器各频段响度调到患者最舒适的状态。

⑤使用一周后,根据患者的使用情况和主诉,再次对助听器进行各频段增益的调试,直到患者觉得响度达到最舒适状态。

⑥将调节至患者觉得最舒适响度下的助听器放入真耳分析仪2 cc耦合腔内,再次对助听器调试参数进行测试,记录下此时各频率的大、小增益,记为实际增益。

⑦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s),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公式选配增益与实际增益下真耳分析仪2 cc耦合腔中不同频率的大声增益值比较

通过配对t检验可得,真耳分析仪2 cc耦合腔中测出的公式选配增益与实际增益下的大声增益在0.5 kHz、1 kHz、1.5 kHz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 kHz、3 kHz、4 kHz和6 kHz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公式选配增益与实际增益下2 cc耦合腔中不同频率的小声增益值比较

通过配对t检验可得,2 cc耦合腔中测出的公式选配增益与实际增益的小声增益在0.5 kHz、1 kHz、1.5 kHz、2 kHz、3 kHz、4 kHz和6 kHz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 cc耦合腔中公式大声增益与实际大声增益不同频率数值比较(±s,dB)

表1 2 cc耦合腔中公式大声增益与实际大声增益不同频率数值比较(±s,dB)

注:*表示该频率公式大声增益和实际大声增益有统计学差异,*P<0.05

500 Hz 1 kHz 1.5 kHz 2 kHz 3 kHz 4 kHz 6 kHz公式大声增益 14.43±4.26 17.00±4.13 20.00±4.11 26.44±4.51 26.17±4.55 31.33±4.56 5.03±4.52实际大声增益 12.49±5.17* 14.57±3.31* 17.69±3.75* 24.36±2.49 24.51±5.36 30.31±4.61 5.15±3.71 P 0.026 0.010 0.019 0.280 0.101 0.394 0.593

3 讨论

3.1 NAL-NL1公式的特点

NAL-NL1助听选配公式的原则是对语言的所有频率带整体进行响度均衡化[3],并且最大化语言的清晰度[1]。所以本次实验根据NAL-NL1公式的特点在响度的层面上进行讨论分析。国内曾有学者对选配公式进行研究得出,NAL-NL1在进行增益时,对低频(1 kHz以下)的大、小声增益描述上没有太大差异,在低频没有采用过多的压缩,而是类似线性放大。相比较低频段,高频的大、小声增益相差较大,高频段小声的放大要远大于大声的放大,且高频段的放大为压缩放大[4,5]。所以目前在对国内听力损失患者进行助听器初次选配时,助听器的增益上普遍都会进行较多的修正。

3.2 公式选配增益和实际增益的差异性分析

3.2.1 低频段的大、小声增益 从本实验结果来看,无论是大声增益还是小声增益,公式选配在低频段的增益都高于实际增益。这表明NAL-NL1选配公式在低频段的放大方式并不完全适合国内的中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不管是在安静还是嘈杂环境下,受试者都认为助听器中NAL-NL1选配公式给出的增益太大,甚至有患者难以忍受。在增益过大的问题上,一部分原因可能与患者初次使用此助听器有关。但Convery[6]等人认为有无助听器使用史对首次验配无影响,Smeds[7]也支持此观点。同时,本次实验的测试者都是助听器配戴1年以上的听障患者,初次验配的影响因素不大。Evelyn D等人[8]研究得出受试者在噪音存在的频段喜好更少的增益,更少的增益是为了优化聆听舒适度而不是为了提高语言理解力。所以通过此次实验可以发现在低频的大小声增益问题上,对于国内中老年听障患者而言,助听器中NAL-NL1选配公式给予了过多的增益。

表2 2 cc耦合腔中公式小声增益与实际小声增益不同频率数值比较(±s,dB)

表2 2 cc耦合腔中公式小声增益与实际小声增益不同频率数值比较(±s,dB)

注:*表示该频率公式小声增益和实际小声增益有显著差异性,*P<0.05

500 Hz 1 kHz 1.5 kHz 2 kHz 3 kHz 4 kHz 6 kHz公式小声增益 24.26±5.37 31.35±3.55 32.53±3.51 41.62±3.98 36.39±3.55 38.54±3.42 10.27±4.05实际小声增益 22.69±6.58* 29.66±5.17* 30.78±5.13* 40.27±5.33* 34.30±5.12* 36.39±4.94* 6.93±4.49*P 0.021 0.026 0.015 0.037 0.004 0.000 0.000

3.2.2 高频段的小声增益 从实验结果来看,高频段的实际小声增益在数值上降低得更多,与默认的最佳选配增益数值有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可能与国内外患者外耳道容积不同有一定关系。研究报道中国学龄前儿童的共振峰频率显著低于欧美同龄儿童[9],所以耳道声学参数的差异,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标准、选配公式的应用效果产生影响。同理而言,国内成年人与国外成年人的耳道也存在差异,中国等亚洲族裔的外耳道容积明显小于欧美。章句才[2]对26个名族的318名受试者进行了外耳道的测量统计,平均外耳道长度男性25.6 mm,女性24.1 mm。与欧美国家平均外耳道长度男性31 mm,女性28 mm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将会导致声学特性的差别。外耳道的共振频率主要取决于外耳道的长度,根据文献可知,儿童与成人之间共振峰频率有明显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接近成人[10]。欧美国家的报告显示,5岁以上儿童的耳道声学共振特性已接近成人[11],而国内文献报道7岁中国儿童的共振特性仍明显不同于成人。若直接将基于成人耳道声学特性而开发的各类助听器处方选配公式和方法,适用于儿童显然不合适[12]。作者提出为儿童选配助听器时尽可能选择共振峰位于4~5.5 kHz处的助听器,随着年龄的增大助听器频响曲线的共振峰逐渐下移到适合成人的2.5~3.0 kHz[9]。同理可得,国内听障者的共振峰一般比国外听障者的共振峰更偏向于中高频的区域。所以从理论上分析NAL-NL1公式对于国内听障患者而言在中高频会有更大的增益,从而导致国内听障患者会觉得中高频响度偏大。这与本次实验的结果比较吻合。

3.2.3 高频段的大声增益 从结果来看,NALNL1选配公式在最佳选配和最适响度两种模式下所得到的高频段的大声增益值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与高频段小声增益的结果不同。笔者分析产生这种结果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由于多数言语信息集中在中高频,为了保证该公式能够提供足够清晰度的语音,所以在选配界面进行调节时减少了对高频实际大声增益的输出。第二,由于实验样本容量较少,可能存在数据上的误差,有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4 结语

从本次实验可得,助听器中NAL-NL1公式默认的最佳选配对国内中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中老年患者并不完全适合。本次实验在低、中、高频的大、小声增益上对比了公式选配增益和实际增益的区别,可以为听力师在临床上运用该公式调试助听器起到参考作用,从而使患者配戴助听器时得到较高的满意率和较好的康复效果。

[1]胡旭君.助听器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03-106.

[2]章句才.外耳频响及仿真耳模型[J].科学通报,1979,24(3):1075-1079.

[3]王永华.实用助听器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6-70.

[4]薛明福,胡爱群.非线性助听器选配算法声学特性研究与仿真[J].声学技术杂志,2011,6(30):3.

[5]徐仁宗,吴王利 雯.NAL公式法选配助听器的效果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5,3(3):141.

[6]Convery E,Keidser G,Dillon H.A review and analysis:Does amplification experience have an effect on preferred gain over time[J]?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Audiology,2005,27(1):18-32.

[7]Smeds K,Keidser G,Zakis J,et al.Preferred overall loudness.II:Listening through hearing aids in field and laboratory tes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2006,45(1):12-25.

[8]Evelyn D,Pamela S,David F.Speech and music quality ratings for linear and nonlinear hearing aid circuitr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2007,18(8):688-700.

[9]郗昕,张微,邹玲,等.中国幼儿外耳道声学共振特性的真耳测量[J].声学学报,2003,28(5):453-456.

[10]Dempster JH,Mackenzie K.The resonance frequency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in children[J].Ear and Hearing,1990,11(4):296-298.

[11]Seewald RC,Ramji KV,Sinclair ST,et al.A Computer assist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sired sensation level method for electroacoustic selection and fitting in children[J].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1993,103:578-585.

[12]Bess FH,Chase PA,Gravel JS,et al.Amplification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with hearing loss[J].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1996.5(1):53-68.

猜你喜欢
小声助听器增益
220年前的助听器:科技的力量、社会的进步
关于助听器您需要了解的知识
基于增益调度与光滑切换的倾转旋翼机最优控制
基于单片机的程控增益放大器设计
“小老师”
基于Multisim10和AD603的程控增益放大器仿真研究
《梁东兄置助听器得佳句,余和之》
程控增益射频宽带放大器
被摔碎的怀表
眼镜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