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信的独特价值

2017-03-23 02:07金正连
关键词:中华文化道路民族

金正连

(常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论文化自信的独特价值

金正连

(常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久而恒定的支撑力量和前进动力的必然结果;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深层基因的精准剖解,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脚踩大地、落地生根;文化自信体现出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传世价值的珍爱与继承,对中华文化神奇创造力的笃信;文化自信提示我们要有效消解西方的文化霸权,警惕西方价值观的侵蚀,拨正当下一些人的文化无知行为,通过文化创新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

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文化创新

2016年7月,习近平在建党九十五周年大会上首次把“四个自信”并列提出,突出中华文化的精神力量。“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1](P12)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为什么要加上“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支撑力量和前进动力的必然结果

2012年,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说:“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3]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多年的风雨征程,虽然历经磨难,但是始终走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华传统文化在其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凝聚作用。中华文化把全体中国人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变成一往无前的精神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始终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奔腾在我们的头脑里,主宰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成为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4]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都已经探索到和确立了,但用什么力量来支撑它们、推动它们前进,保证它们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不至于中途夭折?这就需要找到一种永恒的、绵延不断的力量源泉。这就是中华文化。任何东西都没有文化能够提供更为持久、恒常的、源源不断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习近平认为,这一文化包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P13)

众所周知,世界上遭受迫害最深重、持续时间最长的民族是犹太民族,犹太民族被不同国家迫害长达二千多年,被迫流散到世界各地的时间长达一千八百多年[5](P30,303)。尽管如此,这个民族从来没有被打垮,从来没有被消灭,反而以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活到21世纪的今天。“对于这样一个‘弱小’的民族,若不是因为其凭借着对民族理想的执着、对信仰的固守、对自身文化的不断营造,若不是因为其坚信言辞的力量远胜于刀剑的力量,以其文化和思想上的建树在世界文明领域发出其巨大且影响深远的声音,让世人深切感受到它的存在,成为中东地区唯一在上古时期就创造出光辉灿烂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进程,特别是西方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影响,并且以‘一以贯之’之势一直延续到今天,那么,人们在论及世界文明时或许根本就不会提及这一民族,最多也只能是一笔带过。”[5](前言P1)由此可见,文化的力量才是最为持久、恒定的,它是融入人的血液中变成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的向上的力量,可以变成人们信仰的力量、意志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任何刀剑都消灭不了的。

中华文明也曾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有些人也想消灭中华文化,但是中华文化就如同犹太文化一样,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以文化的无形气息吹散列强的有形炮舰。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的一大批革命者用中国文化把它改造为中国化的理论,并用这一中国化的理论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赶走了外国侵略势力,建立了人民共和国。邓小平同样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现在和今后,中国仍然需要用不断创新的中华文化为自己、为整个世界开创崭新的未来。

二、文化自信的独特价值

第一,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深层基因的精准剖解,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脚踩大地、落地生根。无论是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都是文化在起着深层次的、根本性作用。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作为支撑,不管是什么样的道路、理论、制度,都不可能走得远。“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P13)这种文化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中,变成人们自然而然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一旦破解了文化密码,实际上就触及了中国人的灵魂,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获得了深厚文化力量的强大支撑。

文化对于维持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维系民族的发展,凝聚民族的力量具有重要作用,是传承本民族文化、开创本民族未来的重要载体。近代以来,一大批爱国者苦苦探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道路。他们向洋人学习、请洋人做老师,搞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搞资产阶级革命,希望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他们也搞过农民起义,试图建立人人平等的“太平天国”。强行把外国的东西移植到中国人的体内,是会产生排斥反应的。蒋百里曾经一针见血地道出其中原委:“中国数十年来创造新式军队,事事只知道请教外人,结果只学得外人的皮毛(因为外人有外人的传统精神不是中国人所能学的),不能深入国民的心性,适应民族的传统,以致节节失败,原因有一部分就在于历史没有研究好。”[6]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懂得尊重本民族的文化,把一切外来文化通过中华文化这一大容器的整合,不断用本民族的文化改造外来文化,变成中国化的文化,再把中国化了的文化运用于中国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探索下,中国共产党终于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如果不解决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深层支撑力量和前进动力问题,那么即使道路、理论、制度再好,也不会长久。习近平同志破解了这一难题,成功地揭示出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深层基因和最持久的支撑力量是中华文化,这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找到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为保证这一事业长盛不衰找到了根本的保障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脚踩中华大地,从中华文化中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就一定能够长盛不衰。

第二,文化自信体现出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传世价值的珍爱与继承,对中华文化神奇创造力的笃信。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创造过令世界为之倾倒的灿烂文明。人们把它的传世价值清楚、细致地载入史册。中国人民对于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当然是历历在目、如数家珍。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享誉全世界并造福于全人类,中国的茶、瓷器、丝绸,中医疗法、中草药,中国书法、诗歌、戏曲、武术、象棋,中国的万里长城、兵马俑、大运河、故宫,中国的算盘、《九章算术》、圆周率、浑天仪,中国的甲骨文、交子、风筝、《孙子兵法》等等,无数的中国瑰宝闪耀在世界文明的星河之中。

在思想文化方面,我们的先人留下了闪耀着崇高和智慧的伟大思想: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礼记》中有“天下为公”,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柏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读书志在圣贤,非独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等。这些思想充分展示出古代先哲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理想追求,对后人具有长久的激励作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无数的优秀分子和优秀团体为国家、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一切,他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为后人开辟前进的道路,用超强的意志力,用精神力量战胜饥饿、疾病、痛苦、绝望以及自然界施加给他们的极限挑战如炎热、寒冷、缺氧等。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革命先烈用他们不屈的身躯和钢铁般的意志锻造出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艰苦奋斗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数中华好儿女决心在新长征的道路上争立新功,他们排除万难,不怕牺牲,以一腔爱国心谱写出当代的民族精神,以一往无前的改革创新的进取心描绘出新世纪的时代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还有无数的道德模范、感动中国的人等等。习近平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7](P202)历史就是一代接一代的延续,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把前人留给我们的遗产继承好,并且要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古老而神奇的中华文化能否在21世纪再创辉煌,全世界都在翘首以盼。

第三,文化自信提示我们要有效消解西方的文化霸权,警惕西方价值观的侵蚀,拨正当下一些人的文化无知行为,通过文化创新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从全球来看,西方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并迫使世界各国按照西方的模式实现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西方一直牢牢把持着世界文化霸权。西方文化霸权的实质是通过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协助资本统治全世界。在西方人眼里,西方的价值观是世界上最好的价值观,西方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世界上的其它文化都必须以西方为标杆,用西方的标准来裁剪世界上的一切文化。我们有些人受到西方的蛊惑,在不知不觉中就拿着西方的尺子来衡量中国。“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8](P59)习近平同志的总结极为准确,有些人就是习惯性地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比中国好,中国的一切都比西方的差。

在西方的价值观中叫得最响亮的就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权。一些人常常被西方价值观的表面光亮所迷惑,以为西方的自由多好呀!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戳穿了隐藏在资本主义漂亮嘴脸背后的阴谋:“先生们,不要一听到自由这个抽象字眼就深受感动!这是谁的自由呢?这不是一个人在另一个人面前享有的自由,这是资本所享有的压榨工人的自由。”“把世界范围的剥削美其名曰普遍的友爱,这种观念只有资产阶级才想得出来。自由竞争在一个国家内部所引起的一切破坏现象,都会在世界市场上以更大的规模再现出来。”[10]资本自诞生之日起就按耐不住向世界扩张的冲动,但是它从来不说自己是在扩张、占领和掠夺别国,而是美其名曰:友爱、自由贸易。近代的鸦片战争,英国人说他们是为了自由贸易;日本侵华时声称是为了大东亚共荣;美国干涉中国的南海事务时大言不馋地宣布:为了自由通航。资本主义的嘴脸从来都是如此阴险、自私。

随着全球化浪潮冲向世界每一个角落,西方的价值观也在为之摇旗呐喊。而西方的价值观在当代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当今人类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棘手的世界性难题,如恐怖袭击、资源环境问题、信仰危机问题、难民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贸易保护问题、发展瓶颈问题、网络安全等。对于这些问题,西方文化已经束手无策,只是一味地搞贸易保护主义、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中华文化显现出其惊人的朝气与活力。

对于这些世界性的难题,当代中国人民已经从本民族的文化中挖掘出有益的养料,通过文化创新为之奉献出精彩的中国方案。“大凡文化有活力的地方,其创新能力也是非常旺盛的。”[11]中国的文化创新能力正受到世界的聚焦。比如,“一国两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可持续发展、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等等。这些思想与西方的冷战思维、遏制战略、争夺世界霸权、干涉别国内政、觉得某些国家的领导人不顺眼就采取各种手段逼其下台等思想和做法比较起来,到底哪一类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很多人的口袋鼓起来了,而他们的脑袋并没有相应地“鼓”起来,于是便出现了一些丑陋的文化无知行为:飞机上打架、骂人;火车上随意吃气味很浓的食品;地铁上让孩子随处撒尿;到旅游地乱刻乱画、大声喧哗、不顾规定地乱拍照;遇到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走到哪里都喜欢炫富,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钱;瞧不起劳动者,对干脏活、累活、苦活的人不能平等相待;盲目崇洋媚外,以为国外的一切都比中国的好;还有的人鼓吹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多党制,搞自由市场经济,还有的人无止境地追求物质享受、金钱至上、挖空心思追求名利、追求一夜成名、一天暴富,却不屑于读书,不屑于追求精神财富等等。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骨气!中国有五千年灿烂文化,创造出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中国人为什么瞧不起自己,为什么要崇洋媚外?文化无知行为实际上就是自甘堕落、自我消沉,其结果必然被西方文化所俘虏。我们明知西方文化有那么多的缺陷,还要去追捧西方文化吗?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的风雨而不衰,改革开放重新使它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中国三十多年来的伟大成就,没有中华文化的深层次参与是不可能取得的。“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8](P121)民族的兴旺不可能只有物质没有精神,而必然是物质和精神的紧密结合才促成民族的强盛。

对照我们民族复兴的崇高事业,国人的一些文化无知行为令人心痛。“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12]中国人民一定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相信自己的文化是世界上优秀的文化,并结合时代不断创新,为世界奉献出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文化审美风范,从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底色和底气。”[7](P209-210)这一底色就是中华文化,这一底气就是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伟大成就。每个中国人都要有这样的文化自信。

三、文化自信充分展示了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尊重历史、传承接力、开辟未来的巨大勇气和坚定决心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先辈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建国以后,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继续带领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成功地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理论和制度;党的十八大把前人探索的成果总结为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全体中国人民一定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加入文化自信,把三个自信扩展为四个自信。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有了更为完整的概括。

第一,文化自信体现了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所彰显的中国特色、以我为主、按中国规律办事的鲜明的民族个性。这正是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所坚持的好传统。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都带有显著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是在中国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不管别人觉得它多么的“土”,却与中国的国情相契合,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国的问题。“洋娃娃”再漂亮,也不适合在中国的“土”环境中生长。中国的事情就只能按照中国的规律来办。

第二,文化自信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3],遵循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规律,为世界文化百花园增添中国色彩、中国韵味。这是毛泽东等领导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理应使之发扬光大。当今世界各个地区,生物是多样的,地理环境是多样的,社会制度是多样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多样的,世界各地的文化当然也必然是多样的。难道有人能够用一种思想、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一种方式来统治整个世界吗?谁如果这样想,那么他不是疯子就是一个妄想狂;谁要是这么做,他就必然要遭到惨败。“普世价值”“华盛顿共识”就是如此。

第三,文化自信充分表现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尊重历史的延续,尊重前人的探索,并接过前人传递给我们的接力棒,奋勇向前,开创美好未来的巨大勇气和坚定决心。割断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定前人就相当于否定自己,这是历史的辩证法。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前人们做出探索历史的各种活动,总有他们特殊的历史原因。后人对于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要充分肯定,对于他们的失误或者缺陷要宽容、理解,不能求全责备。不能因为前人的一些过失而否定其伟大的功绩,也不能因为前人的功绩而掩盖其过失。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接过前人传递给我们的接力棒,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8](P136)习近平的这一论断为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创新指明了方向。中华文化能够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创造出新成果,相信它也一定能够在当代创造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新的辉煌。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80.

[5]徐新.犹太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蒋百里.国防论[M].长沙:岳麓书社,2010:2.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9]余逊达.论美国公民投票率的下跌[J].世界历史,1991(4):12.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57.

[11]李侠,田峰.科学文化能否支撑起创新的思想屋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6(1):9.

[1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_1112612018_2.htm。

[13]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54.

The Unique Valu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JINZheng-lian

(SchoolofMarxism,ChangzhouUniversity,Changzhou,Jiangsu213164,China)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for our party to seek for enduring and constant supportive power and progressive motivation fo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Xi Jin-ping's accurate analysis of the deep genes on China's roads, Chinese theory, and Chinese system, making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anded and roote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reflects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treasure and carry on Chinese culture which contains values handed down; we believe in the mysterious creativity of our cultur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prompted us to effectively digest the western cultural hegemony, to fight against the erosion from western values, as well as correct some people's cultural ignorant behavior. So that Chinese splendid culture can be recreated through cultural innovatio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Chinese culture;cultural innovation

2017-03-30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MLB007)

金正连(1968-),男,江苏响水人,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学研究。

D64

A

1672-934X(2017)03-0052-06

10.16573/j.cnki.1672-934x.2017.03.009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道路民族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我们的民族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