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花儿就开了
——对话许昌良

2017-03-23 22:00
江苏教育 2017年70期
关键词:平民校长学校

·人物访谈·

走着,走着,花儿就开了
——对话许昌良

本刊编辑部:许校长您好!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先生认为,教师必须是具备“熟练的技能”“经验”“直觉或者秘诀”的“工匠性”与具备“科学的专业知识”“反思与创造性探究”的“专业性”的。您从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一路走来,觉得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许昌良:大体上,教师专业成长会经历新手阶段、成长阶段、称职阶段、成熟阶段等。但是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非匀速性、阶段性与非自然成熟性等特点。我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流程,而是由教师个体、学校领导力、环境等诸多因素作用下的复杂过程,但是教师本人一定是核心因素与主导力量。从我个人成长的经验看,我以为三个方面是重要的。一是明确个人发展愿景。即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教师。这样的想法就是方向和动力。每一个教师都会走过成熟的阶段,到这个地方是安于现状还是继续前行,就是教书匠与专家的分水岭。正如佐藤学先生所言,成熟型教师的“花”,不是年轻之“花”,而是建立在修养与钻研基础上的“妙花”,是教师工作的核心之 “花”。就像我20世纪90年代就有了做“特级教师”的想法,便念兹在兹地多年追求,必然会在付出之后获得回报。二是持续学习与反思。教学的本质是“教别人热爱学习”,人认知与情感的复杂性、流变性与生成性,决定了教学必然是一种创造,因此,教师的人生一定是一个需要持续学习的人生。需要向儿童、向教材、向同事、向自身经验学习,尤其是从课堂事件中学习。越是成熟型的教师越容易固执己见,而突破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学习,超越自己。三是形成自我实践性知识系统。就是能敏锐地从问题、困惑出发,在和同伴们不断地学习与研讨中,逐步对大家的“缄默知识”进行总结与提升,形成教学思想。我的“沉静语文”思想的形成、作文教学课型研究都是在领衔工作室过程中和同伴一起探索形成的,我的体会是,教师的成长就是获得了一些智慧,而真正的教育智慧,就是通过经验进行反思而获得的知识。

本刊编辑部:许多校长都希望执掌一所优质学校,做“锦上添花”的校长,这样治校办学的成效会更加明显。而您在一所生源、师资非常普通的学校一做就是近10年,提出了“新平民教育”的办学思想,并建构出了自己的办学系统。您能谈谈自己的办学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吗?

许昌良: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城市义务教育学校,非但不能挑选生源,还面临学区大量的优质生源被民办和公办名校“掐尖”。我们面对的家长皆为社会普通大众,他们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大多数家长并不重视、甚至也不配合子女教育,有的家长甚至自己都品行不端。我们一直“孤军奋战”。在学校的呵护下,千百个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这是凤翔实验学校的教育常态,也是基础教育的基本品相。这不仅仅是我们一所学校面临的特殊使命,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校都具有的相同的教育使命——培养现代合格公民,让每一个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接受大体相当的国民义务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公平地得到优质的教育,面广量大的普通学校尤其是新市民占比较大的学校就面临着教育的伦理拷问:面对激烈竞争的应试选拔,基础教育究竟是精英教育还是平民教育?是为了少数人的升学还是面向多数人的素质提升?为此,我响亮地提出“为了每一个生命的精彩,培养平朴而有尊严的自立者”的主张。我认为,教育不能等待,等待就是浪费千百个孩子的美好青春;教育不能放弃,放弃就是破坏千百个家庭的未来幸福;学校不能平庸,平庸就是校长缺失了教育的基本良心。于是,我们把教育的理性思考转化为新平民教育课程体系、本色课堂实践、良师队伍建设、教育社区建设等,整体构建“新平民教育”实践体系,新平民教育的画卷就此徐徐展开。

本刊编辑部:在教育生态并不健康的今天,追寻平民教育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与坚韧,您所倡导的新平民教育有怎样的实践形态以及带给学校哪些变化?对基础教育又有怎样的启示呢?

许昌良:教育的全部目的是帮助人“生长”,是把人引向高贵。我所主张的“新平民教育”是以培养平朴而有尊严的公民为己任,以培养和发展普通劳动者的基本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努力摒弃传统教育“精英化”路径,打破城市内部针对农民随迁子女的教育制度歧视,赋予基础教育“平民性”,即教育的“平民”本质。在实践上,“新平民教育”主张学校永远充盈着理想。做充满道德与正义的教育,勇敢担当起“托住教育底线,彰显底层光辉”的重任。“新平民教育”,主张“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奉行“先懂事,后考试”的价值观,把分数当成教育的“副产品”,强化习惯养成教育,着力于从4个维度培养12个习惯,在他们内心装上一个“发动机”。“新平民教育”主张每一个孩子的校园生活都是“有品质的学校生活”。学校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优质化。形成了学校基础课程、发展课程、探究课程、综合性课程体系。“托住底层”的平民教育,不是要去加班加点“死磕”成绩,也不是死记硬背式的苦苦挣扎,而是在优质的学校生活中保住孩子的双手与大脑。“新平民教育”具有“现场”与“草根”意义,应当彰显课堂即生活的意义。依靠本真的课堂得以实现,我们力图建构学生为本、朴实清简的课堂。“新平民教育”对于当下基础教育的最大启迪在于,为基础教育要回归“基础性”“普惠性”与“公平性”的本质,走向朴素与普适,提供了良好范例。

本刊编辑部:许校长,这些年您一直在教学与管理之间行走,不仅提出自己的办学思想,整体构建学校的办学实践体系,而且在语文教学上还提出了“沉静语文”的教学主张,并且还领衔了无锡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这一定是辛苦的,您为什么乐此不疲呢?

许昌良:做校长就应该做一个“完整”的校长,所谓的完整,就是处理好道与术、形而上与形而下、宏观与微观、理想与现实等诸范畴关系。我是一个校长,进行整体建构、提出办学思想与操作体系是我的校长使命使然。同时我又是一个教学专业人员,提出自己的教学追求是教学领导力的体现,也是学科素养使然。近几年一直不揣浅薄,在同行中呼吁“语文要静下来!”并由此开展“沉静语文”的研究与实践。我所主张的“沉静”,其实并非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语文教学的哲学,亦即期待语文人应有的心境或境界,是关乎语文教育的“形而上”问题。旨在改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扑朔迷离、华而不实的窘状,唤醒语文人能够走向一种自觉。沉静是一种哲学,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文化诉求,即指从沉静的哲学思想出发,培育教师潜心会文的教学品质、沉着稳健的教学风格、沉朴宁静的教学流程,培养学生沉湎课堂、沉浸学习场域的学习品质,形成一种沉迷、沉稳、沉醉的课堂追求,最终形成宁静致远的课堂文化。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基础性学科,“沉静语文”力图让语文不再喧嚣,追求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我深知,在教学研究上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我于是汇聚了一批语文人形成学习共同体。我的名师工作室2008年秋诞生,至今共进行了两轮,并于2012年升格为市级名师工作室。其成员来自区内各所学校,这是一群语文的追梦人,是一个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群阅读爱好者,我们志趣相投,在数不清的赛课磨课、微课例研讨、课题研究、请进走出、阅读中共同成长。在这个平台上他们都成长为了区域的语文教学骨干。我们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江苏省教学成果(基础教育类)一等奖。尤其是每看到年轻教师的成长,我就由衷地高兴。

这些年我既做管理,又进行教学研究,看似“两个世界”,其实对我的成长而言是一个 “子集”。学科教学研究影响了我对课程与教学的思考,辐射与促进了课程改革,进而影响着学校教育变革。学校目标与价值、育人模式体系、制度与管理体系、教学方式与资源等都是相通的,是深刻的一体,需要内外、上下、宏观与微观的互动互为。校长个体的课程与教学领导力以及战略谋划、洞察力与领导品格正是学校领导力的核心与基础动力。我总是希望将这一切打通,这也是我谆谆于此的根本原因,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此我乐此不疲。

本刊编辑部:许校长,您长期在小学与中学一线,经历了苏北苏南不同区域,每到一所学校都能把学校办得比较精彩,而且,教学与管理都做得有声有色。请您谈谈自己的心得?

许昌良:我30年的教育生涯有过中小学、农村、城市薄弱学校、苏北苏南的工作经历,几乎经历过中小学所有的管理岗位。其间还有两年兼任教育局副局长的经历。但无论怎样的岗位,我都没有忘记我是一个教师,我常常在内心扣问,“有一天我不做校长了,我还能教书吗?”以此告诫自己永远不忘“初心”。我把自己的成长总结成“四有”。一是“有梦”。从工作第一年起,我就决心做个好教师,把学校最好的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把课上精彩,赢得别人的尊重。上公开课就是我最兴奋的日子。当我超越了学校好教师之后,我就在县内、在书本中寻求自己的学习榜样。以至于20世纪90年代,我居然在教师会上“口出狂言”,说自己三五年之后要评特级教师。就为了这句狂言的承诺,我努力拼搏几年,终于在我调到县城工作的第一学期,申报江苏省第七批特级教师并获通过。有梦想就会满怀希望地努力寻找实现梦想的 “逻辑”,就会把自己“摆渡”到成长的彼岸。

二是“有情”。就是带着悲悯心、怀揣激情做事。无论是当年在农村工作,面对令人发怵的数百间危房,还是后来的宿迁实验学校三千多万学校负债,以及现在学校里50%以上的新市民的孩子,我都不回避、不撂挑子,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精神直面困难。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平民子弟,我常常怀有悲悯心,觉得有责任用火热的教育情怀来拯救他们。面对教育,我们常常缺的不是知识,而是感情。有情,就是心心念念于此,没有成就,就绝不释然。面对教育,我相信“有情人终成正果”。

三是“有学”。我常常自卑,因为自己学历起点并不高,便不断“上学”。深知自己底子并不厚重,便不断汲取营养。在20世纪80年代,学校资料匮乏,我就常常到朋友所在的师范学校借书来读。哪里一旦有机会听课,我就找理由说服校长让我参加。无论是而立之年,还是不惑之年,乃至知天命之年,我仍然会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包括参加大学的硕士博士论文答辩。因为常常会应邀参加论文或者课题评选活动,我就一方面做评委,另一方面也当学生,常常会在活动之后回忆并消化人家做得好的东西。在高铁、飞机上,我常常一个人在静静地读书,包括在国外活动期间我依然是这样的姿态。

四是“有言”。古人讲有大成就者,要“立德、立功、立言”。我觉得一个成功的校长、教师也要“立言”。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中国的校长、教师不缺少理念,但是缺少“自己的理念”。理念不是贴个标签,而是带着教育理想与理性深入教育现场,而后生成的关于自己的教育理解,那是在长期的实践与思考中“发酵”而成的。我的“新平民教育”思想与“沉静语文”教学主张,都是多年来在苦苦追寻学校教育与语文教学中,经历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般的淬炼才获得的,绝非易事。

无论是做校长还是做教师,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当自己沉浸其中,从原点出发,按规律做事,有梦引路、有情激励、有学支撑、有言积累,“走着,走着,花儿就开了!”

猜你喜欢
平民校长学校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平民品格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平民领袖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