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微课程:让童心激情飞扬

2017-03-23 20:47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本剧陶行知同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陆 星

“课本剧”微课程:让童心激情飞扬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陆 星

进入高年级后,课堂中爱发言的同学变少了,他们喜欢听,不爱说。如何能使同学们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同时也创造优美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寓学习与快乐的活动中。课本剧的开发和实施就成为了必然。小学语文课文本身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而这种形象性又恰好能通过戏剧表演体现出来。开展课本剧微课程研究的这几年,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也提升了,它似一道阳光,温暖了学生的心灵,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溯源 探索 实践 展示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之路上,我始终把“带领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自己的行动宗旨,努力研发属于我们自己的“卓越课程”。

一、溯源——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课堂发言的学生人数会逐渐减少,孩子的一路成长,为何由“活跃”变得“内敛”,为何由“能言善辩”变得“沉默寡言”,一位老师做了很好的解释:孩子为何不举手?不是年龄增长“惹的祸”,而是我们还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孩子为何不举手?不是年龄增长“惹的祸”,而是我们捆住了他的臂膀。如何让学生保持这样的一种激情:愿意说,不怕错;放开说,不怕羞,这种心理和胆量的磨练就要靠我们老师平时的培养和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中尽情发挥,绽放自我,这就是我研发“课本剧”课程的初衷。

二、探索——为课程寻找丰富资源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高年级的课文中,有许多现成的、精彩的剧本,如四年级下册的《公仪休拒收礼物》、六年级上册的《负荆请罪》,它们以独幕剧和多幕剧的形式呈现,可直接让学生进行表演。还有许多课文非常适合改编成课本剧,如五年级下册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和《大江保卫战》、六年级下册的《半截蜡烛》《三打白骨精》等。除了书本中所拥有的这些资源,我还和学生从课本的内容想开去,一起寻找适合学生表演的书本以外的课本剧资源。

三、实践——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

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学校,我校把各类活动课程搬上了教室的课程表,每周四下午的第三、第四节课是我校的“乐乐少年宫”活动时间,它就成了我们实施“课本剧课程”的有力保证。

这次的表演我班49位学生全员参与,我把他们分为了四组,每组都安排了一名“导演”,给他们分配角色,并进行排练指导。在整个准备阶段,我也抽出了早读课的时间,和学生对照角色,熟悉台词。对于“小导演”所进行的角色安排,我也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谁更适合演什么样的角色,进行了一些小小的调整。对读旁白的同学如果口齿不清晰,声音不响亮,朗读不流畅,只给一次机会,不然就换人。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小组,逐个进行表演。作为观众的我,一个不苟言笑的我,也竟然被他们逗乐了。四个小组表演完,我让学生评选今天的“最佳表演小组”,一人投一票,票数最高者得分。第一小组得了25票,远远高出了其他三组。评选理由如下:吴昊的表演淋漓尽致,幽默搞笑,活生生的一个南郭先生再现;胡翔宇演的“齐湣王”投入了全部的感情,特别是生气时表情、动作到位,让人感觉到了大王的威严……因为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的评选,每一位学生对这一评选结果心服口服。

课本剧是生活中的一道阳光,温暖地照进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平凡的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忘却烦恼,增添欢笑,这就是课本剧的魅力。

四、展示——让欢笑成就幸福童年

海伦·凯勒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有一扇成长的门在虚掩着,教师的任务就要想方设法地找到这扇门,然后温柔地将它推开。学生的自信和胆量从哪里来,多种方式的展示就成为了我们给学生信心与鼓励的手段和助推力。

阳光柔柔的午后,我和学生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开始编排家长会的座位,因为这次的家长会,我们采用的是主题队会的形式,向家长们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今天主题队会中的多幕剧表演《完璧归赵》把活动推上了一个小高潮。其实,对这个剧本的排练我只是花了一个“乐乐少年宫”两节课的时间,让我没想到的是,孩子们能够把这个长长的、有四幕的剧本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对剧本中人物特点的把握十分准确到位。特别是扮演“赵王”的吴昊和郭品言同学,还有演“蔺相如”的吴佳波、演“秦王”的朱仪诚等同学,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自然夸张的神态让台下的“观众”笑声连连。演到最后,郭同学的一个口误,把“大(dà)夫”(古代官名)读成了“大(dài)”夫(现代指医生),引来了一阵哄堂大笑。我想:这笑声,一定会成为孩子们记忆深处的花蕾,陪伴在孩子们的心田。当然,我们的课本剧表演不能被教室这一狭小的空间所束缚,我们寻找一切表演展示的机会,观众的面也变得越来越广。

实施课本剧课程以来,在课本剧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变得自信了,变得勇敢了,变得会说了,变得快乐了。学习也变得轻松了,课堂上举手的学生变多了,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也提升了,这就是实施课本剧课程后所带来的可喜变化。

研发“课本剧课程”只是微课程研究的冰山一角,可以研究的东西有很多,作为一线老师,相信我们只要坚持和坚守,就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实、做好。

【1】陶行知自传

【2】胡晓风等主编.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方明编辑.陶行知名篇精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

猜你喜欢
课本剧陶行知同学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