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探讨

2017-03-24 11:18徐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徐娜

摘 要:在基础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开始关注建模教学策略的实施,一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甚至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数学建模”的理念。数学建模是一种借助简化数学课程中抽象内容,从而快速解决相应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其体现了方式与语言的结合。通过运用数学建模教学策略能够获得更好的成效,极大的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围绕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探究数学建模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建模” 数学教学 教学策略

建模思想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是通过将数学语言与数学方法进行融合,从而实现对抽象数学知识的形象化和具体化,最终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建模理念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将建模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能够获得十分显著的成效。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增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工作者就应当积极探索建模教学优化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意义

建模思想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信息的重要思维模式。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建模思想和建模意识才能够对数学公式、定理、函数等知识进行建模,从而使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联,能够借助实际生活中的模型对具体数学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又作用于实际生活[1]。因而,实际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案例能够作为数学模型辅助教育教学。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而掌握一定的生活规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建模思维,促进建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1.培养建模意识

现阶段,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可知,大多数课程内容的编排工作均是基于建模而实施完成的。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建模理念和建模思想,具体表现为,由生活情景至抽象模型,再由模型的验证到模型的利用和阐述[2]。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主要在于利用模型思维对教材内容的阐释和解读,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模型理念和模型思想得到充分体现和开发。在此基础上,再对小学数学教材中较为实际的问题实施深度挖掘,从而对深化后的问题进行建模,促进其得到有效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者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建模思维和模型建造兴趣,就应当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思考、感受、操作积累建模经验,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建模能力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贴近生产生活实践的问题,促使学生对利用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形成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教育教学工作者还应当引导学生利用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对数学知识应用的实际意义形成深刻理解,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建模思维,提高其建模意识[3]。以小学数学加减法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学习加减法相关知识前,大多数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数感,能够对数字的概念产生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在数字运算中常常出现错误,未掌握恰当的数学运算方法。基于此种情况,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若是运用一些生活中的事物作为模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有效的激发,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字模型创建中,进而轻松解决加减法相关问题。

2.加强建模体验

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促进生活实践中涉及数学知识与数学规律的实际问题得到抽象化处理,进而构建相应的數学模型。再运用相关的数学规律推理并分析这些实际问题,得出分析结果,然后对得出的结果实施证明和验证,促进实际问题得到有效的处理[4]。例如,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方面,数学建模教学的目标不只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视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体验和探究不断丰富建模经验,形成正确的建模思想和良好的建模习惯。唯有如此,学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或遇到与数学无关的问题时,均可以运用建模思维进行思考,将模型意识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4]。以小学数学图形面积计算相关内容教学为例进行分析,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让学生着眼于实际生活中与图形有关的模型,使其仔细观察生活中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物体,并对这些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思考,并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教育教学工作者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通过在生活中构建模型来积累建模经验,进而达到锻炼模型创建能力的目的。

3.通过建模实现自主建构

若想促使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得到充分的结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就应当着重培养小学生积极创建数学模型的兴趣和能力。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还应当将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整合、提炼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关键内容。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对实际问题的适度调整,促进学生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增强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借助建模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主独立建模奠定基础。例如,在比较大小相关知识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工作者可以以学校内的跷跷板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体重的学生玩跷跷板的实际情况,并借助多媒体等方法创设相应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联想和体验,最终掌握“<”、“=”、“>”等符号的用法。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工作的优化开展能够促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学生基于数学建模理念,通过体验建模流程,在思维方式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实践中,应该基于小学生的文化观念,以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为目的,借助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建模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文化氛围得到良好营造。

参考文献

[1]陈宏.巧用“建模”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5(4):149.

[2]钱仕平.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3(12):13-13.

[3]王亮.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师,2012(15):43-44.

[4]王晶.刍议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J].新课程·小学,2016(6):74-74.

[5]孙颖.基于协作建模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2(2):82-84.

猜你喜欢
数学建模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