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发展视角下的遗产廊道研究
——以苏州环古城河步道为例

2017-03-24 06:35陆经纬张时彦李嘉欣顾嘉琪金杨宇余慧周思颖
现代园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包容性廊道古城

陆经纬,张时彦,李嘉欣,顾嘉琪,金杨宇,余慧*,周思颖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

遗产廊道是针对大尺度文化景观保护的一种区域化遗产保护战略方法[1]。强调的是一种呈线状的文化景观,在这些景观中人与自然共存,经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共同作品”[2]。在规划层面上,遗产廊道可以看作是物质和文化融合的保护策略,也可以看作是地区性经济的规划方法或发展战略,为可持续性增长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思路。遗产廊道整合了该片地区资源结构的形式,强调保护文化遗产及自然生态,发展经济,实现多方面共赢。通过遗产廊道把物质和精神2方面的各类珍贵文化遗产拼接起来,形成良性有序的生态链。遗产不但包含法定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包含其他一切有文化价值的载体[3]。2015年苏州建成了一条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总长15.5km,是古城区域最长的一条步道,连接了门、墙、河、桥、道和岸,串联起了城市的古韵今风,成为一条典型的遗产廊道。

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率先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开幕式上,胡锦涛发表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主旨的演讲,论述了中国对这一观念的理解以及在“包容性发展”上中国进行的实践活动[4]。目前,关于包容性发展研究的内涵包括2个方面,即发展的公平性和共享性。由此,有人提出实现包容性发展就是实现社会全体成员机会共享、权利共享、成果共享,其内涵是体现民主、公平和多元化[5]。

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要求强调所有人都是负责发展的主体,全面协调发展内容,均衡发展机会,共享发展成果的利益,其本质可理解为包容性发展[6]。一方面,有着历史变迁、历史文化沉淀的特殊的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11段中每一段都有着遵循历史踪迹的美景,每一段都一定能给人留下不同的心境;另一方面,为了创造经济效益,部分步道建设了景点商业服务区、区域性商贸集中区、居民生活区和环外城河观光绿带,虽然对城市功能进行整合保留了“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古城风貌特色,但也忽视了环护城河给居民带来的景观体验[7]。保护和规划遗产廊道的过程中,也能运用包容性发展的原则,它使发展更全面、更公平,更具人文关怀,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8]。

1 苏州环古城河遗产廊道构成

1.1 城门

自春秋时期吴国建郡,苏州城就奠定了其纵横交错的水陆双棋盘格局,城址历经千年未有大的变迁,这一城市基本格局一直延续至今。昔日御敌卫城、世间少有的水陆双城门,如今修补重建成为了环古城河遗产廊道的重要景观节点,突出苏州鲜明的古城形象[9]。(表1[10])

表1 苏州环古城河城门现状

1.2 城墙

古城墙在失去了防御功能后,逐渐演变成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地标,是新旧城的交界,是“四角山水”城市九宫格结构框架的核心[11]。(表2)

表2 苏州古城墙分类

1.3 历史建筑及构筑物

苏州姑苏城中以古塔为视线制高点的古建筑群,组成了仅苏州存在的立体的古城概况。河网水系源远流长,沿岸的宗教建筑、塔、古亭、桥梁、园林、文化遗址、名人故居、码头等都与护城河紧密相连,包含着深厚的苏州城市文化[12]。(表3)

表3 历史建筑及构筑物概况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环古城河步道,沿途滨水绿地,移步换景,行人健步其中的感受不仅是一处健身、休闲景点,更是与苏州浓郁文化品位相联系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正宗的昆曲、苏州评弹。清末时期,至农历二月十二,老百姓便会于胥门一带组织店会,市民们到店会舞龙,组成百花洲龙灯队,庆祝百花洲地区的百花生日。另外,还有轨神仙、地藏香、放水灯、水上市场、画舫、船菜、走百病(又称走三桥)等民风民俗。

2 包容性发展视角下的遗产廊道构建

苏州环古城河步道强调的是全民的参与性与体验性,更是注重大众的身体需求及精神需求,它从物质和人文上将各部分分裂的点构建成线面。包容性发展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重视各类群体的发展[13]。对于遗产廊道的组成要素以及景观节点,它的包容性体现在将原本碎片化的景观点连接成了线、面,均衡各处景观节点的承载量,提高非著名景点的可知性及可达性。对于人而言,环遗产廊道的游步道便是各类人群行为模式互相影响的产物。(图1、图2)

苏州环古城河步道串联着各个节点,构成的线长遗产廊道元素丰富,涉及面之广,基于包容性发展视角来看待整个遗产廊道,不妨从功能相关、历史相关、空间相关3个角度出发来整合。

图1 环古城河空间要素分析图

图2 环古城河历史风貌现状图

2.1 功能相关

包容性发展强调发展内容的全面性,现遗产廊道各节点独立维护并各自为政,这并不契合包容性发展内涵,更不利于长远规划。为使护城河景观建设过程中也能注意历史文化资源,对未来的规划有以下建议:

2.1.1 城门的保护与修复。当今时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会对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视,政府加快了对部分受损遭破坏的古城门的修复与改建的进程,建议修复或改建那些失去门户形象的水陆城门,把胥门、平门、齐门、娄门、葑门等城门列入重建队伍当中,城门可按历史图片记录结合新时代技术的发展重新修建,若无证可考的,可结合当地建筑特色,并从旅游、休闲等服务功能角度出发进行重新设计,城门的形式及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城门选址应尽量尊重原址。

2.1.2 城墙的保护与修复。古城墙的保护分为现存城墙的保护、遗址保护、风貌保护3大方面。我们需要按照古城墙的现状及社会需求做出相应整改措施,对城墙进行全面的修复是不大可能,可以选取典型性、重要性、迫切性的区域按实际交通和旅游资源需要进行整改,保护其他地区城墙遗址,妥善建设绿化[14]。

城墙可以适时、分段、逐步重点恢复修建。具体实施可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重点去修复有条件的部分,后实施难度较大的部分。建议在北园水厂处古城墙遗址上先行修复古城墙,展现苏州千年古城英姿,烘托环城河旅游的历史文化沉淀;建议在蛇门城楼——南园桥——蟠龙桥段遗产廊道上重建古城墙;建议拆除所有对城墙有干扰的违章建筑,重现古城墙的面貌。2.1.3其他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建议整合原金阊馆,重新修建金阊亭、开元寺、普同塔,恢复“梁柱栾楹之间,皆缀珠玑、饰金玉,莲房藻井,悉皆宝玩,光明相辉,若辰像罗列也”的场景。另外,历经清代保存尚为优良的万人码头至今失去原貌,如今商铺像雨后春笋般开业,建议对停车场进行整改,重现当年之景。

2.2 空间相关

2.2.1 耦园。耦园与外连接的水闸阻断了外城河和耦园的连接,打断了遗产廊道的贯通性,建议将从水上进入耦园的通道打开,将耦园园林景观和已展开的旅游项目及内容更好地嵌入现在环古城河遗产廊道上。

2.2.2 苏州街。苏州贸易最丰之处在阊门,“苏州街”更是历史悠久,江南人家建筑风貌和熙熙攘攘的市间景象一览无余。由于年代久远,现已破败。建议结合山塘街区域及石路商圈,依据原始建筑风貌进行设计建造,在阊门北重建苏式风格浓郁的苏州市肆,再现“苏州街”的盛况。

2.2.3 葑门横街。葑门横街展现了“历史的原生状态”,窄巷、古建、人潮、商区,无一不在展示着苏州特有的传承下来的历史。建议恢复整治横街,延续着一贯安逸闲静的苏式生活。

2.3 历史相关

外城河景观设计建造中应注重融入民风民俗。

2.3.1 莲花灯塔。葑门历来有观荷的传统,苏州风俗中荷花生日为六月廿四,可于水上舞台中央建造作为苏州夜游标志性景观的莲花灯塔,到时市民齐聚葑门外荷花荡观荷。

2.3.2 画舫、船菜。建议可以在外城河之上还原画舫船菜,按旧时造型设计画舫外观,并设置茶馆、餐饮,游人搭乘画舫游玩外城河风光之时可在此饮茶聊天,尝苏州船菜,观听评弹,看两岸如诗美景,感受江南诗梦。

2.3.3 元宵水上灯会。元宵节期间可以举办水上灯会活动,邀请民间艺术团体进行舞龙舞狮等表演。

2.3.4 放河灯。旧时有放河灯来寄托思念和祝愿的习俗。建议可在七月十五举办放河灯的活动,再忆旧俗。沿街销售的河灯上面,可以有苏州文化特色的名人轶事、花卉虫鱼等画作,让人认识苏州文化。

2.3.5 苏州水上市场。苏州水上市场可于盘门西南角处落地,两岸建造着苏式建筑商号,销售苏州传统小吃及工艺品,如糕点、苏丝、苏绣等;并在两侧水岸设置若干商业街区,营造浓烈的苏式风情,游人可在此驻足停留,品尝苏州点心和茶水。在缓慢航行的船上售卖商品,使得商家与游人面对面交易,体验古时苏城人民讨价还价的乐趣,促进人与人的交流,体味民俗风情。

2.3.6 流动评弹表演船。评弹是苏州特有的非物质文化,为了更好地继承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州评弹,建议把评弹表演带上舟船,游人就可以边赏景边领略评弹风采。

3 遗产廊道包容性发展问题及对策

3.1 生态良好

3.1.1 环古城河水质问题。现在,号称“东方威尼斯”的苏州已经变成十分严重的水质型缺水城市,根据《人文理念指导下的苏州古城滨水区更新设计研究》一文所说,古城内河流水质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反而在持续恶化[15],经调查,部分地区未经过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外城河,这是导致外城河水质浑浊原因之一。可设置水处理装置,加大对周边工厂企业及游人的监管力度,定期进行去淤处理,使河道达到自净的良性循环。

3.1.2 沿河绿化存在盲点。沿外城河区域绿化虽大致完善,但绿化水平略有欠缺,个别区域绿化仍未实施,针对此状况,优化遗产廊道景观缺失部分,以当地树种为主,织补缺失版块。

3.1.3 草坪伤害严重。部分地区地表植物及花卉较少。游步道多处草坪被踩踏破坏,严重区域已有沙土化现象。可设置路牙石及灌木带,保护草坪免于被踩踏。

3.2 公平正义

3.2.1 无障碍通道缺乏。区域内无障碍通道缺失,虽然区域内某些著名的景区会设有无障碍通道,但其他地段还是相对缺乏的,如南门城河区域的外侧沿岸景观带,盘门至胥门区域内的城河外侧沿岸,可增多无障碍坡道的建设,关心弱势群体的利益。

3.2.2 游客不文明行为对城墙城河的破坏。虽然区域内到处可以见到禁止垂钓的警示牌,可是有些人不以为意,竟有摊位在南园桥下公然贩卖鱼铒。建议加强监管力度,实施举报惩奖制度。

3.3 以人为本

3.3.1 部分景区开放性及易达性较为不足。遗产廊道内外两岸开放性较弱、易达性较差,游人游玩外城河外侧时,多半不便通达内侧护城河,反之亦如此,护城河内外侧景观游览分布不平衡,例如难以到达桂花公园中的蛇门风景区内侧,可达性差。再如盘门景区城墙外侧的布局及路线不合理,进入景区仅能通过吴门桥,自行车等小型交通工具难以通行,导致人气较少,外围商业街无法盘活,使人距离感变强,针对此,后期可设置增多连接通道,以达到完全贯通环古城遗产廊道。

3.3.2 道路及硬质场地的欠缺。区域内的景观道路不够人性化,护城河周围多处景观道路旁草坪遭到践踏破坏,主要由于道路设计时缺乏人性化的考虑,使得游人自发人为“造路”。停车场过于缺乏,自行车电动车停车场较少、临时汽车停车场也较少,游人停车停到指定的停车场较麻烦。建议对游人进行行为分析后增减道路,设置自行车电动车的小型停车场,增大地区服务半径。

4 结语

包容性发展强调每个人都对发展主体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全面协调发展的内容,公平分配发展过程机会,共享发展成果的利益,是更全面,更公平,更有人文关怀,也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发展理论。本文对苏州环古城河遗产廊道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和分析,进而提出其包容性发展的规划策略,以此促进满足中国国情的遗产廊道的新发展。

[1]奚雪松,陈琳.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法及其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3(4):104-111

[2]约翰·O.西蒙兹,巴里·W.斯塔克.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俞孔坚,李伟,李迪华,等.快速城市化地区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方法探讨——以台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5(1):69-76

[4]郑玮娜.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博鳌亚洲论坛[J].中外企业家,2011(9):8-8

[5]陈秋玲,祝影,叶明确,石灵云.城市包容性发展与中国新型城市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

[6]巢耀明.苏州环护城河风貌保护区南门路段规划设计[J].规划师,2004,20(4):59-63

[7]卢宁.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内涵探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

[8]高传胜.论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内核[J].南京大学学报,2012

[9]付晓渝,谢爱华.苏州环古城西段绿地景观规划[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57-4759

[10]李娟.苏州护城河人文景观设计现状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4(16):49-52

[11]张勇坚.苏州城墙:残断的颈环[J].档案与建设,2000

[12]丁金华.传统水网城市滨水地段的保护与更新——以苏州古城为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8,21(1):54-57

[13]徐倩.包容性治理:社会治理的新思路[J].江苏社会科学,2015(4):17-25

[14]吴恩培,朱剑刚,陶莉.苏州城墙当适当、逐步、分段恢复修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7(2):69-78

[15]王丹.人文理念指导下的苏州古城滨水区更新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包容性廊道古城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通海古城缀记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良渚古城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