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充满正能量的同伴生态群

2017-03-24 01:52龚天羽
江苏教育 2017年31期
关键词:脏话交友同伴

龚天羽

培育充满正能量的同伴生态群

龚天羽

同伴群体对儿童发展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培育充满正能量的同伴生态群,需要教师和家长智慧地引领。指导学生以平等的姿态适度融入群体,以适合儿童的方式引导学生择群、合群、乐群,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意义重大。

同伴群体;同伴生态;无痕介入

在个人的成长经历中,同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哈瑞斯认为,对个体自身发展有重要而深远影响的,是外部环境,是同伴群体,而不是父母。值得重视的是,自然状态下的同伴影响不完全是正面的,有的学生就是因为受同伴的不良影响,沾染上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习性,甚至形成自私、暴戾的性格倾向。因此,培育充满正能量的同伴群体,发掘和利用其中的教育资源,是班主任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学会择群——开启聊天模式

墨子曾对交友有过这样的比喻:“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丝色随染异,择交士所贵”,所以交友必须慎重。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没有形成正确的交友观。

小戴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但有一阵子我频繁地从他口中听到脏话,屡禁不止,这让我很着急。一天,我就和小戴展开了一次聊天。我们一起寻找了他说脏话的根源,发现竟然是在同伴交往中习得的:他爸妈给他报了一个“放心班”,班上有一个学生说话的风格便是如此,自来熟的小戴很快和他成为朋友,交往中不免学会了说脏话,然后又不自觉地把说脏话的坏习惯带到了班级。

由于社会经验缺乏、社会阅历不足,一些青少年在择友时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常常误交一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朋友,这在中小学生群体里相当常见,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单纯的说教估计收效甚微,如何引导他们自主反思才有意义,于是我召开了以“我的朋友我选择”为主题的班会课。整节课围绕两个论点展开:我所讨厌的朋友是什么样子?我所喜欢的朋友是什么样子?

全班分成3大组进行集体讨论,轮流发言,1人记录。每个小组针对2个问题,各整理出5条结论。

30条结论很快把黑板填得满满当当,每个小组在反馈的时候,大家都听得格外认真,说到讨厌“爱说脏话”的朋友时,我看到小戴把头低了下去,看来每个人都在“对号入座”地进行自我教育。

之后,我又让学生们对15条“讨厌的朋友”和15条“喜欢的朋友”进行投票,两个纸盒放得很远,学生必须排两次队。

全班一下子炸开了锅,前后左右的学生互相试探:“你投的什么啊?为什么?”“我不是,我觉得……”在前后左右的据理力争之中,我在一旁窃喜,因为我看到了学生在进行互相教育。

第二天,投票结果出来了,我把得票高的20条整理成顺口溜打印好贴上黑板,作为六(1)班的“交友法则”。

“交友法则”的颁布,不仅让学生们知道了该和什么样的人交友,同时也告诉了他们怎么塑造自己才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二、学会合群——开启活动模式

每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因为过度怯懦、羞涩而失去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长大后甚至出现了“社交退缩”的倾向;有的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总是表现出高傲、自负的神态,不能平等待人,极易引起他人的反感。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合作学习”是一个能帮助学生走出交往误区的方法,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1.合作学习——互助型同伴交往。

目前的学校生活往往以学科教学为中心,将学生禁锢在书山题海之中,忽视了同伴交往所具有的教育功能。而学生的交往能力主要是在学校的各种交往活动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学校教育引领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交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己是势在必行。

四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和研究,起初只是为了解决学生知识储备差异巨大、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成员之间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关系好的甚至不呼其名,以姐弟相称,他们在学习中互相监督、齐头并进,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共渡难关。

在小组配置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小组之间实力均等,让其具有形成良性竞争的可能。刚开始时,一部分小组成员会对组内拖后腿的同学进行责备,导致表现不好的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学习状况变得更加糟糕;而另一部分小组则采取了包容鼓励的策略,他们想尽办法帮助他人提升学习成绩。对照两种小组氛围进行比较,明显后者的交往生态更加健康,同伴关系更为友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引导那些比较消极的小组向优秀小组学习如何对待后进生,当他们逐渐改变态度时,我发现后进生很快就有了积极向上的情绪。要知道学业不良儿童在同伴交往方面往往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缺乏有效的同伴交往技能,却有着强烈的同伴交往意愿,一旦这种意愿得到满足,他们会很愿意配合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无痕介入——自主型同伴交往。

课间活动时间是学生们自主安排的时间,作为教师不应该过多地进行干涉,但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悄然介入。

小陈是个文静的男生,下课之后总是一个人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同学们玩耍,从他的眼神中,我读到了融入的渴望,但他性格内向胆怯,我很担心同伴交往的缺失会成为他人格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我决定选择机会介入,“逼”着他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拥抱其他小伙伴。

在一次“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我暗示班长让“花”落在小陈手里,小陈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儿微微有些泛红。在大家近10秒钟的注视下,他终于不好意思地走上了讲台。在班长的带动下,大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他稳定情绪后讲了一个“高山流水”的故事,故事讲得非常动人,同学们纷纷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从那以后,大家都知道了虽然小陈平时不声不响,却是“腹有诗书”。

之后我又让他检查全班同学的“过关背诵”,这可是要和全班同学进行接触的活儿,看着他连比带划地给背诵者各种提示,小脸急得通红,我也有些忍俊不禁了。这一整天,小陈的周围都挤满了人,他也很热情地为大家服务,甚至主动留下来陪伴几位 “背书困难户”。之后的班级生活中,我常常发现有同学主动拉“观战”的小陈加入各种游戏,他也因此变得开朗起来。

三、学会乐群——开启拓展模式

乐群是指个体有意识地主动交往,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组织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朋友圈。在这些朋友圈里,个体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知识、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各种素养。同时,个体在群体中也能将自己的长处展现出来,将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带给他人快乐。

最近几年,很多重视团队文化的企业,都很重视企业精神的培育,其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进行户外拓展训练。其实,户外拓展训练中的不少小游戏,也是非常适合儿童同伴群体的。我们学校正在尝试进行着眼培养学生合群乐群的团体辅导,借此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为此我参考了很多资料,整合众多资源,设计了六次团体辅导,包括“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换位思考”“心灵不设防”“用心沟通,快乐交往”和“友谊”这6个话题。其中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是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前提,而换位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认知,了解“何为同伴交往”是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保障。之后我又针对学生在同伴交往中的不良情绪设计了 “心灵不设防”“用心沟通,快乐交往”“友谊”三个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同伴交往时的积极心态。

所有的团体辅导设计都是围绕学生们最喜欢的游戏、故事、角色体验开展起来的,例如在团辅课“心灵不设防”中,我让学生们尝试了同伴搀扶下的“盲行”,不可以进行语言沟通,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助人、信任、需要、沟通等的重要性。在团辅课“用心沟通,快乐交往”中,我组织学生们开展了“心有千千结”的游戏,让他们分享解“结”过程中的内心体验,进而迁移到生活中与同伴因为琐事而“结”下的矛盾,如果解开一定会获得更大的快乐。在最后一次团辅课“友谊”中,我要求学生“画画好朋友”,并写下与朋友间最难忘的故事,学生们真情流露,倾诉者回忆起当时动人的场景,被倾诉者感动于自己的举手之劳居然成了对方脑海里不可磨灭的印象,眼眶里满是感动的泪水。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集体教育,培育具有良好生态的同伴群体,就是这样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教育。

G455

A

1005-6009(2017)31-0047-03

龚天羽,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教师,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脏话交友同伴
脏话怪兽
孔子论交友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闲谈“交友”
交友如择居
交友之道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关于脏话,你所不知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