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在课堂教学中的诠释

2017-03-24 03:20
江苏教育 2017年53期
关键词:刘老师写字要点

陈 萍

专家点评

主体间性在课堂教学中的诠释

陈 萍

“理念”听起来抽象,看起来却很具象。因为理念是行为的先导,透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可以揣摩出其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流程的安排可能是基于什么样的理念的指引。“人在课中央”是此次《江苏教育》主办的“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的主题,旗帜鲜明地揭示了活动倡导的理念,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找到了的方向,更让此次比赛活动增添了研究的味道。

有主题赛课要求观摩课的人既“观”且“摩”,既要观察教师教的行为,也要揣摩行为背后的设计意图;既要观察学生学的状态,也要揣摩哪些教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难点的领悟、学习规律的发现、思维品质的优化。笔者有幸观摩了南通市如东县长沙小学刘云云老师执教的写字课《四点底》的课堂教学,她通过自己写字课的教学生动地诠释了“人在课中央”的理念。

一、“目中有人”,诠释主体间性的教育理念

有人说“人在课中央”是个伪命题,人本来就是课的主宰,人本来就占据了课的中央。其实不然,这个命题恰恰切中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弊端——“目中无人”。

“人在课中央”这一命题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精神,它直接指向人,“人”是课的主人,“人”是课的目的,因此让“人”站在课的中央,就是明确了“人”的主体地位。“人”是课主体,课中的“人”至少包括教师和学生双方。中国教育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讨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关系”,到90年代讨论“教育的主体性”,21世纪初则提出了“主体间性”理论。在主体间性的教育结构中,教师与学生不但是各自的主体,也是彼此的主体,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促进自我的完整与统一,也促进对方的发展与进步。这样,教师与学生在“双主体”的师生共同体中生成一种平等性、交往性、互助性的发展关系,共同支配与主导着教与学的过程。

“人在课中央”这一命题引导人们从重视知识的教学、技能的传授转变为注重人的发展;从以往的规范性、约束性教育转变为主体发展性教育,把关注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

邱德雄、姜新生在《走向主体间性的教育》一文中将主体间性教育界定为:“在共存、共容的前提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与理解中,生成具有主体间性品格的人的过程。”刘云云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让我们看到了她是如何让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平等的交往,都站在了课的中央,发挥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间性。

二、“巧引妙导”,引领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

1.汉字探源,趣味的形式承载文化的内核。

当今不少的书法写字课都会播放汉字演变过程的视频。刘老师的引导语使这一设计更胜一筹,她说:“点画并不总是孤立存在的,有时两个点结伴而行……三点组合就成了……四点呢?它仍然跟水相关吗……”接着举了跟“火”有关的“焦”和“黑”,跟动物尾巴有关的“燕”的构字动画,引导学生由旧知延展到新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由熟字探究其造字会意的渊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点拨引导,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教师的引导语往往推进着教学流程的方向。在引导观察四点底时,学生说像女孩的裙摆。刘老师随机沿着边缘画一画,说“扁扁宽宽像——”学生惊喜地说“像梯形!”接着学生发现了四点大小不一样,刘老师说“你关注了点画大小的变化,这四点还有哪里不一样?”并辅以手势,学生又发现了“间距相等”的特点。从多维视角对四点底进行了立体的观察。

3.参与归纳,将深奥的术语变得可察可感。

书法写字课要跟学生讲章法、字法、笔法,术语往往非常精炼,但是对小学生而言也非常深奥。如何让小学生能够领会呢?本节课四点底写字的要领是“形散神聚”。刘老师说:“假如沿着这稍稍聚拢的尖脑袋方向延长,你们又看到什么了呢?”当学生发现延长线聚拢到一个点时,刘老师小结道:“看来这些点像四个淘气的小孩,这里就是他们的家,虽然他们分散着出去玩耍了,但他们的心仍然想着家,书写时尖脑袋稍微聚拢一些,这就是——形散神聚。”

对含有四点底的字,刘老师让学生沿着字的边缘画一画,让学生与生活中的实物比照,学生发现了“点”“杰”像金字塔,“黑”“熊”像体育课跳的山羊。刘老师接着追问“这些字给你什么感觉?”直观、形象而富有情趣的活动让学生心领神会,学生自己发现归纳出了“对称平稳”“上收下放”等特点。

三、“贯穿要领”,将教学要点贯穿写与评的始终

1.书写过程体会要点。

教的要点如何成为学生学的要点,并且心领神会,在书写过程中一以贯之,这是写字课教师需要着力之处。通过刘老师的引导,师生共同用儿歌的方式总结出了四点底写字的要点,拍着手,和着熟悉的旋律唱了出来。准确、直观、精炼的书写要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已经深入学生脑海,刘老师让小朋友对照要点书写四点底。写完后又让学生对照要点,与例字对照进行自我评价。

2.同学互评巩固要点。

刘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与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对照要点,使感性认识变为学生实实在在的书写行为。同桌互动保证了全班同学都有机会评价与被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再次深化了对要点的认识,巩固了书写要领。

3.由仿到创升华要点。

书法写字特别强调“提笔即是练笔时”,真实的书写情境往往不是把含有同样偏旁部首的字归类,因此学生回到真实的书写情境往往会忽略或遗忘书写要领。如何让学生感受书写的乐趣,在书写时对要领念念不忘?刘老师作了巧妙的安排。她设计了成语书签,将含有四点底的字融合在成语之中,让学生进行创作与书写,学生兴致盎然地书写,将自己的作品书签展示,与同学分享。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到了创作书写的快乐,这枚书签也就成了学生值得珍藏的记忆,学生同时珍藏的一定还有对于汉字书写乐趣的正向体验,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

(作者系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幼教研室主任)

猜你喜欢
刘老师写字要点
健康烹调的要点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我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要点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刘老师想开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