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高职生英语习得中磨蚀现象调查与分析

2017-03-27 17:58杨勤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调查高职英语

杨勤

【摘 要】本文对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英语习得进行调查和实证研究,分析学生语言磨蚀的产生原因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找寻抵御语言磨蚀的方法。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高职英语 语言磨蚀 磨蚀现象 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17-03

一、语言磨蚀及其影响因素

语言磨蚀是由于学习者的学习中断和减少使用而产生的语言学习的逆过程。作为英语教学教育者,面对语蚀,如何使学生习得来的英语能力有所提高, 减弱减缓英语磨蚀,是一个难题。

语言磨蚀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其内因涉及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态度。广西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明显不强。原因是感觉学习英语对于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升学影响不大,再加上大部分的学生在中学阶段英语成绩较差,对学习的自信心不足,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外继续学习缺乏动力,在学习中断之后就会产生语言的退化,产生磨蚀。外因主要是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广西地处少数民族方言区,方言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所学的英语基本是课本英语,没有鲜活的英语语言环境,在现实中也没有机会接触国际友人。这造成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畏难心理使得语言磨蚀程度加深变快。在高职期间所学的专业少有和英语相关的内容;一些高职院校对英语的重视度不够,课时一再减少,学生课堂学习的量达不到语言阀值的要求而使得一些学生的英语由于学习中断而产生磨蚀。内因和外因的共同影响使非英语专业高职生习得的英语产生磨蚀。

二、非英语专业高职生英语习得中磨蚀现象调查

为了了解高職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磨蚀情况,本文对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产生语言磨蚀的原因等进行实证研究,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以及学生的语言磨蚀前和磨蚀后情况。

(一)问卷情况

1.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调查问卷借用加德纳的“态度/动机测试量表”,主要调查被试的语言态度与其语言保持之间的关系。根据调查数据了解到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主要是以下的这些方面:在将来工作中有用;学习为了出国,在国外生活时有用;学英语是为了通过B级四六级等考试;英语是进一步学习的必需条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强,但为了以后的工作或出国发展等,他们不得不努力学习。另外,学生都是在课堂环境下进行英语学习,在课外很少有学习的机会,再加上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因此很多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就出现了为通过等级考试、为了进一步学习(学生理解为专升本)而学习英语。通过对学习动机的调查来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可见,由于动机不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同,英语的磨蚀程度可能也由此受到影响。为此,我们选择动机强的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卷了解学生的语言磨蚀情况。

2.语言磨蚀情况问卷。个人信息调查发现:一年级学生90人,二年级以上的学生20人。男生50人,女生60人。壮族53人,瑶族15人,苗族17人,其他少数民族3人,汉族22人。会壮话的29人,桂柳话43人,平话2人,粤语26人。问卷的被测110人都会某种方言。地处少数民族方言区,学生即使是汉族也掌握某种地方方言。

在不开英语课的学期一般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3小时以上的5人,1小时以上的22人,半小时以上的14人,半小时以下的69人;是否积极参与英语的第二课堂活动,非常积极的32人,愿意参与的26人,不积极的47人,不愿意参加的5人。从调查的数据中可知,愿意和积极参加英语第二课堂的学生人数占总被测人数的52%。课堂学习之外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不高,表现在不愿意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等。可见,目前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还是课堂英语教学。

学生英语高考成绩(高考成绩可以看作磨蚀前的英语水平)见表1。

学生英语能力B级成绩(能力考试成绩可看作磨蚀中的英语水平)见表2。

磨蚀前和磨蚀中成绩对比,见表3。

(二)测试卷成绩统计

1.被测对象为4组,被测对象110人。A组:二年级学生,已修英语一个学期的学生;B组:二年级学生,已修英语两个学期的学生;C组:二年级学生,一年级未开课,二年级才开英语课只修一学期的学生;D组:两年未修英语课的非英语专业高职高年级学生。以高考英语成绩作为磨蚀前成绩,成绩120分以上的5人,110-119分的19人,100-109分的27人,90-99分的28人,90分以下的31人;高考成绩在110分以上的占总人数的21%。及格人数占被测的71%。英语能力B级成绩视为磨蚀中成绩,根据统计,90分以上的4人,80分以上的21人,70分以上的25人,60分以上的22人,60分以下的25人,未参加考试的13人;等级考试及格的学生人数占总参加考试总人数的74%。

2.设计的测试卷作为磨蚀后的成绩。根据前两次的问卷调查抽取了动机较强、高考成绩在110分以上的调查对象发放20份测试卷,测试对象分为4组,分别为A组(二年级学生,已修一个学期的学生)5人,B组(二年级学生,已修英语两个学期的学生)5人,C组(二年级学生,一年级未开课,二年级才开英语课只修一学期的学生)5人,D组(两年未修英语课的非英语专业高职高年级生)5人。男生7人,女生13人。我们对测试卷进行批改,根据各个不同的子测试卷进行了成绩统计。

(1)听写部分。五个句子的设计是一个 “非常易”句、两个“容易”句、一个“困难”句、一个“非常难”句。成绩见表4。

试卷的难易度区分是合理的。抽取的学生的高考成绩都在110分以上,听力的水平和词汇应该可以达到高中毕业的水平要求,现有的测试数据说明他们的词汇量、听力水平是有下降的,说明他们的英语磨蚀现象比较普遍。从数据中可以得知,B组学生的成绩最好,A、C组次之,D组较差。

(2)选择题。共45题。

由数据可知,选择题中表现最好的是B组,A组次之,C、D组较差。

(3)阅读题。共20题。

由以上数据可知,阅读题中表现最好的是B组,A组次之,C、D组较差。

三、结果分析

从两个调查问卷获得的学生的个人信息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动机测试可知他们的学习动机比较现实,基本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相关,自主学习的动机不强。课堂学习方面,英语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为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方式。英语修业年限的长短就是大部分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长。

通过调查磨蚀前中后的英语测试成绩比较,由测试卷获得学生的磨蚀后数据。可知A组(二年级学生,已修一个学期的学生)5人的综合成绩次好,B组(二年级学生,已修英语两个学期的学生)5人综合成绩最好,C组(二年级学生,一年级未开课,二年级才开英语课只修一学期的学生)5人较差,D组(两年未修英语课的非英语专业高职高年级生)5人最差。也就是说,英语修业年限较长的学生英语磨蚀程度较低,学生英语磨蚀的快慢和多少与学生的英语修业年限有一定的关系。非英语专业高职学生的不同语言能力的磨蚀程度不相同,语法和词法的磨蚀较轻,听力能力的程度最重,阅读能力的磨蚀居中。

由以上调查获得的学生的个人信息和磨蚀前、中和后的成绩统计数据了解到:语言磨蚀的速度与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群体,有方言特征的、特有的英语语言使用环境以及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态度相关。少数民族学生和方言区的学生的英语磨蚀表现重些,不愿参与能力考试的学生也大多为少数民族方言区的学生。可见在广西非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中,少数民族方言区的学生受方言影响,语言学习的动机弱,磨蚀程度深。磨蚀的快慢和多少与学生的修业年限有关,修业年限长的,磨蚀较慢、较轻。同是修英语一个学年的学生,学习有無中断也对语蚀有影响,有中断的英语磨蚀情况比较严重。

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得知,高职院校只在大一和大二开设英语课,甚至有一两年中断英语课,中断后学生的英语程度退化和磨蚀很快。在校开课期间,英语只是一门学科,在校园和社会上形成不了通用语的环境,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接触英语,实践机会更少,又地处少数民族方言区,英语还会受到所处地区的方言的影响,广西高职学生学到的英语很容易遭受语言磨蚀。

四、对策与建议

抵御语言磨蚀的最有效方式应该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强化英语,只有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水平才会相对稳定,语言的抗磨蚀程度才能达到一定的强度。达到阀值之后,不论是课内教学之后的多长时间,也不论(下转第51页)(上接第18页)在实践中的使用机会有多少,都能够有效地避免对英语的影响,降低英语磨蚀。在这个前提下,建议高职英语开课学期不少于两个学期,并保证一定的课时量。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语言输入量,保证学生学习英语的延续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的阀值,有抵御语言磨蚀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束后,要让他们能适时在课外多接触英语,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看英语影视节目、听英语广播、编写和演出英语戏剧、参加英语技能比赛等来增加英语的课外输出和输入量,对课内的学习形成有益的补充。英语不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不断地得到运用,增大输入量,克服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使英语磨蚀程度得到最大限度地减弱和降低。

因此,在充分了解语蚀规律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之上,将教学抗磨蚀实施效果较好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实际英语教学中,对高职阶段英语磨蚀情况的减缓和过程中的抗磨蚀很有意义,可使现阶段的英语教学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H Douglas Brown.Principl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6th Edition)[M].Pearson Education ESL,2014

[2]倪传斌.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J].外国语,2007(1)

[3]杨晋.关于系统教育结束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流损研究的必要性[J].山东外语教学,2006(6)

[4]倪传斌,刘治.二语习得与磨蚀的基本目标水平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西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磨蚀的实证研究”(SK13LX603)

【作者简介】杨 勤,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非英语专业调查高职英语
浅议大学英语课堂设计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浅析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