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27 14:52孙楠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应用

孙楠

【摘 要】本文在分析任务驱动法的意义的基础上,从展示任务、分析任务、达成任务、评价任务四个层面阐述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107-0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考查学科一直不受重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到位,加上高中信息技术课理论性较强的因素导致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不高,信息技术教师也在积极寻求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在简要分析任务驱动法优点基础上,结合教学实例简要阐述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体应用。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意义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于一定的手段,顺利完成教师预设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任务驱动法有助于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学,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兴趣不高,更无法体现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而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改变了这一现状,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信、增强了兴趣,实现了高效教学。其次,任务驱动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无法做到这一点,而实施任务驱动法则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无法单独完成任务时,寻求互助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任务的驱使下,学生自觉地积极探索问题,解决任务,这样的学习过程必然会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最终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教师遵循“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创设情境、任务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等环节进行实施。

(一)创设情境,展示任务。教学情境形式多样,主要通过再现生活、实物演示、音乐故事、视频图画、角色扮演等进行情境创设,这些教学情境具有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在这样具体化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必然能够激起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利用创设的教学情境将要学习的任务展示给学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如在教学“视频、音频和动画信息加工”一课的“音频的采集和加工”时,教师可以在线播放网络红歌“老鼠爱大米”:我听见你的声音,有种特别的感觉,让我不断想,不敢再忘记你……一下子就把课堂氛围激活了,教师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平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听歌?在学生回答通过 MP3 播放器、手机、电脑等形式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歌曲大都是唱片公司进行制作的,而像“老鼠爱大米”这样的网络歌曲大都不是唱片公司制作,而是歌手通过自唱自制完成,然后提出問题你想进行这样的创作吗?在得到学生热烈的回答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利用音频编辑软件 Cool Edit Pro 就可以实现你的梦想,然后将学习任务展示给学生:用 Cool Edit Pro 来制作一首自己喜欢的歌。

(二)积极引导,分析任务。在任务明确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去完成,这主要是因为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样的软件,可能无法熟练正确地使用,并且对任务的完成需要如何进行具体操作等都一无所知,如果冒然进行可能无法顺利完成任务,对于刚刚激发的学习兴趣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这时教师要发挥课堂组织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首先要对 Cool Edit Pro 软件的使用给学生进行讲解和操作实践,在任务的驱使下,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也大大增强,很快就掌握了 Cool Edit Pro 软件的使用方法。然后教师给学生进行歌曲制作的演示,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一些不通过具体操作难以体会的问题让学生在后面的操作过程中再提出,教师的演示为学生后面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重要借鉴。最后在学生掌握了 Cool Edit Pro 软件操作流程后,教师再与学生一起就用 Cool Edit Pro 来制作歌曲进行任务步骤的确定,任务一:进行录音采集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主题内容、音源选取、设备等;任务二:用 Cool Edit Pro 软件来制作自己喜欢的歌曲。

(三)自主合作,达成任务。在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任务的完成,这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一步,而达成任务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需求老师帮助等方式去完成。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放手课堂,让学生尽量自己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做好指导组织工作,保证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达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在“音频的采集和加工”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录音采集的准备工作任务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确定主题歌曲,然后,找寻歌曲的伴奏音乐,将其保存到计算机中备用,如果伴奏找不到,可以用 Cool Edit Pro 软件中的“Vocal Cut”(剪切歌声)功能加上滤波器将原唱歌曲制作成自己的伴奏音乐即可,最后,接好话筒准备工作就完成了,这一任务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不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在任务一达成后,教师就可以利用 Cool Edit Pro 软件开始制作歌曲了,这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软件单击主界面的左下角有“录音”按钮,学生跟着音乐开始唱歌录音,唱完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成歌声文件。歌曲录完后,再让学生在Cool Edit Pro 的多轨操作窗口的两个音轨中分别插入“伴奏音乐”、“歌声”这两个音频文件进行合成,最后通过 Cool Edit Pro 进行效果设置,如删除噪音、添加回声、调节音量大小、混响、平滑、波形长短、淡入淡出、音色、音调等,在效果满意后,选用合适的格式保存。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无法独立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四)成果交流,评价任务。学习任务完成,并不是教学过程的结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成果进行展示交流,通过成果交流,让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观看,对作品的优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任务完成的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当然,由于作品成果较多,一一展示难以实现,教师可以采取先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评价,通过小组合作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学生的作品出现了失音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其进行小组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发现了原因,并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进行了修改,这样避免了在全班展示时,让这位学生感觉难堪,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了重要借鉴。然后,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作品进行交流展示,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评价要要鼓励为主。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学习表现进行点评,这样师生的共同评价,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重要性的日益凸显,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彬.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26)

[2]李正达.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6(14)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应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