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辩证思维解答哲学评析类试题

2017-03-28 15:17彭玲汪兆文
试题与研究·高考文综政治 2016年4期
关键词:评析观点一带

彭玲 汪兆文

【题型特点】

哲学评析类试题是近年来各地高考常见的一种主观题,它常以事件为背景,要求考生针对某一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认识,或者要求考生对观点进行评析。此类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明辨是非,在今后的成长中采取正确的行动。题目的设问中一般有“如何看待”“如何评价”“评析”“批驳”等詞语,要求考生表明自己的看法、认识、态度,带有极强的思辨性。

【总体要求】

回答评析类试题一定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是“评”,即说明“是什么”;第二是“析”,即说明“为什么”和“怎么办”(这是核心与重点)。一般可按照“判断表态(是什么)”——“阐述道理(为什么)”——“明确做法(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分类解读】

一、正误混合型试题

正误混合型评析题往往有三种形式:①所要评析的观点总体上正确,但其中包含有错误或不合理的因素。②所要评析的观点总体上错误,但其中包含有合理的因素。③所要评析的观点前提正确,但结论却错误;或前提错误,但结论正确。

解答正误混合型评析题的关键是:分清观点的正误部分,并且能分别说明理由。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就要培养辩证的思维方法。

解题步骤:第一步,指出题目中观点正确或合理的部分,并说明理由。第二步,指出题目中观点不合理的部分,说明理由,并提出正确的观点。第三步,总结,指出材料中观点犯了什么错误,或指出应该怎么办。

典型例题1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有人认为:“一带一路”体现人类实践的特点,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请结合所学哲学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解析:本题属于正误混合型评析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准辨点,然后分析观点的合理之处并说明依据,分析观点存在的不足并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本题有三个辨点:①“一带一路”体现人类实践的特点; ②“一带一路”是人类建立的新的联系;③“一带一路”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前两个辨点具有合理性,后一个辨点是错误的。作答时对这三个辨点分别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一带一路”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其发展过程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带一路”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开展交往活动的结果。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一带一路”是历史地发展着的,不同时期的延伸都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所以“一带一路”体现了人类实践的特点,题中观点有其合理性。②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一带一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具有客观性。题中观点认为人可以根据主观意愿建立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是片面的。③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存在着固有的联系,通过“一带一路”,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这体现了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因此认为“一带一路”是人类建立的新的联系具有合理性。

二、把影响事物的多种因素归结为单一因素

这类评析题把结论成立的条件(因素)之一,当成了全部条件,认为只要具备了题目观点中所给的条件(因素),结论就能成立。

解题步骤:第一步,先肯定正确的成分,并且说明理由;第二步,补充结论要成立的其他条件。第三步,总结。

典型例题2 (2014·全国文综卷Ⅰ·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第一步,对指定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调用教材原理——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二步,对题中观点“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进行分析。很明显,这一观点是在强调意识的反作用,因此范围进一步缩小,定位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个知识点。接下来,将此知识点进行细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②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到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意识的作用无论怎么巨大,也不可能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③意识对物质能动的反作用既包括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也包括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第三步,将要评析的观点与原理对接,分析如下:

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擴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答案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说明: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作答均可得分。若能够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同样可得相应等级水平的分数)

三、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型

此类题型一般是在材料中给出一个错误观点,要求考生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批驳。如:“有人说,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请运用有关真理的知识批驳这一观点。”

解题步骤:这类评析题由于观点本身是错误的,所以解题时通常分两步,一是“破”,二是“立”,但侧重点在于“破”。“破”通常从三个方面展开,即:指出其错误及实质;分析其原因;提示其危害。“立”要针对“破”来“立”,即如何坚持正确的观点或行为,以消除错误观点或行为的影响。

典型例题3 (2016·全国文综卷Ⅰ·39)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解析:回答此类问题,必须表述哲学理论,然后运用哲学理论从“破”“立”两个方面进行演绎或阐释。

答案: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

猜你喜欢
评析观点一带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