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7-03-28 15:22李建兵
试题与研究·高考文综政治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弘扬爱国主义

李建兵

第一部分 考点分析

【考点一览】

【考点解读】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表现在: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意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侵蚀、冲击。面对侵蚀、冲击,中华文化要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既要求同存异,又要兼收并蓄。在文化交往中既要与其他各国的文化和睦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国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这样中华文化就不会走向衰落,而会走向辉煌。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能够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每个公民都要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

【归纳拓展】

1.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2.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

3.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易混易错点】

1.不能准确把握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简析: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但中华文化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认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简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又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

3.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简析:中国共产党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历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上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

4.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思想文化。

简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二者并不矛盾。

5.认为民族精神是永恒不变的。

简析: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同时,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能够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6.认为爱国主义的主题是永恒不变的。

简析:爱国主义的主题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

1.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备受中央领导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创作“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解读: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同时,文艺创作必须立足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从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艺作品。

2.有一种不服输,叫中国女排。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女排决赛,中国队以总比分3∶1战胜强敌塞尔维亚队,12年后重夺奥运金牌。女排众将展现出来的团结精神、拼搏精神,鼓舞人心。“中国队加油!中国加油!”以女排精神激荡中国力量,13亿中国人唱响“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的动人旋律,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竞技场上续写中国奇迹,创造新的辉煌。

解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支柱,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女排众将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強大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未来的不竭力量之源。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高考真题】

例1 (2016·天津文综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正确;园林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说明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正确;传承的文化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所以③中“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说法不正确;④的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答案选A。

例2 (2016·全国文综卷Ⅰ·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知识,设问指向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属于措施类试题,考查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弘扬民族精神、文化强国建设、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和提高修养等角度思考,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第二部分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奥运圣火已在里约缓缓熄灭,然而每每想起中国运动健儿在赛场上的一幕幕,人们依然心潮激荡,振奋鼓舞。“爱国主义”的“圣火”不仅又一次长久涌动在人们心中,而且也顺利完成自身的“传递”。爱国主义

①深深地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完全相同的要求和内涵 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④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爱国主义”最近再次成为引起社会“撕辩”的热词。一些“爱国者”的“激愤、喊打、围堵”,被另一些人斥为“愤青、狂妄、愚蠢”。双方的“极化对立”不可避免地侵蚀和撕裂着难得的社会共识,同时也深刻触及对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下列对爱国主义认识错误的是

①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②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 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③④

3.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再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冲刺阶段,总有一种力量激励着人们百折不挠,攻坚克难。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女排精神”却始终如一。今天我们再提“女排精神”,为的是在奋斗之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同的时代坐标,不变的女排精神”强调了

①民族精神蕴涵着不同的传统文化烙印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③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④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始终充满活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不久前,国内首个成型的文献脱酸设备研制成功。全国上千万册正处于“酸化危机”中的典籍文献,将有机会因此“延年增寿”。重视典籍文献的保护,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献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 ④文献典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戏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应该精心保护,更应该让大众听进去、唱起来、传下去。近年来,相继有浙江、河南、湖北、广东、陕西等省份把地方戏曲请进课堂,让孩子们认识和了解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这有利于青年学生

①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传承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 ④在博采众长中提高文化素养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6.冬至,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冬至日南北习俗不同,南方是吃汤圆、年糕、赤豆粥等,而北方大都以饺子为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传统冬至文化

①具有民族性 ②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 ③不斷创新发展 ④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二、非选择题

7.很多人误以为,中华文化已经过时了,已经老旧甚至落后了,这是一项很大的误解。中华文化在历史上对世界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美国汉学家孟德卫指出:“至少到18世纪末,欧洲接受来自中国的影响是因为他们视中国文化为更优越的文化,且乐意向中国借鉴。”在这样一个中国崛起的伟大时代,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还必须深入考究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或比较优势,这是确立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本。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主要有以下方面:中华文化是一种“和”的文化;中华文化的整体思维方式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等等。中华文化的许多方面有助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于现代化弊病的救治是一种有效的思想资源。中华文化本身就具有融合包容的特质,她最有希望融合中西之长,形成当代极具竞争力的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新时期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

8.“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其内涵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致专一。2016年两会,“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8月24日,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工匠精神”。他指出,引导企业增强质量、品牌和营销意识,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长久以来,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瓷器、白酒等中国传统元素无不凝聚着历朝历代匠人们的智慧和创造。但随着机器的普遍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模式的推广,中国传统元素越来越缺少内涵和生命力。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只有弘扬“工匠精神”,坚持传承与创新,传统元素的“中国智造”才能更好地对话世界。

(1)从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角度,说明弘扬工匠精神对提升“中国制造”品质的意义。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弘扬爱国主义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