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ESP教学设计探究及实践
——以“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为例

2017-03-28 06:41易彩纯
关键词:专业英语环境工程学习者

易彩纯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信息化背景下的ESP教学设计探究及实践
——以“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为例

易彩纯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给ESP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分析信息化环境下ESP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ESP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以“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设计为例,展示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ESP课堂教学设计的实现途径。

信息技术;ESP教学;教学设计

0 引言

ESP,即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有关资料显示,当今英语世界的文字交流有80%是以专门用途英语为媒介的[1]。20年来,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专门用途英语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和发展非常迅速[2],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普及给信息化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化教学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等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与手段[3],利用这些先进技术丰富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手段,实现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发挥两者的优势,以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1 信息化环境下的ESP教学特点

ESP不同于大学基础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具有自己独特的课程特征与教学要求。刘法公(2001)认为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即由于特定行业的需要,学习者需要达到在某些学科内使用英语的能力;二是有特殊的内容,即专门化的内容[4]。而张琳琳则归纳了其具有的“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与某种学科紧密相关、更能反映学习者的需要、英语强调应用技能”四大特点[5]。

ESP的教学特点主要在于它是以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的英语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学习者具有更高的英语基础水平、教师具有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如掌握难读难记的专业词汇、分析晦涩难懂的复杂长句、理解专业工具及机器的说明和专业英文阅读材料以及口头描述专业工作过程等,这些都是每次课堂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要让这种专业英语的教学变得直观、易懂,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输入及输出效果,并且还能引起学生持续不断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自觉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ESP信息化教学设计原则

信息环境下的ESP 教学应该理解为信息技术与ESP课程教学的整合,主要是整合各种ESP教学资源,如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重组各个教学环节和相关要素,创设教学情景,拓展相应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和设计,使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并遵循ESP教学的真实性、主体性及开放性原则。

真实性首先是指ESP的语言载体要真实可靠,要使用真实语料进行外语教学,为学生创造真实语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6]。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供了真实的学习材料,还通过电脑、网络、录像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将这些应用于ESP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教学任务要具有真实性,即课堂教学中的“任务”须与社会实践中的“任务”相一致。这就要求ESP教学必须以社会实践中的交际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模拟对象,如会议相关文件的准备、产品的展示、机器运作的流程说明等。最后,材料的难易程度要与学习者的真实水平接近。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利用信息技术(如互联网、搜索引擎等)找“原汁原味”的真实材料简单,但要保证所选材料的难度并与学习者的真实水平接近,却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学设计人员在了解学习者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对材料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估和取舍之后,再进行最后的设计。

ESP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体性原则主要是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习者不同特征的分析,以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内部潜能,激发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由于学习者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利用信息化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要从学习者主体的角度去考虑,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及全面发展。

最后,ESP信息化教学设计还要遵循开放性原则。要注意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重视开放性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发现性学习,鼓励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分工合作,讨论分析,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

3 ESP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以“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为例

3.1 课程对象及目标分析

“环保专业英语”是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特定的专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是为培养能应用英文从事实际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该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环境类专业(如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和城市水净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加英语的复合型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对这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环保专业英语知识,还要求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专业英语开展工作,如掌握专业英语口语交流技巧和英语科技资料检索能力,能借助工具书(包括各类电子词典,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等) 以英语为工具来获取、表达有关专业信息。因此,课堂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一定要紧紧围绕以上课程说明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而设计,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3.2 设计实施过程

3.2.1 整体设计思路

以“环境工程专业英语”[7]第二单元污水初级处理中的“flotation” (气浮)为例,该知识点通过文字及图片介绍了容器气浮DAF(dissolved air flotation )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该装置去除污水中带有油脂的细小悬浮物,已达到初步净化污水的目的。

本次教学设计的材料都来自环境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真实英语资料,充分考虑到教学策略的设计,使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尽可能地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并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遵循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兴趣为出发点,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合作精神和文化意识的发展。

3.2.2 教学过程

(1)播放关于容器气浮工作过程的视频并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what is the machine presented in the video? How does the machine work?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鼓励相互探讨、交流意见。

(2)通过PPT呈现容器气浮工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装置图片及其英文表达,如:suspension(悬浮物),oil and grease(油脂),flotation aids(浮选剂), pressure pump(加压泵),retention tank(溶气罐),pressure-reduction valve(减压阀),flotation tank(气浮池),skimmer(刮板)等。这一环节主要是为学生做基础知识的铺垫,了解这些知识和术语是学生完成后面真实任务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准备。

(3)学生根据微课视频资料和已有的专业知识,将以下容器气浮的工作过程图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序。

a. Then pressurize the waste water with air by pressure pump in the closed retention tank.(接下来通过加压泵给在封闭的溶气罐中的污水加压。)

b. Due to the sudden reduction in pressure, minute air bubbles in the order of 50—100 microns in diameter are formed.(由于突然减压,池内形成了直径约50—100微米的细微气泡。)

c. After passing through a pressure-reduction valve, the wastewater enters the flotation tank.(污水通过泄压阀进入气浮池。)

d. First, put some flotation aids into the effluent and give them some mixing.(首先在污水中加入浮选剂并进行搅拌。)

e. Finally, the floating sludge will be removed by the skimmer and the effluent will flow out for further treatment. (最后通过刮板将浮渣撇去,污水流出以进行下一步处理。)

f. As the bubbles rise to the surface, the suspended solids and oil or grease particles adhere to them and are carried upwards.(随着气泡上升至表面,悬浮颗粒和乳化油就黏附于气泡周围而随其上浮。)

(4)播放教师事先制作好的容器气浮工作过程Flash动画,每播放一个小环节就暂停一下,同时,教师演示英文阐述这一工作环节。教师演示完后,让学生自主控制Flash 动画,并相互讨论与合作,反复演练直至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这一工作过程。由于有了Flash动画这一信息技术的支持及真实任务的导入,这一环节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口头练习。学生用英文阐述溶气气浮工作过程,将阐述录音上传至微信群内供大家分享,教师挑选两个录音当众播放并点评。

(6)课后拓展阅读。给学生推送两篇与污水的初级处理及容器气浮工作过程相关的文章供学生课后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专业英语学习的一个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用英文描述某个工作过程,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熟悉专业术语和词汇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关环节并通过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反复操练,以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本次课堂设计充分利用了PPT、微课视频、Flash动画及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达到了语言顺利输出的目的。

4 结语

当今的大学生可以说是“数字化一代”,他们喜欢有趣的、跟得上时代发展步伐的学习方式。信息化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表现手段丰富多样,尤其是能将一些抽象化的东西形象化,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结合传统授课的优势,将这些信息化元素用于课堂,设计恰当的语言情景和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1]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1—33.

[2]蔡基刚.中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发展回顾:问题和任务[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1):68—72.

[3]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教理论探讨,2002(11):3—6.

[4]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25—27,30.

[5]张琳琳.专门用途英语特点及其在ESP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琼州学院学报,2010(1):128—130.

[6]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108.

[7]张之浩,王晖.环境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20.

[8]张雪红.基于中国情景的大学ESP课程模式与建构[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31—33.

责任编辑:富春凯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SP Instructional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YI Cai-chun

(Changsh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lege, Changsha 410004,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network provides a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for ESP teach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SP teaching in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combined with the ESP instructional design principle, showing the way of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teaching designing of ESP with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SP teach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2.045

2016-12-15

2014年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ESP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与应用研究”的部分成果

易彩纯(1979—),女,湖南东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G642.0/H319.1

A

1674-6341(2017)02-0115-03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环境工程学习者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