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社会信息(EASI)模型解读

2017-03-28 06:41王益梅
关键词:信息加工观察者情绪

王益梅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情绪社会信息(EASI)模型解读

王益梅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心理学上对于情绪的研究自一个多世纪前开始,经历了早期理论、激活理论、认知理论以及功能理论的研究和发展阶段。对情绪功能和作用的研究是引领现代情绪心理学发展的主旨之一。基于此,对情绪社会功能研究的发展及其内容进行简要梳理,并对情绪社会信息(EASI)模型这一作用机制进行论述,揭示情绪表达影响观察者行为的多重路径。

情绪;情绪理论;功能论;情绪社会信息(EASI)模型

心理学上对于情绪的研究自一个多世纪前开始,经历了早期理论、激活理论、认知理论以及功能理论的研究和发展阶段。回顾百年来情绪研究的经验,我们认识到,通过情绪的功能和作用来认识它的基本性质,可能是一条有效途径。因而情绪理论的研究也开始转向情绪本身的性质及其作用,其中有关情绪社会功能的研究就是本文即将展开阐述的部分。本文旨在解答两个问题:(1)情绪社会功能研究的发展与内容;(2)情绪社会功能是如何发挥其效用的,即情绪社会功能的作用机制。我们选取了情绪社会信息(EASI)模型进行论述。

1 情绪社会功能研究的发展与内容

Parkinson在文章中对情绪首先是个人的反应性的现象这一观点提出质疑,相反地,他认为情绪本身更应该被理解成是一种社会现象[1]。他指出,许多情绪的发生是定义在人际交往间的、约定俗成的和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的。个体的情绪往往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功能。此外,有很多种情绪在本质上是交际性质的而非个体内在的反应性的行为现象。而先前研究往往低估了人类情绪起因和成分中的社会因素。总之,Parkinson认为现有的对于情绪在认知和生理方向的研究,需要加入社会心理方面的分析,才能使现代情绪研究更为全面和贴近生活。

行为学研究已向我们揭示了情绪是如何对社会交互活动(比如求婚仪式等)进行指导和影响的[2]。此外,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在文化心理学这一新领域内日渐频繁的接触也令他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情绪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惯例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所有这些研究趋势掀起了一股有关情绪与社会环境之间关联性的研究热潮[3]。Frijda和Mesquita的文章对于情绪的社会功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特别是愤怒、羞耻和内疚这些情绪[4]。Keltner和Haidt对于情绪的社会功能从其实证研究发现、一些概念问题以及各个学科对于情绪社会功能所作论断进行总结,提出了情绪社会功能理论的四个水平并逐一分析。这四个水平包括:(1)个人水平上(个体内的);(2)二人水平上(两个个体之间);(3)群体水平上(一组个体间发生直接互动并且有暂时的连续性);(4)文化水平上(在一个庞大的群体内,个体之间享有共同的信念、准则和文化模式)[5]。

综上,情绪的社会/社交功能已经被人们了解并接受,并试图将它放到日常交往中去解读、验证和补充。而关于情绪是如何在个体身上发挥其社会功能的问题,我们试图通过一个理论模型——情绪社会信息(EASI)模型来给予解答。

2 情绪社会功能的作用机制之情绪社会信息(EASI)模型

EASI模型[6]来源于情绪的社会/社交功能理论。此模型的前提假设是:正如个体可以主观体验到自己的情绪,观察者也可以从个体情绪表达中获得信息,从而影响观察者的行为。EASI模型在此观点基础上进行扩充,识别出两个过程:推理过程与情感反应,观察者的行为可能就是通过这两个过程而受到影响。

2.1 推理过程

基于他人的情绪表达,观察者通常能够推理出他人的意见、态度、关系取向以及行为意图等信息[5]。这些推理反过来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虽然同一种情绪表现的影响根据情境的不同会有所不同,但是离散情绪的基本信息价值在不同情境中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根据评价理论,当一个人的目标达成受阻并且他将此归因于他人时,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7]。而作为这种愤怒情绪指向的对象,他可能推理出自己做错了某些事,因而反过来指导行为(如:向对方道歉,改变自己的行为)。当事情进展顺利且前景乐观时,人会产生快乐的情绪[7]。这样,作为这种快乐情绪展示的对象,他就会推论出事情进行得很顺利(推理)并决定坚持到底(行为)。当一个人面对不可挽回的损失并且无力应对时就会产生悲伤的情绪,则此情绪的观察者就会推论出该情绪表达者需要帮助,从而向他们伸出援手[8]。

观察者通过他人情绪表达而作出推论从而引导他们的行为,最初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来自于社会参照的经典研究。在实验中,母亲作出微笑的表情比作出恐怖的表情时,婴儿更有可能通过视崖实验[9]。这可能是由于母亲的情绪表达发出了有关环境危险性的信号:安全的(快乐的)或不安全的(恐惧的),从而指导了婴儿的行为。这种推理过程也对成人行为产生指导作用。Clark等人指出:人们有策略地使用情绪展示来影响他人,比如表达出悲伤以乞求帮助[8]。这可能是很有用的一种方法(至少在公共关系中是如此),因为观察者会推论出情绪表达者可能是贫穷的、需要帮助的,从而给予援助。

2.2 情感反应

情绪表达也能通过激发观察者的情感反应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从而对人际交往产生影响。情感反应包含两种类型:一是情绪可以通过情绪感染过程直接从表达者传播到观察者,情绪感染过程涉及镜像神经元活动、模仿和反馈输入(如:来源于面部、声音和姿势动作的生理反馈)。二是情绪表达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它们所传达的社交意图和而影响观察者的印象和交际喜好。Clark和Taraban的研究显示,不管是在共生关系还是在交换关系中,表达快乐情绪使个体喜好度提升而易怒情绪则使之降低[10]。同样,在谈判中,若其中一方表达出愤怒情绪,则另一方也会变得愤怒,厌恶对方谈判者,对谈判不满并且不太愿意再会面;而若其中一方表达出快乐情绪,则另一方也会变得高兴,对对方谈判者好感度增加,对谈判更为满意并且更愿意再次会面[11]。在工作中,若团队中有一个愤怒的领导则整个团队也会变得愤怒且对领导印象消极;而团队有一个快乐的领导,则整个团队会变得快乐并且对领导印象积极[12—13]。

在某些情况下,通过这些情感反应我们可以大体预测到个体行为。一项有关矛盾冲突中愤怒情绪的研究表明,由愤怒情绪所引发的消极情感反应(如报复欲)会导致竞争和报复行为的发生[14]。

2.3 过程调节因子

综上所述,情绪表达通过推理和情感反应这两条路径来推动观察者的行为反应,而这两个过程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首先,推理过程和情感反应可以共同指向同一行为,即通过这两条路径得到的行为预测是一致的。比如,当你在路边看到面露悲怆之色的乞讨者时,你可能会觉得他应该是遭遇不幸才以这种方式求助(推理)并且感慨这真是个可怜之人而流露同情(情感反应)。此种情况下这两个过程都会使你作出救助行为。其次,推理过程和情感反应也可能促发相反的行为。例如,当你面对一个愤怒的谈判对手时,你可能受到情绪感染而使这种相互的愤怒情绪激发竞争行为;但是如果这时你推理出对方是由于自己的底线被触及而感到沮丧,那么就可能促使发生合作行为。最终究竟是竞争还是合作,这就要看你的谈判目标和策略了。再次,推理的结果可能影响情感反应,反过来情感反应也会影响推理过程。愤怒情绪的表达致使观察者推论出表达者对其行为的不赞同,这反过来激发了其愤怒感。不管在具体情境中这两个过程如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情绪社会信息模型(EASI model)认为它们之间的关联强度是由两个重要因子予以调节的,即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和社会关联性因素(social-relational factors)。

EASI模型的一个核心假设是情绪表达本身承载着某些信息,在此观点上,该模型设想:情绪表达的人际效应取决于观察者对于情绪所代表信息的加工动机与能力。这些信息加工得越彻底,推理过程的行为预测力越强;信息加工得越粗浅,情感反应的行为预测力越强。根据此假设,当信息加工动机较强时,谈判中展现出的情绪所传达的战略信息是谈判行为的一个良好指标。特别地,当谈判者处于认知闭合需要低、时间压力小、或所有权利低的情形下(此种情况下的信息加工动机提高)时,他们对一个愤怒的对手会比对一个快乐的对手让步更多;反之在认知闭合需要高、时间压力大或所拥有权利高的情形下(此种情形下的信息加工动机降低)就不会作出这种让步。Van Kleef在一项有关人际关系的研究中发现,自我感觉权势高的被试对于去理解谈话中同伴所表现出的情感痛苦的这种动机性没有自我感觉权势低的被试来得强。另外,在Van Kleef等人对于领导力的研究中,下属信息加工动机性强的,在遇到他们的领导表现出愤怒情绪时会工作得更好,因为他们从领导的发怒情绪中推论出自己的工作表现没有达到最佳标准(推理),因而工作得更加努力;而信息加工动机性弱的下属在领导展现快乐情绪时会表现得好些,因为领导的快乐情绪使他们感觉良好并且逐渐形成一种积极的印象(情感反应)。

除了信息加工这一调节因子,推理过程和情感反应的行为预测力还受社会关联性因素的影响。社会关联性因素包括人际关系的性质、普遍的(文化的)规范(如“表达规则”),以及情绪表达的方式(如:是为了满足个人需要还是情境需要)。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情绪表达的恰当性(目标个体所感知到的),反过来影响着目标个体的行为反应。已有一些研究表明,不当的情绪表达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进而影响行为。比如在谈判中,如谈判者感知对方的愤怒是由于自己的出价所引起的,他们更可能表现出合作的协商行为;而如果谈判者觉得对方的愤怒是针对自身的,则更可能引发竞争行为。另外,当对方所表达的愤怒情绪被视作恰当时,谈判者会向对方作出让步;而如果这种愤怒情绪被视作不恰当时,谈判者可能就会以怒制怒,因为不恰当的情绪表达违背了表达规则。

3 结语

EASI模型为情绪表达如何影响目标个体行为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它区分出了两个过程:推理和情感反应,并且识别出两个调节因子:信息加工和社会关联性因素。通过这两个因子对推理和情感反应过程的调节,我们可以预测目标个体的相应行为。为了看起来更直观,我们将模型示意图稍作修改,如图2所示,虚线框部分包括了上述两个过程和两类调节因子。可以看到,从情绪表达指向观察者行为的路径可以有多条,而所指向的观察者的行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推理和情感反应这两个过程互相融合又互相矛盾的关系所致。由此,该模型成功地将表面上看起来不相一致的研究成果整合到同一个理论框架当中,而这个理论框架的主题是情绪的社会功能。情绪社会功能的内容很广泛(见前文所述),而支持EASI模型的研究证据主要来自于谈判、领导力、团队表现和冲突解决等领域,在诸如亲密关系等场合中是否适用还有待考察,这可以成为该理论模型接下来的研究问题之一。另外,我们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情绪社会功能这个主题进行更系统化的全面认识,同时发展完善其理论机制。

关注你的情绪,它会影响我的行为;反之亦然。对事不对人的智慧,我们应该要有;理性战胜感性的动机,我们可以培养。在社会交往中,关照好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不失为一种美德。

[1]Parkinson, B. Emotions are social[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96(87):663—683.

[2]Eibl-Eibesfeldt, I.Human ethology[M]. New York: Aldine de Gruyter, 1989.

[3]Frijda, N.H. The emotions. Cambridge[M].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4]Frijda, N. H., & Mesquita, B. The social roles and functions of emotions. In S. Kitayama & H. Marcus (Eds.), Emotion and culture: Empirical studies of mutual influenced[M].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4:51—87.

[5]Keltner, D., & Haidt, J. Social Functions of Emotions at Four Levels of Analysis[J].Cognition and Emotion, 1999,13(5):505—521.

[6]Van Kleef, G. A. How Emotions Regulate Social Life: The Emotions as Social Information (EASI) Model[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9,18(3):184—188.

[7]Smith, C.A., Haynes, K.N., Lazarus, R.S., & Pope, L.K. In search of the “hot” cognitions: Attributions, appraisals, and their relation to emo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3(65):916—929.

[8]Clark, M.S., Pataki, S.P., & Carver, V.H. Some thoughts and findings on self-presentation of emotions in relationships[A].In G.J.O. Fletcher & J. Fitness (Eds.), Knowledge structur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A social psychological approach[C].Mahwah, NJ: Erlbaum, 1996:247—274.

[9]Klinnert, M.D., Campos, J.J., Sorce, J.F., Emde, R.N., & Svejda, M. Emotions as behavior regulators: Social referencing in infants[A].In R. Plutchik & H. Kellerman (Eds.), Emo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Vol. 2. Emotions in early development[C].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3:57—68.

[10]Clark, M.S., & Taraban, C.B. Reactions to and willingness to express emotion in two types of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91(27):324—336.

[11]Van Kleef, G.A., De Dreu, C.K.W., & Manstead, A.S.R. The interpersonal effects of emotions in negotiations: A motiva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roach[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4b(87):510—528.

[12]Sy, T., Cote , S., & Saavedra, R. The contagious leader: Impact of the leader’s mood on the mood of group members, group affective tone, and group processe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5(90):295—305.

[13]Van Kleef, G.A., Homan, A.C., Beersma, B., van Knippenberg, D., van Knippenberg, B., & Damen, F. Searing sentiment or cold calculation? The effects of leader emotional displays on team performance depend on follower epistemic motivation[J].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 2012,40(1):73—94.

[14]Van Kleef, G.A., & Cote, S. Expressing anger in conflict: When it helps and when it hurt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7(92):1 557—1 569.

责任编辑:富春凯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motions as Social Information (EASI) Model

WANG Yi-mei

(Education Colleg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The theories of emotion were developed about a century ago, and experienced early theories, activation theories, cognitive theories to functional theories. The research on emotion functions can lead us to learn more about emotion.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function of emotion, and narrates the function of the EASI model,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emotional expressions affect observers’ behavior by triggering inferential processes and/or affective reactions in them.

emotion; theory of emotion; function approach; EASI model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2.049

2016-12-13

王益梅(1986—),女,福建泉州人。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B841

A

1674-6341(2017)02-0125-03

猜你喜欢
信息加工观察者情绪
多普勒效应之新讨论
“你看不见我”
冷静而又理性的观察者——德国华人作家刘瑛访谈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面向煤化工产业的专利信息加工与应用
让数学思维在课堂上焕彩生辉
信息深度加工优化“密度”教学
物理教学中的学习风格探究